人间大爱,赤子情怀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RBWD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九九○到二○○九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刘再复的写作,包括他的散文创作和文学评论在内的文字,几乎都离开了简体中文的阅读圈子,而这二十年正是他写作又一次爆发的高峰期。他写作了大量散文,可惜只刊于海外繁体中文的报刊。这些散文在海外华人社会获得巨大的声誉和影响。今次由白烨编次、三联书店出版的十卷本《刘再复散文精编》问世,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刘再复跨越三十多年的散文创作的成就。就这样,一位在文学和思想的大地不知疲倦的前行者、探索者在简体中文的世界迎来了平静的回归。这套精编兼有刘再复八十年代的创作,但主要选自海外时期的作品。对简体中文读者而言,这是一个最完整的本子,呈现了刘再复在散文园地持之以恒的辛勤耕耘,画出了他的思想、人格和精神追求在社会历史和人生转折的危急关头的蜕变、升华、重获新生的清晰轨迹,也表现了他散文艺术不懈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超越的勇气。
  像人们熟知的那样,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文革”结束,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代表的世界观逐渐统一了之前思想和价值观相对多元的局面。尤其是正值“长在红旗下”接受中学乃至大学教育的那一代人,更是接受了它的全部教诲。显然,刘再复不是那一代人中的先知先觉者,他不是一个先知式的人物。“大批判”年代他所写的批判文章,所写的散文,除了能够看出他是“又红又专”的里面特别优异而更胜一筹以外,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要从里面寻找像他日后文章的那种思想锋芒,一定是失望的。就那一代人“文革”结束之后的思考和探索而言,思想的起点是相同的,或者说是接近的,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刘再复能够走得特别远?是什么因缘使他在那个年代不是被动启蒙而是先人一步自我启蒙?例如,他的创新文学理论如“性格组合论”、“文学主体论”,以及大量的批评实践,走在了当时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最前沿,领唱了文坛思想解放的多声部大合唱。不假思索的回答可能是,他因近水楼台先得月。当“文革”结束思想解放的要紧关头,他在接近中枢的社科院,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可是当年得天时地利的人也有很多,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只是跟着时代社会前行而已,但他却有破有立,既破除理论的旧框框,又创出了更为时代社会欢迎的新思想、新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他和同一时期的先知先觉者一道,塑造了现在被称为八十年代的那个时代。他不但是得风气之先,更是创造了风气。他是那个时代思想氛围和理论创新风貌的塑造者。八十年代末他去国远游,不但没有沉默失声,反倒如重生一般再次爆发,思想的探索走得更远,文学的创作更开一片新天地。
  刘再复将自己去国前后的两段人生看成“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他经历了从高峰跌到谷底的变迁,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道路。“第二人生”的比喻恰如其分。那些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不必说,如学开车、学认路、学语言、学剪草等当然是题中应有。更体现思考和写作前后变化的是,他放下了身处国内时期理论的“前沿”,不再立于山巅引人注目,不再做批评理论大厦的建筑师。如尚未完成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他放下了;他的散文写作洗尽铅华,明心见性;他的学术探索,更见思想锋芒和个性。散文从“第一人生”时期讲究辞藻、讲究气势到“第二人生”时期讲究性情、讲究思想的穿透力。这些都是喜欢他的读者能够感受到的里里外外的巨大变化。那么,在变中有没有不变的呢?如果有,那不变的因素在变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我认为他有两种品质数十年来始终不变,前后如一:他有发自天性的爱心,他喜欢至纯至朴的事物。前者为大爱,后者为赤子。这两种品性构成了刘再复散文境界不断升华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成为打开理解他人生变迁的钥匙。
  一九六四年刘再复从厦大毕业加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他说:“作为一个红旗下长大的人文大学生,我心目中屹立着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星座,那是我内在的、隐秘的天空,最明亮的星星是历史‘五老’,即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翦(伯赞)、吕(振羽)。”除了这些学术元老外,胡乔木、艾思奇、周扬、胡绳也同属刘再复的思想学术偶像,可是他们身当“文革”,处于“横扫”之列,不是“牛鬼蛇神”就是“黑笔杆子”。当“扫帚”横扫这些红色的学术前辈的时候,刘再复是怎么想的呢?《胡绳纪事》追述了这颠倒变幻对于立志献身人文学术的这位年轻人的冲击:“为此而想不通,为此而坐立不安,为此而经受了一场内心星空崩塌的大苦痛。我到社会科学部干什么?不就是为了通过辛勤读书、研究、写作,最终成长为像胡绳这样的史学家、哲学家吗?但是他们被‘揪’出来了,被推入‘牛鬼蛇神’的深渊了。他们为我展示的人生前景如此恐怖,如此黑暗,我的天空真的‘崩溃’了。”他的爱心和对事业的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心倦》一文描写了他觉悟前夜的心理状态:“第一次感到心倦是在七十年代初期,那时已被‘文化大革命’折腾得没有多少力气了,又到河南‘五七’干校。在干校里白天要干重活,晚上又要搞‘清查运动’,每天都要念几遍《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和几十遍‘最高指示’,向清查对象‘攻心’。……这样数十年把心交上交下,掏进掏出,洗来洗去,老处于革命与被革命、攻击与被攻击之中,的确太累了。这种累,正是‘心累’。”
  心倦不是麻木不仁,也不是和尚撞钟,而是厌倦眼前挂着革命名义的无聊把戏。正是从厌倦于外在政治表演的心生发出大怀疑,生发出追问于内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索,日后刘再复的人生境界的升华、思索越走越远,如追溯到初始的那一点,我以为是他的爱心。仁爱之心不仅普施万物,亦能唤醒辨别是非曲直的“智的直觉”。思想批判而至于将厕纸篓扣到被批判者的头上,有爱心者纵然不能判别所辩者的曲直,亦自然意识到这种思想批判方式的不公不义,进而看穿它只不过提供给灵魂丑陋者一个表演的场合。当初以“五老”为自己学术追求目标的刘再复,能甘愿在这种无聊的折腾中沉沦而不思考生命的意义?爱心初发,可能不够深刻,但它不仅是一切善的源头,而且也是一切思考和智慧的前提。正因为如此,“四人帮”倒台后,他夜以继日写下大量揭批“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文章,积极参与当时思想和理论拨乱反正的合唱。这些文章今天看来虽有“遵命”的味道,然也是他当时真实的见解和心境的体现。亦是出于仁爱之心,使他觉悟到过去大批判的一套,对老一辈知识分子欠债太多,亏欠太多。他当上文学所所长最先做的大事,就是主办纪念俞平伯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诞辰八十五周年的会议。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还俞平伯一个公道,也是一个面向知识界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公开姿态。他怀念孙楷第的文章—《还不清的满身债》是他良知自谴之情的真流露。中外闻名的目录学家、藏书家孙楷第原藏有一万余册古籍图书,包含不少珍本善本,但“文革”中迫于形势,不得不卖与中国书店和废纸收购站,得钱四百余元。“文革”之后,老先生逢人便诉如祥林嫂,欲讨回故书,直至临终前,还在手心画个“书”字。这令人心酸的一幕是刘再复的亲历。他写道:“他去世后,我和他的夫人按照孙先生生前的意愿,把他的骨灰撒到他的母校北师大的校园,并在上面种了一棵小树。当时,我心里除了有一种凄凉感之外,还有一种负疚感:我没有力量和社会一起还给孙先生这笔债,是书债,也是心债。他写在手心的‘书’字,是永恒的请求和永恒的呼唤,这是瞬间的遗嘱,也是永恒的遗憾。”源于仁爱之心的负疚感也是刘再复学术探索的动力之一,他对巴金《真话集》的一再评论,《罪与文学》的写作,他关于文学应该有忏悔意识的灵魂维度的见解,都是最好的力证。
其他文献
足球初体验19世纪60年代,现代足球在英国走向成熟,这项运动随着英国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侨民也爱上了这项运动,于1867年在租界成立了足球会。这个组织经常举办赛事,参赛者不但有华侨,也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1895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开展了足球活动,由外籍教师兼任教练。1902年,南洋公学也成立了足球队,与圣约翰书院约定每年举行主客场二次比赛。1924年,由全部中国人组成的乐华足球队应运
年,是厚重的中國历史与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最深挚的情意结,最深沉的文化认同。  年关将近,人们期待着这一年的相聚,期待一切俗世的幸福生活,憧憬着崭新的、即将来临的辛丑年。  年是温暖的,亲切的,家常的,是用无数细节和场景构成的。年寄托着中国人吉祥如意的美好夙愿,幸福团圆的温情暖意,喜乐平安的朴实期许,是中国人永远眷恋的精神家园。  过去的一年,我们用无与伦比的勇气
祁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征仪路学校校长,哈尔滨市市级和区级优秀骨干校长。祁校长充满教育情怀、治校有方,她以特色办学为风格,其办学成果“五彩征仪路”和“书香一二五”,成为哈尔滨市教育界的两大特色品牌,为哈市的校长办学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和范例。  祁校长立足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确立并实施了“文化立校、课程强校、质量兴校、科研促校、特色助校”发展战略,确定了“办社会认可、家长信任、教师成长、学生喜欢的特
二00五年春夏之交,我邀请贺照田来我校做演讲,题目是《时代的认知要求与人文知识思想的再出发》。依我对贺照田的了解,他对精神世界和人的主体性方面有高度的敏感和重视,这样的演讲,光看题目就能让我想起发生在一九九五年前后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是我一直关心的话题。而这样的人文话题对今天的人来说似乎过于“古典”,当时在场的“七0后”青年会怎么看,如何回应,也是我颇感兴趣的。  演讲中,贺照田所提的问题极为干脆
〔关键词〕羞愧感;道德培养;儿童  一、引言  在一所幼儿园里,教师正在给孩子们布置任务:用游戏区里的积木搭建一座大桥。孩子们一边兴奋地谈论着昨日参观的大桥,一边开始用五彩缤纷的积木专心致志地搭建起心中的大桥来。到了该结束游戏的时候,孩子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有的大桥线条流畅,有的大桥气势磅礴,有的大桥色彩和谐,但也有些大桥摇摇欲坠,有的大桥还在建设之中。完成任务的孩子每人得到一颗糖作为奖励。为
达拉斯独行侠官方推特于7月24日用中文发布:“丁彦雨航,欢迎你加入独行侠!”随后,丁彦雨航在微博中写下了8个字:旅程不止,独行侠见。7月27日,山东高速篮球俱乐部发布官方消息,确认丁彦雨航已与NBA达拉斯独行侠签定合同。多年的磨砺与坚持,丁彦雨航终于敲开了那扇门,等待他的不只是终成NBA球员的荣耀,还有更多的考验。时隔一年再追梦2017年7月,丁彦雨航就曾代表独行侠的前身达拉斯小牛征战夏季联赛,
我曾說过我无法优雅。生在20世纪60年代,于饥饿贫困中长大,青年时代又颇有点济世匡民的想法,虽屡屡受挫,也慢慢认识到自己的确虚妄可笑,但心里最关注的仍然是现实,有时不免瞋目发指,那时我就更加优雅不起来了。  我却很向往清明平和的境界。我以为优雅是一种外在的姿态风度,可以由环境熏陶和后天训练而得,无关乎内在灵魂。我读夏目漱石的散文随笔集《梦十夜》,从他病中所作的杂感《浮想录》,领略到的也是这个意思。
〔摘要〕中学生心理危机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是校园安全问题,更是涉及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近几年学校的三例典型心理危机个案入手,进行中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分析,并分享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开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举措。  〔关键词〕危机干预;个案;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0-0012-04  一、心理危机典型个案  镜头一: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服务是社会心理服务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切实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是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浙江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在多年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全国首开先河,推出中小学心理辅导督导师制度,出台了《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督
一名大学女生穿着汉服上街,却被人误解为是和服,女生被迫当场脱下,最后只能借同学的衣服换上才回到学校。  在网店搜索关键词“旗袍”,能看到不少所谓的“超短旗袍”。而中国旗袍向来以含蓄的方式展示女性之美,“超短”就毁掉了核心精神。  很多热播古装剧完全脱离历史,对服装随意想象。比如,武则天穿着一套通体明黄、绣着巨龙的龙袍登基。而事实上,武则天登基时只可能穿“上衣下裳”的冕服,何况武则天自名武曌,认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