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m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中必须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应充分重视医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辅导员队伍、校园文化、医疗实践和教育基地建设等途径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以人为本;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1.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突出强调在多元化的时代,更加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医学生是医学院校校园的主体,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ACP-ASM基金、ABM基金和欧洲内科学联盟2002年共同发起和倡议《新世纪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的职业精神[1],提出了医师必须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患者自主、社会公平的三大基本原则和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对患者诚实等十种职业责任。20世纪90年代左右出生的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主体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学从业人员,正在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处于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观逐步形成阶段。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深刻理解医学生在校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加强他们的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缓解医患矛盾,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做好基础工作。
  2.当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医学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医学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方面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结构欠合理
  许多医学院校的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课程位置不清,课时少,关注和重视度均很低[2]。各类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课程设置目的性不强,只侧重于课程的知识属性的灌输,而疏忽了其内在价值性。同时,这些课程目前还缺乏与整个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整合,使得它们仍然较独立于医学课程之外,不能充分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3]。
  2.2 非医学背景教师对医学知识了解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非医学背景教师容易认为医学只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忽视了建立人文素养课程的真正目的是将人文素养课程的内在价值影响给学生,而不是一味侧重人文素养课程的知识属性[4]。医学院校应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等非医学专业课程,完善学生的自我修养,并为其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支撑。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地讲解概念和理论, 而没有注重其实用性。另外,非医学背景教师对医学知识不够重视, 容易导致所教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脱节, 学生兴趣不高,也不能实现课程的宗旨。
  3.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3.1 教学中融入医学元素
  传统的非医学学科教学游离于医学教育之外,所以医学生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而学习,并不能将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素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些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意义[5]。教师恰当地结合医学知识进行学科教学, 既可以达到学科间知识的有机融合, 有助于改善知识结构,改变狭隘的专业观,也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帮助[6]。
  3.2 辅导员队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引导
  辅导员在高校中是最为接近学生的教师群体,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活动组织等大量工作,很多辅导员对学生来说亦师亦友,对学生的引导和导向作用不可估量。因此,应该重视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运用辅导员的有利资源引导并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让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生命观、价值观,进而在医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3.3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医学职业精神的本质是医学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春雨润物般的医学职业精神氛围陶冶学生的心灵,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至关重要。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突出弘扬医学职业精神为核心,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校园文化就会流于“通俗大众化”,没有了医学职业精神所独具的特色精彩和灵气。一是加强校园校貌环境建设,通过建立医学家塑像群、医学家事迹长廊、医学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切身的医学气息氛围和深厚的医学文化积淀。二是加强人文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利用橱窗、校内刊物、广播、网络等大力宣传中外历史上医德高尚、妙手回春、治病救人的故事,让他们的崇高职业精神永远在校园中流传,达到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目的。
  3.4 加强医疗实践,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来说,外部的教育影响和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被他们所理解、消化和吸收,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体现知行统一的医疗实践,让医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和必须胜任的社会角色的价值,强化他们治病救人乃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的观念,对病人一视同仁的观念,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观念等,使学生接受生动而深刻的职业教育,增强责任感,从而使认识得到深化,精神得到升华。
  3.5加强以榜样召感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加强校园内外医学职业精神教学基地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140多所医学院校,包括70多所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建有校史馆的约达90%,但建有专门的以弘扬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题的医学教育场馆寥寥无几,其比例非常低[7]。因此,医学院校在扩大规模的建设规划中,应有系统地建设以弘扬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题的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园等示范性教育基地。这些展室、展馆等要展出人物的生平事迹、贡献成果介绍、珍藏物品和个人塑像,要让参观者有视觉和心灵的震撼,让他们被一种高尚的力量所吸引、所启迪。同时,要把参观这些展室、展馆建设成为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干部培训、新教师培训、新医务工作者培训的必修课。医生、护理人员入行前必须在先辈们面前宣誓,为将来献身医学许下庄重的诺言,让毕业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医学职业精神的教育,将精神铭记心灵。
  参考文献:
  [1] ABIM基金,ACP-ASIM基金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倡议.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1-2.
  [2] 汪滋民,李明,蔡郑东.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87-88.
  [3] 梁进.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学科教育的全球化[J].复旦教育论坛,2006(4):1.
  [4] 刘翠,程乐森,徐玉梅,等.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23(1):98-99.
  [5] 祝世娜.医学院校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医学知识学习[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3):71-74.
  [6] 杨练武.新形势下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4):43.
  [7] 张金钟.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有效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7-10.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医师职业精神培育路径探析”(立项号:11Q080)。
其他文献
期刊
风光旖旎的腊普河畔到处流传着塔城镇柯那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文政的动人事迹。藏族群众称赞他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榜样,是腊普河畔的一面旗帜。丫塘村中间耸立着一幢
本文运用文献法和对比分析法列举出一些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引导、激发、培养学生对游泳课的喜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缩短掌握技术动作的
1978年4、5月间,八十六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之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安排:“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6月12日,这位文坛泰
经典名方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宝库,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为支持经典名方开发,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先后发布了相关鼓励性政策.处方药味炮制方法
  目的 探讨透明帽辅助内镜在食管上段异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通过收集2009 年3 月至2010 年10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X 线钡棉检查拟诊上段食管上
会议
  目的 探讨经胃内镜下腹腔探查术(NOTE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 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行经胃内镜下腹腔探查术,探查腹水颜色、腹
会议
项明生酷酷的,像个小男生,一开口,却是成熟男人的语气,他开自己的玩笑:“不小了,只是做游戏这一行,要贴近消费者嘛,首先就要在形象上贴近。”他给我讲起最近感触最深的一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多个AD模型中的研究表明,灯盏细辛及其活性成分(灯盏乙素和咖啡酰奎宁酸)能够改善/提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