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整合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曾经饱受争议,有些人认为是一个“空架子”,还有些人甚至避而不谈。天津耀华中学副校长陈晓明坦言最初对数字化校园也是抱着“不认可”的态度,但随着为解决校园网“信息孤岛”问题而进行的数据互通技术实验,在他头脑中,数字化校园的模型渐渐清晰起来,对数字化校园的核心问题、关键技术、管理建设乃至发展方向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看法……
  
  记 者:是什么让您萌生了对数字化校园的探索和研究?
  陈晓明:应该是从学校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开始的。我们现在总是在探讨如何更贴近学校的中心工作使信息化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我觉得现在应该讨论校园网如何在学校真正发挥效益了。
  就我们学校而言,在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應用系统多数都是从不同厂家引进的,不同厂家数据库的信息是不能互相沟通的,因此天然出现了这种“信息孤岛”现象。早期的解决之道是建立学校的基本数据系统,将其他的应用系统建立在这个基本数据系统之上。我们在建立基本数据系统时,要求基本数据系统和各个应用系统要能够互通,也就是说,我们要求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消费系统等必须要从基本数据系统中读取数据。这实际上就是早期的互通。这也出现一个问题: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是两两发生互通关系。这种网状结构形成的数据关系非常复杂,随着应用系统增加得越多,关系将越复杂。
  2006年,我们引入数据互通平台的技术,从而解决多系统数据互通、各系统之间互操作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星状结构。我认为这种互通模式是今后数字化校园发展的技术规范,为学校以后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开发标准。
  (记者看到,本校在校园网上构建了一个数据互通的平台,各个应用系统都跟数据互通平台发生应用关系,不仅实现了校内各个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互通,同时也可以实现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上级单位之间的数据互通与共享,一旦需要再增加新的应用系统,就可以直接跟数据互通平台相关联。)
  
  记 者:数据互通平台是跟每一个应用系统有着数据互通的应用关系,那么数据互通平台是否认可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或格式呢?
  陈晓明:基于数据互通平台,让每一个应用系统与数据互通平台进行的数据交换是基于国家标准的数据规范。我们依据的是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标准等两套数据标准。
  除了数据互通技术、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外,数字化校园还有一个关键技术就是身份统一认证登录。设想一下,在统一身份认证之后,利用门户技术就可以将不同系统中的数据按照权限提取到一个门户上,形成个性化网页信息,这样一来我们无须分别登录单独的运用系统,直接从门户上就可以了解到我们能够看到的各种信息。同时可以支持学生家庭的远程访问,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只能够查找属于自己的信息。
  上面说的都是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技术,我觉得只有当解决了这些关键技术并且能够有效整合、有效应用这些成熟了的技术之后,才能够实现我们所提的数字化校园,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式的空谈。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也是不认同数字化校园,而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不断深入,我们谈论数字化校园的时机也基本成熟了。
  
  记 者:既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关键技术做支持,那么请您告诉我们现在您所理解的数字化校园的技术架构是怎样的?
  陈晓明:我所理解的数字化校园的架构是四层结构,其中最底层是基础层,有统一的身份管理和统一的数据管理以及为协同工作环境服务的基础架构,这种基础的构架我认为类似网络操作系统的地位。在基础的构架之上是第二层数据互通层,需要一个符合EMIF数据规范的数据互通平台和通道。在数据互通的通道上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可以插上若干个应用系统,这就是第三层应用层,是由若干个建立在数据互通平台上各种应用程序组成的应用系统群。这些应用系统到底由多少个组成?由哪些企业来架构?这个完全由学校根据自身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来决定。我们把一个一个的应用程序看成是一个个配件,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都插在数据互通的总线上。由于不同的应用程序的界面是由各厂家生产的,应用上不是很方便,因此还需要一个有综合信息的门户系统,即第四层交互展示层。通过门户技术和用户单点登录技术建立一个横跨所有应用系统之上的校园门户信息网站,集成各个软件中的信息,针对不同使用者形成具有个性化信息的交互界面。
  
  记 者:我注意到您在架构数字化校园的时候,选用产品时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有很明确的产品需求,包括对产品的数据规范问题。
  陈晓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我认为不是专家、领导布置给学校做的事情,更不是公司为了推销产品、推销技术而硬塞给学校的应用。信息化应用首先应该是学校提出切合本校实际的应用领域或者方式,建设校园网购买或研发系统应用软件,目的是构建符合本校应用实际的信息化应用环境,满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应用需求。
  
  记 者:您觉得在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环境下,我们的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应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态势?理想中的数字化校园应达到一种怎样的目标?
  陈晓明: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们所依赖、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使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具备了数字化的特征,也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种全新的、丰富多彩的、具有更多自由度的生活方式通常称之为数字化生活。我想数字化校园也是从数字化生活或者说数字化社会引申而来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是一个个体,而在网络技术中一个人可以用一个数字来代替,我们把它称之为数字的人。仅仅单独的一个数字、一个号码,还不能完整代表数字化的人。如果我们是用一组数字来描述数字化的人,如我们从思想品德、学科学习、体育锻炼和艺术熏陶等四个方面,来描述学生各方面属性的数据,才有可能构成一个立体的数字化人,我们称是账号的多重属性。这个立体的数字化的学生的相关信息是通过收集现实中的学生在参加学校多种、多项活动产生的数据来实现的。过去,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孤立的,信息不能及时汇总,我们现在希望通过网络技术的手段,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汇聚到这个账号上,使得这个账号上的多方面信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立体,由此形成立体的、丰满的、数字化的人。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目标,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建立而成的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的物质基础,同时还需要稳定的网络系统、构架统一的用户资源和权限管理,这样综合形成了数字化校园的系统环境,但这只是一个基础环境。要通过对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而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环境、资源、活动全部数字化。通过整合与改造学校中人的信息流,使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形态,由此实现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实现传统校园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巨大拓展,以提高学校办学的水平和效率。这就是数字化校园应该达到的目标。
  
  记 者:数字化校园说到底还是要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那么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如何体现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呢?
  陈晓明:从新课改的实践来看,评价是推动新课程改革健康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发挥教师评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且全面考察学生成长的养成过程,使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我刚刚谈到我们理解数字化校园的结构,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数字化校园中,学生个人学习活动、教育活动中产生的信息都可以收集起来,形成一种动态的、全面的数据记录,由此形成这种能反映学生全面成长过程的记录。这种将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评价的要求。
  过去,学校能够向家长或者社会提供学生的信息是什么呢?仅仅是考试成绩。其实学生在学校参加的诸多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只是没有把它很好地记录下来。数字化校园就是将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参加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汇聚成立体数字的人,使现实的学生与网络中数字的学生建立一种直接的对应关系,由此从网络技术层面上支持新课改的实施,这就是数字化校园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记 者:您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一定积累了不少体会,能否與我们分享?
  陈晓明:我最深切的体会是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整合。这种“整合”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各种关键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应用,不仅是将学校各方面的应用工作进行有效整合,同时也是对我们观念上的整合。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包括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要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和教学方式,把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负责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教职员工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认真而全面地记录学生的成长应该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而不是新的负担。这就是观念上的“整合”。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该先规划,梳理现有的系统,加强基础平台的建设,要与学校的整体建设相结合,结合学校本身已有的信息化条件,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具有本校特性的问题,关注重点,解决问题,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仅靠花钱买一个运用程序能够解决的,因此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会影响到整个教育、教学、办公等习惯,要影响全面的工作,甚至是整个学校各方面利益的重新分配,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才能够实施。这就是管理上的“整合”。
  数字化校园建设也不是将过去的应用系统推倒重来,更不是一个所谓包罗万象的软件平台能够统一解决的。因此我反对在构建数字化校园的时候,试图用大而全的应用系统来代替过去的运用。建立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一定要符合规范标准,网络环境必须要稳定,数据互通必须要通畅,统一的数字管理和安全要有保障,个性化的门户能够集成多渠道所获取的信息,而数字化应用环境的构建完全由本校根据自己的情况由若干个软件系统构成,可以包括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学校基础设施管理,也可以是本校教师编的小程序。这就是系统的“整合”。
  数字化的过程就是要使学校的工作逐步地、更多地纳入到信息化中来,使学校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使得数字化校园中的数字化人越来越立体和丰满。
  总之,建立数字化校园要做到:基础环境必须要稳定,符合规范的数据互通必须通畅,统一的身份管理、统一的安全措施必须能够保障信息安全,个性化的门户平台必须使多渠道产生的信息综合呈现,由此才能做到教育信息化真正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
其他文献
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日汉大词典》(宋文军主编,1987年)和《新汉日词典》(尚永清主编,1991年)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广大日语学习研究者的喜爱,其日本版《日中辞典》和《中日辞典》(小学馆出版,均已再版三次)更是被学汉语的日本人奉为人手一册的“国民双语词典”,影响至今。在改革开放初期,能够在日汉双语辞书编纂方面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应运而生  回顾一下两部词典的编写背景,可以发现二者均为立足时代、
我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市,高考前是个应届高中毕业生。我考上清华的故事与好多同学的经历比起来算是平淡无奇,但却是一个鬼使神差,阴不差阳不错的故事。  最鬼使神差的事情是我无缘下乡插队的命运。1977年宁夏的高考是在12月15日和16日,而我于当年7月就已高中毕业。我周围的同学们大多一毕业就立即下乡插队了。我也着急下乡,但却迟迟不能成行。插队的地方是我妈所在单位宁夏轻纺厅的知青点,所以我需要我
韩非生活于战国末期,历经韩釐王、韩桓惠王、韩王安三个国君在位的时代。与先秦时期的其他思想家相比,他的生活环境更为复杂,也更了解权力斗争的残酷真相和现实政治运作中的问题。他高举法的权威,教给君主因势用术,对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有着尖锐的批评,指责“儒以文乱法”,为国之蠹虫。他为何如此坚决地非儒?这和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直面现实  与儒家“致君尧舜”的理想不同,韩非所要解决的是现实中的君
海拉尔是黑鹤的第二家乡,是给予他结实的母语文化喂养的地方,更是他诸多优秀作品萌生、孕育的源头,我们称之为精神原乡。一个作家,能够拥有如此独特的家乡,无疑是上天对他的额外眷顾。  我喜欢人们称黑鹤为“自然之子”,他的小说通体概念上,清晰地表达着人类对大自然应有的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如《天鹅牧场》《驯鹿之国》《高加索牧羊犬哈拉和扁头》等。现代文明使得公众对于人类精神上体现出的任何纯洁的东西都感到可怕、
大抵过了冬至进了腊月,中国人特有的年味就一日浓过一日了。首先飘来的,是腊八粥的香味。  /壹/  传说释迦牟尼在未得道前苦修,差点饿死,幸得一位牧羊女施以乳糜,才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从此,佛门每年腊月八日都要浴佛、施粥,这就是腊八粥,又称佛粥。也有说这个习俗起源于岳飞的,因为他当年率领岳家军在吃了百姓送的千家粥后打了胜仗,从此每到腊八照例要以杂粮豆果煮粥吃,最具民间神秘色彩的腊八起源说大
DLP技术助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是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起,选择部分教育现代化进程较晚的省份试点实施的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通过共享城市优秀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从而让农村学生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农远工程”中,为学校配备投影机以及计算机、电子白板等一系列设备,打造交互式教学环境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
1997年,由于家庭原因,我离开了教育工作岗位,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电脑公司,主营电脑硬件及软件开发。生意基本上还过得去,但很清闲,经常一周半月的没事可做。所以经常靠玩电脑游戏打发时间。  一次,电信局发来一个广告传单,说我们可以免费开通上网的账号。由于也是实在无聊,我就让秘书去电信局开通了网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网上有一个好玩的东西叫BBS。那时的BBS远没有现在完备,是Telnet形式的,用N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并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已逐步被研究与应用。“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连在网络上就可开始学习”,这已成了数字化学习领域的黄金定律。“魔灯”(Moodle)为我们的数字化学
人与人的相识、相熟、相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因为种种原因,人与人可能只到第一种相识的境界,能走到相知,再变成敬仰的老师,是十分难得与可贵的。  我和新疆鲁迅研究学会前会长、著名翻译家托乎提·巴克与妻子、新华社第一位维吾尔族女记者塔吉古丽的相识、相熟、相知,再到他们成为我敬仰的老师,就用了30多年的时间。因为时光的久远,我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随着对他们的了解与熟悉,托乎提·巴克毕其一生
壹  胡长明《毛泽东评点历代王朝》第十一章《毛泽东评点隋、唐王朝下》说:  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故居,珍藏着多种版本的李贺诗集,如《李长吉集》《李昌谷诗集》《李长吉歌诗集》等。现存的240首李贺诗歌,经毛泽东圈阅过的有83首,有的甚至达四五次之多,包括《金铜仙人辞汉歌》《梦天》《李凭箜篌引》《湘妃》《巫山高》《老夫采玉歌》《官街鼓》等李贺的代表作。反复的阅读和仔细的揣摩,使毛泽东对李贺诗歌对后世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