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事件,早在明朝中叶就已经发生过。1570年,西班牙占领吕宋。在1603年,西班牙殖民者第一次屠杀菲律宾的华人约3万人。当时中国的朝廷认为受害者是弃民,根本没有把华人被屠杀当作一回事。”一提起这个涉及人身安全的敏感话题,中国社科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秘书长曾少聪博士不免情绪激动。现在,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事件,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绕是绕不过去的。
安全事故的隐患
由于中国传统习俗作祟,以及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薄弱,使得一些人为的不安全因素仍在困扰着我们。
非法移民
据菲律宾《商报》报道,2007年8月16日,在克拉克前美国空军基地的FONTANA度假村,菲律宾移民局探员逮捕91名无证中国建筑工人。
移民局在对被捕的中国人进行调查后,对符合资格的中国人签发工作签证,让他们能合法继续在菲工作,而不符合资格者将遭遣送。
一些家庭贫困的中国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还情愿交几十万元人民币给蛇头。花这么大的代价非法移民,为什么?“这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在延续,在影响他们。”对民族学与人类学颇有研究的曾博士解释道,“中国人比较勤劳,在国外赚钱相对容易一些。一旦偷渡成功,3-5年可还掉交蛇头的借款,再有3-5年就可以往家寄钱了”“尽管现在国内外的差距在缩小,但差距依然存在。况且东南沿海地区向国外移民以及‘重商贾’的传统,仍然影响着现在的年轻人。”
非法移民常常在环境最差的地方打黑工,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他们在当地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安全系数几乎降到了零。要杜绝这种现象,需要移出国和移入国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
常规犯罪
2007年10月,一名中国公民在洛杉矶县柔似蜜市的双棵树宾馆停车场被劫。这名受害人称,价值60万元人民币的珠宝被抢。
2007年10月17日,两名中国工人在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遭到抢劫遇袭身亡,歹徒抢走了8万兰特(约合1.25万美元)和两部汽车。
“与东南亚人相比,中国人更有积攒资金的习惯。从历史上看,在东南亚人眼里,中国人一直是比较富足的。”曾少聪分析指出,中国人难免有露富的心理,尤其是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在欧洲等地喜欢购物,有些人一时难改携带现金的习惯,劳工多位居风险高发区域,受害后报案率又较低。“综合来看,中国人在国外遭遇抢劫的频率较高。如美国、菲律宾、南非等国家都曾出现抢劫、绑架、偷盗华人的案件。”
种族歧视
2004年4月7日,在莫斯科做生意的温州商人杨某收工后,在地铁口受到十多名“光头党”袭击。最终,他被歹徒打得昏死过去,而地铁站的警察却装作没看见,幸亏一位中国同胞相救,才捡回一条命。
2007年1月14日,—名中国企业家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赤塔地区遭手榴弹袭击后身亡。
排外思潮和种族歧视也是造成中国人在境外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在俄罗斯,由15-20岁的俄罗斯少年组成的“光头党”,他们袭击外国人的方式从来都是简单粗暴。在俄的中国企业人员如果3个人上街,就会非常危险;如果有六七个人,就可能有人朝自己扔石头;只有10个人以上,才能放心大胆地走在街上。
自我保护的招式
岁末年初,恰逢每年圣诞、新年到来之际,更是犯罪活动较为活跃的时候。此时需要出行的中国公民,尤其应该密切关注自身出行安全问题。
主动寻求领事保护
针对中国人海外安全隐患增多的现象,中国外交部于2004年7月1日,新设立了涉外安全事务司,执行我国外交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方针政策,协调和处理相关涉外事务。与此同时,为解决中国公民和机构的海外安全问题,外交部办公厅新设立了应急办公室。曾少聪说,“求助中国使领馆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公派出国的留学人员到海外首先要到使领馆报到。”—方面,要学会用驻在国的法律保护自己,遇到可疑情况或危急时刻应及时报警;另—方面,向当地中国使馆寻求协助,树立寻求领事保护的意识,不失为快速找到援助的方法。
自我防范除了在出行后的警惕外,出行前的准备也同样重要。2000年,外交部制订了《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提供“出国特别提示”信息。曾少聪提示,“出行前一个最简便的办法是利用好《指南》。”你只要到外交部的网站上浏览“领事信息一览表”,按照各个国家首字母顺序,查询关于各国的局势、提醒及简介。“这样对保障个人出行安全是非常有利的。”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本来不同国家的人接触,先天就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隔阂和误会。曾少聪建议中国公民在前往宗教极端势力较为活跃的地方,言行方面都要照顾到当地的宗教习惯,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细枝末节的防备措施
曾少聪提醒,海外自我保护需要注意细枝末节。如出入治安差的地方,最好少量携带现金,遇到打劫者,用点小钱可以避免伤害;还可以带一个金戒指之类的物品备用,以防万一财物丢失时,可以用它来买回程票或救一时之急;最好在钱包里装上名片、个人照片等可以证明个人身份的资料,留下失而复得的机会。
遇险求助当地华人
“这是我的个人体验。”曾少聪说,“在国外的大多数地方,都有华人及华人团体,如同乡会之类。这些华人团体在当地华人遇到危险时,一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比如菲律宾总是抓中国南海渔民,事发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是一方面{但据我所知,许多渔民是通过求助当地华人最终得以释放。”
安全事故的隐患
由于中国传统习俗作祟,以及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薄弱,使得一些人为的不安全因素仍在困扰着我们。
非法移民
据菲律宾《商报》报道,2007年8月16日,在克拉克前美国空军基地的FONTANA度假村,菲律宾移民局探员逮捕91名无证中国建筑工人。
移民局在对被捕的中国人进行调查后,对符合资格的中国人签发工作签证,让他们能合法继续在菲工作,而不符合资格者将遭遣送。
一些家庭贫困的中国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还情愿交几十万元人民币给蛇头。花这么大的代价非法移民,为什么?“这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在延续,在影响他们。”对民族学与人类学颇有研究的曾博士解释道,“中国人比较勤劳,在国外赚钱相对容易一些。一旦偷渡成功,3-5年可还掉交蛇头的借款,再有3-5年就可以往家寄钱了”“尽管现在国内外的差距在缩小,但差距依然存在。况且东南沿海地区向国外移民以及‘重商贾’的传统,仍然影响着现在的年轻人。”
非法移民常常在环境最差的地方打黑工,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他们在当地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安全系数几乎降到了零。要杜绝这种现象,需要移出国和移入国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
常规犯罪
2007年10月,一名中国公民在洛杉矶县柔似蜜市的双棵树宾馆停车场被劫。这名受害人称,价值60万元人民币的珠宝被抢。
2007年10月17日,两名中国工人在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遭到抢劫遇袭身亡,歹徒抢走了8万兰特(约合1.25万美元)和两部汽车。
“与东南亚人相比,中国人更有积攒资金的习惯。从历史上看,在东南亚人眼里,中国人一直是比较富足的。”曾少聪分析指出,中国人难免有露富的心理,尤其是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在欧洲等地喜欢购物,有些人一时难改携带现金的习惯,劳工多位居风险高发区域,受害后报案率又较低。“综合来看,中国人在国外遭遇抢劫的频率较高。如美国、菲律宾、南非等国家都曾出现抢劫、绑架、偷盗华人的案件。”
种族歧视
2004年4月7日,在莫斯科做生意的温州商人杨某收工后,在地铁口受到十多名“光头党”袭击。最终,他被歹徒打得昏死过去,而地铁站的警察却装作没看见,幸亏一位中国同胞相救,才捡回一条命。
2007年1月14日,—名中国企业家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赤塔地区遭手榴弹袭击后身亡。
排外思潮和种族歧视也是造成中国人在境外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在俄罗斯,由15-20岁的俄罗斯少年组成的“光头党”,他们袭击外国人的方式从来都是简单粗暴。在俄的中国企业人员如果3个人上街,就会非常危险;如果有六七个人,就可能有人朝自己扔石头;只有10个人以上,才能放心大胆地走在街上。
自我保护的招式
岁末年初,恰逢每年圣诞、新年到来之际,更是犯罪活动较为活跃的时候。此时需要出行的中国公民,尤其应该密切关注自身出行安全问题。
主动寻求领事保护
针对中国人海外安全隐患增多的现象,中国外交部于2004年7月1日,新设立了涉外安全事务司,执行我国外交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方针政策,协调和处理相关涉外事务。与此同时,为解决中国公民和机构的海外安全问题,外交部办公厅新设立了应急办公室。曾少聪说,“求助中国使领馆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公派出国的留学人员到海外首先要到使领馆报到。”—方面,要学会用驻在国的法律保护自己,遇到可疑情况或危急时刻应及时报警;另—方面,向当地中国使馆寻求协助,树立寻求领事保护的意识,不失为快速找到援助的方法。
自我防范除了在出行后的警惕外,出行前的准备也同样重要。2000年,外交部制订了《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提供“出国特别提示”信息。曾少聪提示,“出行前一个最简便的办法是利用好《指南》。”你只要到外交部的网站上浏览“领事信息一览表”,按照各个国家首字母顺序,查询关于各国的局势、提醒及简介。“这样对保障个人出行安全是非常有利的。”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本来不同国家的人接触,先天就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隔阂和误会。曾少聪建议中国公民在前往宗教极端势力较为活跃的地方,言行方面都要照顾到当地的宗教习惯,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细枝末节的防备措施
曾少聪提醒,海外自我保护需要注意细枝末节。如出入治安差的地方,最好少量携带现金,遇到打劫者,用点小钱可以避免伤害;还可以带一个金戒指之类的物品备用,以防万一财物丢失时,可以用它来买回程票或救一时之急;最好在钱包里装上名片、个人照片等可以证明个人身份的资料,留下失而复得的机会。
遇险求助当地华人
“这是我的个人体验。”曾少聪说,“在国外的大多数地方,都有华人及华人团体,如同乡会之类。这些华人团体在当地华人遇到危险时,一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比如菲律宾总是抓中国南海渔民,事发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是一方面{但据我所知,许多渔民是通过求助当地华人最终得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