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受,不要享受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常在生活中沉迷于享受,放弃“感受”。没错,享受很容易,可享受中的人们依旧没有安全感,那是因为他没有去用心感受。
  舍弃享受,感受家庭之爱。
  记者采访乔布斯时问了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应该很喜欢玩你设计的产品吧?”乔布斯的回答让记者大吃一惊:“不,他们还没有玩过。”后来,这名记者采访了许多高科技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玩高科技产品有严格的限制,只有周末才能玩,且不超过两个小时。乔布斯每天在饭后都会与孩子聊天,谈历史,谈书籍……没有一个人玩手机或电脑。
  乔布斯与很多科研人员都明白青少年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危害。电子产品使人获得感官享受,也让人们与家人的距离渐行渐远。所以,我们要学会舍弃享受,感受家庭之爱。
  舍弃享受,感受距离之美。
  欧洲的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上面都布满了鋼尖,看起来十分恐怖,但事实上这却是十分人性化的设计。设计师说:“坐在这条长椅上的两个人最远距离才1米,但如果两个人都在低头玩手机,心与心的距离就远了。”因此他设计出了这条长椅,只要投入50欧分,钢尖就会缩回去;在一定时间后,它就会发出“嘀嘀”的声音告诉人们钢尖要冒出来了,人们便不得不放下手机,起身行走。椅子旁的标语写着:别让行走的距离小于手指的距离。
  坐在长椅上玩手机是很享受的事,所以产生了一批批“低头族”。手机让我们沉迷于享受,却忘了感受行走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所以,要学会舍弃享受,感受距离之美。
  舍弃享受,感受社会之正。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推行“清正廉洁”的政策。反腐败、反贪污、反浪费等一系列政策让许多贪腐官员“感受”到社会正义的力量。其实人们若是知道边界,学会感受社会之正,自然会有所取舍,不贪图享受,不越过边界,守正扬清。所以,要学会舍弃享受,感受社会之正。
   一味地贪图享受,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躯壳;而用心感受,却会让我们的情感和心灵饱满。我们应舍弃享受,感受家庭之爱、距离之美、社会之正。
  ◆点评
  本文与《精神的三间小屋》一样,采用了横向议论架构全篇,从“舍弃享受,感受家庭之爱”“舍弃享受,感受距离之美”“舍弃享受,感受社会之正”三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结构清晰,有说服力。另外,文中的例子富有时代气息,考生能联系当下,反思当下,提出自己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林芳芳/供稿】
其他文献
时评选粹  民法典彰显当代中国法治精神  ◎安进秋  从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开始起草算起,66年间,新中国几代民法学人筚路蓝缕、永不言弃,不断接力,终于在2020年初夏,将中国带进“民法典”时代。   “法典,是经过整理的比较完备、系统的某一类法律的总称。”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法典”的定义,从法律到法典,“一字之差”,却在时光轴上力若千钧。民法典,经历几十年的努力才编纂而成,凝聚着几代
期刊
近日,一位女老师为打盹女生扎头发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学生们都在朗读课文,只见一位女老师走向一位披头散发、偷偷打盹的女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绑头发的头绳摘下,温柔地将女生的散发梳起来扎住。这一暖心的举动,令女生一下子就清醒过来,开始认真听课,也让屏幕前的不少网友想起了自己的老师。  为什么该视频能走红?不仅是因为老师的温柔举动,更在于这一举动唤起了人们对老师的回忆。虽然老师的严厉曾让我们“心有余悸”
期刊
导 语  司马光是北宋的大政治家,他从德才两个方面出发,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才兼亡者为愚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德与才珠联璧合,道德与智慧同修,固然是最完美的,但如果一定要把道德和智慧放在天平上称一下,毫无疑问,德的分量更重。  出手不凡  厚德载物  ◎杨慧敏  德如舟,才如物,只有大舟才能载得起八斗之才。德如根,才如干,只有根深才能承得住直冲云天的奇才。  “天行
期刊
技法点拨   所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制和规矩。虽然考场作文对文体没有明确限制,但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要充分显示出这种文体的特点,即“写什么像什么”,不能“非驴非马”四不像。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强化文体意识,打造优秀作文。   一、以不同立意选择不同文体   “千古文章立意高”,强调的是作文立意的重要性。在考场作文中,如果考生选择的立意不同,那么作文的文体也有所差别。有的立意具有一定的议论性和
期刊
应考锦囊  积累文言实词,不可死记硬背,语文的学习贵在语境,文言文也不例外。因此,在文言文复习中,考生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理解词义。要想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生须注意以下几种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整理。  1.一词多义  顾名思义,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语具有多个意义。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普遍现象。把握一词多义,需要注意词语的本义、
期刊
日前,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南大街一家单位,窗口左侧墙上挂上了一块牌匾,上面印着五个黑色大字:不文明单位。这是当地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来,挂出的首块“不文明单位”牌匾。  该市6月1日印发《“门前四包”责任制管理办法》,规定对检查结果排名后三位的单位挂上“不文明单位”牌子。暗访发现,南大街某单位存在乱扔垃圾、电动车停放不整齐和门前出现“牛皮癣”小广告等问题。挂上“不文明单位”牌匾后,
期刊
格言   我只是一束光,虽然微弱,但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社会。  榜样力量  朱丽华,浙江嘉兴人,18岁时因意外事故双目失明。此后的7年时间里,无边无际的黑暗,让她在沉浸在苦痛中。直到有一天,朱丽华在收音机里听到了张海迪的故事,她被感动了,也被唤醒了,她说:“躯体残疾并不可怕,心灵残疾才是可怕的。”只要心中有光,一切都不会黑暗。朱丽华决心走出家门。1985年,朱丽华参加了浙江省首届盲人中医推拿
期刊
押题理由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确定为高考的核心功能,把家国情怀,品德修养、务实奋斗等引入到高考命题中去。近几年,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考作文更加凸显对人才培养与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的一年,更需要中华儿女脚踏实地地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高中生要传递正能量,践行实干兴国的精神,争当新时代榜样。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
期刊
临场症状:难以展开作文论证  救急方案:采用多种论证方法  考生在审题立意准确的前提下,却难以展开论证,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补救:  1.横向拓展法。可以用“首先”“其次”“再次”等序列词语,提出一系列分论点,使中心论点得到充分论证。或用“同样”“相似的情形还有”等过渡词句组织材料,显得论证充分,过渡自然,脉络清晰。  2.纵深挖掘法。可以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假如具备了”“假如没有”“
期刊
技法点拨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考生都要准确、全面地理解试题中各个部分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内涵,分辨清楚优劣、是非。考生若能很好地把握作文材料的内容要求和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不偏不倚、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且作文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集中、鲜明,就达到了“符合题意”的要求。  1.明确题意要求  考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首先要注意“题意要求”,明確标题或话题的内涵、材料的含意以及其他写作要求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