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切实使初中数学“减负提质”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中小学生“减负提质”提出很多年,也实施很多年了,现在提起该话题,可能有些同仁觉得笔者是老生常谈,但我们面对现实,时至今日,我身边还有很多非常敬业的老师,课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个别辅导学生,可谓废寝忘食,还是担心学生学不好,只好再布置大量的课下作业,结果是搞得学生怨声载道,厌学情绪在班内滋生。仔细想想,这样做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课堂上本该完成的任务为什么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课下弥补?得不偿失。试想,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会有课下这太重的负担吗?究其原因,由于长期的课堂效率低,导致班内出现了太多的“差生”,不得不课下弥补,而于课下弥补,可谓得不偿失:老师花费了不少精力,学生浪费了许多时间,师生双方皆增加了负担,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要想真正在减轻初中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使一个班的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的几十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若老师在课堂上搞“齐步走”、“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产生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我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是要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层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层次教学,这是一个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真正做到“减负提质”。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使初中数学“减负提质”呢?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一些做法,以期和各位同仁交流。
  1 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正确将学生分层
  首先,对每位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其次,按照学生成绩现状把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竞赛组。
  2 认真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2.1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时,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是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哪些是各小组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经常修正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能使基础组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能使提高组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能使竞赛组学生“吃得饱”。譬如,我在备“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时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①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子反复理解;②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③拓展定义,从同类二次根式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同时我安排了分类的练习:每组学生在完成了本组练习任务后可以自由地做其他组的练习。
  2.2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个小问题,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环节紧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兴味盎然、学有所得。
  3 挖掘学生潜能
  3.1 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充满自信。要让个体差异参差不齐的群体人人自信,主要是端正认识,找准立足点,永远不能让学生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3.2 永远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表扬,及时准确地提出要求和不足。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明确地提出班级的整体规划,包括各种短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对每一个已达的目标进行总结、反馈,适时进行升华,决不错过每一个细小但却很具教育意义的事例。
  3.3 注重情感培养。教学生做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一个充满情意的集体,一个对社会、家庭、集体和个人都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决不会是一个自甘沉沦的人。因此,教育学生充满人情味,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不冒功、不推诿、不以现实社会标准来要求自我,而以超前的要求来规范自我,是我着力注意的一点。
  3.4 挖掘潜能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毕竟是学生,需要教师的督促、鞭策,这就需要老师勤恳、管理到位,但同时又不宜向学生吹嘘管理严、紧,那样学生可能会把学习的动力寄托在老师的管理中,学习不好则怪老师没管好,这样不利于意志的培养。所以,即使你整天跟着学生,你也可以说:我只是来看看你是否管住了自己,我很忙,我不能频繁地来看。同时老师也应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并且适时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勤奋和敬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以身作则所获得的威信是最高层次的威信。
  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集体,一群充满激情,对社会、集体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学生,一定能做好任何一件事。人的潜在能力的充分发挥,并非取决于智力的高下,更多地应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决定。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就是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彻底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及其生活环境等有可能影响他学习的因素,正确地把一个班的学生分组即分层次教学,并极大可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使初中数学“减负提质”。
其他文献
【摘要】 幼儿园体育是幼儿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适于幼儿身心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通过幼儿的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对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幼儿组织性,激发幼儿机智勇敢、团结协作、诚实自制,拼搏奋进等品德都起着积极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为幼儿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合理地创造条件,组织和帮助幼儿一起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期刊
【摘要】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关键词】 直观 氛围 情感互动  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自“学堂乐歌”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确实一直延续了90多年。
期刊
感恩是一种情怀,是所有美德的基础。很多现象和调查表明,现在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对来自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而且攀比心理强,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受于别人的帮助连一句谢谢的话都不会说。有的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无动于衷”的冷漠,让资助者寒心的事屡见不鲜。这些都说明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情怀。“别让中国现
期刊
【摘要】 自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内容的转变,教师应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应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提高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普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喜欢 基本原则 保鲜剂 重要载体 联系现实  
期刊
【摘 要】 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能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发现语言规律,能借助工具书及网络等资源获得信息并分类和储存,能利用推理、归纳等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克服语言困难设法交际,能在学习与交际中与他人合作等。  【关键词】 评价 态度 价值观  发展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关注其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
期刊
【摘 要】 合作是当今比较有效率、有质量、有方式的教学策略体系。《周易·系辞上》中提到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就是合作的优点。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团体精神,锻炼心理素质。小组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关键词】 合作 引导 学习兴趣 团结协助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展开的沟通与交流,过滤
期刊
长期受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极其缺乏批判性与敏捷性的思维,尤其在数学等自然学科方面,小学生早已习惯于听从老师的解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因此,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更注重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对小学生思维过程中批判性与敏捷性的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小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对相应的数学材料进行正反两面的分析,并区分相似概念,区分不同运算法则和定律适用
期刊
合作,是指两个人或更多人在相对固定的集体里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把事情做好,完成共同的目标。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充分地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智慧和能力,共同完成好学习任务。这就是我们当前提倡得比较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极易产生思维的碰撞,产生灵感的火花,能更大程度地启迪学生,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
期刊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以下是我教学应用题的几点体会:  1 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
期刊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多的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比较偏重于接受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不够,也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多是被动学习。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