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的两种方法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boy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动、静交替,讲、练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4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6份;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0份;……在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一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在以上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完成以下填空练习: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苹果的( ),单位“1”是( )。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6份,每份分别是这个圆的( )、( )。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0份,每份分别是这条线段的( )、( ),单位“1”是( )。
  教师在教学中着重讲清单位“1”和自然数“1”的不同之处:分数中的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品,也可表示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堆沙子、一个班集体、一件工程等,被分的那个整体被看作单位“1”。再通过“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比较,强调“平均分”的意义。通过以上操作、练习、讲解,使学生对“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这一定义有较为深刻、准确的理解。
  
  二、通过知识迁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使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例如,除法、分数、比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通过知识的迁移,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又使学生弄清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异同——虽然“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它们都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但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既可表示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也可表示不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根据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解这三类应用题时,通过灵活转换,化难为易,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把一种农药和水按照1∶2500配成药水。在1000千克的水中,应放这种农药多少千克”这道题时,可用比、分数、除法三种方法解答:
  用比例方法解:1∶2500=x∶1000=0.4
  用分数方法解:1000×(1/2500)=0.4(千克)
  用除法解:1000÷2500=0.4(千克)
  通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沟通这三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作者联通:562413贵州省兴义市仓更镇鸡场学校)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从四五岁到八九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正是基于这一点,要求在小学低年级就开展说话训练。我在这方面做了下述几点尝试:    一、通过观察进行说话训练    1.观察图画  引导观察要有层次地进行。首先是初步观察,要求抓住主要内容,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这一步就可以了
期刊
暮色时分,一个体弱多病的八岁小男孩,鼓起十二分的勇气,爬到六七米高的悬崖上的时候,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到。是他的父亲,鼓励他,指导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试探着挪动身子,最后安全地回到了平地上。这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的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作者从这番经历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让他一生受用。我在指导学生学完这一课之后,头脑里一直萦绕着他父亲的那句话:“不要想着距离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方式逐步呈现多样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与主动性,笔者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专题教学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对专题教学的主题及如何开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 专题教学的目的    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首先在于教学观念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而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兴趣就没有
期刊
“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营造教与学的民主气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的意识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能产生自主学习意识。为此,在教学中,要注
期刊
今年我上新教材的八年级物理,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也动了不少的脑筋,认为在教学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
期刊
我自1984年教书以来一直任班主任工作。我记得:一位心理学家曾提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行动中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作为班主任我对我的学生进行两方面的规范教育:一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二是学生礼仪常规。我以此为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式多样,学记规范:二十条规范内容全面又丰富,怎样让学生熟记于心?我作为班主任
期刊
造句是语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低年级小朋友由于受知识、经验、认识及其它各方面的限制,对词语理解比较肤浅,所以引导学生造句时要多下功夫!    一、加强词语教学,理解词的意思    一个词语首先理解了才能去运用,才能去造出生动的句子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重视词义的教学,把词的意思讲清楚、讲明白,以免造句时出现毛病。如,一个学生,用“小心”造句,他说:“我学习很小心。
期刊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问题,并认真分析,把问题进行综合、比较思考,才能真正达到理解题意,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中展开思维    思维的基础材料是表象,表象是对直观材料的初步概括,必须依靠感知去形成和积累。因此,充分感知积累表象是思维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
期刊
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英语教学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有其特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实物,引发兴趣    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它们的名称,描绘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为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