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中职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必须客观分析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提出可执行的相应对策,在紧密结合企业用人标准的同时,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师水平,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心理引导技能水平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持续加大,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中职教育业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众所周知,中职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基层技能人才。但是,目前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是社会所需,是否就是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中职生对专业课程并不感兴趣,通过几年的中职教育,自身的技能水平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求职过程中找到对应岗位的人数并不是特别多,通过了解,大部分学生对自身专业兴趣不大,很多学生说在没有接触这个专业时,兴趣还比较浓厚,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便越来越缺乏兴趣了。
  一、中职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很多中职学生都是中考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失败者,他们接受中职教育是迫不得已的,不是自己最初的选择,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被父母逼着来中职学校。他们会不自觉的和考上普通中学的同学相比,学校不同,学习课程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无形中便会自卑,对所学的技能课程出现了抵触情绪,自我贬低现有的学习状态。体现在学习上,就出现了无心向学,在课堂上玩游戏、睡觉、讲话,更严重的就是和老师作对,凡是老师要求做的不做,老师禁止做的偏偏要做。总之,一定要和老师对着干,逆反心理极其严重。
  2.年龄因素
  中职生入学年龄在16岁左右,处于叛逆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上中考的失败,心理变得极其敏感,对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抱着仇视的态度,做任何事情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老师家长的教育是对他的歧视,久而久之,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而且,中职教育主要是面向职场工作的,学生的年龄让其很难对职场工作有具体的认识,在与普通中学的同龄人相比中,会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在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职场教育时,便投入到职场工作技能的掌握中去,因为他们还缺乏工作的意识,学习动机不明,从而造成学习兴趣低下。
  3.课程设置的原因
  传统课程设置的束缚,大部分技能操作课程沦为“理论式教学”,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课程的教学只是让学生怎么做,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来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极其被动,缺乏创造力,思想性。学生年龄正处于青春期,是思想躁动较为激烈的年龄,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抵触,很难让其能够静下心来掌握技能,而我们都知道,技能的学习也是有递进性的,如果没有掌握好基本技能,将很难娴熟的掌握相对复杂的技能。长此下去,学习兴趣自然越来越低。
  4.教学师资的原因
  中职教育的师资来源较单一,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大学院校毕业后便进入到中职教育中来,缺乏具体的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工作经历,这部分教师对社会接触的相对较少,对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了解,于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缺乏清晰的认识,会在不经意间用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完全和企业用人要求接轨,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很难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是明确的,岗位需要具有什么样技能的人,有足够清晰的标准,如果不符合相关标准,是很难从事相应工作岗位的。那么,我们的教师首先必须了解这个标准,必须达到这个标准所要求的技能水平,而当前很多教师的技能水平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5.社会风气的原因
  社会风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社会上到处充斥着读书无用论,我们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是面向社会的,他们在校期间便开始尝试着接触社会,比如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开始做一些兼职,对他们来说,这些工作能够挣到一些钱,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展示自我的价值,而忽视了在校期间的知识积累。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我国的用人单位在聘用人员时以学历为标准,高学历者优先,对中职学历者并不认同,导致大量的中职学生很难找到与专业相宜的工作。这些方面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
  二、提高中职学生对专业课程兴趣的几点探索
  1.做好心理引导工作
  作为教师,在给学生做心理引导工作时,首先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足够的耐心,针对不同的问题,通过一次次的教育,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自我控制,慢慢改掉一些不良习惯,要用鼓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对待不同学生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学生,避免出现差别化管理。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中职教育,中职教育对自身的发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通过介绍社会上虽是中职学历却取得极大发展极大荣誉的正面案例,强化学生对所处的中职专业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自卑的心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阳光、积极的专业人才。
  2.课程设置需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目前我们国家的中职专业的课程设置标准在不同的地区有极大的差别,很大一部分的专业设置并不能满足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知道,每一所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就业首先是面向当地企业的,那么,要改革课程设置,必须了解企业需求,结合当地的企业结构,使课程设置与当前的企业用人要求结合起来,才能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才不会一边是当地企业招不到符合自身要求的人才,一边是中职毕业生找不到与自身专业相符的工作。要改革课程设置,必须保证它不再沦为“理论式教学”,保证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对当地企业做出岗位调研以后,制定与岗位能力相关的技能操作课程,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按照企业的操作要求去掌握相关技能。让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要求保持一致。这样,既保证了企业能够获得对应的人才,也能让学生对学习该专业后从事的岗位以及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有清晰的认识。
  3.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   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不是在学校闭门苦修就可以实现的。为了使教师的技能水平能够与企业要求相一致,可以采用相应的方式。例如,邀请相应岗位的一线专家到学校给教师做培训,让教师对岗位的需求有理性认识;邀请企业的技能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培训,拉近学生与岗位的接触;还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联合,在一定时间内,派教师到企业去观摩、学习,必要时,必须要求教师到岗位去从事相关的工作,使教师能够切身的体会到岗位的技能要求,提高业务水平。当然,这些方式并不是一次性的,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保证教师的业务能力与岗位的技能要求始终一致。
  4.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延续了多年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里随处可见,虽然改革教学模式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要改革教学模式,必须要求我们中职从业人员从思想束缚中跳出来,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的按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去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做中学”,从亲自动手训练中掌握好技能。学校、教师,要主动创设教学情境,创建虚拟场景,增加学习中的虚拟情境,以企业用人要求去要求学生,以企业对技能的要求去培养学生,以企业的生产模式去锻炼学生,让学生在学校便能模拟企业的场景来训练自己的技术能力。
  改革教学模式,必须体现在实实在在的企业用人要求上,让学生在校所掌握的技能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尽可能的进行“无缝对接”。这样,学生从学校走出来后,才能够尽快的与企业对接。既改善了学校的就业情况,也解决了企业对人才引进的需求。
  5.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
  学校在引导中职学生去社会上做一些兼职,去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能获得一些报酬,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有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机会,但却让学生过早地接触了社会,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容易沉迷于些许报酬中,会不遗余力地去找实践兼职的事情做,忽视了在校期间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学校在该情况下,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技能,掌握更娴熟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时处于优势的地位,而不是仅仅注视着当前的蝇头小利。
  学生的成长,除了学校的培养、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引导也是极其重要的。目前社会上,对中职教育的认同度并不高,对接受中职培养的学生采用质疑否定的方式。企业用人时往往先看求职者是否大学毕业,对技能的考核标准首先是学历,中职生即使技能很过硬,在这方面也并不具有优势。因此,社会舆论的引导对中职教育就至关重要了,做好良性的引导工作,做好技能论的宣传,才是对中职教育的大力支持,才是中职教育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结语
  目前,国家对中职教育非常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结合这样的契机,中职教育也必须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为己任,从社会需求调研做起,做好课程设置,提高专业教师水平,改革教学模式,配合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为社会需求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为当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都方.中职专业课教学中互动环节的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46-47.
  [2]翁吟.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职业之发展变化[J].职业教育研究,2010,(6):10-12.
  [3]高云.浅谈县级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86-94.
  [4]高山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10,(31):53-56.
  [5]卞建鸿.调整职教专业结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J].职教论坛,2010,(32):19-21.
  [6]郑秀英,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75-78.
  [7]史枫.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调查及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J].职教论坛,2010,(25):66-6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中语文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分数也不在少数,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一级的要求,他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和答题技巧,以便能够确保学生在解答阅读方面的题型时,发挥出他们的最高水平,从
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1.词汇方面。新课程标准七级目标将词汇量定为2400~2500个,八级目标定为3300个。九级目标定为4500个。这样的词汇量标准可以基本解决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遇到
针对渤海聚合物驱稠油,合成了5种非离子聚醚破乳剂和3种阳离子反相破乳剂,研究了不同类型破乳剂间的复配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在非离子破乳剂中,多分支结构的破乳剂比线形结构
在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存在下,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出立方相硒化铅(PbSe)纳米晶。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SEM结
[摘要]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技能,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生 动手操作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讨,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
古诗词是我国语言文学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如今,特别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而古诗词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是独特的。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特
英语在现今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初中阶段重视学生英语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并发脑梗塞的机制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外伤后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哥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标准:恢复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情况。方法对85例113眼眼轴长26.89~33.62 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优化课堂小练笔,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