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力求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更关注学生“主体性”发挥。那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如何来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呢?我认为教师应激励学生参与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情感人,密切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参与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学生需要父母的关怀,更需要教师的热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富有情感的教学过程,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摆正好位置、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捕捉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真正成为他们探究问题的合作伙伴和学习的朋友,必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教师处处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出现,冰霜着面孔,紧盯着学生的缺点,给予严酷无情的批评,往往会引起学生的烦躁和逆反心理,抑制学生的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灵感。同时,我们更要尊重学生人格,只有尊重学生人格,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起点。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时,我总是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或由其他同学来发现错误(或者放在最后小结时给予纠正),千万别有错必纠,当面指责。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有极强的自尊心,这样做必将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实践告诉我,感情投入得越多,对学生越有爱心,学生就越容易被你征服,就越喜欢你,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他们学习的最大潜
能,你将会收到一份异想不到的惊喜。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参与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课本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教学中来。
1.设疑增趣。如讲“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時,我提出“杨利伟为什么选择在深秋而不是春、夏,在夜晚而不是白昼踏上探寻宇宙奥秘的征程呢?”使学生疑中生奇,造成悬念,产生探寻新知的强烈愿望。正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我及时地播放了一段课前设计的关于“神舟五号”发射实况的多媒体片段,并紧接着用录音介绍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飞船的条件。学生在观看时,联系到已有的有关天体运行、气候状况、中国地形等知识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举例培趣。当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很多问题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因此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大气运动”后,我引导学生分析去年我们家乡为何如此热?空调价格为何上涨?预测今年的气温变化趋势,并对今年的农业生产与空调销售信息进行评估。当然学生的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学生是带着浓厚的兴趣,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成就感。通过上述案例的解决,不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还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生产、生活中,就在身边。经常让学生来分析一些实际中的问题,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用“地理眼”来分析解决自然和社会地理问题。
总之,增趣的方法举不胜举,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用心去挖掘,便会寻找出知识点与兴趣点的结合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教法,让学生全程参与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或独立实验、教师列举材料例证为学生上网查找资料验证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力争做到每个阶段都能把“讲——读——练——思——议——用”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难点知识要慢讲多练,也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多视角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机会,并善于抓住时机,调动学生常常参与学习。这些时机可以是学生需要表达自己思想时,也可以是一种表达方式转化为另一种表达方式时。如讲到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时:(1)让学生说出本地降水的季节变化;(2)用板图比较冷暖锋过境后气压、气温、天气的变化;(3)引导学生说出异同;(4)启发学生分析春季春雨、夏季梅雨的成因。在这种边提问、边读图、边分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使课堂充满生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及时反馈,协调教学关系,让学生全体参与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最终目的,应是全体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的发展不同,对参与学习方式的适应性不同,参与学习的进度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正视这种差异,在教学中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存在差异的学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达到他们所能达到的最圆满的个性发展,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上都能获得个性“百花齐放”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练习检测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情况,适时调整学生参与学习的进度,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思想上一致,保证学生全体参与。如一些地理概念、原理、填图、指图等问题,可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评一评;对有关的地理事物、现象解释等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程度的参与。同时,也应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参与的机会。如课前小演讲、课后总结等都可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适时参与课堂教学,都学有所得。
总之,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每位学生最大的潜能,可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俊.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陈新容. 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功能的发挥. 中国地理教育网,2006.
一、以情感人,密切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参与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学生需要父母的关怀,更需要教师的热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富有情感的教学过程,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摆正好位置、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捕捉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真正成为他们探究问题的合作伙伴和学习的朋友,必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教师处处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出现,冰霜着面孔,紧盯着学生的缺点,给予严酷无情的批评,往往会引起学生的烦躁和逆反心理,抑制学生的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灵感。同时,我们更要尊重学生人格,只有尊重学生人格,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起点。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时,我总是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或由其他同学来发现错误(或者放在最后小结时给予纠正),千万别有错必纠,当面指责。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有极强的自尊心,这样做必将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实践告诉我,感情投入得越多,对学生越有爱心,学生就越容易被你征服,就越喜欢你,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他们学习的最大潜
能,你将会收到一份异想不到的惊喜。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参与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课本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教学中来。
1.设疑增趣。如讲“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時,我提出“杨利伟为什么选择在深秋而不是春、夏,在夜晚而不是白昼踏上探寻宇宙奥秘的征程呢?”使学生疑中生奇,造成悬念,产生探寻新知的强烈愿望。正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我及时地播放了一段课前设计的关于“神舟五号”发射实况的多媒体片段,并紧接着用录音介绍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飞船的条件。学生在观看时,联系到已有的有关天体运行、气候状况、中国地形等知识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举例培趣。当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很多问题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因此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大气运动”后,我引导学生分析去年我们家乡为何如此热?空调价格为何上涨?预测今年的气温变化趋势,并对今年的农业生产与空调销售信息进行评估。当然学生的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学生是带着浓厚的兴趣,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成就感。通过上述案例的解决,不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还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生产、生活中,就在身边。经常让学生来分析一些实际中的问题,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用“地理眼”来分析解决自然和社会地理问题。
总之,增趣的方法举不胜举,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用心去挖掘,便会寻找出知识点与兴趣点的结合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教法,让学生全程参与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或独立实验、教师列举材料例证为学生上网查找资料验证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力争做到每个阶段都能把“讲——读——练——思——议——用”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难点知识要慢讲多练,也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多视角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机会,并善于抓住时机,调动学生常常参与学习。这些时机可以是学生需要表达自己思想时,也可以是一种表达方式转化为另一种表达方式时。如讲到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时:(1)让学生说出本地降水的季节变化;(2)用板图比较冷暖锋过境后气压、气温、天气的变化;(3)引导学生说出异同;(4)启发学生分析春季春雨、夏季梅雨的成因。在这种边提问、边读图、边分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使课堂充满生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及时反馈,协调教学关系,让学生全体参与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最终目的,应是全体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的发展不同,对参与学习方式的适应性不同,参与学习的进度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正视这种差异,在教学中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存在差异的学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达到他们所能达到的最圆满的个性发展,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上都能获得个性“百花齐放”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练习检测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情况,适时调整学生参与学习的进度,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思想上一致,保证学生全体参与。如一些地理概念、原理、填图、指图等问题,可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评一评;对有关的地理事物、现象解释等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程度的参与。同时,也应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参与的机会。如课前小演讲、课后总结等都可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适时参与课堂教学,都学有所得。
总之,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每位学生最大的潜能,可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俊.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陈新容. 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功能的发挥. 中国地理教育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