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川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沟峁粱壑间,大自然鬼斧神工衍生出一个千年村落,名曰涧峪岔。
  小镇四面环山,山青水秀,神似龙形,头尾呼应,象征帝王的霸气,文化底蕴丰富,数千年来栽桑养蚕、民风淳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至此,饥寒交迫,倒在一棵桑树下,被当地好心人所救。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其他皇子。重耳为躲避骊姬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后人为纪念这片神奇的土地,亲切的称之为重耳川。
  这座寂静的小山村里,往往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就数春节了。庄稼人把一年中最好的粮食拿出来:炸油糕、做黄馍、包饺子,算是回馈自己这一年来的辛苦劳作。先用一杯浓茶、一两饺子祭拜完天地、财神后,才能开吃。以祈祷神灵庇佑庄稼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往往盼望这一天,能美美的喋一顿。
  风吹起来的小镇,四面环山。放歌信天游的沟壑山川,还有羊群放牧的白草草原;三弦响彻的山谷、崖畔,盛产谷子、糜子荞麦的梁峁坡畔,井架比山还多,比山还高的高原;石碾、石磨、柴垛,还有炊烟升起的村庄之间,生我养我的小镇,低头望水、抬头看云。
  如今,家乡建起了重耳公园,发扬重耳文化,将重耳镇打造成文化、旅游名镇。公园中央的池中石,是重耳川河道工程改造时发现的一块奇石,石头天然的黄色纹理,仿佛狂草“重耳”二字。当地的百姓都说:是千年后的重耳显灵,福佑着重耳川人民。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晚上在这可以尽情的释放自己,有扭秧歌的、有跳广场舞的,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政府為重耳川新农村建设盖起了一排排崭新的窑洞,人们喜气洋洋的唱起了陕北民歌,重耳小镇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听!远处的山梁梁上传来一阵信天游。羊个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了面面容易哎呦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个话话,哎呦招一招手,瞭得见那村村呦瞭不见个人,我泪格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人们都在辛勤的耕耘着黄土地。通过陕北人的努力,加上政府和爱心人的帮助,重耳川这个小村庄被列为延安市示范镇,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这片平凡而苍凉的黄土大地上,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民与命运抗争着。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中创造了闻名中外的安塞腰鼓、陕北民歌。或许舞一阵陕北腰鼓、吼一声信天游,才是庄稼人忘记疲惫和烦恼的最好选择,重耳川,我的故乡。这片寂静的小镇醒了……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看戏,是我童年记忆最美好的一部分。看一场戏,碎脑娃娃们不仅有戏可看,有新衣可穿,还能花费大人们破例打发的几毛钱。80年代,一个小娃娃有几毛钱,似乎瞬间就成了几毛钱的大款,拿着这几毛钱,可以自由消费,那种得意就没得说了。大人们赶庙会,为的是祈求平安,而我们这些碎脑娃娃多半是为了看戏、赶红火、凑热闹。我们挤在人群里胡乱看看戏,或穿梭于人群,看遍每一个摊位,看看美食,问问价钱,精心算计着花费那几毛钱。 
期刊
我愚蠢的脚步,踩痛了剑门关的神经,亦踩痛了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已沉睡千年的姜维的神经。  剑门关之威势,主在一个雄字,剑门天下雄,雄争四海之霸气。刘备、孔明拥此关隘建立蜀国,不久,刘备死,刘禅执掌国家命脉,随后蜀国大厦倾,据守在此的姜维宁战死也绝不投降!姜维英勇、悲壮、不屈不挠的品性,如剑门关巍峨挺拔。剑门关的高度,确立了姜维的高度。  姜维是个悲剧性人物,他的恩师孔明身上也有其悲剧色彩。孔明北征时
期刊
太阳又吝啬地把那几束光芒收拢回去,乌云又聚集笼罩过来。一阵寒气舔着地面吹起,卷起一团团雪雾扑过来,打在脸面,针刺一般地疼。  她裹着一件黄军大衣下了车,似一个企鹅摇摇晃晃地站定了,四下里漫天雪花似蝶群一般纷纷扬扬。她回首东望,来路再没有一辆汽车的踪影;向西看去,两条车辙印儿笔直地伸向迷茫的天际;朝北瞧去,那辆刚刚把她撂在这儿的油罐车,已被扬起的雪雾遮住,只剩下一个黑斑点,影影绰绰;她再向南细细眺望
期刊
一天,我的微信显示有人要求加我为好友,留言是:老师,怎么才能写好作文?一看头像上她穿着校服,显然是我校的学生。这个问题太大,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于是我接受了她,并回复:我在文昌楼4楼教科室,有问题来我办公室交流。  几天过去了,毫无反应,我几乎把这件事忘了。  又是一天,她在微信中说:“老师,给我发个红包吧!”  我觉得这事来的太突兀,但不好拒绝,就给她发了一块钱的红包。她居然满心欢喜。然后,我问她
期刊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命运让我的童年赶上了那个生活拮据的年代。铁勺炒鸡蛋,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美味,永远铭刻在我记忆的最深处,那是我妈妈的味道。  我家就喂了一只母鸡,春天变暖的时候,那只母鸡居然站在低矮的墙头亮起了嗓子:咯蛋——咯咯,咯蛋——咯咯……  妈妈说:“咱家的鸡会下蛋了,你们两个快去收蛋吧。”  我和两岁的小妹跌跌撞撞跑到土窑的窑跨子处,直奔妈妈用小锄头在土墙上掏出的母鸡专用的下蛋
期刊
我家门前有很高一座山叫踢牛山,脑畔背山西南方向有一道梁叫柠条原。我很小时就记得太阳总是从踢牛山钻出来,越升越高,在天空飞过头顶,又慢慢下滑,挪到柠条原,它就钻进原梁背面去了。天晴时,太阳每天总是这样运行。每当太阳钻进柠条原,又有一颗冷冰冰发光圆盘,躲躲闪闪也从躺牛山钻出来,妈妈说那是月亮。同时有无数小亮点在头顶上面给我眨眼,姐姐说那是星星。那时我不懂什么是太阳月亮,以为是谁在踢牛山点着火,火团经一
期刊
岁月如水,流逝了太多的流年往事,亦沉淀了太多的沧桑和念想。然而有些人有些事,任时光怎么流转,也挥不去刻骨铭心的美丽。  他今晚徹底失眠了!那个名字深深地刺痛了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会是她吗,吴芷若?两个小时前同学把他拉入一个初中同学群,群里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其中吴芷若是热捧的人物,人气最旺。而他却一直保持沉默,他只是静静地观看,私下里却反复琢磨她的每字每句。  三十年了啊!三十年的光阴会有多少经历和
期刊
一年四季,那棵宝葫芦状的木瓜杏永远如岗哨般屹立在故乡的半山腰里。之所以叫木瓜杏,是因为杏子大如木瓜而得名。  春寒陡峭之时,慈祥而温和的太阳爬上山顶,越过山头,伸出光环,轻轻抚摸酣睡了一个冬季的万千生命,含笑着挠挠它们的胳肢窝,小肚皮,山坡老树、沟底枯草、河里的青蛙,院里的孩童,伸伸懒腰,欣欣然奔涌而出。  木瓜杏在叶子尚未萌芽之时,已悄然萌出一朵朵粉红色的苞蕾,几分欣喜,几分拘谨,羞答答如初次吐
期刊
当我被一朵细小的雪花打湿眼眶,被一阵透骨的寒风刺痛心房时,才意识到初冬来了,金秋去了。尽管还是农历的九月,殷实的秋就去了。通常农历的九月秋是不应该去的,然而此刻天空飘飘洒洒的雪花却告诉我她的去意已决。她去的是那样的匆忙,那样的干净,以至于我都没有觉察到她的离开,还没有真正的用心去享受和爱抚她。  我深爱秋天的丰满,她在每一时刻,每一地方都能勾起男人们的翩翩联想;我爱秋的成熟,她处处都孕育和显现着丰
期刊
秋天,金色的庄稼成熟了,以光彩夺目的姿势折射出无定河畔独有的绚丽风光,我常常沉湎于这片肥沃土地的诱人景致:黄灿灿的稻穗儿簇拥午后的阳光,沉甸甸地压弯腰杆低头沉思,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海洋;坚强挺直的玉米高举红缨子乐了,像一个个战士凯旋,把荣耀和故事缀在胸前;红彤彤的高粱绽放笑脸儿,一曲酒歌在心田酿造,醉人的酡红在收割者脸上弥漫;还有那粉楚楚的荞麦,白生生的棉花,绿莹莹的白菜,黄澄澄的向日葵,红彤彤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