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护理事业以增进国民健康福祉为宗旨,必须紧跟新时代发展进程、运用新时代理论指南,牢固树立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相适应的护理方法论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护理信仰论。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护理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护理事业以增进国民健康福祉为宗旨,必须紧跟新时代发展进程、运用新时代理论指南,牢固树立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相适应的护理方法论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护理信仰论。
一、牢固确立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相适应的护理方法论
适应新时代,准确把握护理主要矛盾,才能揭示护理科学本质规律。
1.按照护理主要矛盾客观性原则树立大卫生大健康思维导向。 疾病是病患、病症、病因、病理、病变等,护理实质是关怀,是健康问题的照护、诊治和管理。 疾病和关怀既对立又统一,构成护理主要矛盾。 护理理论实践必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单纯关注疾病主体向同时关注护理主体转变、从注重短期转诊院内护理向诊疗康复长期护理延续服务转变。
2.按照护理主要矛盾普遍性原则推动护理实践创新创优。 疾病与关怀作为一种矛盾具有普遍性, 存在于护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于护理理论与实践全过程,体现了客观护理与主观护理相统一。 这要求护理事业必须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目标,着力解决护理器具老化、技术陈旧、科研落后、护理服务流程体验模式相对滞后、护理管理激励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
3.按照护理主要矛盾辩证关系促进护理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疾病决定关怀,关怀改造疾病。护理关怀既是生理关怀,也是心理关怀,更是社会关怀;既是表达性活动,也是操作性活动,更是法则性活动。 关怀不足产生疾病,过度护理引发新病。美国医学研究所提出,未来的护士将领导变革、促进健康,重构美国健康保健体系。新时代我国护理改革要紧跟疾病谱变化,推进改革发展,适应成本收入结构变化动态调整护理服务价格,加强安宁疗护,保障建立护理保险可持续制度,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设备建立护理应用信息体系,实现全时随防及时预防、整体护理无缝护理。
二、牢固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护理信仰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护理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护理思想文化创造性轉化、创新性发展,为全民健康、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提供精神指引。
现代护理理论需要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克服护理风险。 为了克服风险,寄托精神,人追求信仰以战胜挫折、期冀未来。 围绕健康信念,国外学者提出了健康信念模式、知-信-行模式、健康促进模式等。马克思主义认为,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东西, 护理职业的确定性只有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才能克服, 也正是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护理人员的主体性。 统计表明, 医院最重视的护士素质责任心占86%、化解压力与承受挫折占 63%。 面对新型疾病谱、医学新技术、生命伦理新难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处理护理工作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在当前显得十分现实紧迫。
2.紧扣护理本源。迄今为止,护理已从远古期、公元期、中世纪、文艺复兴走向现代,经历了自理式、家庭式、救济式、医院式等转变。现代护理理论强调了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但没有看到在“物的依赖”的时代,不平等就是不健康,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是百病丛生的根源。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针对当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生存的健康基础,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等制度,坚持人民共建共享, 这也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护理观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本源意义。
3.彰显护理意义。意义是作用和价值、指向和名誉。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显示,90%不能明显感受到社会对护士的尊重。 护理的职业意义体现护士的人生追求,反映护士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寄托。 南丁格尔的意义在于按照上帝召唤为人类服务;白求恩认为,我生命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如果医生不为伤病员工作,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方面,白求恩“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是南丁格尔精神的高级阶段。新时代护理事业把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扎实推进疾病临床护理、慢病管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康复促进、安宁疗护深度融合,全部意义在于实现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
4.护理终极关怀。 这是人类面对生死问题的精神超越。 近年来网络“死亡群”体验死亡、直播死亡说明了终极关怀小龄化、游戏化、教程化,护理领域面临死亡权力、死亡尊严、死亡恐惧、死亡回避、死亡接受等考验更加直接、更加现实。 调查显示,90%的护士不愿与家人谈论死亡。国外护理理论有德国布洛赫的乌托邦理论(希望学说)、美国护理学者艾撒尼的失望学说、恩格尔的悲哀学说、罗斯的死亡心理分期论等, 这些仍然没有解决延长生命与减轻痛苦的伦理冲突。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实现了生的意义和死的价值、有限生命和无限意义、个人需要和事业需要、职业劳动和精神永恒的高度统一,这是人的终极关怀的本质内涵和最高境界。新时代护理技术进入生死控制,人工生殖、人体试验、安乐死等伦理难题不断增多,护理队伍必须学会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终极关怀,优化终极关怀,保障优生优死,切实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4]李惠玲著.《护理人文修养》,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版.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护理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护理事业以增进国民健康福祉为宗旨,必须紧跟新时代发展进程、运用新时代理论指南,牢固树立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相适应的护理方法论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护理信仰论。
一、牢固确立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相适应的护理方法论
适应新时代,准确把握护理主要矛盾,才能揭示护理科学本质规律。
1.按照护理主要矛盾客观性原则树立大卫生大健康思维导向。 疾病是病患、病症、病因、病理、病变等,护理实质是关怀,是健康问题的照护、诊治和管理。 疾病和关怀既对立又统一,构成护理主要矛盾。 护理理论实践必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单纯关注疾病主体向同时关注护理主体转变、从注重短期转诊院内护理向诊疗康复长期护理延续服务转变。
2.按照护理主要矛盾普遍性原则推动护理实践创新创优。 疾病与关怀作为一种矛盾具有普遍性, 存在于护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于护理理论与实践全过程,体现了客观护理与主观护理相统一。 这要求护理事业必须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目标,着力解决护理器具老化、技术陈旧、科研落后、护理服务流程体验模式相对滞后、护理管理激励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
3.按照护理主要矛盾辩证关系促进护理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疾病决定关怀,关怀改造疾病。护理关怀既是生理关怀,也是心理关怀,更是社会关怀;既是表达性活动,也是操作性活动,更是法则性活动。 关怀不足产生疾病,过度护理引发新病。美国医学研究所提出,未来的护士将领导变革、促进健康,重构美国健康保健体系。新时代我国护理改革要紧跟疾病谱变化,推进改革发展,适应成本收入结构变化动态调整护理服务价格,加强安宁疗护,保障建立护理保险可持续制度,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设备建立护理应用信息体系,实现全时随防及时预防、整体护理无缝护理。
二、牢固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护理信仰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护理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护理思想文化创造性轉化、创新性发展,为全民健康、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提供精神指引。
现代护理理论需要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克服护理风险。 为了克服风险,寄托精神,人追求信仰以战胜挫折、期冀未来。 围绕健康信念,国外学者提出了健康信念模式、知-信-行模式、健康促进模式等。马克思主义认为,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东西, 护理职业的确定性只有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才能克服, 也正是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护理人员的主体性。 统计表明, 医院最重视的护士素质责任心占86%、化解压力与承受挫折占 63%。 面对新型疾病谱、医学新技术、生命伦理新难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处理护理工作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在当前显得十分现实紧迫。
2.紧扣护理本源。迄今为止,护理已从远古期、公元期、中世纪、文艺复兴走向现代,经历了自理式、家庭式、救济式、医院式等转变。现代护理理论强调了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但没有看到在“物的依赖”的时代,不平等就是不健康,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是百病丛生的根源。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针对当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生存的健康基础,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等制度,坚持人民共建共享, 这也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护理观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本源意义。
3.彰显护理意义。意义是作用和价值、指向和名誉。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显示,90%不能明显感受到社会对护士的尊重。 护理的职业意义体现护士的人生追求,反映护士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寄托。 南丁格尔的意义在于按照上帝召唤为人类服务;白求恩认为,我生命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如果医生不为伤病员工作,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方面,白求恩“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是南丁格尔精神的高级阶段。新时代护理事业把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扎实推进疾病临床护理、慢病管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康复促进、安宁疗护深度融合,全部意义在于实现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
4.护理终极关怀。 这是人类面对生死问题的精神超越。 近年来网络“死亡群”体验死亡、直播死亡说明了终极关怀小龄化、游戏化、教程化,护理领域面临死亡权力、死亡尊严、死亡恐惧、死亡回避、死亡接受等考验更加直接、更加现实。 调查显示,90%的护士不愿与家人谈论死亡。国外护理理论有德国布洛赫的乌托邦理论(希望学说)、美国护理学者艾撒尼的失望学说、恩格尔的悲哀学说、罗斯的死亡心理分期论等, 这些仍然没有解决延长生命与减轻痛苦的伦理冲突。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实现了生的意义和死的价值、有限生命和无限意义、个人需要和事业需要、职业劳动和精神永恒的高度统一,这是人的终极关怀的本质内涵和最高境界。新时代护理技术进入生死控制,人工生殖、人体试验、安乐死等伦理难题不断增多,护理队伍必须学会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终极关怀,优化终极关怀,保障优生优死,切实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4]李惠玲著.《护理人文修养》,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