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采用电影作品实施大学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H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泛娱乐化时代,采用电影作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应把握好四个方面的价值尺度:激发和平时代的爱国情感;唤醒日益淡漠的社会责任意识;呼唤关爱父母的亲情意识;关注青春成长、探索心理困惑。只有把握好电影引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欣赏到真正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优秀影片,才有助于大学素质教育目的的最终达成。
  [关键词]电影作品 素质教育 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卢毅(1974-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人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古典文学。(陕西 西安 71002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182-02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精神的乐园、文化的沃土,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阵地,大学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个性与健康心态,使他们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和高层次的审美品位。由于电影艺术依靠鲜明的色彩与画面、生动的音效及蒙太奇艺术剪接手法,直接诉诸观者的视听感觉器官,具有一般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强烈艺术感染力与直观教育作用,因此可以在大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特殊的优势作用。同时,由于电影艺术也始终是当代大学生兴趣关注的热点之一,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也为采用电影作品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当我们面对和审视当代电影现状时,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良莠并存的现象十分突出。其中优秀之作虽不断涌现,但一些以谋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色情、暴力等劣质作品也在潜滋暗长,并借助互联网不断扩大影响。另外,由于影视作品的诞生与影视娱乐圈紧密相连,而娱乐圈又始终夹杂着浮躁、功利以及形形色色的绯闻,这些泡沫信息也成为干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因素。因此在泛娱乐化时代,究竟应当采用怎样的电影作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如何保持大学生应有的判别能力和健康审美品味?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在采用影视作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把握以下四方面价值取向。
  
  一、取向一:激发和平时代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始终是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是任何时代都应当传承的宝贵精神。由于当代大学生是在和平年代和优越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早已远离了炮火硝烟、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因此爱国情感的缺失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优秀作品的引介,去感染和激发和平年代大学生应有的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一方面可以继续发挥以往军事和战争题材影片的教育作用,使当代大学生铭记历史,铭记一个民族成长的艰难和崛起的不易,激发他们“知耻近乎勇”的奋斗精神和坚定爱国信念;另一方面,在回顾以往军事、战争题材影片的同时,更应注意向学生引介与当今时代特点相吻合的爱国题材作品。爱国主义题材一直为各国电影人所重视,也是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平年代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究竟如何体现?在张扬自我、标举个性的时代风潮中,如何还能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制高点上去思考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保持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庄严的民族使命感?面对当今大学生个人主义突出,而集体主义和社会使命感淡漠的现象,在爱国影片的引介中,应使学生从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沉浸于个人情感的狭隘天地中走出来,培养其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使其能够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制高点上思考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意识到作为大学生理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东京审判》作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底蕴并旨在维护民族尊严的优秀影片,是值得推荐给大学生的优秀作品。影片再现了日本投降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28名甲级战犯的过程,历时两年零七个月,最终把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送上绞刑架。电影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家恨,法庭上的论战撼人心魄:“中国会因为有你这样的斗士而自豪!”“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掷地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为中国人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气节。《东京审判》这样富有民族精神内核的影片,能使我们从玄虚和欲望的雾障中回归历史与现实的真实。此外,郑洞天导演的《台湾往事》,以清新淡雅的散文风格讲述了一个台湾家庭的动人的传奇故事,演绎了动荡年代台湾人民荡气回肠的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和民族情,反映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和现实,这也是可以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的一部力作。尹力执导的《云水谣》,通过一段穿越时空、生死缠绵、辛酸而沧桑的爱情故事,启发大学生去思索正是那个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时代环境引发了无数的生离死别与爱情悲剧,从而说明个人的命运无论何时都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我们无论何时都理应怀抱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影发挥着视听媒体的巨大宣传作用。从国产影片的现状来看,爱国题材影片在艺术表现上正在不断走向进步。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映抗日战争的《中华女儿》《吕梁英雄》《地道战》等影片,到后来80年代的《火烧圆明园》《血战台儿庄》以及80年代末反映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三部曲,再到当代的《东京审判》等影片,艺术手法明显脱离了以往粗糙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走向了丰富和多样化。然而,当今和平时代的爱国精神如何体现?从实施大学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还是缺乏足够的优秀作品向学生引介,当代影视制作在这一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希望当代爱国题材影片在取材上不再停留于对历史题材的反复挖掘,能够充分关注当今社会现状,在主题介入上能拥有更新颖的视角,艺术表现上能拥有更大胆的突破。
  
  二、取向二:唤醒日益淡漠的社会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具体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人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人对自己发生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社会风气及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影视作品的引介,使大学生充分感受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和他们崇高开阔的人生境界,唤醒他们日益淡漠的社会责任意识。从早期的《焦裕禄》《孔繁森》到当代的《任长霞》,都可以看到主人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人格精神与生命境界。影片《我的法兰西岁月》讲述了16岁的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曲折跌宕的故事;《公仆》讲述了20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感人事迹,这些都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此外,与表现杰出人物事迹的影片形成对比,当代电影中还有一部分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和小事件的作品,也可以向学生适当推荐。如《疯狂的石头》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百态,对当今社会种种丑陋和畸形现象进行幽默而犀利的讽刺,可以培养学生直面现实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兴利除弊的社会责任感。影片《求求你表扬我》将大学生活与社会现实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大学生对自身行为,对社会上浮夸和谎言成为风尚,诚信和传统却成为笑谈的怪现状进行思考。影片《回家》是第一部真正反映民工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在外打工的民工与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偶然在电梯事故中相遇、相识、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可以促使大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取向三:呼唤关爱父母的亲情意识
  
  亲情,是世间最平凡却最伟大的情感。然而在亲情、友情与爱情中,当代许多大学生只看重友情与爱情,亲情的淡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笔者认为应选择既有品位、更有品格的好电影来对大学生进行亲情教育。陈凯歌导演的《和你在一起》是一部体现父子亲情、感人至深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敏感又沉默的少年面临着人生残酷的选择,是奔赴自己辉煌的理想和灿烂的前程?还是回到没有任何地位和声誉的音乐前程,回到为了养子出卖苦力、四处求人的憨厚的养父身边?当少年最终提着小提琴在那雪花纷飞的站台飞速奔跑,急切寻找着父亲的身影时,当激扬高亢又深沉缠绵的小提琴旋律再次响起时,观众无不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亲情,其实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中永恒不变的旋律。马俪文导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也是一部可以进行亲情教育的优秀作品,影片表现了女儿在失去母爱之后内心巨大的悲痛和悔恨。当母亲猝死在女儿怀着良苦用心、一厢情愿为她买来的跑步机上的那一刻,女儿真正意识到,世界上最疼她的那个人去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人世间最大的悲凉莫过于此。影片会让许多儿女更懂得母爱的珍贵,更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时光。此外,新生代导演徐静蕾的《我和爸爸》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展现出父爱的质朴无华与含蓄深沉。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像母亲一样继续为儿女操劳,从学业到恋爱、婚姻、生儿育女,父亲始终关注着女儿每个阶段的成长和生活,只是那份爱始终深藏不露。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展示的父爱也是如此深沉凝重。父亲一生历尽千辛万苦,等待的就是让儿子真正从心底看得起自己,当儿子背着父亲涉水过河,生平第一次喊出 “爸爸”时,俯在身后的父亲竟老泪纵横,而儿子也终于体会到父亲深藏不露的爱意。这些影片都表明,虽然从渐渐长大的儿女角度来说,青春期有诸多难以排解的困惑,抵触和叛逆、有想要独自飞翔的强烈渴望,但无论风筝飞得多远多高,亲情始终是那根坚韧的线,在风雨中牵系和传递着恒久的温暖与牵挂。
  
  四、取向四:关注青春成长、探索心理困惑
  
  大学时代,是可能遭遇诸多困惑的重要心理成长期。当远离了父母呵护,独自面对新环境时,学业及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需要大学生独自面对和处理。尤其在学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更受到了严峻考验。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诉诸一些关注青春成长、探索心理困惑的优秀影片,使大学生摆脱孤独、压抑和焦虑等负面心理因素,树立起乐观开朗、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顾长卫的《孔雀》与张杨的《向日葵》都是围绕青春成长和心理困惑、围绕理想和现实阻遏这一基本主题展开,在艺术表现上则采用不同的色调和电影语言进行诉说,于细微处见真实、见真情。《孔雀》以几近白描的电影语言,讲述了青春期曾有过的美梦和幻想、激情与挣扎,突出了三个孩子生活在温暖而残酷的小城,对他们青春梦想的围困和消磨。关于青春和梦想,关于人生和命运,在影片尾声渲染的静谧之美中引发人们深远的思索与回味。张杨的《向日葵》也是一部青春成长的影像记录。影片将父子冲突表现为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之间的激烈对抗,然而在父子的激烈对抗中又始终掩藏着无法割舍的血肉亲情。金黄灿烂的向日葵,作为极富感染力的意象,贯穿影片始终,牵系着两代人的生命情节。这些影片所展现的细节,或残酷忧伤、或困惑迷茫、或挣扎无奈,都是青春曾经有过的真实,也都与生活的本色保持着自然的贴近,对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观看电影的同时也是在思索自己的青春困惑,是在与影片进行着一场青春话题的交流与沟通,由此引发的感想和收获对大学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引导和激励呢?
  
  五、结束语
  
  历届大学生电影节的成功举办以及大学生DV作品的不断涌现,有力证明了当代大学生已不仅是一群怀抱高度热情的观影者,而且正在成为电影艺术的一部分制作者与参与者,大学生对电影艺术所怀抱的这一高度热情与兴趣,正为采用电影作品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只要把握好电影引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欣赏到真正有益于身心成长的优秀影片,必将有助于大学素质教育目的的最终达成。
  
  [参考文献]
   [1]杨昶.钟祥市第二中学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课例——责任与我同行[EB/OL].http://xbyj.e21.cn(校本研究网),2007-04-27.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新闻采访中的语言表达对于整个采访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一名记者不能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自我的话,那么这会对整个采访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我们作为一名新闻行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放大器一般都采取在光节点集中供电,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省去了放大器分散取电的麻烦,而弊端是一旦供电器出现故障将会造成整个集中供电区域的信号中断,如不能迅
近年来,对教学的美学思考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审美的角度把握教学活动,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教学的新认识。文章阐释了教学美是一种美的特殊形态,具有美的本质属性,它体现在教学
通过对2012级45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展多模态写作实验,探究文本中文字和图像模态的特征与关系。研究发现:在文字模态方面,大多数受试使用定制性标题,文章只含一个段落,且以故
在提高一个国家整体竞争力方面,知识创新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大学,则在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模式由规模和速度型向质量和效率型转型。之前凸显出来的美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质量下降问题,招致了社会各界对本
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它是个体因面临或预感到挫折而引起的一种含有忐忑不安、苦恼和恐惧等成份在内的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对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正常焦虑”通常称为“心理压力”,但过度或过于持久的焦虑则会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为了解大学生焦虑状况,从性别、年级等维度比较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进而探寻预防和减轻大学生焦虑的相关措施,本文抽取了苏北地区的
《四千年农夫》中译本对中国、朝鲜、日本的一些提水器具存在翻译问题。通过手摇辘轳、牛转翻车、戽斗、‘桔槔、脚踏翻车、日本脚踏水车、筒车、风转翻车、朝鲜吊勺等具体例
[摘要]建构主义是当今最有影响的学习理论之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审视教育心理学科教学,有一些有益的启示:教育心理学科是让学生主动学习,是让学生在“建构”中学习,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构主义为树立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科教学理念,把握教学设计,探索新型的教育心理学科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育心理学科教学 学习资源  [作者简介]罗绮科(1963- ),男,广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