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鼓子艺人的现状调查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elie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兰州鼓子是兰州地区独有的曲艺形式。曾经大街小巷、茶馆酒肆处处能听到兰州鼓子的演唱,如今演唱兰州鼓子的艺人人数不足三百,演唱地点也从城市中心退缩至偏僻角落。通过对兰州鼓子现有演唱点的长期调查,摸清了艺人们的人数、年龄、文化程度、演唱曲目、演唱时间等,进而探求保护这种珍贵口头文化遗产的措施。
  关键词:兰州鼓子 艺人 生存现状 保护措施
  兰州鼓子是传唱于兰州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曲艺形式,在兰州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家庭院落,茶馆酒肆人们聚集在一起喝酒聊天,弹唱兰州鼓子,是当地人非常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增多,兰州鼓子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在兰州市边缘地区活动,且人数很少,尤其鲜见年轻人的身影。本项目组成员近几年深入到兰州鼓子的演唱点、艺人家里和周边社区,发放了250份问卷,收回185份。问卷分为三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二是被调查者学习演唱兰州鼓子的基本情况;三是对现有的非遗保护政策有何建议及兰州鼓子是否需要改革。
  一、兰州鼓子演唱点的情况
  兰州市辖三县五区,兰州鼓子艺人主要分布在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皋兰县、榆中县、西固区。但兰州鼓子的活动点只有五个:安宁区演唱点、七里河区演唱点、皋兰县什川镇演唱点、水阜乡演唱点、榆中县演唱点。
  安宁区兰州鼓子艺人早期在达家庄艺人朱国祖家里活动了十几年,2008安宁区文化馆拨了文化馆二楼的一间教室供艺人们活动,当时魏世发会长非常激动,因为有水、有电、有暖气。活动点依据艺人的居住距离和空闲时间,每周活动三次,周三、六、日下午两点开始,直到夜晚。
  七里河区的艺人们有两处活动地点,各自一周活动2次。起先七里河的艺人们在马滩徐占元家开的茶社里活动,后来徐占元年龄大了,就转移到尹家嘴的青年艺人龚大潮家,周四和周日活动。但还有几个村庄的艺人们年龄偏大,行走不方便,会长郑永瑾和会员们商议,在彭家坪的徐朝祥家里又设立了演唱点,在周二以及周五活动。逢年过节艺人们也会聚在一起进行演出,有时候甚至会到周围学校、村庄去演出。
  皋兰县水阜乡、什川镇,以及榆中县的鼓子艺人大多都是农民,平常都忙于农业生产,在夏收结束后和冬天农闲及春节时活动较为频繁。此外每逢一些特定的传统佳节,或者村民婚丧嫁娶等,艺人们也会进行演出。所有演唱点都没有固定经费来源,大多依靠艺人们每年交的会费维持,偶尔获得上级拨款或富有的爱好者赞助,使用乐器大多是艺人们自己的。
  城关区曾经是活动最为频繁,最繁荣的一个兰州鼓子活动区,建国前后有上万人演唱兰州鼓子,但现在却没有一处固定的演唱点,西固区也曾有三百多兰州鼓子爱好者,后来在领头人陈喜章去世后就散了。
  二、兰州鼓子演唱者调查
  (一)艺人的性别比例
  兰州鼓子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在自古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下,女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都不能上台面的。经常参与活动的艺人总数有185人,男性有165人,而女性只有20人,还不到总人数的12%。安宁区没有女性艺人,七里河区有5位女艺人,什川镇有3位,水阜乡有7位,榆中县有3位,西固区有2位。参加演唱的女性艺人都是改革开放后开始演唱的,尤其是2006年后兰州鼓子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人们学习兰州鼓子的热情高涨,女艺人的比例有所增加。女性加入少对兰州鼓子的传承与发扬是极为不利的。正如郑永瑾先生说的,如果女性会唱鼓子,由于母亲跟孩子接触的时间更多,孩子自然也会耳濡目染。
  (二)艺人的年龄分布
  兰州鼓子艺人大多数的是61岁-70岁之间的人,总共有71人,70岁以上的有37人,50岁-60岁之间的有44人,40岁-50岁之间的有29人,而40岁以下就只有4人, 其中30岁以下的的人只有1人。鼓子艺人们大多都是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占到了约82%的比例。鼓子艺人们喜爱鼓子大多都是受家人喜欢鼓子的影响,而年轻人大多或不喜欢鼓子,或忙于工作学习而没时间学习。
  (三)鼓子艺人的职业情况
  艺人们的职业大多为农民,有138人,占到艺人总人数的将近75%;其次是工人,为22人,占12%;再次是公务员,有10人,约为5%;此外还有从事个体、司机、厨师、音乐创作、医生、教师等职业的人员总共15人,这些职业所占比例都非常少小。
  鼓子艺人的职业分布也与所在地区有很大的关系,兰州鼓子演唱点大多分布在周围农村地区,像榆中县、什川镇、水阜乡和龚家湾,这些地区的人大多都是当地的农民。而像是城关区、安宁区的艺人,大多数都是工人。
  (四)艺人的文化程度
  由于鼓子艺人们大多都是农民、工人和小手工业者,受教育程度都普遍偏低。文盲有4人,占2.16%;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6人,占24.86%;初中文化程度的有92人,占 49.73%;高中文化程度的有29人,占 15.68%;中专文化程度和大专的个有6人,占3.24%;本科和硕士各1人,各占0.54%。由于很多艺人都是榆中县、什川镇、水阜乡等地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兰州鼓子是一种底层民众艺术。
  三、兰州鼓子艺人学习鼓子的情况
  (一)学习鼓子是受谁的影响
  大多数兰州鼓子艺人都是受家庭影响学习鼓子。最初学习鼓子是受家人影响的人有102人,占55.14%;受鼓子好家影响的有65人,占35.14%;受邻居鼓子爱好者影响的有10人,占5.41%;同时受家人和鼓子好家影响的有4人,占2.16%;受家人及邻居共同影响的有3人,占1.62%;受同事影响的有1人,占0.54%。兰州鼓子的传承方式有家族式和师徒传承两种,大多数艺人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父辈们的影响,好多艺人的全家都是鼓子爱好者。如水阜乡的张勇,爷爷、父亲都是鼓子好家,演唱、伴奏都很擅长,奶奶、母亲也都会唱,耳濡目染,张勇2002年工作后开始学习演唱,同时也学习三弦演奏。   (二)学唱方式
  由于艺人们的文化程度大多都比较低,识谱的人很少, 大多数艺人学习鼓子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演唱,导致学习的速度很慢。在调查的艺人中,有136人不识曲谱,是通过单纯的听唱学习学会演唱的,占75.05%;有49人是识谱的,占25.95%,这49人中,其中有14人学习鼓子的主要方式是识谱,而另有34人是通过识谱兼听唱学会的。还有个别的人虽然能够识谱,但学习鼓子的方式依然是通过传统的听唱,如安宁鼓子协会会长魏世发等老艺人。
  (三)艺人懂乐器的情况
  兰州鼓子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辅以扬琴、二胡等,偶尔会加入古筝、琵琶、月琴、碰铃等。在185位鼓子艺人中,有128人是不会乐器的,只是单纯的演唱,占69.19%;会乐器的有57人,占30.81%;而会乐器的57人中,有40人是在鼓子演唱活动中,同时担任着演唱者和伴奏者的角色,如安宁区鼓子协会会长魏世发,他就是全能型人才。会乐器的剩余17人,在鼓子的演唱活动中,主要从事伴奏,占总调查人数的9.19%,如七里河的石占有,他只演奏乐器,而从不演唱。大多数人都是只会演唱,随着会乐器的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如果没有了会乐器的艺人,演唱必然无法继续。
  (四)学习一首曲子所需要的时间
  学习一首曲子所耗费的时间是想当长的,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人当中,在一个月内能学会一首曲子的有32人,占17.30%;能在1-3个月学会一首曲子的人有29人,占15.68%;能在3-6个月学会一首曲子的人数为36人,占19.46%;能在6个月-1年学会一首曲子的人有58人,占31.35%;能在1-2年学会一首曲子的人有28人,占15.14%;而学会一首曲子需要的时间超过2年的有2人,占1.08%,他们分别回答学会一首曲子需要3年和4年。
  但这个数据并非完全准确,有的艺人家里父辈们是鼓子爱好者,从小就听大人们演唱鼓子,他们正式学习鼓子的时候,自然就比没接触过鼓子的人要容易很多;有些人理解的是单纯的学会,而一些态度很严谨的艺人们则理解的是不仅仅是学会,而且还要唱好。在对很多老艺人的调查中了解到,学会一首曲子是比较容易的,一般一首长曲子3个月就能学会,但要学好它,需要上百次反反复复的去练习、去领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魏世发老人学会《林冲夜奔》花费了2年的时间。
  (五)艺人们会唱曲目情况
  大多数鼓子艺人会唱的曲目数都在10首以内,这个人数为127,占68.65%,而这127人中,19位是只会唱两三首曲子。七里河区的徐宗福,他说自己从2006年开始学习,但至今仍未完全学会唱一首曲子。据了解,他是当地的农民,今年59岁,他从2006年才开始跟随七里河鼓子协会会长郑永瑾先生学唱兰州鼓子,在开始学习之前,他几乎没接触过兰州鼓子,他自己也不会识谱,再加上年纪大了,悟性和记忆力也下降了,学习鼓子自然很难。
  兰州鼓子不好学,不好记,很大原因就是曲目时间很长,一首曲子唱完大都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且,兰州鼓子没有道白,也没有角色分唱,一唱到底,活动时每人轮到一次就不错了,每次都演唱自己拿手的,没机会练习新曲子。再有兰州鼓子都是背唱,不能看词,唱词又大多是半文言,这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来说很难背下。
  (六)鼓子艺人们的孩子对兰州鼓子的态度
  在调查的185位艺人中,有168位艺人的孩子是不学习鼓子的,比例高达91%;只有17位鼓子艺人的孩子是学习鼓子的,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还不到10%。在这些孩子不学习鼓子人里,有的孩子曾经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鼓子,但没有继续学唱。例如,水阜乡的鼓子艺人郭成武,成长在兰州鼓子世家,家里的兄妹们也都会唱兰州鼓子。他的孩子学习过兰州鼓子,但随着孩子长大,学习负担的加重,后来停止了学唱鼓子。大多数都是自始至终都不学习的。对此原因,艺人们的回答都是说孩子们听不懂鼓子,不喜欢学习,他们更喜欢现代时尚的音乐;或者孩子学习忙,或者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
  在跟七里河鼓子协会的会长郑永瑾先生的谈话中,他提到兰州鼓子基本是以家族形式传承的,大多鼓子艺人之所以学习,就是因为受了父辈们唱鼓子的影响,但是,现在很多艺人们的孩子都不再学习鼓子了,是因为现在的娱乐活动太多了。他又说,现在不学,不代表以后不学习,一些鼓子艺人的家里,孩子们年轻的时候不喜欢鼓子,但等到年龄再大些,有可能喜欢上鼓子,从而去学习它,这种情况也不少,年轻时不喜欢鼓子的人,等到父母去世后,出于对父母亲的怀念,又喜欢上鼓子,并学习它。所以说家庭对鼓子的传承影响是很大的。
  (七)鼓子艺人搜集鼓子词的情况
  在185位兰州鼓子艺人中,有约57%的人平时是搜集鼓子词的,剩下的43%是不搜集鼓子词的。不过大部分搜集鼓子词的人都是手抄了自己学唱的那部分鼓子词,方便自己学习,但对于自己不会唱的,或者不学的那些曲目,他们一般都是不搜集的。由于艺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所以保护鼓子词曲的意识比较淡薄,手抄本没有得到好的保管,以至于生活中不慎损坏甚至遗失,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
  年轻的有文化的兰州鼓子艺人,会自觉地、有意识的去搜集鼓子词。像水阜乡的张勇,硕士学历,出生于鼓子世家,他会唱鼓子,且懂乐器,又能识谱,他说,常年来家里人都注意收集兰州鼓子的词谱,现在已有两三百首。此外,还有像付承浩、魏周全、郑永瑾等人,都很注重对鼓子的传承与保护,有意识的去搜集鼓子词。
  四、兰州鼓子艺人对兰州鼓子是否应该改革的看法
  在对兰州鼓子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上,有49%的人选择保持现状,有39%的人选择改革,还有12%的人对于改革或保持现状保持中立。可见接近一半的人都不赞成鼓子改革,他们认为鼓子一旦改革了,就失去了它的古香古色的韵味,就失去鼓子的价值了。而39%支持鼓子改革的人里,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对鼓子的保护政策和措施的改革上,只有很少的鼓子艺人对兰州鼓子本身的改革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如女艺人于桂香认为,应该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以改革,最理想的是应该将其搬上舞台,让鼓子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榆中的魏世荣认为在演唱时应该几个人同唱一首,同时速度应快一点,这样就可以解决鼓子演唱过缓,耗时过长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鼓子一人唱到底,以至于其他艺人没有演唱机会的问题。   五、鼓子艺人对现有的保护政策的态度
  兰州鼓子经历过兴盛期,逐渐衰落下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直到2006年,兰州鼓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部门对兰州鼓子重视起来,各种保护政策也相继出台。约94%的艺人对现在实行的保护政策是满意的,只有6%的人对保护政策是不满意的,不满意的人的意见是没有经费支持。而回答满意的人他们认为保护政策是非常好的,但同时他们又一致认为保护力度还是不够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活动经费。
  民族民间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每个地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但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以人作为载体,人在艺在,人亡艺亡。从兰州鼓子演唱点的减少,演唱人数的减少,演唱曲目的减少都能证明年轻艺人的培养刻不容缓。88%的鼓子艺人都表示很愿意教年轻人唱兰州鼓子,他们非常希望年轻人学习兰州鼓子,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的加入。但问题就是虽然老艺人们对教年轻人学习鼓子是很热心的,但年轻人的娱乐项目繁多,也意识不到传统艺术的重要性,所以学习者寥寥无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兰州鼓子作为一种古老的曲艺流传至今,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的艺术财富,凝聚了无数艺人的心血和希望。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解决兰州鼓子衰落和濒临失传的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吸引和培养新的兰州鼓子传承人。保护兰州鼓子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的加入,也需要每一位公民的支持,希望兰州鼓子能够走出困境,重新走入民众的生活。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Y JA760023。
  参考文献:
  [1]杜亚雄,赵塔里木.“兰州鼓字”简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02).
  [2]马霞,张子艺.兰州鼓子戏:流淌在百姓身边的音韵[N].中国甘肃网据西部商报整理,2011-09-20.
  [3]黄虎.兰州鼓子的调查与初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张彦丽.兰州鼓子表演中的审美意趣与传承[J].艺海,2010,(02).
  [5]赵静.论“兰州鼓子”的现状及传承[J].大众文艺,2011,(12).
  [6]雷岩岭,张彦丽.兰州鼓子词的民间性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7]梁琦,柴莺.关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兰州鼓子的研究述评[J].大众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10,(08).
  [8]杨阳.雅俗嬗变,古韵犹存—兰州鼓子唱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
  蒋明云,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通过学习乐理,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但是,在乐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单独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会让学生感觉枯燥,降低了学习兴趣,效果事倍功半。本文指出了现今师范学校乐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乐理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基础差异大以及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乐理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开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在提升学生个人素养方面,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职业院校受环境和教学质量的影响,音乐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本文主要对音乐教学现状及改革方法进行了分析,从而表现音乐教育
音乐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本文通过拓展内容、增设课程、创新形式等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的助力作用,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高职
为了不让高职高专音乐学习过程既单调又枯燥,这就要求声乐教师既要做学生的严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教师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热情帮助学生点燃声
<正>~~
期刊
摘要:石夫先生的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冰山之歌》不仅有效地吸取了新疆少数民族特有音乐文化的精髓,也糅合了塔吉克族所特有音乐各类元素的美学特点,文章在分析该音乐作品的演奏和民族特点及风格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诠释着这一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音乐作品 演奏 民族风格 民间音乐 艺术  石夫先生是我们当代非常著名的音乐作曲家,他主要从事音乐艺术及教育的研究和音乐创作,曾经担任过新疆军区政治部的文化助理
摘要: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生命与灵魂。而这种素质教育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从专业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三大理论层面,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对于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具有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高校 音乐 素质 教育 专业 心理 综合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当
本文主要是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中第三乐章进行赏析,笔者从该交响作曲的作者以及其生平经历结合其音乐创作特点为出发点,从作品的标题到背后的文学名著再到音乐中的主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声乐专业演唱能力的多元化培养需求。并且人才市场对表演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声乐专业教学观念和模式,强化声乐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文章主要对声乐专业学生演唱能力的多元化培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声乐专业 演唱能力 多元化培养  传统的声乐课程主要是通过单一的培养模式进行,我国声乐事业的不断发展,声乐教学也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
杜鹃湖之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