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兵:在需要转化的两端架设桥梁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rabbith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采访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主任刘小兵时,他说:“要培养学生数学转化思想,改变学生思维的一个方法,影响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使学生受益终身。”刘小兵要教给学生转化的思想,自己更是一位转化思想的践行者,他所做的许许多多工作都是在需要转化的两端架设桥梁。课堂拼搏:在“学会”与“会教”之间架桥
  刘小兵1982年从南昌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唐山镇南镇小学教数学,从此与数学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初为人师。他下决心要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总是把从分析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案到课堂教学的调控、检测与反馈,这些看似常规的行为“问题化”。把教学中的现象、疑难和困惑转化为问题来思考,来研究。在这样的不断思考和研究、不断积累和提升中,刘小兵仅用三年的时间,走完了“职初教师”需要五年的“成长时域”。
  1985年春天,一堂公开课教学,让刘小兵脱颖而出。
  那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课是这样教的:以线段图为辅助,找量率对应关系。找乘除法的互逆规律;学生在“找”中发现,在发现中享受探究的乐趣。
  一节课结束,教学任务完成得“水到渠成”。教室里响起掌声一片,听课的教师在为刘小兵的成功喝彩!
  至今,原教研室副主任袁经老师只要提到那堂课,就津津乐道:“我听过不少公开课,小兵的课太棒了!他的课如行云流水,不露半点人工斧凿的痕迹。尤其是巧设疑、解重点、破难点的功夫十分了得!”
  刘小兵回忆起那堂课,也依然意气风发。他说:“那时,我二十刚出头,‘初生之犊不畏虎’哇!场面好大,有几百人听课;人越多劲越大,我感觉好像没有人一样。当时还没有多媒体,只有幻灯机,我自制了幻灯片。上课,我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运行落到实处。语言表达得干净利落,过程调控得大方自如,没想到有那么好的效果!”
  其实,刘小兵当初的那节课就已显露了数学转化思想,辅助线段,把抽象转化为具象;互逆规律,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也就是这堂发轫之“课”。让刘小兵一发而不可收。这节课,后来代表青山湖区参加南昌市教学竞赛获得“一堂好课奖”;1989年,刘小兵执教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在南昌市“建国40周年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膺一等奖。
  在27年的教育生涯中,刘小兵先后被评为“南昌市首批学科带头人”“南昌市后备专家队伍人才库拔尖人才”“省首批学科带头人”“省首批学术骨干”“省优秀教研员”:出版专著《精讲精练》和与人合著《华罗庚金杯赛辅导教程》各一部,在《江西教育》《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等杂志发表论文近30篇。
  
  教学指导:在“善教”与“乐学”之间架桥
  
  1993年,全国青少年华罗庚金杯赛南昌市区选拔赛揭晓,南京路小学学生赵志光和易伟分别获一、二等奖,不久后,刘小兵带着作为南昌市选手代表的赵志光同学赴成都参加全国决赛,捧回了一枚铜牌。这件事在青山湖区乃至南昌市引起了很大反响,它首次打破了代表南昌市小学生参加全国各类数学竞赛的种子选手都在东湖、西湖两区的格局。
  刘小兵扎实高效的教学辅导,培养了一大批成绩优异的学生。1992年以来,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32名学生获一等奖,40多名学生获二等奖,150多名学生获三等奖:他辅导的120余名小学生考入南昌市外国语学校,10余名考入南昌市十中少年班。刘小兵也因此先后被授予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和国家二级奥林匹克教练员称号,同时被青山湖区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拔尖人才”称号。
  刘小兵教学辅导创下如此佳绩。着实让人羡慕:他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更是让人钦佩和赞叹,
  看一看刘小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也许能够理解他的教学思想和他不懈追求的“善教乐学”境界。
  刘小兵给出一个图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用长方形求积公式算出面积;刘小兵又给出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抛出问题:面积怎么算?可不可以用求长方形面积的办法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说,把平行四边形放到方格纸中比对,用剪刀剪、贴、割、补……学生在尝试用不同方法剪、贴、割、补,比对。
  刘小兵问:“这样做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剪贴、比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这样做是估算,不准确,也不方便。”
  刘小兵又问:“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从边上看,长方形的窄边是平行四边形上的高。”
  “从线上看……”
  此时,刘小兵抓住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已经不留痕迹地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激起了学生的思维矛盾。有矛盾就产生需要,就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接下来的后续课中,刘小兵用“你发现——你还发现——”这样的“习惯语”,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探究和享受成功的状态下学习。
  这节课,刘小兵是站在一个思想的制高点上施教的。他把这节课看做改变学生的一种思维方法,培养数学转化思想的一个转折点,
  在和刘小兵交谈中,谈得最多的是教学。记者问他是怎样理解“善教乐学”的,他说:“‘善教’。就是要教出‘数学味’来。培养学生深刻的数学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严谨的科学表述。‘乐学’,就是要使孩子在愉悦的心态下学习,不仅喜欢你的人,喜欢你的课,还要喜欢数学,喜欢学习。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因为学生不欢迎‘强制’;要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多给他们观察、思考、操作、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刘小兵十分清楚,“善教”最终要转化为“乐学”,只有孩子愉悦了,孩子乐学了,才称得上善教。27年来,他一直在做着这样的“转化”工作,一直在追寻着“善教乐学”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融入了刘小兵太多的教育智慧,太多的教学才情!
  刘小兵善教乐学的课堂教学,娴熟的教学技能和突出的教学成绩,在青山湖区教师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几乎形成了“小兵效应”,同时也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一致认同。唐山乡教办于1990年任命他为南镇小学校长,1992年调入青山湖区教研室担任小学数学教研员,2000年任命他为青山湖区教研室副主任,第二年又提升为主任。
  这样的一路拼搏,一路鲜花,一路提拔,一路欢歌。刘小兵在享受成长快乐的同时,感受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教改引领:在“理念”与“行动”之间架桥
  
  当上了教研室主任,刘小兵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更繁忙了。但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再忙也不能忘了课堂,疏远了老师。他说:“走上了教研的领导岗位,追求的应该是‘桃红李白皆夸好’,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成才是最大的心愿。只有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才有青山湖区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刘小兵没少花心思。他举办“校长论坛”“教师沙龙”“专题研讨会”,组织教学竞赛。其中“青山湖‘崛起杯’教学竞赛”每年都办,并且把教师竞赛成 绩同学校挂钩,作为对学校考核的项目内容之一。这一招还挺灵。学校为了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请专家来校培训,教师的水平提高得很快。
  刘小兵到学校听课调研更是忘不了发现教学新秀,引领新秀成长。有一次,他到罗家镇义坊小学,在听了青年教师万小敏的课后,感觉特好。觉得“小万”的思维敏捷,教学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此后,刘小兵还了解到她专业成长意识强,求知欲望高。得此“美徒”,乐于施教。后来,刘小兵辅导和推荐万小敏参加南昌市教学竞赛,并荣获一等奖。
  在青山湖区,经刘小兵指导获省、市教学竞赛奖的青年教师有二十多人。刘小兵乐此不疲,认为这是使生命增值的事业。是的,这也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转化。是在让生命富有生命。
  2003年新课程实验在青山湖区启动。新课改需要专业引领,需要营造新课改教研文化。刘小兵意识到,要引领新课改,自己得先于教师“拥有新课程”。他用半年多时间学习和整理新课程的理念,收集大量的新课程教学案例,把整理和学习的心得体会写成文本,制作成PPT讲稿。到乡镇学校去讲。他关于新课程的第一个讲座是《走进新课程,建设新课堂》,采用从案例解读理念、从案例分析教法的方式讲。每次讲三个小时,而每次教师都乐听乐记,最多时有五六百人听他的讲座。
  刘小兵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式讲,为什么能让教师乐听乐记。这都缘于他的一次听课。那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师创设了一次旅游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出游的地点。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了表格,表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一人:事先也发给每一个孩子一枚“红五星”,每一个“红五星”代表一人。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段是——
  活动开始,孩子们到黑板前把“红五星”贴在自己想去地点的框栏里,有的贴在“动物园”,有的贴在“植物园”,有的贴在“海洋馆”……要去海洋馆的“小游客”太多,原先设定的框栏中的20格不够用,好多“红五星”都贴到框栏之外。
  老师有些焦虑,指着栏外的“红五星”说:“这些都是要去海洋馆的么?现在去不成了,改成去别的地点好吗?”
  “我不——”“我不——”的喊声一片,不过还是有几个孩子回到黑板前,把他们的“红五星”拿下,移到别的栏中。
  “还有去别的地方的吗?”老师在继续作“动员”,孩子坐着不动。
  “我不,我们就是要去海洋馆!”
  老师很有些尴尬,继续在做着孩子们的工作,好像要一直做到20格够用才肯罢休。
  课后,刘小兵与老师交流:“你何不因势利导地让孩子在一个方格中贴上两个‘红五星’呢!教学啊,不是要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要多关注‘生成’,预设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服务于‘生成’,”
  这节课也让刘小兵难过了好一阵子。为什么新课程理念没能在课堂中落实,没能转化为教学行为?教研员如何帮助教师打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点,一个载体。于是,他想到了教学案例。
  2005年教研室招聘了10名教研员。刘小兵以此为契机,提出“五个一”考核办法,力促教研员整体水平提高,要求每个教研员每年要上一堂下水课,作一个专题讲座,做一个课题研究,写一篇学术论文,听一次外聘专家讲学。教研员在市里作讲座,领导去听,专家去评。语文教研员顾红所作“读写两相宜”讲座,谈语文教师学养的丰富和提升,得到一致好评。
  刘小兵在想,新课改太需要一批专家型教研员去引领,但他想得更多的还是教师和教学。他告诉记者他近期的一些工作想法,有些工作已经在做。他正在起草《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奖励办法》《“三名”工程实施方案》这两个文件。提出要评选名校、名校长、名师,规范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形成梯队,让学校和教师对照条件去努力,最终形成一种人才激励机制。
   刘小兵眼下的工作设想和他已经完成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那些曾经付出的努力,都是他认定的教育事业和自己生命的需要,也都是被他的工作和努力所物化了的“转化”。刘小兵就是这样一个在需要转化的两端架设着桥梁的人。
其他文献
为全面规划和指导全省地方课程的建设,加强对地方课程的整合力度,控制地方课程用书的分量和数量,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江西省教育厅于2008年组织编写了一套江西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人杰地灵诵江西》。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 根据同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课程管理指南》,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的课程体系。
期刊
栏目的定位是围绕一个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话题或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话题,以“思考”“案例”“专家视点”“链接”等四大板块的形式,采用论文、教学设计或活动设计、评论、资料等形式,组成一组专稿,对关注的话题作多方位的阐释。专题稿件一般须把握两种意识:  1.主题意识。专题策划每期都围绕一个主题,用多篇篇幅不一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阐述话题,共同反映话题的主题思想。在撰写相关的稿件时,从选题到材料组织,都要围
期刊
我有幸读到了由江西省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编写的江西省地方课程通用教材。这套贯穿义务教育全学段的教材(共9册),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用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新颖的编排方式来打造,是对江西省中小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省情教育和现代公民必备素养教育的优质课程资源。  仔细阅读这套教材,感到编者在处理以下两对关系上有独到之处。  第一,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关系。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国家教育部一再倡导为了保障和促进课
期刊
“文本解读个性化”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命题,自然也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作为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境界,“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基于生命、始于生命。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命、发展生命、润泽生命。放眼“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理想课堂。它必将是师生生命自由、惬意、盎然生长的沃野。师生将在这里智慧相长、情趣共享、发展双赢。然而,关注现实,我们总能在“文本解读个
期刊
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已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也于去年秋季全面启动。  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进取,不断开拓,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既艰巨又复杂的改革工作中去,促进学生的发展,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广大教师从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才能充分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  
期刊
课堂开放了,教师如何调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做什么?教师如何机智应对课堂生成等,这些问题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透过当前课堂表面的“热闹”,我们看到了不当开放的“低效”。它不能不让每一位教师深思:开放课堂,应如何巧妙设计与机智调控?  首先,“开放的问题”要有“限度”。  开放的课堂,离不开开放的问题。开放的问题,除了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之外,更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一些
期刊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评课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状态。  1.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些教师上课
期刊
吉安,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辉的庐陵文化:“白鹭洲书院”屹立在赣江夹流中的白鹭洲上,造就了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等历史名人:吉安,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是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浸润着光荣的革命史实。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吉师附小1与白鹭洲书院隔江相望,学校创办于1918年。在吉师附小人的心目中,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历史只是定格的记忆,它的真正含义是对当代人的鞭策和激励。续写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片段】  师生共同整理好口诀表后,教师指着黑板上编制的口诀进行教学。  师:(指着黑板上编制的口诀)下面,我指哪个就读哪个口诀。  (教师任意指口诀,学生朗读)  师:好,下面自己念,一分钟,念熟了!  (学生自由读口诀)  师:停,口诀终究不能写在黑板上的,应该写在哪儿呢?  生:书上。(有学生笑了起来)  生:不对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的习作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述个人的独特感觉。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科学性。为了帮助大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深入理解和贯彻这些要求,特别是使低年级学生乐于习作,我想根据学习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及其弟子阿尼,列昂捷夫学术观点的体会,提出下述三项激发低年级学生习作动机的策略。    一、作文训练必须从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