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姐”重现千年舞韵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表明,唐朝是西域舞蹈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当时的胡旋舞、柘枝舞、狮子舞、马舞、乞寒舞等都传入中原地区,深受中原人民的喜爱,并对当地的舞蹈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文献中对西域舞蹈艺术记载较多,实物形象多见于石窟壁画和墓葬出土的俑类。如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彩绘木胎女舞俑,就反映了唐代吐鲁番女子跳舞时的情景。这件女舞俑曾漂洋过海在各地博物馆展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唐朝小姐”。
  “唐朝小姐”身上的丝绸服饰,反映了唐朝年轻妇女的流行时尚。只见她头梳高髻,上身穿绿色窄袖短襦,下身是齐腰拖地长裙,显示出唐初女子的穿衣风范。
  她身上的半臂面料是当时十分贵重的联珠兽纹锦。联珠兽纹锦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较多,它的纹饰十分丰富,有联珠对鸭纹锦、对鸡纹锦、对狮纹锦、对鹿纹锦、对孔雀纹锦等多种纹饰。
  这件女舞俑所穿的联珠纹瑞兽半臂衣,两个联珠环分布在前胸两侧,突出了纹饰的美观和装饰的主题,同时流露出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痕迹。
  “唐朝小姐”的脸上有精心化妆的时尚纹饰,额际间绘有菱形花钿,脸颊两侧是当时十分流行的斜红装饰,樱桃小嘴的两侧酒窝处,施有被称为妆靥的两个红色圆点。
  红色的胭脂淡淡地施在圆圆的脸上,宽而长的眉毛下是一双有神的丹凤眼。从“唐朝小姐”的盛装和脸上的精心妆饰来看,她无疑是一位1000多年前登台亮相的舞蹈者。
  唐代的歌舞一般分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健舞一般动作幅度较大,音乐激扬欢快。胡旋舞、胡腾舞都是健舞,如胡旋舞跳起来左旋右转,急速如风,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诗云:“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铤右铤生旋风。”
  《通典》卷146云:“舞急卷如风,俗谓之胡旋。”白居易撰写的长诗《胡旋女》,将胡旋舞描绘得十分生动。“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胡旋舞的舞者多为女子,后来男子也喜欢上了这种舞蹈,史书记载,安禄山腹垂过膝,体重330斤,但“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胡腾舞是西域石国传来的男子健舞,诗人李端在《胡腾儿》中描绘了这种舞蹈:“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青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向西倒,双靴柔软满灯前。缓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胡腾舞是适合男子的一种健舞,动作多为蹬踏、跳跃,步伐敏捷,弹踏轻巧,而且节奏感强,表现出古代西域人豪爽奔放的性格。
  从这件女俑双手垂下作交叉状,与上面所述的胡旋舞和胡腾舞相比,舞蹈动作似乎较为轻缓,应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软舞。这种舞蹈更具有内敛含蓄的特点,音调也比较清雅,这件女舞俑有可能跳的正是从西域石国传来的柘枝舞。
  柘枝舞既有健舞也有软舞,传入中原后,流传很广,在唐诗中有大量的描绘。白居易《柘枝词》:“绣帽珠绸缀,香衫袖窄裁”;张祜《观杭州柘枝》:“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拗摧。舞停谢罢鼓连催,软骨仙娥暂起来。”
  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以上诗词将柘枝舞描绘得精彩纷呈。舞蹈用鼓伴奏,节奏快慢结合,舞者腰身纤细,舞蹈时注重眼睛的传神。
  如今舞者多为女子,身着的服饰华丽多彩,引人注目。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彩绘女舞俑,虽然舞蹈动作没有像唐诗中那样充满动感,但其穿着的服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女俑上身穿绿色窄袖短襦和紧身半臂衣,下穿齐腰红黄间色长裙,显示出土吐鲁番唐代舞女美丽、端庄、典雅的精神风貌,与此同时,表现了舞女轻歌曼舞的情景。
  另外,唐代社会养家伎的风气十分盛行,贵族豪门甚至文人学士也养用以表演小型歌舞的家伎。史书记载白居易家中养了几个歌舞伎,他在《小庭亦有约篇》中写到,“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绢随意歌。”诗中的菱角、谷儿、红绡、紫绢,都是白居易亲手指点的能歌善舞的家伎。
  阿斯塔那206号墓除了这件舞女俑之外,还出土了几件穿着盛装的舞女泥俑,相貌和服饰基本相同,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喜爱的表演歌舞的“家伎”原形。墓主人希望死后能和生前一样,过着歌舞升平的享乐生活。
  虽然不知道她们的芳名,但仿佛看到了1000多年前的吐鲁番歌舞女子翩翩起舞的情景。
其他文献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总面积9721.6平方公里,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76公里,素有“西出隘口,东进咽喉”之称,是古丝绸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就是在这个地方,新疆曲子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护和传扬。  新疆曲子剧俗称新疆小曲子,是新疆唯一用汉语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是由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西北民歌等流入新疆后,融合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而逐步
期刊
盖碗茶是回族男女老幼普遍饮用的一种茶。盖碗,又称三炮台,民间叫盅子,上有盖,下有托盘,盛水的花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一些懂茶道的人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上等的茶。  新
期刊
位于罗布泊西岸的阿布旦曾是罗布人居住和生活的乐园,那里芦苇葱郁,胡杨繁茂,烟波浩渺。然而,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沙丘和茫茫的盐碱地。  后来,随着塔里木河的一次次断流,罗布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他们逐渐较为集中的居住在尉犁县境内的墩阔坦和喀尔曲尕。从此,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罗布人的主食是鱼,吃法很简单,用水炖或者清理好穿起来,找来一些干燥的红柳枝点着了烤着吃。
期刊
从312国道或是乌鲁木齐一奎屯高速公路驶入石河子迎宾大道,就进入中国最西端的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康师傅”主厂房的报时钟抢先进入视野。接着——雄峰、华芳、雨润、伊力、旺旺、娃哈哈、燕京……  每一个初来石河子的人都会奇怪:中国的大品牌怎么都在石河子落户了,这里有什么大便宜。  坐落伊利湖西北底特律河西岸的底特律,是美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汽车城。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利
期刊
在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群星荟萃的野生动物不仅把这里装扮得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同时也让“羊”氏家族出尽了风头,名扬天下。  这里不仅有号称草原上的长跑健将——赛加羚,高原上的登高健将——盘羊和北山羊,以及身上长有世界罕见的保暖羊绒——帝王之绒的青藏高原特有种——藏羚羊,还有笑傲大漠,战严寒,斗酷暑,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羊”家英雄豪杰——鹅喉羚。  鹅喉羚的由来  所谓鹅喉羚,简单的说,就是其颈部长有
期刊
亿万年前那声震撼环宇的巨响,来自次大陆的裂变,地球板块的巨烈碰撞,猛然间使特提斯古海高高隆起,成为地球的制高之处,成为凝固了的、变形的、站立的大海,这就是喀喇昆仑山脉。  踏进喀喇昆仑  喀喇昆仑山脉有“与天齐高”之誉,它沿中巴边境逶迤而行,主脊在新藏交界处调头向东,绵延数千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密集,巨峰拱列,山势雄伟,8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其
期刊
一些流失的日子,每一次不经意地想起,都能勾起我一种久违的快意,这种缠绵的诱惑就是温泉的黑蘑菇。  在温泉,有一片梦缠神绕的土地。这种浑身黝黑的蘑菇,倔强地生长在温泉河滩地的灌木丛中。从春天的第一场雨,到仲秋的最后一场雨,在所有被雨水滋润的夜晚,这些繁衍不绝的神奇生命,就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打着伞,光着小脚丫,在河滩的灌木丛中嬉闹、疯跑。温泉的黑蘑菇/闫平  在我看来蘑菇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我
期刊
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回来以后,我常常想起夕阳笼罩着的庞大的苏巴什佛寺遗址,那些穿越千年时光,耸立着的残损的佛塔、依然震撼人心的宫殿、僧侣们生活起居的禅房、荒芜的只剩下初冬的冷风和戈壁石的路径……有时候,我似乎跟随着三藏法师回到了1300多年前的苏巴什大寺。这种奇怪的现象,促使我不得不问自己究竟来自何方,现实的存在预示着什么。最终我又将要到哪里去?  凝固的苏巴什  很久以前,我就听说库车县有一座
期刊
有些精灵藏在石头里,经历了上万年的祈盼,仍然在生生世世拥抱脚下的土地,给它们一滴水,便会活灵活现起来;它们躺在大山里,孤独地诉说着曾经的精彩与美丽。它们的家就在农三师图木舒克山的化石沟里。  图木舒克化石沟与农三师51团团部相去不远,驱车半个小时就到达了,数不清的沟沟坎坎,每条沟里都有遍地的故去生命,其中尤以化石沟的最多、最奇。两边危峰耸立,不算太高,但自有其妩媚之处,风霜雨雪数千年已把山体的表面
期刊
古丝绸之路,驼铃不绝。在西域广袤的大地上,骆驼是无以替代的交通运载工具,是丝路驿站停歇逗留的过客。长久以来人们把以养骆驼搞运输或以拉骆驼谋生的人称为驼客、驼户、拉骆驼。驼队的骆驼休整期,俗称坐场。只有夏季坐场的几个月,经年长途跋涉的骆驼才能有一个喘气的机会。当养得膘肥体壮,两个峰子立起来时,它们又要进入漫长的驮运季节,直到把储存的气力消耗殆尽。因此,驼户对一起受苦受难的骆驼的情感是很难为一般人所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