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微课设计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诵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梳理诗歌内容,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诗句中的情感激流,深层面感受李白跌宕起伏的思想认知,收获自身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诵读;诗歌分析;梳理
  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诗歌诵读,让学生能理解诗歌蕴含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涵。2. 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掌握作者在诗歌中所呈现的复杂性。3. 通过梳理诗歌内容,理清作者在诗歌创作中体现的情感变化,抓住其变化线索,并顺利背诵诗歌内容。
  第二,教学方法与过程:
  1. 通过微视频让学生掌握作者的生平,进一步了解作者进行诗歌创作的情感,增加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 让学生诵读诗歌内容,进而把握诗歌句式体现的长短变化,感受文章中韵脚呈现的转化特征。3. 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诗歌内容,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增加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4. 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诗句中的情感激流,深层面感受李白跌宕起伏的思想认知,收获自身的情感体验。
  第三,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
  1. 感受作者借助酒抒发自己兴致的情感,抒发自己不平的心理。2. 探究诗歌中蕴含的意义,结合李白生平事迹感受作者结合饮酒对黑暗现实进行批判的思想,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叹。3. 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逐渐融入诗歌中的情境,对人生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微视频让学生对诗歌进行诵读,让学生掌握诗歌句式长短的变化,掌握韵脚的转化。让学生在诗歌诵读过程中的感受诗人李白呈现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微课资源实施知识教育,让学生借助现有教学资源对诗歌内容进行探究,感受作者在《将进酒》中体现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对诗歌情感进行思考,树立更高层面的思想。
  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集体诵读,个人和集体讨论,合作探究
  教學过程:
  一、 借助微视频设置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之前,借助媒体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向学生讲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与一些故事,积极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诗歌内容进行思考。在作者介绍中,语文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以下内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通过该微视频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李白的生平,感受李白的情感变化,进而更好地分析诗歌中李白呈现的思想变化,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二、 借助微课资源让学生掌握写作背景
  语文教师实施课程教育的时候,可以借助微课资源让学生掌握写作背景,增加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教师能将该内容做成微课视频,将微课时长控制在2分钟,提升学科教育的效果。教师应该将以下内容放置在微视频:《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三、 借助微视频讲解基本字词知识,让学生标识字音
  (一) 初读解字词知韵律
  第一,教师范读,学生正音。第二,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第三,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二) 借助多媒体播放重点字词的读音
  将进酒(qiāng)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
  烹羊宰牛且为乐(pēng)岑夫子(cén)
  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四、 引导学生分组探究诗歌内容
  (一) 品酒兴,分析诗歌内容
  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理解诗歌句式呈现的长短变化,让学生体诗歌中情感,能正确朗读诗歌。如让学生感受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间的句式转化,感受诗歌情感出现的变化。同时,语文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感受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的变化,感受诗歌旋律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二) 让学生分组阅读并进行课程讨论
  教师在播放诗朗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不同诗句之间的变化,感受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呈现的思想认知以及情感。让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分组进行诗歌朗读,进行合理的断句,集体进行诗歌朗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内容,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三) 实施诵读欣赏,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开展学科教育的时候,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句式知识以及诵读节奏的基础上,对诗歌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收获情感教育。结合高中生体现的认知能力,立足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诗歌内容,让学生获得更高层面的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这一问题,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到李白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的情感。其次,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思考“全诗围绕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这样增加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受到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情感变化。再次,让学生思考“圣贤”的含义,以及典故运用的效果。通过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圣贤主要是指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不能将自己的才华以及抱负贡献给国家。最后,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也能让学生得到自主欣赏等能力的培养。
  作者简介:
  汪学惠,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市徽州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先后颁发了多项法律条文、努力践行并实施新课改理念,始终将育人作为国家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就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似乎成为推动学生发展和成长不可必要的环节,也符合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趋势。文章主要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灵活的掌握英语词汇使用技巧,可以畅所无阻地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有了显著变化,要求教师既要注重英语单词、语法等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诸多初中生在阅读速度、理解能力上显露出不足,英语阅读成效可谓差强人意。因此,文章将从当前初中英语阅读现象出发,进一步提出几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策略  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意
为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学龄双生子儿童身体围度及宽度等体格指标的影响,对351对6~12岁双生子儿童身高、胸围、腰围、臀围、肩宽、骨盆宽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各指标的相关指数
香蕉无毒试管苗工厂化生产问题探讨福建省科委农牧业科研中试基地俞雄华试管苗是当今世界农业种苗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大量的果、蔬、花卉,特别是杂种一代、新商品种、毁灭性病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施,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努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不协调、不
装饰品(personal ornament)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中一类较特殊的遗存,作为早期人类现代行为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及其学术意义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西方考古学界
<正> 香蕉原产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果树品种之一,它速生高产,需肥量大,因此香蕉施肥是否合理对其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生产上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笔者于1987—198
期刊
摘 要:语文是教学的重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完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小学语文作文进行教学,利用学生的差异化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西白马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处重要遗址。本文报道的87件石制品均发现于西白马营遗址同一文化层,类型有石核、石器和废片等,其中废片包括完整石片、破碎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