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的关口遗迹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q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白马关瓮城与远处的水关口城墙。
2白马关水关长城残存的马面。

白马关口通众骑


  沧海桑田。探寻这些古人留下的遗迹,于今似为奢侈。走进白马川,柏油公路平坦,两侧群山起伏,层峦叠嶂,绿树障目。寻找关口要全神贯注,不留神会把一溜山石错认为是残墙,或把极似人形的山峰略过。一溜城墙闪现眼前,垛口呈九十度角自山上低垂下来,可见陡峭。城墙处于两山之间,中间形成关口,存有砖石拱券的关门。这是洪桐峪水关,预示着已进入边关险地。
  来到白马关口,感叹古人的精心,选择在峡谷狭窄处,两座山峰间,建起了一道城墙,而今两面山坡尚存残迹。东面坡度较陡,直下到山脚。残存墙体,毛石垒砌,棱角整齐,断为几段,掩映在绿树之中。山脚有河。河床宽阔,水浅如溪,碎石裸露,长满灌木杂草,连向公路。莫看此河现状,却有名气。此水是白马关河,为白河上游一支。
  路与河并行,当年可以行走大队人马。此处为“正关河口”处,尽管关口建在两山之间的狭窄处,而河水有涨落,若在旱季少雨,是“通众骑”极为重要的通道。2012年前后曾进行过考察,水关上建有水门洞。当地人也说,水门上有城门,许多年前被洪水冲走了。
  西面山上的城墙残存较多。墙体三五米高不等,也是毛石垒砌,一直连到山上,与峰顶成为一体,这是长城。墙下有长城白马关水关文保碑。
3白马关堡城门。

  墙下毛石外发现了碎砖,碎石中夹有瓦片。再寻,城墙南侧又看到了一道残墙。这是何故?原来关口有一座瓮城,开有南北两座城门。东侧有围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这条公路时拆毁了。从城墙东南角残存砖石分析,上面可能建有角楼。在城墙内外四周探看,瓮城利用山势,围出东西北三面墙体。南北间距长约150米,东西也有近百米长。墙体残损严重,外侧有青砖,内里是毛石。砖应是后来加固垒砌的,而瓦片为瓮城内建筑,供驻守关口的士兵居住。

白马关堡有白马


  白马关口向南约二三百米,是白马关堡。几代人选中此地,修墙建城,加强防守,对地形有着共识。川地南北狭长,城堡因地势而呈长方形,南北长150多米,东西宽六七十米,坐北朝南,设一南门。城门下面露出5层条石,錾得方正,上面垒砌的青砖还是原样,有风化,也有伤损。城门洞保存完好。上有石质门额,一米宽、两米长,上书“白马关堡”,勾边阴刻,四方排序,如同印章。门下立有长城保护碑。今人在门旁用巨石雕成一匹白马,做了直白的诠释。城堡东面靠山,西侧流水,绿柳成荫,环境优美。
  城门洞里,下面看到垒有7层条石,上面砖砌券顶,极为结实。城墙内侧均为大块毛石砌成,而外侧包着青砖。城墙包砖并非始建时所为,最初的城堡多是就地取材,为毛石垒砌。按志书所记,嘉靖三十年(1551年)曾修建过关口,看来应是那时对近在咫尺的城堡进行了修整加固。
4白马关村老房子。
5白马关村石碾。
1白馬关城堡匾额。
2白马关村石具摆放有序。
3白马关堡残存的城墙。

  白马关村有4个自然村,城堡是白马关自然村,有50来户,100多口人,城里城外各约一半,有些住户并不在此居住。城堡在搞开发,一进大门,迎面墙上写有白马关的文字介绍。中午时分,城内人少,可以在城内自由探看。进城不远,场地开阔,种有槐树,旁有古井,上面安装了电机,还在使用。此处是古时人们聚集的场地。城里有老房子,有的已有几百年历史,房山上露出裂缝。有空置房,住户不在,院内长出荒草。街上多处可见石槽、碾盘、碌碡等石器,摆放整齐,应是有意而为。向北走,灌木挡住去路,不能近前,打量着城墙东北角,已是残缺,约两三米高不等。   向回走,看到一处1965年盖的房子,传统结构,想翻建已经不可能,古城要整体保护,还有解放时盖的房子,均成为文物,不能随意而为。村里有王、马、于、何等几家大姓,而王姓居多。古井处的空场,过去有衙门。城内偏北处有老爷庙,城门外有菩萨庙,内有壁画。以前城墙四角有垛子,能在城墙上走一圈,上面还看到过铁球、铁箭头。村里老人记得,1924年,这里发了大水,把城堡的西北角冲垮了。再后来城墙连同北面关口处的瓮城,在“文革”前后拆为现状。西面墙体存留较多,下面能看到9层条石,上面青砖垒砌,高处约有五六米。站在墙下,看着白石青砖整齐垒砌,坚实牢固;抬头仰望,壁立如山,令攀爬攻打者束手无策,感叹古人的功力。
  城内曾有登城马道。现在只有城门东南角处低矮,有土堆可以登上城墙。在这里能看出城墙的垛脚,为城堡结实牢固。墙上的垛口均已不见,墙顶上已经拆平,唯有荒草。望向城里,房屋井然,建造有先后,而方式多是传统结构,门窗、灰瓦、脊头,一地民俗传承,文化底蕴,统一整齐,有着建筑的韵律美。
  抬头北望,两边大山对峙,夹峙着的就是白马川,当年的古道。山路崎岖,惊险。关口就在不远处,古时争战会先在那里发生。百年千年,战事可以查数,不能计算的则为大山南北两面的交往,关口过往多是商旅、游客、行人。建造瓮城有战时的作用,还有平时的安全。人们南来北往,赶起骡马毛驴,推上小车,装上各类农产品,换回北面的毡子、毡帽、羊皮。古道上常有骆驼往返。城堡内外开有店铺,空场衙门处还开有酒铺,路人众多带来了商业繁荣。即使到了现代,每年秋后,人们依然走在古道上,把收获余下的粮食、农副产品及日常生活用品带上,换回关外盛产的土豆、莜麦等。

北化岭堡有水关


  白马关西南有关口相伴,为北化岭水关。北化岭名称多有变化,当地村民说,以前曾叫过北化石岭,叫着绕口,简化为北化岭,而志书上称为划车岭。这一带崇山峻岭,峰各有名:划车岭、杏树沟、瑶谷、白崖、滴水崖、石灰岭等6座山岭,其中划车岭最大,东西亘10里,且“白马关右倚之”。两关口相距3里,位置距离与志书相符。时间久远,边远山区,古今名称小有变化,也属正常。
4北化岭城堡残墙。
5北化岭城堡内。
6北化岭城堡。

  北化岭于明永乐年间建起堡寨。明嘉靖年间筑起长城,那时称为“划车岭北口”“划车岭南口”。北面的关口首当其冲,为加强防御,把寨扩充改修为堡,功能有别。这在明万历年间成书的《三镇边务总要》有记“今改修边堡”。城堡西墙便是长城,再筑三面墙,为现在的样子,尽管“改修”,依然背山面水,不失形制。
  城堡建在山坡上,形状长方,不很规则,南北约长90米,东西宽约60米。城堡东北角有垛脚,坍塌严重,只存基础。东墙有豁口可以入城,却无城门迹象,权且作门。四面墙体均在,用大块毛石垒砌,高处五六米,低处两三米。当地人讲,此堡过去屯马。不论屯马还是屯兵,城堡建在北化岭坡上,翻过山顶就是劃车岭南口,依然有支援作用。
  山坡下为白马关河支流,河水涌过关门的景象早已不在,而今只在鹅卵石间静静流淌。长城连起两山,顶上敌楼耸立,关口坚固。有趣的是,关门外建有一座敌台,当地人说,可了望、可作战,作用犹如城墙上的马面。古人自有防御用途。
  北化岭城堡后来逐渐演变为村落。北化岭沟原有一个生产队,属白马关村下辖的自然村,有约50户,100多口人。1990年前后,沟里发大水,北化岭村整体迁徙,城堡内无人居住。现在山沟让单位承包。城堡里种着农作物,一角还有鸡舍,增加了些许情趣。文物部门曾在城堡东北角残基处,发现过一个明代石雷。明人准备充足,防御全面。
1番字牌大路宽畅。

番字牌村多故事


  自白马关口向北10余里,路边有商店,里面柜台摆放,经营的日常百货、土特产品,令人想起几十年前的合作社。是否存有旧时传统,人们在必经之地设立商店,不得而知。此地叫番字牌村,商店对面修起了古建大门。门外有市级文保石碑,上面写着“番字石刻”。门里是一座小孤山,长约几十米,石面上刻着多组文字。字刻有大有小,勾边阴刻,大字有40多厘米,小字也有10多厘米,排列整齐,行距分明,年深日久,笔划依然清晰。字形多为方块,笔划有横有竖有圆,一个也不能认识。当地村民称为“番文”。这些字是谁刻的,为什么刻?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得其解。当地民间有多种传说:祝福过往行人平安的咒语,少数民族祈祷能打胜仗的祷告词,魂灵的镇妖符等。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专家鉴定,这些文字有梵文、古尼泊尔文、蒙文、藏文,内容重复写着佛教的“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还有一些小字落款“军队造”“孛马”,或纪年“阴火兔三年”等。有专家推测,这些番字石刻形成于元代。元代皇帝每年往返于大都至上都,走潮河川御道。过往行旅也会另辟通道走白马川。人员聚集之处,刻上些文字,符合教徒、军人、商旅等过往行人的需求。路边石刻并非此处独有,别处关口通道上也有出现。   传说故事多也是人员汇聚之地的佐证。宋人在北方一带抗辽,因此这里流传着许多有关杨家将的故事。杨六郎出征经关北,单枪独骑扼守关口,怎样分身?于是想出办法:自己把守住古北口;把枪插在另一关口上,当地人读音把“枪”念为“墙”,“枪子路”就成为“墙子路”;把自己的白马拴在白马关城门口,辽兵探子看到白马,不敢过关,吓退辽兵,白马关由此得名。人们还把白马传为故事。川里有一匹野马,雪白耀眼,凶猛彪悍,杨六郎在此遇到,征服野马,收为坐骑,征战沙场,无往不胜。故事多彩,口口相传,演绎出诸多版本。关口处山石亦为化身,美名将军石,其实,关口为明代建筑设施,于宋代并未出现。

TIPS


  ·白马古道是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风景好,文化底蕴深厚,走一路玩一路。
  ·乘公交出行很方便。自京城乘980快至密云城区,再乘密60、密61、密62同去一个方向,只是终点站不一,看清站牌,均可到达线路上的相应站点。
  ·游走可由近至遠,可中途随心自选,也可自远至近,若如此可先乘公交车到番字牌村,然后再回看白马关等,一路回走。
  ·路上经过洪桐峪水关、将军石也值得驻足游玩。
  ·番字牌村等村子食宿方便。
2番字石刻。
3番字石刻大门。
4下营村村支部大院门口内有戏台。
5下营村墙头的瓜。
6下营城堡北墙看到的五层条石。
其他文献
《稻田立体综合种养技术——稻鳅共作》  稻田养鳅秉承了生态农业理念,挖掘出稻田生产的潜能,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将种植水稻与养殖泥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通过泥鳅在稻田中进行水层对流及物质交换,增加底层水中的溶氧,同時泥鳅的排泄物又能及时补充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达到稻鳅共生互惠互利的作用。节目中详细介绍了稻田的准备及泥鳅的养殖管理。
栏目名称: 《农科讲堂》  承担培训: 农业农村部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  栏目时间: 互联网7*24小时点播  卫星网工作日8:30-12:30,13:30-17:30轮播  节目形式: 以专家讲座和访谈为主  节目定位: 宣讲政策法规、普及科学技术技能,让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系统干部及时了解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学习现代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方法,切实提高围绕“三农”中心任务开展科研和推
重庆市丰都县农广校在构建办学体系过程中“外固阵地、内强素质、上下互动、左右联盟”,开创了农广教育的一片新天地。本文重点介绍了丰都县农广校在构建培训体系过程中就如何强化能力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效果。  抢位子: 丰都县农广校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职能定位:重点是组织指导并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同时承担区域内涉农部门干部继续教育工作。如此定位就确定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实施,越来越多的农业经理人逐渐成为广袤乡村实现绿、富、美的带头人。武汉东西湖区未尔有机农场负责人魏晓明就是其中的一位,昔日一直埋头种菜,如今是各种农业展会的常客。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武汉国家级农业经理人培训,作为第一届培训班的学员,魏晓明有了和全国顶尖的行业专家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这让他开了窍。做了农业经理人的魏晓明,重新给农场定了位,从等客上门到主动对接小区、商超,再到网络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化日益加剧,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自2012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从三农工作的全局高度,为我们指明了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
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以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为重点,不断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理念、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为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领导重视,专班负责。近年来,潜江市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纳入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提出了加强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和科技信息入户工程建设的具体意见。市农业局成立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专班,督导和落实
段正明与鱼儿有着不解之缘,他18岁开始在水产业里打拼,如今年过半百,仍然从事水产养殖业。凭借着过硬的技术与作风,段正明在水产养殖及地方土著经济鱼类的驯养繁殖研究推广上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工作,他以刻苦钻研,执着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在当地被称为“养殖弓鱼的第一人”、“水产养殖领路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老渔场,老模式  莽莽苍山脚下,悠悠洱海源头,在云南大理洱海水生野
2016年初,山东省政府批复《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2016—2020)》,并由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明确了“十三五”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途径,对培训层次也进行了划分,确定将赴台农业培训列入农业专题培训的其中一项。赴台农业培训是山东省对外农业交流和农民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和创新之举。  一、基本情况  赴台农业培训共安排了18个期次,合计培训410人。按照三种类别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时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大力發展“直播带货”等农村电商新业态,需坚持市场导向,转变营销理念,完善配套服务,规范行业监管,让农产品“直播带货”成为农民的新时尚。  “老铁们,欢迎来到鸿翼家庭农场直播间!”7月25日晚8点,江苏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学员李健超变身直播带货达人,在扬州市高素质农民创业孵化平台
三瓜公社位于安徽省巢湖经济开发区,距离省会合肥市中心约70公里,辐射半径150公里、人口近 2600万。自2015年9月建设以来,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特”思路,通盘考虑、系统规划,打造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带动周边12个村庄建设发展,已形成涵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民俗文化、农特产品种养、生产加工、物流集散、餐饮住宿等多种业态的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区,先后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