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纪实频道播放的一个纪录片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它讲述的是,丹麦一个小镇遭遇世界石油危机后,促使—直以石油为能源的小镇居民投票决定可再生能源发展,小镇居民遂以集资、入股等方式加入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中。他们利用海风、海潮发电,家家户户在屋顶、院内安装太阳能,建立了秸秆发电厂将以前视为废物的秸秆转换为电能,炉灰用作肥料。几年以后,小镇不仅解决了家中的供电、供暖问题,多余电力还向外输送,赢取经济效益。当时,记录片中蓝天白云的背景配上小镇居民幸福的笑脸,让笔者腾然升起羡慕之情。
丹麦小镇创造出了一个新童话“绿色生活”,而这样的“童话生活”想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过的。反观国内由于城市建筑和交通领域用能的不断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城市化推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带来了对钢材、铝材、水泥、玻璃等建材高耗能产业的巨大刚性需求,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碳排放的强度远远超出其所能承载的界限,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在某些重工业城市里,这些现象尤其突出,灰蒙蒙的天空、河道被工业污水染得乌黑发臭、无精打采的绿色植物长年穿着灰尘外套、汽车犹如一个个流动污染源充斥在都市的每个角落,让人无处可逃。环境污染已成了健康“杀手”,生活其中的老百姓活得提心吊胆、心忧难解。
“高碳产业”不仅仅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还给我国的出口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专家指出,在近来欧、美等国连续发起多起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和惩罚性关税征收事件中,大多集中在化工、钢铁、橡胶等高碳排放的产品上。在我国对外出口产品中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高耗能金属制品以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所占比重较高,这些高碳排放产品很容易成为贸易摩擦的借口和靶子。而随着《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碳关税”将成为悬在中国出口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虽然《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迈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然而作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之一,它拒签《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起码排放义务,成为国际社会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障碍。而在这一点上,老牌工业国——英国显然跟上了时代步伐,2009年7月英国公布的低碳经济国家战略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使其在低碳减排方面成为了先行者。英国政府公布的低碳经济国家战略蓝图,其核心内容是设定到2020年,英国实现40%的电力构成来自低碳领域;30%来源于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另有10%来自核能。为此,英国政府出台的具体刺激措施包括:政府将投入1.2亿英镑用于大力发展海上风能,6000万英镑用于刺激开发波浪能和潮汐能技术,60万英镑用于地热资源勘测。英国政府将同时增加核能技术研究设施,并对那些在家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给予补贴等。该计划同时要求,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此外,英国政府还将加强技术监管,以保证上述措施的顺利实施。
近来,低碳经济已成世界范围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低碳经济?从字面上讲,就是降低碳排放。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的三条主线。欧美等国家已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客观地看,中国偏重“高碳产业”是有其深刻历史渊源的,是以重化工工业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增长模式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适应气候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有鉴于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能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更大的效益,产生庞大的连锁效应。低碳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题。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将那些“高碳产业”逐步转化为“低碳产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向高新产业靠拢,鼓励及引导投资高端产业,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向全球作出重大减排承诺同时已开始明确地将减排目标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为代表未来方向的低碳经济发展谋划布局。
在“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已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着手组织编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推动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据发改委预测,到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GDP的7%到8%。在2010年中国经济工作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透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低碳经济领军产业分列前三位。在政府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成为重点投资领域。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2010年中国还将启动碳交易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地方上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已次第展开。在中国东部城市无锡,11个物联网项目已在近日落户,总投资超过2.76亿元。上海市政府也于近来发布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从技术研发、产业化发展、应用推广、金融和人才等备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
在未来几年我们的目光将会持续被气候、减排、低碳所吸引,而国家和相关部门为这一目标而作出的努力。将使中国在这场低碳经济博弈中拥有足够的资本。这—项项政策、一条条措施犹如一列承载“绿色生活”梦想的列车正从四面八方驶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轨道。
丹麦小镇创造出了一个新童话“绿色生活”,而这样的“童话生活”想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过的。反观国内由于城市建筑和交通领域用能的不断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城市化推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带来了对钢材、铝材、水泥、玻璃等建材高耗能产业的巨大刚性需求,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碳排放的强度远远超出其所能承载的界限,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在某些重工业城市里,这些现象尤其突出,灰蒙蒙的天空、河道被工业污水染得乌黑发臭、无精打采的绿色植物长年穿着灰尘外套、汽车犹如一个个流动污染源充斥在都市的每个角落,让人无处可逃。环境污染已成了健康“杀手”,生活其中的老百姓活得提心吊胆、心忧难解。
“高碳产业”不仅仅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还给我国的出口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专家指出,在近来欧、美等国连续发起多起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和惩罚性关税征收事件中,大多集中在化工、钢铁、橡胶等高碳排放的产品上。在我国对外出口产品中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高耗能金属制品以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所占比重较高,这些高碳排放产品很容易成为贸易摩擦的借口和靶子。而随着《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碳关税”将成为悬在中国出口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虽然《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迈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然而作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之一,它拒签《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起码排放义务,成为国际社会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障碍。而在这一点上,老牌工业国——英国显然跟上了时代步伐,2009年7月英国公布的低碳经济国家战略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使其在低碳减排方面成为了先行者。英国政府公布的低碳经济国家战略蓝图,其核心内容是设定到2020年,英国实现40%的电力构成来自低碳领域;30%来源于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另有10%来自核能。为此,英国政府出台的具体刺激措施包括:政府将投入1.2亿英镑用于大力发展海上风能,6000万英镑用于刺激开发波浪能和潮汐能技术,60万英镑用于地热资源勘测。英国政府将同时增加核能技术研究设施,并对那些在家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给予补贴等。该计划同时要求,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降低40%。此外,英国政府还将加强技术监管,以保证上述措施的顺利实施。
近来,低碳经济已成世界范围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低碳经济?从字面上讲,就是降低碳排放。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的三条主线。欧美等国家已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客观地看,中国偏重“高碳产业”是有其深刻历史渊源的,是以重化工工业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增长模式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适应气候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有鉴于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能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更大的效益,产生庞大的连锁效应。低碳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题。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将那些“高碳产业”逐步转化为“低碳产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向高新产业靠拢,鼓励及引导投资高端产业,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向全球作出重大减排承诺同时已开始明确地将减排目标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为代表未来方向的低碳经济发展谋划布局。
在“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已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着手组织编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推动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据发改委预测,到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GDP的7%到8%。在2010年中国经济工作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透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低碳经济领军产业分列前三位。在政府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成为重点投资领域。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2010年中国还将启动碳交易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地方上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已次第展开。在中国东部城市无锡,11个物联网项目已在近日落户,总投资超过2.76亿元。上海市政府也于近来发布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从技术研发、产业化发展、应用推广、金融和人才等备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
在未来几年我们的目光将会持续被气候、减排、低碳所吸引,而国家和相关部门为这一目标而作出的努力。将使中国在这场低碳经济博弈中拥有足够的资本。这—项项政策、一条条措施犹如一列承载“绿色生活”梦想的列车正从四面八方驶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