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国内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出发,分析了我国环境诉讼法律制度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希望能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00-02
  公益诉讼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历剧烈的社会变革后广泛使用的术语。而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由于各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尽相同,在我国也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概念。笔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应当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对侵害国家环境权益、社会公共环境权益的行为,有权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行为规范。就环境问题提起公益诉讼在国外已有较完善的制度和大量的实践。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 国内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
  根据报道,2004年5月12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检察院对该市某区清水河流域8家石材厂违规加工石材,擅自向河道排放石浆,造成河道堵塞与污染,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一事启动法律程序,随即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这些企业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送检察院。
  该院在建议书中指出,这8家石材加工厂在未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违规加工石材,擅自向河道排放石浆,造成河道污染和堵塞,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为此建议企业对治污设施进行整改,修建沉淀净化池,使所排出水达到环保标准;对因排放的石浆水造成河床升高、河道堵塞,众厂家应进行清理,将河道恢复原状。建议书要求这8家石材厂将整改情况报送该院。雁江区人民检察院告诫这些企业,如果不积极治理污染,继续侵害“三农”,将对其依法提起民事公诉。
  其实,类似案件在2003年已有判例。2003年5月9日,乐陵市人民法院根据原告乐陵市人民检察院对被告范某通过非法渠道非法加工销售石油制品,损害国有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稳定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一案,依据《民法通则》第5条、第73条、第134条规定作出判决,责令被告范某将其所经营的金鑫化工厂,于本判决生效后的5日内自行拆除,停止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排除对周围群众的妨碍,消除对社会存在的危险。
  这起由乐陵市检察院起诉、乐陵市法院判决的环境污染停止侵害案,是近期处理的一个较好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实体上,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笔者认为环境权益并不仅仅属于私人,它更多地属于社会公益,而要想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惩治力度,环境诉讼的主体就应从直接的受害者扩大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环保组织、社会公众,把污染企业暴露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并形成污染企业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态势,从根本上杜绝污染反弹的现象。
  二、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一)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在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很多发达国家视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为重点。从目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看,侵害国家或公共利益,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对侵害国家或公共利益的行为,目前大量的是追究行政责任,较少追究刑事责任,而极少、极难追究民事责任。这一法律空白,有必要通过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来填补,真正保障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2.是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法律保护的对象不能也不该仅限于主体利益,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违法行为侵害的是不特定人群的利益,我们常说的公害事件就是其中之一。近些年人们抱怨最多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新闻媒体也都占用相当大的篇幅来报道环境污染事件,但与此相反的是由此引起的诉讼案件却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行法律确立的权利主体偏离了社会需求,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3.是环境保护执法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执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追究环境违法者的行政法律责任,而对环境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追究仅仅是由特定的直接受到环境污染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实现,当违法者触犯刑律时,由司法机关介入提起国家公诉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当违法者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侵害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但又未触犯刑律时,按照现行法律,对于上述事件,可能只有极少数人享有起诉权,或者任何公民、法人对这种违法行为均无起诉权。即便是有的受害人依法具有原告资格,也常常由于诉诸法律主张权利对他来说可能是很不经济的,或者因为受害人多,谁也不愿意付出代价让别人搭便车等原因而无人起诉,只有靠追究违法者的行政法律责任来制止侵害行为或处以经济处罚,而无法让受损害者得到民事法律的救济。这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作为政府(国家或公共利益)的代表,就有责任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二)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建议
  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设计方案,笔者建议在《环境保护法》中进一步明确有关主体对侵犯公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因为诉讼权是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环境公益的诉讼权利应当得到环境基本法的肯定。另外《民事诉讼法》中设置相应的环境公益诉讼内容,对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诉讼主体、受理条件、诉讼范围、审判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形成完整规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就具体的诉讼操作而言,笔者建议:
  1.赋予一切单位和个人以诉权。环境公益诉讼应由谁来做原告,不少人都争论过这个话题。笔者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的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里所说的“控告权”不仅仅是一种宣告的权利,更是一种直接的诉权,是赋予国家机关、有关组织、公民个人均有的环境公益诉权。而且,既然是为保护国家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环境权益而设置的程序制度,就应当体现其社会性、公共性,允许更广泛的更能代表不同层次利益的法律主體进行公益诉讼,不应有所限制。   2.环境公益诉讼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我国现行三大诉讼均有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要求出现纠纷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否则将丧失胜诉的权利,但在《民法通则》的有关司法解释中规定“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是出于保护国家利益所需,而公益诉讼同样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使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在任何时候均能受到法律追究。
  3.举证责任应根据诉讼主体而定。在民事诉讼中,作为提出诉讼主张的民事诉讼主体,应当为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证明。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很多情况下公众无能力就某些要件进行举证,而如继续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那么众多受害者将难以得到真正的司法保护。这时环保部门或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就应因其特殊的身份和职责,承担必要的举证责任。一是这些国家机关有权力开展调查取证活动,可通过现场检查、取样监测、证据保全等手段有效地采集证据;二是国家机关特别是环保部门拥有收集证据的技术手段和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获得充分确凿的证据。
  4.诉讼处分权应作限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原告起诉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的私益,而是代表国家、公众为维护公益进行的诉讼,其诉讼权利不是自生的,而是国家和公众赋予的,因此原告的诉讼处分权应作限制。笔者认为,除非因证据不足,被告承认错误并已经主动补救了其侵害公益的行为,否则,原告不能撤回起诉,防止出现被告诱使迫使原告撤诉、违法行为依旧存在的现象;凡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被告明显违反法律,侵害国家环境权益或社会公共环境权益的案件不允许撤诉。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原告丧失法律行为能力或死亡,则按照诉讼主体资格的继承原理,任何符合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条件的机关、团体、公民均可以公共利益继受者的身份继续参加诉讼;如一审判决原告败诉,原告放弃上诉权,其他机关、团体、公民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再审申请,通过再审渠道,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5.不适用调解制度。合意是调解制度的核心和灵魂,调解制度在诉讼活动中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当事人有处分权,在实践当中为了达成调解结果,当事人往往要放弃一部分实体权利。但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决定了原告的“意”不是其自身的意志,而是代表国家和公众的意志,其权利和义务都是特定的,无权代表国家和公众擅自放弃、处分权利,谈不上原被告双方在诉讼中相互协商、彼此妥协、达成和解的问题,缺乏合意的条件和基础,调解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
  6.由人民法院直接执行。环境公益诉讼的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同刑事诉讼一样,人民法院直接交付执行机关执行。同民事裁判明显不同的是,民事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愿意自动履行的,不需要由人民法院直接执行。只有义务人拒不履行义务,权利人才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原告代表国家或公益提出诉讼胜诉后,基于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保护考虑,法院应直接执行,而不应由胜诉原告来申请强制执行。
  7.原告胜诉后应给予奖励。我国历来重视奖励揭发、检举违法行为有功的单位和个人,那么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法行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胜诉后,理所当然应受到奖励。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原告主要出于对正义的追求,对完美、和谐社会生活的需要,要求司法机关惩恶扬善,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或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正义的勇气和胆量及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当然应受到奖励,而且应当受到重奖。不可否认,对胜诉后的公益诉讼原告予以重奖,也会促使产生为自己直接获得奖励而诉讼的动机,但即便如此,只要这种动机有利于实现社会正义,就应当给予奖励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0.
  [2] 安树民,曹静.试论环境污染的责任保险[J].中国环境管理,2000(3).
  [3] 张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M].商务印書馆,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世纪对我们的政工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把自己塑造成具开拓意识和作风民主、高效的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政工;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199-01  一、政工干部素质建设及其现实意义政工干部素质是指其在先天察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
期刊
[摘 要]把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井田坝大桥的实际施工过程,对该桥施工期间的线型、混凝土应力等内容进行有力的控制和调整,并确保在全桥建成以后桥梁的内力状态与外形曲线与设计尽量相符。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中小跨度桥梁;施工监控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101-03  一、井田坝大桥施工监控特点  井田坝大桥位于四川省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公司过去五年人才工作的现状,分析人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人才是我们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资本,是比货币资本、物质资本更具有投资回报的第一资本。今后三年公司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机制,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公司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人才强企 创新机制 人才工作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目前我国林业资源情况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我国林区的造林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对发展和培育资源更加有利。本人就相关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造林方法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05-01  一、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述了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的联系,强调了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企业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02-01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纷纷逐渐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中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基
期刊
[摘 要]林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林业每年的经济总产值可达千亿元。因此,林业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掌握先进的造林技术可以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树木质量。本文笔者就国林业资源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整地、造林方法,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有益意见。  [关键词]造林技术林木资源封山育林培育  中图分类号:[DF4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 要]文章对档案的构成,从档案管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了阐述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09-01  档案的构成,一般地讲有两个部分,即载体与内容,载体是物,内容是由文字、数码、符号等表示出来的非物体概念或知识,从这一点上讲,档案就是这种物与非物体的结合。  档案信息,主要是指档案的内容。当然还有档案形式
期刊
[摘 要]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 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区别在于承担养老责任不同。社会养老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 从而实现社会范围的公平化。虽然学者们各持其说,但养老模式仍不外乎以下几类: 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 不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居家养老等。而在我国, 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且最终会被社会养老
期刊
[摘 要]企业党建工作是现代企业核心凝聚力构建的重要基础,对企业核心凝聚力构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发挥企业党建工作作用,促进企业凝聚力构建是现代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关键。本文就党建工作对企业核心凝聚力构建的促进作用及其开展重点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党建 企业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08-01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
期刊
[摘 要]现代量子场论认为,真空是量子场的基态。各个层次以及层次之间的运动变化虽然在现象上纷繁复杂,法则却只有几个,那就是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最小原理。同样,动物社会的结构也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最小原理,通过竞争处于平衡稳定之中。人立于世上,必须同时满足自身、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所以人性是三重结构优化的结果,这就是普遍的人性,没有特例。  [关键词]人性 法则 三重结构 优化 普遍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