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近年来高中化学教育的改革趋势,并结合我国高中化学教育实际,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改革;反思
一、我国化学新课程改革
2011年起,我国大陆地区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确立三维目标体系,特别设定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具体发展目标和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注重知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从化学课程结构上看,高中阶段的化学分为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挖掘自身潜力,追求有个性的发展。
从教科书知识编排顺序看,旧教材多以学科为中心,有着很强的逻辑顺序和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新教材多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知识入手,步步深入。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对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港台地区化学教学改革
1.香港化学课程改革
香港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四至中五的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设置了“核心”和“延展”两部分。第二阶段为中六至中七的选修课程,包括高级程度化学和高级补充程度化学。前者为希望升读大学后选修化学专业的学生准备,后者旨在拓展中六至中七的化学课程,并为那些将在高级程度课程中选择其他科目,但仍希望增加其化学知识的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课程。
2.台湾化学课程改革
台湾高中以统整、试探、分化为基本理念,设置了三种化学课程。高一年级设置面向全体高中生的基础化学,以期提高科学素养。高二面向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设置物质科学化学篇及试探性选读,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化学性向和能力作出判断,理论与生活化教材并重。高三年级设置面向理科学生的化学选修课,奠定学生研究学术及学习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以理论教材为主。
3.化学课程改革对比
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地区,化学课程都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这体现了化学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灵活程度不一样,大陆和台湾在必修部分没有差异,而香港分成“核心”与“延展”,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台湾的特色在于试探性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结果,主动思考、判断自己的兴趣、特长等,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作出初步的选择。
课程设置的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在香港,学生选修阶段,根据学生日后是否往化学专业方向发展进行分类。台湾则是在学生高二试探性选读的基础上,开设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让有意朝化学专业发展的学生学习到更系统、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国内的化学课程缺少较明确的从学生专业化发展角度的层次划分,但选修模块较多,学生选择空间更大。当然,这些模块根据其自身难易,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区分理科和文科的作用。
三、反思
1.应试技巧与科学素养
在日常授课中,许多教师都持有“考什么,教什么”的观念。照着考纲上课可能更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可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然而这样的教学忽略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选修模块的设置
新课程改革中,化学除了两个必修模块之外,还设置了六个选修模块。但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成为理科学生必须选修的内容,也有不少地区的文科生在完成必修阶段学习后便不再接触化学学科的学习,没有真正起到选修的效果。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是统一的,不会随选修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且必修阶段的内容不够深入,不足以支持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考察、升入高等学府深造。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师资相对缺乏,无法满足同时开设那么多选修课程的需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受考试大纲的限制,把较多的精力投入“知识与技能”及“过程与方法”的落实,容易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分散系一节,由于考试中的要求并不高,教师通常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上,而这一节课恰恰能很好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又如,国内的教科书中对化学史或是化学工作者的介绍很少,而在美国,高中化学主流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中,不仅有著名科学家的介绍,更有普通化学工作者的介绍,与化学家相比,他们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是近在眼前的学习榜样,对学生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改革;反思
一、我国化学新课程改革
2011年起,我国大陆地区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确立三维目标体系,特别设定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具体发展目标和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注重知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从化学课程结构上看,高中阶段的化学分为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挖掘自身潜力,追求有个性的发展。
从教科书知识编排顺序看,旧教材多以学科为中心,有着很强的逻辑顺序和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新教材多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知识入手,步步深入。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对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港台地区化学教学改革
1.香港化学课程改革
香港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四至中五的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设置了“核心”和“延展”两部分。第二阶段为中六至中七的选修课程,包括高级程度化学和高级补充程度化学。前者为希望升读大学后选修化学专业的学生准备,后者旨在拓展中六至中七的化学课程,并为那些将在高级程度课程中选择其他科目,但仍希望增加其化学知识的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课程。
2.台湾化学课程改革
台湾高中以统整、试探、分化为基本理念,设置了三种化学课程。高一年级设置面向全体高中生的基础化学,以期提高科学素养。高二面向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设置物质科学化学篇及试探性选读,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化学性向和能力作出判断,理论与生活化教材并重。高三年级设置面向理科学生的化学选修课,奠定学生研究学术及学习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以理论教材为主。
3.化学课程改革对比
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地区,化学课程都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这体现了化学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灵活程度不一样,大陆和台湾在必修部分没有差异,而香港分成“核心”与“延展”,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台湾的特色在于试探性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结果,主动思考、判断自己的兴趣、特长等,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作出初步的选择。
课程设置的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在香港,学生选修阶段,根据学生日后是否往化学专业方向发展进行分类。台湾则是在学生高二试探性选读的基础上,开设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让有意朝化学专业发展的学生学习到更系统、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国内的化学课程缺少较明确的从学生专业化发展角度的层次划分,但选修模块较多,学生选择空间更大。当然,这些模块根据其自身难易,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区分理科和文科的作用。
三、反思
1.应试技巧与科学素养
在日常授课中,许多教师都持有“考什么,教什么”的观念。照着考纲上课可能更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可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然而这样的教学忽略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选修模块的设置
新课程改革中,化学除了两个必修模块之外,还设置了六个选修模块。但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成为理科学生必须选修的内容,也有不少地区的文科生在完成必修阶段学习后便不再接触化学学科的学习,没有真正起到选修的效果。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是统一的,不会随选修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且必修阶段的内容不够深入,不足以支持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考察、升入高等学府深造。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师资相对缺乏,无法满足同时开设那么多选修课程的需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受考试大纲的限制,把较多的精力投入“知识与技能”及“过程与方法”的落实,容易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分散系一节,由于考试中的要求并不高,教师通常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上,而这一节课恰恰能很好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又如,国内的教科书中对化学史或是化学工作者的介绍很少,而在美国,高中化学主流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中,不仅有著名科学家的介绍,更有普通化学工作者的介绍,与化学家相比,他们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是近在眼前的学习榜样,对学生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