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内容理解”不仅要指向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但到此为止不行,还要往前再走一步,走到哪里去?还要追问:“为什么写这个内容?”“这个内容怎么写?”这就是阅读教学指向写作。
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向写作;写法
我最好的老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叶老先生。叶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无非”多么的举重若轻,可我却不敢小觑这个例子。这个例子太重要了,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理解、积累、运用;如何写作。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版六年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按照常规阅读课文的教学,教学重点应在“理解”上,偶尔的“指向表达”也是点缀,只是“理解”的“锦”上,“添”了朵体现理念的“花”,常有老师说:这么简单的课文有什么好教的?是啊!这样的课文读几遍就可以了,可是当阅读教学指向了“写作”,再简单的课文,也有了不简单的一面。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内容理解”不仅要指向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但到此为止不行,还要往前再走一步,走到哪里去?还要追问:“为什么写这个内容?”“这个内容怎么写?”这就是阅读教学指向写作。
《我最好的老师》这篇阅读教学如何指向写作的呢?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聊聊。
一、 指向写作巧审题
要写一篇作文,第一步要做什么?当然要审题了!阅读教学也是如此。例如《我最好的老师》一课开课可以这样审题:
师:从题目上看,你觉得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生:写人的。
师:那么要想把人写好,得通过什么来写?
生:事。
师:是呀,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事,而且选择的这件事一定要能体现出人物的某特点。那这篇文章人物有什么特点?
生:最好。
师:作者会选择什么样的事来体现“最好”的老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简简单单的一段谈话,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文章的体裁——写人的;知道了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离不开事——材料来了;那么事情要突出一个中心,也就是抓题眼——最好。如何写好作文,审题很关键——写什么,用什么写,为什么写。巧妙地点拨,顺势而导,学生仅仅是通过一个课题,就知晓了课文的概况。指向写作,巧妙审题。
二、 指向写作善谋篇
谋篇是指作文时谋划安排篇章结构。在写作时,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过渡,怎样呼应,从而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谋篇呢?
(一) 抓一词牵谋篇
“侃侃而谈”这个词是文章的线索。我们先读准音再理解詞意(采用了拆字组词,连词成句的方法),然后再把“侃侃而谈”放到文中——谁侃侃而谈什么,——怀特森讲了猫猬兽的知识点;这是故事的起因,然后呢——我们打了零分;这是故事的发展,然后呢——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是故事的结果。只要我们从文中找出“侃侃而谈”,然后顺藤摸瓜,牵出一个故事:怀特森先生讲解猫猬兽的故事。一个道理: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疑精神。把故事和道理嫁接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文章的结构来了!
(二) 抓一句显谋篇
说到这里,我可以把复习、新授融为一体。在复习词语时,由词到段,由段到篇,由篇到段,我们游刃有余,来去无痕。在第一自然中同学们顺利地找出中心句: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中心句点明中心,统领全文,抓一句显全篇的效果来了!
(三) 抓一事品谋篇
对于文中一件事的教学,我们化繁为简,一件事就变成两个字:坏、好!我们可以浓墨重彩怀特森的“坏”:
1. 从文中找出怀特森先生坏的具体表现:“我”打零分,全班都打零分并写入档案。
2. 从“我”收到零分卷纸,全班收到零分卷纸的场面再现怀特森先生的“坏”。
3. 教师现场演绎怀特森先生加剧怀特森先生的“坏”。
4. 解读为何没有“先生”二字。由零分让我们出乎意料,到刺眼的红叉让我们目瞪口呆;到怀特森毋庸置疑地解读让我们无法理解;到直呼其名让我们义愤填膺。学生的情感变化达到了顶峰,怀特森的坏也低落到了谷底,这是为什么?于是教师娓娓道来:作者先抑后扬,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意外,目的就是吸引我们往下读,这种写作手法就是——设置悬念。
此时,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水到渠成。如何写事?先抑后扬,引起读者继续往下读。抓一事品谋篇来了。
三、 指向写作学写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总是再走一步——为什么这样写?这就是学法指导:点面结合、侧面烘托、一事一议。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这一段是典型的场面描写。在处理这一段时以品词、抓标点符号为主,朗读为辅,再现了当时的场面,仿佛空气中都流淌着惊讶、不解。
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描写,寥寥数语就把“我”收到零分卷纸,全班收到零分卷纸的场面再现出来,作者先写谁——“我”,相对于全班同学来说,“我”就是一个“点”;然后写谁——全班同学,相对于“我”来说,全班同学就是“面”,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融合在对课文内容中,水乳交融。
……
四、 指向写作有顺序
写作顺序是写作的结构,文章的骨架。我和学生一起找出意想不到的事:我得了零分、全班都得了零分并记录档案。这时可追问:这三件事可以调换吗?从而巧妙地引导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事。
我非常感谢我最好的老师——叶老先生,他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确如此,这个例子教会了我们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教会了我们写作。教会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阅读教学,那就是阅读教学指向写作。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刘素英,辽宁省盘锦市,辽宁省盘锦市鹤乡小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向写作;写法
我最好的老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叶老先生。叶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无非”多么的举重若轻,可我却不敢小觑这个例子。这个例子太重要了,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理解、积累、运用;如何写作。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版六年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按照常规阅读课文的教学,教学重点应在“理解”上,偶尔的“指向表达”也是点缀,只是“理解”的“锦”上,“添”了朵体现理念的“花”,常有老师说:这么简单的课文有什么好教的?是啊!这样的课文读几遍就可以了,可是当阅读教学指向了“写作”,再简单的课文,也有了不简单的一面。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内容理解”不仅要指向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但到此为止不行,还要往前再走一步,走到哪里去?还要追问:“为什么写这个内容?”“这个内容怎么写?”这就是阅读教学指向写作。
《我最好的老师》这篇阅读教学如何指向写作的呢?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聊聊。
一、 指向写作巧审题
要写一篇作文,第一步要做什么?当然要审题了!阅读教学也是如此。例如《我最好的老师》一课开课可以这样审题:
师:从题目上看,你觉得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生:写人的。
师:那么要想把人写好,得通过什么来写?
生:事。
师:是呀,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事,而且选择的这件事一定要能体现出人物的某特点。那这篇文章人物有什么特点?
生:最好。
师:作者会选择什么样的事来体现“最好”的老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简简单单的一段谈话,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文章的体裁——写人的;知道了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离不开事——材料来了;那么事情要突出一个中心,也就是抓题眼——最好。如何写好作文,审题很关键——写什么,用什么写,为什么写。巧妙地点拨,顺势而导,学生仅仅是通过一个课题,就知晓了课文的概况。指向写作,巧妙审题。
二、 指向写作善谋篇
谋篇是指作文时谋划安排篇章结构。在写作时,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过渡,怎样呼应,从而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谋篇呢?
(一) 抓一词牵谋篇
“侃侃而谈”这个词是文章的线索。我们先读准音再理解詞意(采用了拆字组词,连词成句的方法),然后再把“侃侃而谈”放到文中——谁侃侃而谈什么,——怀特森讲了猫猬兽的知识点;这是故事的起因,然后呢——我们打了零分;这是故事的发展,然后呢——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是故事的结果。只要我们从文中找出“侃侃而谈”,然后顺藤摸瓜,牵出一个故事:怀特森先生讲解猫猬兽的故事。一个道理: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疑精神。把故事和道理嫁接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文章的结构来了!
(二) 抓一句显谋篇
说到这里,我可以把复习、新授融为一体。在复习词语时,由词到段,由段到篇,由篇到段,我们游刃有余,来去无痕。在第一自然中同学们顺利地找出中心句: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中心句点明中心,统领全文,抓一句显全篇的效果来了!
(三) 抓一事品谋篇
对于文中一件事的教学,我们化繁为简,一件事就变成两个字:坏、好!我们可以浓墨重彩怀特森的“坏”:
1. 从文中找出怀特森先生坏的具体表现:“我”打零分,全班都打零分并写入档案。
2. 从“我”收到零分卷纸,全班收到零分卷纸的场面再现怀特森先生的“坏”。
3. 教师现场演绎怀特森先生加剧怀特森先生的“坏”。
4. 解读为何没有“先生”二字。由零分让我们出乎意料,到刺眼的红叉让我们目瞪口呆;到怀特森毋庸置疑地解读让我们无法理解;到直呼其名让我们义愤填膺。学生的情感变化达到了顶峰,怀特森的坏也低落到了谷底,这是为什么?于是教师娓娓道来:作者先抑后扬,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意外,目的就是吸引我们往下读,这种写作手法就是——设置悬念。
此时,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水到渠成。如何写事?先抑后扬,引起读者继续往下读。抓一事品谋篇来了。
三、 指向写作学写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总是再走一步——为什么这样写?这就是学法指导:点面结合、侧面烘托、一事一议。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这一段是典型的场面描写。在处理这一段时以品词、抓标点符号为主,朗读为辅,再现了当时的场面,仿佛空气中都流淌着惊讶、不解。
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描写,寥寥数语就把“我”收到零分卷纸,全班收到零分卷纸的场面再现出来,作者先写谁——“我”,相对于全班同学来说,“我”就是一个“点”;然后写谁——全班同学,相对于“我”来说,全班同学就是“面”,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融合在对课文内容中,水乳交融。
……
四、 指向写作有顺序
写作顺序是写作的结构,文章的骨架。我和学生一起找出意想不到的事:我得了零分、全班都得了零分并记录档案。这时可追问:这三件事可以调换吗?从而巧妙地引导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事。
我非常感谢我最好的老师——叶老先生,他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确如此,这个例子教会了我们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教会了我们写作。教会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阅读教学,那就是阅读教学指向写作。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刘素英,辽宁省盘锦市,辽宁省盘锦市鹤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