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视角下寄宿制高中实践育人的研究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z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是育人之本,也是教育的最基础内容,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阶段。网络化的普及使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内容更丰富,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德育方面出现问题。特别对于寄宿制高中来说,学生平时与家人接触的时间少,家庭德育教育方向相对比较欠缺,学校德育教育更需要加强。从当前寄宿制高中德育情况来看,虽然学校积极开展德育教育,进行德育宣传,学生也能够说出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等,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却往往与之相悖。因此知行合一德育教育理念需要引起寄宿制高中的关注,强调实践育人,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知行合一;寄宿制高中;德育;实践育人
  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指出,当前教育中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战略行动和方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使命。但是从当前整体德育教育情况来看,虽然教育力度明显提升,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但是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佳,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仍然明显存在。因此德育教育中需要强调知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提升德育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精神素养的人才。
  一、知行合一在现代实践育人中的意义
  (一)知行合一在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从学校的实践育人来看,通过知行合一理念的指导,有利于更准确的把握德育教育内涵和目标。传统德育工作中,教师的教育关注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层面,认为学生只要学会社会主义价值观,学生规范等内容即可,并不关注学生的践行情况,这种育人模式无异于纸上谈兵。而这种教育理念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讲理论的过程中往往头头是道,但是实践中却无从下手。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德育教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实现知行合一教学理念的落实,明确现代德育教育的深刻内涵,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知行合一思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启示,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道德实践[1]。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理解德育教育内涵,在理解德育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德育实践工作。
  (二)知行合一是德育教育的内在需求
  素质教育中强调以人为本理念,期望通过德育教育加强对人的完善。而一个人要想实现全面完善,首先需要保证知行统一。如果没有“知”“行”则无从谈起;如果少了“行”“知”也会存在缺憾,或者仅是浅显的知和虚假的知。这种“知”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的内容再多也无法真正为自己所有、所用,实践育人中知行合一是根本。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少有学生能够在教师三言两语的劝导下顿悟,更何况这些学生的社会阅历浅,且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同步的青春期,身体认为自己已经发育成熟,可以如成人践行各种事物,但是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在践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偏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通过知行合一理念的指导促进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大学生道德素质知行相悖分离的表现形式
  (一)品质认知方面的表现形式
  寄宿制高中管理模式下,学生与家庭的接触时间减少,大部分都生活在学校中,家长对学校情况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实现。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叛逆心比较严重,不喜欢与家长沟通,甚至对于家长的问题感觉厌烦。常常用虚假的内容欺骗家长,而一个班主任面对的家长比较多,而且很多家长并不善于与教师沟通,往往听信学生的一面之言,没有再结合教师进行全面了解,学生在家长眼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形象,但是实际情况家长无从得知[2]。同时部分学生在考试以及作业等方面还涉及诚信问题,为了可以获得一个好的成绩,学生在考试中往往会选择带小抄,或者联系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共同作弊,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失信行为。
  (二)理想信念方面的表现形式
  当代青少年需要时刻谨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这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这也是当前青少年读书的主要动力和志向。只有在这些信念的支持下才能夠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和成长,否则缺乏理想信念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能混日子。通过对当前寄宿制高中学生的学习风貌来看,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不思进取,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的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晚上沉浸在手机中,白天上课睡觉。虽然教师不断加强对这些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但是却没有实现从知向行的转变,导致知行分离。
  (三)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表现形式
  很多学生认为高中生活选择寄宿制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提升文化课成绩,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获得一个体面的工作。仅止步于此,缺乏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发展奉献一份力量的远大理想。因此在学校期间部分比较热爱学习的学生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文化课的学习中,没有意识到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积累的重要性,很少关注当代的时政热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才培养需要。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则将精力放在游戏、谈恋爱等方面,没有意识到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3]。这些接受着德育熏陶的学生,却做着与德育相背离的事情。
  三、知行合一视角下育人实践策略
  近年来德育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升,结合教育部的要求开展了多元化的德育实践工作,并强调德育中的以知促行和以行促知,形成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先通过对德育内容的认知指导学生的行为,并通过德育实践深化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在知行合一的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品德的完善。
  (一)构建趣味性的德育实践课程
  从教学角度来说趣味性教育内容是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内容,因此德育教育开展中需要通过趣味性的课程推动德育教育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内容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元化,包括传统文化、社会核心价值等。同时在全面发展理念下,学生还将德育教育与美育、体育等教育结合,打造生活化教育模式。比如:在践行德育育人活动中可以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促进师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和学习。如“寒食节”,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节日都比较陌生,而这些也恰好是当前高中德育教育中的短板,可以以此为基础设置“寒食节”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查找,上网检索等方式了解寒食节的由来、习俗、文化等。并在寒食节前夕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通过班会进行宣讲,同时在寒食节的当天采取传统风俗,共同体会寒食节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寄宿制学生来说,放学后的时间相对比较宽松,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与社区和家庭合作为学生提供节庆的表演平台,学生将传统文化编排为小品、小话剧等形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拓展和宣传作用。而在这些“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在生活中自觉传承,实现知行合一的效果。   (二)开展主题性实践教育
  知行合一育人理念下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对德育内容的深刻感知。因此当前很多学校都在学校的一些仪式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比如: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中开展爱国主义英雄事迹,追寻党的成长足迹以及传统文化宣传等演讲活动。升旗仪式是庄严的,在国歌的渲染下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以及国旗下关于爱国主义的讲话,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政治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此外,还可以开展“老字号”精品商铺资源课程内容,可以聘请老字号的传承人到学校为学生讲解老字号的发展历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批次组织学生到老字号商铺餐馆。还可以通过绘制印章、了解老字号发展历程等感受老字号精神和文化。在与老字号传承人的交流中更深刻的体会工匠精神和文化意义。
  (三)利用社会研学活动丰富德育形式
  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对于实践育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以行促知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高中学校为了落实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教学理念,不断开发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可以以个人价值体现、国家建设等方面为主题,保证德育教学效果。社会研学活动是当前高中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通过研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国家意识以及政治的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完善公民品格。由于研学的时间比较长,可以选择寒暑假开展相关活动。比如: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开展“追随党的足迹”研学活动,通过冬、夏令营研学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旅游基地,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党的发展历史,近距离接触到党带领国家发展的艰辛以及取得今天伟大成就的不易,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保证德育教育的知行合一。同时也可以通过以传统文化的探寻为研学主题,到少数民族地区感受不同的风俗文化,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或者带领学生参与扶贫工作,使学生在帮助贫困人口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助农活动的开展,亲自参与到农业劳作中,体会农民的生活,不仅可以历练学生的生存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的历练,促进学生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意识到德育并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内化到骨子中的,指导自身言行的精神和思想,而这些正确的思想观念也是促进自身实现生存价值、社会价值的重要指引。
  结束语
  寄宿制高中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以及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特殊性等,导致在教学中难以有效开展。教师的理论讲解以及学生的重复背诵,并无法真正指导学生的行为。在知行合一理念下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和感知,并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的践行德育内容,保证“知”与“行”的统一性,优化德育路径。
  参考文献
  [1]由智臣.知行合一指导下的德育工作研究[J].文渊(高中版),2020(5):41.
  [2]李勤.德育“知行合一”根本目标实现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2020(32):95-96.
  [3]乔艳.线上德育,线下实践,知行合一“互联网+德育”教育新模式探索[J].华夏教师,2020(10):2-3.
  [4]胡立德.指向知行合一的德育课程一体化路径——以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8,000(006):P.22-25.
  本文系2021年漳州市第六期中小學德育立项课题“知行合一视角下寄宿制高中实践育人的研究”(立项批准号:zdy20117)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列不仅是高考和竞赛的考察重点,也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细探最近几年数列的高考真题,考察的侧重点由单一知识型转向复合综合型,所以掌握复合型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是解决数列这道大题的关键。本文给出了解决复合型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的两类解题方法:“待定系数法”和“构造法”,以指数型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为例,供同学们参考。  关键词:待定系数法;构造法;通项公式;解题策略  一、通项公式的地位  对于数
期刊
摘 要: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是学校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对于这个课题,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并重视新的学校管理制度给学校带來的各种变化。在此,文章在深入了解我校的现代化学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提升办学品质的路径,以期望通过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目标,通过现代化学校制度的实施,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期刊
摘 要: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是人教2003版《数学选修2-3》中两个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教材对该两个分布的研究主要是分布的认识与应用,由于受教学难度的制约,未对两个分布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做深入的探讨。本文从两个分布期望与方差的计算揭示两个分布的区别与联系,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分布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期望;方差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课标版《数学选修2-3》的课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强调“语言与内容结合”的语言教学流派CLIL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为英语阅读学习带来了新的启发。用英语活动观组织教学可以使CLIL课堂更大程度地实现教学4Cs目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本文以必修三“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为例,探索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CLIL阅读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标识”,更是学科素养生成与发展的关键,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新旧教材的衔接替换,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对高中政治课堂政治认同培育的困境的分析,提出通过课堂立意、情景设定、合理化辨析、体验式外化以及时政引领等途径,推动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生成与落地。  关键词:活动课堂;政治认同;高中思想政治  政治认同是在现有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基于对个体身份的确定,对政
期刊
摘 要:新时期随着新课改持续的深入发展,国家在大力的推行素质教育,由此衍生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理念,并且迅速的占据了教育体系的主要层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进一步对高中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还需要在高中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其自身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高中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互动辩证,
期刊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难,学习更难是高中师生对政治学科的普遍认知,寻求高中政治教学发展方向、探索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成为每个高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产生与应用为高中政治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突破了以往高中政治教学的局限性,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展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拉近了学生与政治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同时,新教材的编排对高中政治知
期刊
摘 要: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若要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还需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确保学生应有的情感被激发,对所学知识更加认同。针对该目标的实现,诸多一线教师相继展开了大量探索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材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挖掘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总结。  关键词:课程资源;实践活动;开发利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是以学生情感、道德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高中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首先对以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其次,从突出的价值入手,对智慧教室环境下构建智慧课堂、培育高中学生政治认同感这一主题展开了詳细的探讨,旨在依托信息技术手段轻松构建智慧课堂,使学生更有效率地学、更高质量地学,并在此过程中切实构建起自身的政治认同感,将高中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目标切实落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加快,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于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高中政治教师应积极寻找对策,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然而,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一些高中政治课教师并没有按照课标改革的要求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甚至回避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无法得到改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课标改革背景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