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龙江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夜暴雨。
  炸雷就从村后高大的鸡冠山顶直劈下来,闪电直接跨过河谷,刺向趴在河西岸臃肿庞大的癞猫山腹地;电闪雷鸣间,龙川江水的怒吼声不绝于耳,巨石在大浪的裹挟下,在河底发出沉重而清晰的闷响;岩层裸露的大石湾涧又发生了坍塌,落石制造的巨响在黑暗的悬崖山谷间久久回荡;屋后的老桐子树在狂风暴雨中折断了,那泣血的惨叫声让人毛骨悚然……。
  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夜晚,整个山村无法入睡。
  村长大米在第一个炸雷打响的时候就醒过来了,但他见怪不怪,他知道就算风雨雷电摆出要毁灭整个世界的气势,龙川江水拿出要冲垮一切的力量,风雨过后,那山还是山,那水也还是水,该青的青,该绿的绿;鸡冠山林场的瞭望塔还在俯视河谷,癞猫山侧壁的大仙人石仍在遥望蓝天;田野的庄稼长得更绿,山野的草木窜的更疯。天一晴,山川碧绿,阳光明媚,蝶飞蜂舞,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躺在床上,翻了好几次身还是没法把外面喧闹的世界淡化出梦境去,只好睁开眼睛,从小窗上看河对岸的癞猫山在闪电中一次次显出的猫耳朵部分。雷声间隙,他用心听听河底走动石头的声响,那响声是越来越不同了。不好!龙川江发大水了,这是他有生之年就没有听过的大水。
  是的,听水。从小在龙川江边长大的人,谁不习惯听水呢。春天清细,夏日暴戾,秋季舒缓,冬来无声。听见水声远远传来,正是人们最好的催眠曲。这里的人们长大了远离家乡,再听不到江水的声响了,反而要失眠很久才能适应过来。而夏天的江水涨到什么位置,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江底开始走石,会是什么样的大水;走石的声音大到什么程度,洪水就会大到什么高度,大米是清清楚楚的。今夜的大水,是大米从没听到过的高度!他的心揪起来了。他习惯性地想喊老婆说说事,张了张嘴,才意识到,这个院子,这个小楼,就只有他一个人在。
  以前这样的夜晚,老婆早吓得钻进他的怀里,把他抱得紧紧的发抖,他也就顺应天时地利,在老婆身上也发起了狂风暴雨,难得有一个如此热闹的世界,能让他肆无忌惮地发挥一回。现在老婆早随大伙跑到大城市打工去了,进的什么厂什么企业记不太清楚,总之拿钱要比他这个村长多,这也是他说服不了她的原因。这栋三层小洋楼,要是没有儿子、儿媳、老婆的外出打工,恐怕还难以建立起来。是啊,现在这样的小楼基本上家家都有了,可是大都是一座座空楼,老人和孩子占据了一小部分,其余的房间都落满了灰尘,也没人打扫,时间久了,就能看到上面凌乱的耗子脚印。有的人家,平时没有一个人在,小院都长草了,看着就不是个滋味。这就是一个空村啊,在家的就没有几个人。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水,不要出什么事情才好,不然都找不到人手来解决。
  这个大水会不会造成什么灾难……田野南头的大石膏涧怕是又来泥石流了……河水吼得这么凶,田坝边的河沙田没指望了……龙水涧的自来水接水井肯定又被山水冲坏了……老龙头大爷的老土屋会不会塌掉了……楼下的羊圈会不会进水……。
  他脑子渐渐有些疲软,天亮的时候,雨停了,他反而沉沉地睡去。
  二
  被二狗喊醒的时候,他一骨碌就翻了起来,很奇怪自己咋就这么睡得着,这种大雨,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很大,昨晚还想着一早就要起来查看,严重了要往上汇报的。还有全村的吃水是自己管的,不通了要人去打理,雨季天他最频繁的活计就是清理自来水接水井。村里以前在城里某单位的帮扶下,到大石湾涧村深处的龙水涧规整了山泉水接水井,架设了输水管道,最大的问题就是接水井经常被山洪毁坏。村里每人凑了3元钱一年的自来水管理费,村小,就百十个人,这点管理费还不抵大城市建筑工地一个人两天的打工钱。但是他就是几年不变地收着,都知道他亏,但也没人提要加一点点,就这样过来了,水不通了还是照样去处理,图什么呢,他说不清楚,为啥不出去打工呢,他也不知道,前两年是家有老人,现在呢,有人说他离不开村长位子了,他也不好反驳,村委会书记领着副乡长来动员他留下来,他是答应过了的。
  打开院子的大门,二狗告诉他,大石膏涧来泥石流了,历史之最!龙川江堵断了,河面抬起老高,在上游形成一个大湖,把江边的田地淹没了一大片,三丫家的那块大田直接被巨大的乱石占领了,三丫在江边哭天抹泪呢!
  三丫,他的心抽了一下,拔腿就走。二狗在后面说:吃水也断了,你要去清理一下啦!
  知道了。他烦心地回着话,人早在巷口拐角处消失了。
  江水果然冲毁了大片的河沙田,但他并不紧张,江水回落的时候,这些田会有更肥厚的沙土凝固下来,种麦种豆、种西红柿都是上好的土地。村人也早认可只种半年的收成。大水里夺食,江边的人们已经很满足了。
  走到大石膏涧前,他呆住了。一夜之间,泥石流运来的巨石堆成了巨大的山头。江水从山顶翻下来,冲出了一个缺口,缺口下来是暴戾的泥浆洪流,惊心动魄地冲刷下来,反激的水花溅起几丈高,甜腥的水土味到处飘荡,场景十分壮观。三丫坐在涧帮一个小山坡上,还在哭泣呢。大米爬到三丫的身边,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住了:高峡出平湖啊,江水倒灌回去了好几公里,两岸的好多田地都淹在水面下了,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一次堰塞湖了。以前也有过多次泥石流堵江的情况,但都基本上没有淹到田地。江水也很快就会把泥石流形成的坝埂撕开一个缺口,不用几次大洪水的冲刷,江面的高度就会恢复如初。这一次虽然淹得太厉害了,江面也仍然会恢复过来的,那些田地最终还会回来。但三丫家那块大田,在几千万吨乱石的进攻下,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不可能回来了,所以三丫才会在雄奇的景观面前大放悲声。
  三丫家三姐妹,老大老二都外嫁了,只留老三在家招了姑爷。三丫的老爸是个老江迷,很喜欢在江边走动:捞江鱼、拾江柴、打石料、种沙滩地……。不知道什么情况,也许年纪大了,竟然在一次大水时掉进江里不见了,尸骨也未能找到。水里也能淹死鸭子,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三丫的娘连气带病,不久也走了。有人说三丫的命硬,克亲,克了父亲克母亲,下一个可能就是……。姑爷也随大伙外出打工走了,开头还每年随大伙回来,后来就不回来了,再后来连钱也不往回打了,一起打工的人说他早就离开大家了,伙着一个外地女人走了。三丫领着两个孩子生活,境况本就有点恓惶。现在一块上好的土地走了,她正好把一肚子的苦水往外倒个痛快。   大米很快就没有了欣赏风景的心情。他也不知道怎样劝慰三丫。土地可是个要命的问题,包产到户后,调整过几回。随着难度的加大,后任的村长再无力调整。很多年过去了,有的人家户口都转走完了,土地却没有退出。有的人家人丁兴旺,可是土地不再调整,如果不去打工,早已没法养命。三丫的土地没了,你让她怎么活。村里早已经评了她的低保,眼下已经准备报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土地的问题,大米也不知道咋解决。
  果然,三丫抓住他的手,第一句话就是:村长,你可得给我做主,帮我解决这养命的土地啊,这可是当年包产到户分给我家的责任田,你一定要给我做主啊,你看看我们孤儿寡母的,老天这是要饿死我们啊……。
  他只得不咸不淡地安慰几句,慢慢地脱开她的手,脑子里实在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把那些户口转走的吃皇粮的土地要回来,重新分配,倒是个好办法,可是他想都不敢想,特别几个有权有势的,得罪了那些人,可能就先把他给撵下台来了。向上级再要什么补助,那也是个未知数,况且这个是长期性问题。找什么人资助,也是个没谱气的事情!他只得含糊地答应着,边走下山岗边向村委会电话汇报。
  没想到村委会书记被乡上的人电话追起来了,要他上报受灾情况。他刚查看了所在地村组辖地,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也正要打电话向他询问各村情况呢。听完汇报,书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县上发生的那才叫大事,首先,泥石流造成了铁路中断,有一段火车路都消失了;龙川江下游有好几处被泥石流堵断了,有房屋冲毀,有人员伤亡,中央台都上新闻了,大头头们正指挥人员,在那些抗洪救灾的前线、在记者的摄像机前奋勇救灾呢。你那里的泥石流最大?大个什么?没房屋毁坏,也没人员伤亡,那都不是事,淹没了屁股大的几块田地,水退了不就还回来了。那个啥,三丫,有什么补助优先考虑给她就是了,我先报上损失情况,你那里本来就公路不通,现在铁路也不通了,有什么事情自己先扛住,全国人民都关注下游灾区呢,你那里凑不上热闹,记者和领导都到不了你那里,看不见你那个最大的泥石流,救援物资么你想都别想了,咋说也运不进来。相信我们的大米同志能处理好的,就这样吧,挂了。”
  书记还是那样,一讲起话来就不容人插嘴解释。大米看看江上的铁路桥,怪不得觉得哪里有问题呢,原来火车真是很久没跑动了。他闷闷地往回走,忽然看见泥石流新堆的石头山下有人在搬石头砌田埂。这谁呀,真会把握机会,要知道这座石头山根后面新淤积的沙地,是相对长期稳定的好土地了,以前是要爭抢的,现在人都去打工了,土地的金贵暂时被淡化了,但这样的土地还是个宝哦,比如对于三丫……
  大米灵机一动,赶紧靠了过去。砌埂子占地的正是让他放心的人——春丽。见大米过来,春丽就笑了:你个没良心的,快来帮忙,完了可以分你一块。自从有次喝酒醉了,和春丽好过一回,春丽就在心里认下了大米这个男人,但大米醒来就后悔了,他觉得对不住春丽男人,过年那男人回来,他怎么看人家的眼睛呢?大米一生光明磊落,这种愧疚的感觉他真不想有。春丽可不干了,从此两人私下一见面,那“没良心的”就挂在了嘴上。大米不置可否地干笑了一下,真就动手干上了,春丽的笑越发让人甜腻。大米瞟一眼三丫,她似乎回过神来了,急急地往下赶来。这个憨婆娘,光哭有什么用!就不会学学春丽。
  三丫来到沙滩地,手指抖着指指春丽,再指指大米,眼泪巴巴地说不上话来:你,你们……
  大米和春丽走过来,大米扒下三丫的手,指着刚分到的一块沙地说:“好了,三丫,这块地就分给你了。”三丫愣住,春丽却爆出一声尖叫:“大米,你个没良心的!”又忽然醒悟,急忙想捂住自己的嘴巴,可是一手的泥巴又让她倏然停手,嘴里呜呜不清。虽然在大水的轰鸣声中,这个话人家不一定能听清楚,但她的脸还是涨得通红。待他回过神来,三丫早已喜滋滋地去加固自己的领地标志,大米已经走得快没影了,她气恼地走向江边,拣一块石头砸进江水,但大水立即淹没了这个行动的声息,甚至连水花也没溅起一个。
  三
  大米一头大汗,终于把龙水涧的自来水接水井疏浚通水,幸亏这里没有爆发大的泥石流,否则这费事的接水井,这几公里长的接水管道又得是多大的工程……。
  一口气还没喘匀。老黑的电话又来了:龙头大爷去了。
  娘了个脚的,早上忙慌慌的只注意看到大爷的老土屋没塌掉的可能就放心地走开,没想到人在里面起不来了。这大爷是个孤寡老人,这后事可叫人发愁了。龙头大爷有复杂的人生,据说年轻时当国民党兵,打过仗,打日本,后来跟共产党打,再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兵。因下体受过伤,也没找女人。他不忌讳什么问题,摆开就讲他当兵打仗的经历,因此“文革”时遭过批斗,差点被整死,又跑到外面去混世界,据说当过小偷,干过矿工,参加过黑社会组织,坐过牢。老了回到老家,人见多识广,又和蔼可亲,善于讲故事,深得小孩子喜爱,因长相貌似某个电影里的龙头老大,大家就叫他龙头大爷,他也乐得答应。
  大米急匆匆往村里赶。小路被野草树木占领了,接近消失,大米走得很艰难。这要是在以前,村里人口满当当地挤着,家家牛羊猪鸡齐全,哪容路边野草这样放肆,早就被啃得退避三舍了,路就是路,草木就是草木,清清爽爽。现在,人们都把牛羊卖掉打工去了,家家换回铁疙瘩做的旋耕机,用完抹上机油,塑料布一裹,再不用理睬。没了牲口每天放牧,这些野草树木才长得没了规矩。大米一路走着,一边思谋怎样办理这个事,在家抵事的男人就那么四个:二狗,老黑,大富和自己,抬不了棺木,得到外村去请,请人就得开钱……,还有,得搞吃搞喝,得有人帮忙料理一堆杂务。老黑比较主事,请抬棺的人就交他办理。二狗负责内部打理,入殓,祭祀,伙食供应。还有个大富,力气蛮大的,就负责抬棺上山入殓的事情。自己么就总体指挥,上下协调,把这个事情料理清楚。四个还算劳力的男人,平时在村里大小事情都要商量着处理,有好吃的也吼一起喝个酒什么的。今天这个事,那是不用说的了,刚已经让老黑通知其他几人都得到场参与处理的。只是自己不到,这几个家伙都怕还在缩手缩脚地等待呢,毕竟自己是他们的头。   赶到家里,喝一口水,嚼上个冷粑粑就急忙往大爷家里赶去。果然,龙头大爷家门前一个人也没有,门都还在朝外扣着。大米有些生气,也为大爷后事的凄凉难过。
  从前,出了丧事,主家四面一通知,会先聚起一堆人,吵吵嚷嚷,哭哭啼啼。主家请的管事发一番话,领了事情的村民就各处奔忙:洗脸、穿新、入殓、供香火、哭灵;杀猪,杀羊,请喇叭匠,分头通知亲戚朋友,每路至亲都要再请两人一班的喇叭匠,带了祭祀用品,牵了骟羊赶来。进得村子,喇叭高奏,山羊受惊闹腾,到巷口迎接的主家人跪了一片,双方女人们大放悲声,客家扶起主家人,相携着哀哀地进入灵堂吊唁。各路至亲会齐,那粗大洪亮的喇叭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整个村子都被吹得悲悲戚戚,难以安睡了。第二天各种祭祀礼毕,时辰一到,管事的高喝一声:起棺,孝子把祭祀插供香用的香土锅高举过头顶,用力摔下,呯一声碎响。大家都等这个信号,立即,大号齐鸣、鞭炮炸响、八个大汉高喝一声,起!抬棺的随了一对对高奏哀乐的喇叭开路,女人们的哭嚎也到达了高潮,哭天抢地的随抬棺的队伍送出村去……
  自从打工大潮开始,村里就没办过一场像样的丧事了,喇叭吹奏也是有一搭没一搭,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来吊唁的都是老人孩子,挂的礼金是比以前的多,可是在这样闭塞的山村,礼金能把人送上山去?现在的这个龙头大爷还是个五保户,不可能有亲戚朋友赶来,也没个亲人帮他张罗丧事,冷火无烟的,让人想想都寒心。
  大米叹一口气,掏出电话,正要打给老黑,老黑就在巷口出现了,接着二狗、大富都陆续来了。都说看到他从涧帮下来就算好赶过来。
  听老黑说了情况:要找委托龙头大爷新做的捞兜下江边捞鱼,结果喊不应人了,老黑发了急,破门而入,老人已经没气了。几人一起进入大爷房间看了下情况,老人还静悄悄地睡在床上,被子脏得失去了布料本来的颜色。贴着毛主席画像的墙壁有好些地方掉沙子了,饭桌上还有装着剩菜的瓷碗没有收起来……。大米鼻子发酸,四个人无声地退出来扣好门,到院子里商量起来……
  说了几点改进意见后,都按大米说的方案办理了。老黑去村委会找书记去了,要求外村至少请到四个人参与抬重。二狗去各家找老人女人,来帮忙清理入殓,料理伙食。大富先去安排人手打整棺木,搭锅灶,杀羊杀猪。
  大米开始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先打给书记,要他帮找工,书记表示尽力支持,估计没有问题。再打给龙头大爷的两个远房侄子,他们都在外面打工。都说了,不愿意负责,也不愿意接受大爷的所谓财产。这让大米有点意外。以前生产队分给大爷的老土屋确实旧得不管什么钱了,但这么拥挤的村庄,那宅基地,那院子的价值,办个丧事的钱还是可以管到的。大米再打过电话去说明了情况,人家才想起有宅基地这一码事情,说要再商量一下,这一下就沒有回声。
  大米正在焦躁,忽然看见小江和他一个外地同学捕鱼回来了,一人背捕鱼器,一人提着沉甸甸的鱼篓,看来收获不小,那美味的野生江鳅、鲇鱼肯定拿了不少。这么大的江水,当然是岸边捕鱼的好时机啦。小江刚参加完高考,正放松地休暑假,伙着同学到处玩,没想到火车运输中断了,这里又是全乡唯一没通公路的村庄,那同学正气恼呢。大米急忙招手把他们喊过来,说明情况。两半大小子眼光畏惧地瞟了瞟龙头大爷的房门,硬着头皮答应帮忙了。大米就分派了他们任务,让他们按抄好的电话号码本打电话出去,通知在外打工的村民,以前村里有人去世了,是要凑份子钱的。因为这是五保户,以前大爷倒是各家有事都去免费帮忙,随礼却是不多,况且这次随了,以后就没人还礼,再有就是国家提倡婚丧事都要简办了,以后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就是自愿捐点钱把老人发送一下。两小子领命去了,却把那篓江鳅、鲇鱼留了下来——既然晚饭一起吃了,那就给大家加个鲜鱼汤好了。
  四
  灵堂设好了,棺木前的香土锅找不来,供上了漏水的不锈钢盆,装了灶灰,点燃青香插上,烧了几刀草纸,像个样子了。没有人哭灵,没有人戴孝,管不过来了。
  院子里大富带几个老人挖好灶眼,杀好了羊,又买了点猪肉。妇女们像模像样地忙开了,洗菜、蒸饭、煮羊肉、收拾碗筷桌子,很快就可以吃饭。小孩子来了不少,没有一点害怕的意思,打打闹闹的。有几个孩子还去把文老汉尚未扎好的花圈上的花摘下来玩,惹得老汉一阵责骂。狗们闻到气息,也来了不少,为争抢碎肉还干起了仗。大米觉得有个样子了。
  两小子来回话:基本都打通电话了,没接电话的都发了信息过去。大家还是念着老龙头大爷是个好人,曾经用老去的故事给过他们快乐的童年,曾经给过他们无私的帮助,都答应随礼,礼金统一打进村长账户。只是要求过年了村长得公布一下费用情况。大米松了一口气,说没问题。两小子看到人多热闹了,也没了畏惧的情态,挽起袖子帮忙去了。
  很快,手机提醒铃声就响起来了,不断有人汇了钱过来,配着短信息说明。大米就拿笔做了登记,又怕电量不够,找二狗接了个插座充上了。暂时没信息进来,大米就去帮忙,他自己也不好意思闲着。碰到春丽了,大米的眼里有了愧疚。人家仍然送了句:没良心的。眼光充满幽怨地盯着他不想放开。大米只好找了机会,一把抓住春丽的手急切地说:你得理解我这个村长的难处。春丽想抽出手,抽不动,另一只手就握拳打在大米胸口上,嘴里恨恨地说:“你一早上握着那小寡妇的手不放,下来就把我卖了,原来……”。大米发了急,指着自己的心窝说:“春丽,不可乱想,虽然不能在一起,可我这心里就只有你。”大米忽然觉得不该这样说,矫情了,急得一跺脚,赶紧走开。
  开饭了,老人、妇女,还有孩子凑到一起也就4桌多点,已经是全村的人了。大米看到春丽端菜倒水的身影似乎很轻快了,心里的某个地方才放松下来。他喝了一碗热热的鲜鱼汤,味道极美,才发现肚子很饿了,又连汤吃了一碗羊肉,才觉得神气恢复过来,就找来了自己烤的高粱小灶酒,慢慢喝着等老黑和村委会的人来。
  天黑下来了,好像又要下雨。大米和二狗、大富忙着预备下雨的应对措施。排水阴沟先疏通好,烧柴放到避雨的地方,打理一下老人的小厨房预备使用,电灯接到屋檐下,勉强能摆两张八仙桌,够接待村委会的人马了。三人坐下来商量,要不要请喇叭匠?抬重的工钱开多少?帮忙的工钱开多少?大家凑了份子钱,应该都用完,甚至多开支出去,多余的部分,那两远房侄子承担,房产也归他们继承。否则,谁愿意要谁承当。查看了一下账目,大多数人的钱都打到了,数目蛮可观的,应该够应付这个事情了,只是那两侄子的钱不见汇来,打电话过去,人家反问有些什么人挂礼金,数额多少。大米有点烦,只简单交代了事。于是电话请了喇叭匠过来,商定了工钱单价,又决定明早再宰一只羊。又叫两小子继续打一圈剩下没汇钱回来的村人电话,要汇的报个数目,好最后结算,最后说了,补给他们电话费一百元,两人马上露出了笑脸。   正说着话,老黑领着村委会的书记,还有乡上的副乡长及一个工作人员到了。这位副乡长一路查看了几个村委会情况,到了江边的这个村委会,听说发生了巨大的泥石流,江水堵断,公路本来就不通,现在连火车也不通了,心里着急,硬是走路来到村委会所在地,听说孤寡老人去世,又会同村委会书记向这个村赶来。大米几人有点感动,急忙招呼领导入座。人家却先去灵堂上了香,鞠了躬,才洗手入座。大伙趕紧上热菜,汤锅羊肉,端上特意留下的新鲜鱼汤,倒高粱小灶酒。领导们真的饿坏了,加上菜肴鲜美,菜被消灭得很快,帮忙的人基本都回家了,好在老黑二狗大富的婆娘都还在,当然春丽也在,立即热乎乎的又给添了上来。
  副乡长听了大米的汇报,当即表扬了大米,说他有头脑,会办事,在眼下空村里能照顾好老人小孩,特别在灾难面前能坚守岗位,能灵活处理好事情,是个很有担当的优秀村长,是党的好同志。他认为当初没有看错大米,希望大米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大米的短信又接连来了,有进账通知,也有说叫大米先垫上过年回来还的。副乡长要过账目看了看,指示用好为原则,但还是要节俭,羊就不要再杀了,这么点人应该够吃,最后一顿不够的话再买几只鸡就可以,如果剩下来钱,可以拿来美化亮化村庄,放到志愿服务的爱心超市里面也可以。财务方面,村委会书记加上一起负责,账目要清楚,当事人要一起签字,千万不可出现经济问题。副乡长听说了以前这里办丧事的风俗,说有悖国家提倡文明新风的原则,很快国家就要推广殡葬改革,就能省去很多不方便的事情。又说这个雨季结束,这里的村公路就要开工,到时候用车子拉去处理,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事了。最后说明天也要把老人送出村子才回去。对孤寡老人,我们也尽尽孝,对他们的人道关心,是我们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喇叭匠来到的时候,暴雨再次光临了这个山村。通知主事人家他已到达的大号刚奏响过不久,暴雨就噼噼啪啪打下来了。这班喇叭匠十分敬业,两人早有准备,雨衣一穿,照样吹响哀乐,随打着伞前来迎接的二狗进村。很久没人请了,似乎压抑太久,风雨声中,喇叭匠卖力地吹奏着,声音特别响亮,有力地对抗着瓢泼大雨,人们的精神也为之大振,整个山村都似乎在肆虐的暴雨中昂起了头颅。喇叭匠被引到屋檐下的另一桌坐定,女人们端上热腾腾的肉菜,倒上酒。喇叭匠热乎乎喝一碗羊汤,吃两口羊肉,一气喝下小半碗高粱酒,那喇叭是吹得更有精神了。
  喇叭要通宵吹奏,得有人陪着,这就是守灵了。四人于是决定留下来守灵,陪喇叭匠吃菜喝酒,摆白话到天亮。明天抬重的人,书记说已经请到四人,明早会按时赶来。
  大米安排好副乡长一行到自己的家里睡觉后,又返回老龙头大爷家,他们在两桌中间烧起来一堆篝火,靠着温暖的火堆,慢慢吃喝,慢慢讲话。
  又是一夜大雨。唢呐吹奏的间隙,他们共同听江底巨石走动的声音,惊叹着今年的龙江大水,指不定下游的水灾更厉害了呢。他们终于迎来了黎明,大雨虽然转小了,但并没有停。
  五
  龙川江水持续暴涨,大有淹没良田的趋势,两棵最靠近河边的大攀枝花树被冲倒了,随大水而去。听到这个消息,大米愣了好久,这是百年树龄的老树啊。
  接下来糟糕的情况是吃水又断了,有老人打了电话让大米去修复,大米只好请求人家暂时克服一下,去有蓄水池的人家取了用,老龙头大爷家只有个小水缸,办事的地方也得安排人手就近到别的人家去取水用了。
  吃过早点,大米打着伞带乡长、村委会书记和乡工作人员一起去看了灾情,统计受灾损失数据。大石膏箐的泥石流早凝固了,堵塞江水的泥石也被洪流搬开了一个大缺口,江面下降了,大部分被淹的田地铺满泥浆裸露了出来。自然,三妹的田那是永远消失了。乡长做了承诺,一定想办法救助受灾群众。一定尽快落实三丫家纳入贫困户的事情。又查看了一下田野边缘的淹水情况,那水似乎就要漫进农田了,真让人有点提心吊胆。好在江水距离房屋都很远,田野的庄稼还不成熟,淹了就淹了,也没什么险可以抢。一句话,伤不到人就都不算大事。回来大米按副乡长的要求开了广播,要各家注意安全,大水危险,各家管好自家的孩子,不可以到河边玩耍,不可以去有泥石流的涧口逗留。
  好在已经是暑假,不需要考虑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老黑那里却传来了坏消息,预计来抬重的人不会来了,那个村的一个人去捞浮柴,掉下江里被洪水冲向石壁,头撞出了血,昏死过去,幸亏那大回水塘把他回转过来。才被村人捞上来,让四个壮劳力赶紧抬了送县医院,已经通知救护车来半路接人了。救人的事情总比死人的事大,大黑也不好说什么了。副乡长一听也着急了,仔细问清了情况,才松了口气。又要求村委会书记再打电话去找人。书记苦着脸说,实在也没有人来了,本来还有几人,走亲戚去了,交通断了回不来,现在通知勉强回来怕也来不及了,因为出殡的时间也要到了。大富安排去挖墓穴的老人带着几个初中学生一早就赶过去了,应该早挖好了。这里不出殡,他们也不敢回来。因为这里的规矩,下葬前,他们不可以看见棺木,要远远躲避。
  村委会书记只好电话告知了更远一个村的村长,去请高价工,那个村倒是有一批人在家,可是他们看准行情,不给高价,绝不出工。前面有好几家办丧事,不得已都请他们了,现在看来没有别的办法了。好久以后,人家回话说,那些人要价高得离谱,而且要下午很晚才能赶到。
  副乡长听完情况,问了安葬老人墓地的路程距离,大手一挥:不用等了,回掉他们,一两公里的距离,我们上!一语既出,四座皆惊,都纷纷表示不可取。副乡长说:本来就应该从简办事,我也观察过了,老人棺材也就一般的薄皮棺木,估计体重也不会太重。他指了一下那个办事人员:我们都比你们年轻,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大号按文老汉算好的时辰准时奏响了。大米自己去摔了香盆,又赶紧跑回抬杠下抬好,大富一声低喝,抬杠的各色人等一齐发一声喊:起!喇叭匠上前,一初中刚毕业的小子抬着花圈开路,八抬的棺木紧跟着就出了老人的院子,热热闹闹地上路了,抬重的除了四个预定的人,其余的分别是副乡长、村委会书记、乡工作人员、两个高中毕业的大小子。两小子两人一个杆位,但是开给他们的是同样的两份工钱,还是大米和书记跟他们说了半天才答应下来。大米知道他们虽然长得初具了男人体格,但还是小嫩犊子,让他们比别人多换肩轮休。另两初中生一人一条长凳,随时准备在方便的地方摆好,放上棺木让人们歇气。这也是本地规矩,棺木不到墓穴不准落地。
  距离虽然不远,但出门不久就是上坡,山路狭窄陡峭,崎岖不平,人们只得走路沿,而且随着抬杆的起伏,重量会忽然集中,忽然远去。所以才不上半公里,两高中学生就吃不住了,接着乡长和办事员都流出了黄豆大的汗珠,看到地势稍好的地方,大富急忙招呼着摆下棺木休息。大米的手机一直响着,刚才都在吃重,没法接听,现在又响起来了,大米就接了起来,是那两远房侄子打来的,询问大米收到礼金多少,用不完的得给他们一个交代,另外那地产得给他们留着。把大米气得喘气比抬棺木还大。大富一看不是事,抢过电话就开骂:老子们现在还半山上抬人上山,你小子不来出力,不赞助费用,反而要起钱来了,你还是人不是?还是副乡长有水平,人家不生气,客客气气地和那边讲了一通道理,说明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保证督促财务清楚,那边沉默了半天,竟找不到理由反驳,惭愧地挂了电话。副乡长又坐下和大米说财务的事,大米就说起那些人喊垫付的情况,说到三丫家男人以前也是叫大米垫付这样那样的款项,到现在人影都没有了,三丫倒是说会还的,可是总也不见还回来,大米也不好要了。乡长了解了这个情况后说,到时候真有问题了给他电话,他再说这个事,还不能解决就亲自来处理,大米的眉头才渐渐舒展开来。
  已经走到一定的高度了,俯瞰白色楼房林立的村庄,碧绿的田野,红色的江流在青色的大山峡谷间画出优美的曲线,向远方蜿蜒而去,铁路钻山破雾而来,好几处铁路大桥横跨江面,煞是壮观。老天也凑热闹,来了个云开日出。大水的龙江,反映着粼粼跃动的波光,奔涌向前。绿色的山梁上,一支出殡队伍也在奋勇向上,他们羸弱不堪,他们却又意志刚强,喇叭声声,在大山峡谷间传得很远很远。
  责任编辑:李学智
其他文献
一  “二叔病重了”,母亲说。“他三高,还有痔疮,胆管结石”。  “心脏也不好,已经有半月没来坐他那把椅子了”。母亲又说。  我没有接她的话。因为我知道母亲的意思,她要我去看看二叔。我不想去,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像一部老电影,已经烙在我脑海里。  十月一号,接到母亲的通知,二叔去世了。我没有太多的悲伤。  “父亲去看二叔了?”我平静地问。  “没有,他一直坚信你二叔他没有病,没有死。他死不瞑目,他欠
期刊
自古以来人们渴望“食有肉,行有车”的美好生活,但历史之路漫漫,正如人生之路漫长。且不说食有肉,就说行有车,我是亲历者、见证者、享受者。  第一次1952年3月奉命到云南省团校学习,团地工委为我们12人准备了两辆马车,从楚雄出发,一路颠簸,上坡人要下来推车,连续坐了三天到达昆明团校。七月初学习完毕,团地工委书记仇开明亲自看望我们,并陪我们同乘一辆人货混合的汽车返回楚雄。第二次是1962年的夏天,时任
期刊
对于微型小说的创作,我已有半个甲子的经历,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以至于创作谈之类,也不愿多写。写也写不尽!  这回我想写几句,恰逢近期鼓足干劲,写了几篇万字篇幅的短篇,有一点疲累,就格外想念微型小说一气呵成的打造过程。  因为短,有一两个小时的工夫,就把自己的故事情感,寄托在这千字文里。身心与思路一并舒放,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和欢欣愉悦,是作为人,才拥有的创新之乐。  是的,创作是创新,微型小说更需摆脱
期刊
大表哥叫“栓柱”,腮帮子上长着俩酒窝,嘴巴像有股“泉眼”,一张嘴就流口水,人称“水拉嘴”。就为这,他打小说话就少,别人撩他他也不还嘴,真是三棍子也打不出一个闷屁的家伙,但他敦厚老实,会干农活,擅长钓野生黄鳝。  二表哥叫“留柱”,比哥小三岁,聪明好学,虽也是“水拉嘴”,但他满不在乎,哪里人多就往哪里钻,一句话没讲完,面前衣裳就湿了一大片,有人取笑过他,他反沾沾自喜,说:“俺吃馍不用搭稀饭,你就不行
期刊
老汉名叫赵玉树,老婆儿名叫白如云,夫妻两个岁数一般儿大,都是62岁年纪了;身份也一样,都是沟里村普普通通的村民,普普通通的乡亲。  沟里村真的是在山沟里,山也苍苍,沟也茫茫。  儿子在外打工挣钱,媳妇在外挣钱打工,孙子孙女都在外面上学读书,家里只剩下他们二位:不管出来进去,不管清晨黄昏,一棵绿树,一朵白云。老汉手脚勤快,做事认真,是被村委会聘用的保洁人员,专门给村里打扫卫生;老婆儿心细手巧,忙里忙
期刊
一  祥子,我先走了。  一个女子哀哀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随后,我看见女子轻盈的身影轻轻随着烟雾飘出了窗外,飞向天空。我耳畔的鼓乐声骤然停歇,毕摩张在隔壁房间里给许文祥老师家送土黄安家堂。我听见许老师在隔壁低沉的哭声,有些近乎哀伤的嚎叫。  那是凤枝的身影,按理说凤枝的灵魂已经回归祖灵,好好安驻在家堂上了,我却看见她飞向了天空。这个秘密我没有告诉其他人。他们已经折腾了一夜,从昨天下午四点多开始折纸
期刊
山根曾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老舅要是死了,自己绝不会掉一滴眼泪。这回老舅真死了,山根却趴在坟上哭得直不起腰。  山根自小患有小儿麻痹,小小一个人儿,长得也其貌不扬。娘在世的时候,依然会把山根当成宝。“臭虫只说我娃香,刺猬也说我儿光。”山根娘宠山根,本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山根姥爷家原是镇上大户,山根爹却是乡下的穷门寒舍。山根娘天生跛脚,山根爹除了身子弱,脸却白净。所以上天将这不足分配给世人,就是为了
期刊
江天见了任何人都是一脸笑,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他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江天时刻都渴望做一头领跑的狼,这就注定他内心是个比较孤独的人。江天想与任何人都搞好关系,但同事们总是有意无意地疏远他。要说,江天也曾有一个好朋友,那人便是老猫。  老猫姓苗,并非真的姓猫,查遍《百家姓》,好像也没有猫姓。老猫长得五短身材,只因体型、面貌颇似一只肥硕的猫,再加上他写文章时常署名“老猫”,同事们便“老猫老猫”地叫开了。同事
期刊
文友徐社川在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诗集,书名就是他的新浪博客昵称《风声虫语》,也是他向外发表诗作时常用的笔名。社川的诗,内容多写南华的山水,写故乡的生活,写对父老乡亲的思念,一草一木皆有情意。我发现,平日里这位看似不温不火,与我同道的学医人,眼光敏锐,情感丰沛,细腻绵长,是一位心仪于诗歌的有心人。  乡愁,是我们曾经活过的日子,是后来被我们记住了的日子,是被文字记载于历史让人们怀念的那些日子。乡
期刊
伏牛山下有个祝家庄,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全庄56户人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有竹子,且长得郁郁葱葱。各家各户都以制笛、卖笛为生,日子过得倒也殷实。  祝家庄有个祝玉成,出生在制笛世家,从小跟着爷爷、父亲学习制笛技术。玉成三岁那年,有次爷爷把小锯、钻子、小尖刀、长刀、铅笔、小尺摆放到他面前,笑呵呵地问:“这些是干啥用的?”  “制笛用的。”祝玉成眨了眨眼睛,笑嘻嘻的。  “说具体些。”  “小锯是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