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间小书房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去西安令我神往的不是大城市的异彩风景,而是时任省文联主席的李若冰先生进进出出的那一间小书房。从看到李老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出书房,我的心便对里面那间小书房产生了极其神奇的诱惑。不知是李老的夫人贺老看出了我的心思,还是她想让我这个没钱买书的乡村孩子开开眼界,贺老笑盈盈地将我带进书房。
  “嗬!”我不禁惊讶得出了声:“这么多的书,简直可以当成小县城的图书馆!”我来不及浏览那一本本簇新的泛黄的大的小的一层层一摞摞书籍。李老将他的《满目绿树红花》签上“申小平女士雅存”送给我,贺老递书的时候,我表现得异常激动。因我为了写小说,不知听够多少风凉话,就连我的亲人也讽刺我。还记得我的大舅拿一本本地作者的书鞭策我:“你看看,人家是多么了不起,人家找了省文联主席李若冰作序,李若冰,你知道吗?他可是著名散文家,你的文章敢拿给他看看吗?”我是性倔好强之人,我抱着“我为什么不敢”的心态想知道李若冰的人文。而当时我就站在他的身边,更何况他签名还称我为“女士”!
  贺老给我指着看了他们年轻时的照片,恩爱显现在照片上。我记得我当时说贺老年轻时漂亮,李老报以微笑。一眨眼我随着贺老走出了书房。我有些余兴未尽。等到午休的时候,我想李老、贺老一定睡了。我偷偷起来,轻轻地穿上鞋,让小保姆看看书房的门是否开着。小保姆点头轻声告诉我说果然没闭,我一闪身像做賊一样快步来到李老的书房外。为了不惊醒正安居卧室午休着的二位老人,我在书房前稍停片刻,然后便很轻松地进了书房。等我一步进去再欲挪脚时,我才发现李老他并没有午休,他正伏案写着什么。我好似抢银行被人即将抓住一般赶紧退了出来。我的脸一定很红。这时,我看到李老扭头发现了我,他并没有因为我的惊扰显现出不平静。我发现他掉过头朝我看看而后继续他的写作。这时,我记起了他在文章里写过他幼时是如何如何地爱书,因为没钱买就天天在书店溜达。于是,我站在客厅里,顺手在面前的书柜里抽出两本又随即放回原位。之后,我就回房去了。
  正当我后悔刚才的莽撞唉声叹气向小保姆诉说时,忽听李老喊小保姆的名字,他说他出去了。待贺老在卧室里询问他要去哪里,他大声回答说去邮局,需要很久才回来。不知为什么,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李老他读懂了我。
  不一会儿,贺老起来了,她笑着说我和小保姆像麻雀吱吱地偷叫她不睡了。她拍拍我的肩说:“小平,来,过来!我带你好好看看若冰的书房。”
  这次进了书房,我却没有了对那几百本可能是几千本书的好奇,贺老对各类书籍的介绍我是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我只把书房上下左右环顾一圈出了门。从那以后,我没有再去过书房。我觉得二位老人对我宽容得已不容我再为了满足自己去打扰他们。
  万没想到2005年3月24号李老病逝,我去了一趟西安专程看望贺老。我不敢在贺老面前提及关于李老的事,只看着客厅里他俩的照片发呆。晚上,贺老安排我睡在李老的书房里。我内心掀起一阵涟漪。贺老问我:“会感到怕吗?”“不怕。”我坚定地迈进这间书房。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李老的几张放大了的遗像。为了不影响贺老的情绪,我笑着坐在床上。等关上房门,我的泪再也无法抑制。
  李老!1998年我站在这里您给我签字送书,然而今天,让我面对的就是这一张张散发着慈爱灵光的照片。我靠近那一把李老坐过的椅子轻轻地摇动。椅子上团卧着一堆白布,那可能是在追悼会上用过的挽幛。我跪在地上对着李老的遗像磕头、鞠躬,把贺老摆放在那里的五十二朵玫瑰一朵一朵抚摸。这一间小书房,我不知在梦里向往过多少回,要是我能拥有那么多的书该有多好!要是我什么时间也能拥有一间书房那才是真正的文人了!现在,我每翻一本书就看一眼李老的遗像,他那笑眯眯的面容仍然是那么和蔼。可是,我却感觉还不如像以前一样带一些紧张逃出去才好。因为,今生今世,我不可能再能看到李老在书房里为我签字。我曾因一时疏忽,怎么也想不起打扰的“扰”字怎么写。贺老写的是繁体字,最后请教了李老,他在书房里写了半张“扰”字。现在想来,李老认识我,除了带给他一个“扰”字,我丝毫没有为他做点什么,最最遗憾的就是我没能在病中探望他一回。我其实内心里多么希望能看他最后一眼,哪怕是听他说三言两语也好呀。
  2001年5月1号,我参加完《米脂婆姨的风采》展览会,在第二天临行告辞,李老又从书房里出来送我。下到楼道转弯处,我和贺老还在大声说话。李老惯用他的点头。我这个人,自母亲去世后,生活折磨我少了上学时的书生气,十足的乡里村妇,我没还礼就挺神气地一扭头走了。当时我还很得意我这个动作。因为在这二位老人面前,我就像回到了我母亲生前——任性,有时还和贺老顶嘴,其实也是因为受宠在恣意娇纵。谁能想到,这竟是我与李老的最后一次见面,李老也是在一生中给我的最后一个礼节。想一生慈善的李老他是不会计较我这些不拘小节的,然而我却是后悔极了。我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赎回我的过错呢?
  眨眼又是3月24号,本来还在病中的我,挺坚强地坐在桌前写下这一段文字。虽然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语,可这是我不住地盘旋在李老那间书房里的真心倾诉。那一间小书房,此时就在我眼前。
  鼠年宅家漫谈
  2020鼠年的春节,举国上下没有了往年的欢腾喜庆,这个生肖排列首位的小老鼠没有因新年的到来带给我们安居,反倒是让我们大气不敢出,戴着口罩,过上了和它一样贼眉鼠眼,洞窥外面世界的密闭隐藏生活。上班的时候天天盼着在家,天天宅家活成了一只老鼠,吃了睡睡了吃,除了多长几斤肉,整天无所事事在诚惶诚恐中度日,恨不能真有个老鼠洞钻进去,以保平安。
  从高楼上看着往日繁华似锦,人如潮水的街市,无助感让我瞬间想起了我的母亲。人,不管到了什么样的年龄,被保护意识潜存,只有在母亲的眼里我才是永远的孩子。那些平时不太往来的亲人们在微信里相互问安,人人回避着“新年快乐”这个往年惯用的祝词;一个个满怀真诚祈望家人或亲人朋友幸福安康。人,只有在经历了不寻常的事情才会看得开想得明白,那些人与人之间因为利益的明争暗斗,在现在看来都成了愚昧的空头支票。网上时不时出来一句“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哪一个先来”的警戒,告知人们利欲熏心犯不着,健康活着才是硬道理。那些减肥的人们现在不再关注胖了还是瘦了,他们或她们终于开始关心自己和家人是否健康!   快手里时不时报出白衣天使那感人的事迹,他们或她们还是二十几岁的孩子,却在国家危难之时,冲在最前面。为了少上厕所,不敢喝水,不敢吃饱,女护士在生理期为了能省一套隔离服,硬是穿着纸尿裤支撑着。楼道上即便是夫妻相见,因为隔离衣,只能从熟悉的身影里猜测,互道一聲保重,匆匆奔向自己的岗位。
  令人欣慰的是大中华那些有着善良人性的明星们在春节刚过,便纷纷为湖北武汉献爱心捐款捐物,著名歌唱家韩红带病奔向武汉红十字会,亲自运送物资。农民大衣歌手朱之文抱着20万钞票一次又一次捐款让我感到文字在这时候是多么苍白与卑微。我看到微信群里已经有好多首关于战胜灾难的诗歌出现,而我却手软得无从动笔。尤其是春节那天群里不住流传的一句“宅在家也是做贡献”让我有些难过。
  本来我的春节年年过得不是很愉快,因为这一天恰好是我的生日,只是我从来不愿提起,包括儿子们也从来不问候我“生日快乐”。他们知道,这一声快乐恰恰是在我永生难以愈合的伤口撒了盐,因为这一天不仅是我的生日,同时也是我母亲的忌日。我十六岁那年,母亲在大年初一永远离开了我。正因为此,在我看着关于今年的各种报道难过时,对于母亲的思念愈加强烈,她说过的话犹如影像不住地在我面前闪动。
  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对我提起她的父亲与爷爷曾经讲给她中国历史曾有过关于传染性疾病的事件,只要被发现哪一个有染,即刻就在山上打一个洞送进去,然后铺上干草,把病人放在上面。家人每天都会上山给送些吃的放在洞口,如果下次来了看到碗是空的会继续送,若某一日看见吃食原封不动,随即封住洞口就地掩埋。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母亲每一次讲这样的故事时,总要训导我们几个孩子一番,我记得最牢的也是她老人家叮嘱最多的一句就是:“好好操好心,操了好心逃性命”。母亲说这句警示人性的富有哲理性的话出自她的长辈从不知哪一代何方人氏关于一位“百庙老爷”的神人说起,百庙老爷到底是庙里的马童还是真的有那么个神,还是一个精通卜算的人,不得而知。总之母亲把百庙老爷的话当做圣经一次次讲与我们听,旨在期冀我们几个孩子走向人间正道,别做恶事。母亲很迷信,她的迷信思想一直感染着我,从来不敢做有悖于道德良心的事,遇事总是问天问地问良心,这是母亲教给我活人的必须准则。母亲认为人们不管遇上什么样的变故,都是因果有缘冥冥注定的,所以人们平日里要积德行善,消灾免难,以保今生后世平安无事。记得三个哥哥们与她辨论,说可以逃跑,离开这里,选择别的地方去生存。母亲又说了几句我现在已想不全的话,后面一句她还是借那不知到底虚实的百庙老爷之口,“年轻人跑得好,跑来跑去跑不了。”那会儿我也就三五岁光景,童年时期常常会因为母亲这句话黯然伤神,担心是不是末日就要来临。
  我思忖着母亲的话,也想问问百庙老爷,难道因为这样那样原因死去的人都是缺了德,而活得好好的都是积了德不成?不是。一切在于人。先从湖北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说起,不管是不是因为野味而生,总之每一次事件都是输给了一张嘴。万祸皆由口中生,要么是说,要么是吃。现在人们的日子是过得可以,再也不用饥寒交迫,饿得瓷瞪着眼睛,即便是常年乞讨的流浪汉,也不缺零钱不缺馒头。可现在叫穷的人却比六七十年代更多。那些个时代的人只要炕角放有红薯南瓜,地窖里藏着洋芋白菜,石仓里装上谷子黄豆玉米,就知足得幸福高照。现在人们已经吃腻了大米白面,那些家畜家禽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食欲,开始赶新潮尝试野味,老祖宗说不能吃的,他们就是要吃一口,还拍成视频晒在网上。这些人早已忘记幼儿班课本上说的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用一句客气话就是这些野味传播途径快,使人们容易患上传染病;用天理难容的话总结出来就是:为了一张嘴为所欲为,冒犯了生灵,大自然要与你讨个公道。是报应来了吗?是自然环境造成的?还是人们大意了?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理解力度也自然不同。总之,我们人类要深刻地向大自然作个检讨,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与大自然,和谐决定和平,珍惜决定健康,损人一丈害人八尺这是三岁小孩都应明白的理儿,这也是做人永远的道理。然而,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仍然大有人在,时不时视频里出来不戴口罩自闯小区的居民与日夜守卫在小区门口的辅警争吵,甚至对门卫大打出手,这些人真不知怎么想的。
  好在我们中国人民号召力强,响应积极,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们马不停蹄带队,亲临阵前把关,夜以继日,为打赢抗疫这一硬仗彰显出身为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让我们宅在家里的人有饭吃,有孩子一样的安全与温暖。特别是视频里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小区楼下嘘寒问暖,还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说:“非常时期,手就不握了”,让人们充满希望,那平易近人的关怀让我再次想起我的母亲。
  灾难过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坟头去祭奠我的母亲,告诉她:我们都安然无恙。此后,我会更加牢记百庙老爷的话,也是母亲的话,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对人还是物,皆抱以冷静乐观和平友爱的态度,与世无争,顺其自然。遇事看看天,问问地,摸摸自己的良心,心安理得地活着。因为人生太短暂,没必要计较关于健康以外的东西,尽管没有余力普济苍生,但用一颗大爱之心关爱大自然关爱身边的人,也是一种幸福。我也将此种心态传授给我的孩子们,希望他们铭心切记!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父亲有一辆二手“28飞鸽”自行车,在当时,那是我家最值钱的物件。  这辆自行车的利用率相当高。父亲除了骑着它上班,还整天用它驮水,驮粮食、饲料、皮张,甚至驮一些建筑材料,可以说,只要自行车能胜任的,它无所不驮。  听大哥讲,他和父亲骑着这辆自行车回离东胜二百多里地的老家,遇到平缓路和下坡路,一个骑一个人坐在后座上;遇到坑洼路和上坡路,一个人骑出去约一里路,把自行车放在路边后继续往前走,后面一个人赶
期刊
银川下一个坡,走过二毛路……西安上一个坡,走过二毛路……脚步越来越轻,距离越来越近,快到家了。  二毛路?对,二毛路!地图上弯弯曲曲是不好找的,但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生命中,就有一条从二十里沟口到毛井的道路,大家亲切地叫它“二毛路”。  我是从这里走出了大山,上学,工作,成家,立业……  我是从这里走进了大山。大山里有我童年美好的记忆,有我窑洞里土炕上离奇的梦想,有我喝不够的罐罐茶,有我吃不腻的手
期刊
春分时节好景致。从这天起,世间万物开始等待燕子归来、春雷乍响、春雨降临;带着生命的希望,踩着蓬勃的鼓点,春,来了!  正是一年最美时。昨天,接到驰援武汉的小弟电话,一切安好,今日离鄂返黔;刹那间,一家人心理上如释重负,心情的放松、快乐就如这春天的花草树木一般生动、蓬勃起来了。  2020新年伊始,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全国14亿人口全部隔离在家,除非因工作需要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所有人一律不许外
期刊
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大一点的单位经常会在晚上公演电影,算作给职工的一种福利。公演电影的前一天,这个消息就不胫而走。  小城不大,有点什么事不到半天所有的人都知晓了。  那时我不到十岁,听到公演电影的消息,和几个小伙伴兴奋得像一群猴子,大声地吼叫着到处乱窜影响了大人们干活,惹得他们的一阵阵地叫骂。我们的行为无意之中平添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離电影放映还有几个小时,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搬着小凳子三五
期刊
风儿轻轻地吹过时光,时间悄悄地将岁月流淌。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的时候大概便是这般写照吧。  到如今也是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毕业了,却少有为毕业写点什么的想法,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少有如别人一般对毕业、对别离的多愁善感。这一次却是想了许久,但又无从下笔,不知从何说起……  如果毕业从幼儿园大班最后一学期算的话,只读过一学期幼儿园的我应该不在这一列的,还没将地儿“混熟”就已被带到父亲上班的地方。所以对
期刊
我生活的城市,到处是公共自行车的身影。黄的绿的蓝的,一排排,像花儿一样绽放街头。打开手机随手一扫,“哒”的一声弹开锁,跨上座即可以随意骑行。就像会游泳的人跳进海里,身体就会自然地漂浮,自由极了。  可是,初学骑车和初学游泳一样,是一件让人心惊肉跳的事,不摔几跤,掉几块皮,流几滴血,是学不会的。就像游水,不呛几次水,憋了个脸红耳赤,是学不会的。  我学会骑车最初的记忆,快乐早忘得一干二净,留下的尽是
期刊
受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和南国文学社之邀,我赴汉中参加第十三届西部散文节笔会。之前我从未去过汉中,但知道汉中位于汉江中上游。车过西安,我就开始想象汉中的模样。仿佛听到了汉水的低吟浅唱,汨汨流淌。汉江在我心中,早已跌宕激荡,汇成巨浪。  汉中属于西汉,属于三国,也属于《诗经》。  一  汉江是从诗经里走过来的,一走就是几千个春夏秋冬。  先看《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的
期刊
烟袋镇境内有三座残存的古碉,碉与碉之间,相隔约两公里左右,中间一座矗立在碉楼梁子山顶上。碉楼梁子是这个地区除周围山外最高的地势,碉选址于此而建,是经过一番研究的。小时候,我到过山顶。  古碉建在该镇的山梁上,四周抬头就能看见矗立于山上的古碉。气势雄伟。七八点钟,太阳就照着了碉楼,人们不看钟表,只看碉楼的太阳,就知是多少时间。  古碉始建何时,我曾翻阅县志,没有记述,爷爷也是听上辈人所讲,无文字可考
期刊
你心中有海之梦,梦之海在你心中。  我在梦里写下散文诗:东海,你听得到我的呼唤吗?我想大声告诉你,小龙女不想再沉睡三百年!北海,你看得到我的脚步吗?我想大声告诉你,草长莺飞爱你的人正在路上!  我最爱的是滨海,我对她说:“亲,我想拥抱你!”。  “滨海和谐号”仰天长鸣,冒出一串白烟,拖着十几节笨重的车厢,企鹅般地迎着黄海之风倔强前行。  狂风怒吼,漫天飞舞黄沙模糊、混淆着列窗,挡住了现实;我摘下8
期刊
陕北之北的大山深处,安静地坐落着一坳小村庄,小村庄零星分布着十几孔沧桑的窑洞。太阳落下的方向有一条蜿蜒而行的羊肠小道,小道的尽头,有一处废弃了六十多年的土窑洞大院,那便是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的老屋。父亲在那个窑洞长大,与母亲在那里成家立业。在那里,大哥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二哥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大姐度过了她的幼年时代,二姐也出生在那里。  1941年,父母成家后接过了上一代的担子,带领着他们的弟弟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