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意更浓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yu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分时节好景致。从这天起,世间万物开始等待燕子归来、春雷乍响、春雨降临;带着生命的希望,踩着蓬勃的鼓点,春,来了!
  正是一年最美时。昨天,接到驰援武汉的小弟电话,一切安好,今日离鄂返黔;刹那间,一家人心理上如释重负,心情的放松、快乐就如这春天的花草树木一般生动、蓬勃起来了。
  2020新年伊始,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全国14亿人口全部隔离在家,除非因工作需要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所有人一律不许外出,更别说什么串门拜年,期盼了许久的春节亲情,落寞成一个个面容苍白、遥远而陌生的名字或符号。1月29日,小区通知隔离管理。子夜,物管人员戴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挨家挨户敲开房门,递来通行证,告知每户只有一张,凭证每三天准外出采购一次生活必需品。寒冬似乎更加凛冽,压抑的气氛如锅盖似的紧迫头顶,小区住户开始大量抢购米、面、菜品等,我也跟随恐慌起来,无奈地购买了一些被抢剩的食物、菜品、调料,忐忑中仿佛远去的2002年非典也没有这样令人焦躁过。我瞬间担心起与小弟一家在医院家属区生活的年迈母亲来了。电话过去说了一大通相关话题和嘱咐后,母亲用老年人那种惯有的语气叹息说:这种瘟疫是天家的事,现在的人真是太孽障了,以前哪里有这些奇奇怪怪的病?还不知天家要收多少人去呢?长期以来,在母亲朴素的世界观里,任何衣食福禄都是有定数有缘由的,任何人都应该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对待世间万物,不然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母亲继而怜惜地对我说:囡囡,该准备的就准备点吧,妈老了,除了牵挂也帮不了你什么······听着母亲的话,鼻子一酸,豆大的泪珠从我眼眶里热涌而出。
  挂了母亲的电话,又赶紧给小弟电话。“你们千万要注意,两个都在医院上班,天天接触各种病人,千万千万注意防护措施,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妈妈那里也要多嘱咐,多关心,她一天帮你们又是带娃娃又是照顾你们的。”小弟比我小四岁,从小就很听我话的他回答道:“嗯,知道了,姐,我们会注意的,你们也要多注意,勤洗手,不要随便出去。妈妈那里我都说的。”“这几天医院的病人反而比平常少了些,大家都不愿意因为一些可以暂时忍耐的病去医院。这也好,比平常轻松点,正好陪陪妈妈,带带娃娃。”小弟语气轻松地跟我说。亲情真是这世间最浓稠的一种情感,平常或许没有那么多联系,没有那么多电话,甚至没有时间去太多地维系,但当有危难的时候,那种亲人之间的情感、牵挂,像一直在悄无声息流淌的血液,瞬间清晰明了起来,而且根本不会被时间和空间稀释一星半点。随着境外感染人数的不断攀升,小区管控越来越严,所有人都笼罩在未知的、被感染的恐惧里。外采时,超市里穿睡衣、一次性雨衣、套着鞋套、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的人林林总总,见怪不怪;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去慢慢看慢慢逛慢慢挑慢慢买,都是直接冲到食品区,抓紧把手推车装满,然后又迅速地结账离开,完全没有半分留恋。脱离商场,又迅速像蜗牛一样潜入高楼大厦的躯壳中……
  2月22日傍晚,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给我本来就烦躁不安的心投入了一枚“核弹”。从来能干要强又独立的母亲,没要紧事不会给我打电话的母亲,选择在此时来电,给我本来雾霾重重的心平添了一道残酷的阴影。难道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心里一紧,赶紧接通,“妈,什么事?给我打电话?”“你弟去武汉了……”“啊?!小强去武汉了?!什么时候去的?怎么都不给我打个电话?!”“唉,说是凌晨四点来钟走的,他才下夜班嘞!”,话没说完,听见母亲在电话那头幽幽地抽泣声,“连小香(弟妹)都没去送他,说是还在上起班的,回家随便拿起两件衣服就走了。”电话那头的母亲突然停下,停顿了几秒后,才接着说:“说是送去贵阳坐飞机过去,可能还在飞机上,电话也打不通”。听见母亲的声音有些微微的哽咽,又似乎在极力地克制,“也不晓得,哪天才回来……”“妈,您别担心,现在我们国家医疗条件那么发达,不会有事的”我揪心起来,赶紧安抚母亲。“妈,没事的,他自己就是医生,会保护好自己的,你安安心心和小香在家带好娃娃,照顾好自己,不要多想,他一到,方便时肯定会给家里回电话的,再说现在手机那么方便,随时都可以视频,您老别担心。”“唉,你弟那个鼻炎,还有那个容易过敏的皮肤,妈怎会不为他担心?我看新闻那些医生一穿上防护服就好多个小时,有的医生为了不上厕所都穿尿不湿,你说,你弟的鼻子和皮肤怎么办?”刚刚平静的母亲似乎又有点哽咽起来,我鼻子酸酸的,心里就像被什么拴住、打了结一样的难受,我能理解母亲的心情,但却不能火上浇油,让她更为小弟焦虑,强控情绪,柔声平缓地说:“妈,没事的,没事的,您不要担心,小强肯定会照顾好自己的,有什么不舒服他肯定会说的,而且去的肯定有带队的。”“嗯”,母亲停了半天才说话,“现在这种情况,跟以前打仗似的,总要有人上战场,如果哪个都怕也不行。”眼泪无声无息地淌出来,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阻隔,此刻,我真想赶到母亲身边,给她一个个有我的夜晚……
  母亲的电话让我百感交集。她曾生三个儿子,一个闺女,因为种种原因,就只剩我跟小弟承欢膝下。小弟是母亲唯一的儿子,我唯一的弟弟,也是弟妹的丈夫,两个幼孩的爸爸,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在家庭情况面临险困,又不得不义无反顾地如此选择的背景下,没有谁比我更理解母亲的心情。
  小弟和弟妹感情一直很好,小弟一直很宠弟妹,还不知弟妹如何,听母亲说在值班,第二天才给弟妹打了电话。弟妹是个内向的人,平素话并不多,但很是听小弟的,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还是很粘小弟,大凡遇到两个人的休息时间凑在一起,必定要“偷懒”,把孩子交给奶奶就出去逛。喊了一声“小云姐”,弟妹听起来要哭要哭的。“昨天你没去送小强啊?”“我不想去,受不了,怕忍不住。”弟妹小声的回答,声音有点沙哑,想来定是私底下偷偷哭过。“嗯,没事的,不要担心,跟妈妈在家带好两个孩子,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这几天如果有什么相关的新闻信息,记得拿给妈妈看。”“嗯,知道的,小云姐。”“爸爸,爸爸”,正说着话,听见电话里传来5岁小侄子和2岁小侄女稚声稚气的喊声,可能他们以为妈妈在和爸爸打电话,所以跑过来在旁边叫起来。“别闹,是大姑。”“大姑!”“大嘟!”两个孩子你争我抢地叫起来,耳机里传来他们稚嫩又快活的追打声,喊叫声,谁又抢了谁玩具的争执声……在心里叹一口气,我跟弟妹说:“辛苦点,照顾好妈妈和两个娃娃,安心等小强回来。”我不知道身为幺女从小在家深受父母哥姐宠爱的弟妹当时怎么想的,但她是医生,比我们普通人更懂得这场疫情的可怕之处,我想,武汉的情形有多严重,那么,她肯定就有多担心牵挂他的丈夫,压力就有多大。
  我呆呆地靠坐在床上,心乱如麻,不知不觉于睡梦里见到自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小弟,梦见他戴副眼镜文雅和煦、善良温厚的样子,梦见同是医生也一天忙到晚的弟妹,梦见年幼的侄子侄女,梦见父亲早逝后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母亲。后来又梦见小时候牵着小弟去野地里和小伙伴们玩耍,梦见漆黑的夜晚带着小弟等待晚归的父母,梦见他长成一个大小伙子、成家生子为人父,梦见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
  过了几天,陆续在一些地方新闻媒体上看到小弟与同医院的其他四名医务工作者启程急援武汉鄂州的新闻报导,几个人排成一排拍的照片,戴着口罩,有微笑,还有他们眼里的平静和坚定。从来没有如此地牵挂过小弟,也从来没有这么为他自豪过,作为一名“逆行者”,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亦是责任,作为一个平凡的儿子、丈夫、父亲,他用行动给父母、妻儿、亲人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惟愿,小弟一切安好,亲人盼早归。
  随后的日子里,每天从手机获取各类关于疫情的信息,成了我生活的重要部分。还好,从相关媒体信息里不断看到各种鼓舞人心的消息,小弟在偶尔的空闲时间里也打电话来,跟我們通报各个好消息。住的地方干净整洁,伙食很好,新增的病例越来越少,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那些让人感动的感谢场景时时都有……3月10日下午,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封舱,至此,武汉市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我想,小弟归家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3月20日,春分。看到媒体发布消息:第四支返黔的贵州援鄂医疗队伍离开鄂州,抵达贵阳,待贵阳隔离观察14天后即可返回各自工作地点,小弟也在其中。给母亲打了电话,老人家满心欢喜待子归。今天的阳光很暖,今天的风很甜,今天的花也很美。伯劳鸟安静地站在枝头,轻嗅春蕊的芬芳,金翅雀欢快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叽叽喳喳议论这一场特别的春景,红嘴蓝鹊在春光中怡然自得的展示着它们美丽的羽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生命们融合在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春情春芽春绿里,我的心里也生出一双翅膀,跟随它们一道纵情山水,轻快地荡漾在这片春的绿波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疫情终将过去,今年的春天,在逆风逆境之后,又在顺风顺水里与众不同地迎面而来,值得倍加珍惜;而我们这个平凡之家,显得无比寻常地期待……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漫步在校园小路,总会有芬芳萦绕四周,将早春淡墨的绿别在心里,柳枝嫩芽羞羞答答地藏在树荫下,默默地绽放着,等待着一鸣惊人。同在树荫下还有一群孩子,肃穆的神情专注地读着一本书,像个朝圣的使者,虔诚地匍匐在信仰路上。  冲破自卑的孩子  他叫杨建国,一个农村孩子,刚进这个班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他。他浓眉大眼透着胆怯,衣着朴素却很干净,第一印象让我有了让他当班长的意向。我与他交谈,他脸憋得通红,小声对我说
期刊
嫂子十几年前娶进了五婶家,是五婶的小儿媳妇。  老家有个习俗,说是新娘下马煞气重,有“妨”的属相要回避。嫂子下马那天正好“妨”我,我不能面对面看她。婚车驶进院子,我躲在帐篷一角偷视。那是我第一次看新娘子,感觉很新鲜。  车子刚停稳,哥哥从副驾驶室里将披着红盖头的嫂子抱下来走进新房。过了会儿,嫂子在二嫂搀扶下走出新房。她大红卡腰短棉袄,大红毛领子,大红直筒裤,大红绣花鞋,浑身上下一通红,像一朵美丽的
期刊
小时候,水果糖就是我心目中的好吃的。母亲有时下班会带回来几颗,给我们每人分一、两颗。在外地上班的大哥每次回来都带几颗。但心软的大哥看不了邻居家的小孩可怜兮兮的眼神,每个人都得给分一颗,分到我手里也就一颗,最多两颗,而且他回家的次数少的让我失去等待的耐心。  听到邻家娶媳妇,我就会提前站上一个好位置等着。感觉每次都要等上好长时间,也不知道大人们在嘻笑吵闹在干什么。但总会有一个向空中撒糖的过程,这就是
期刊
一个年过五十的男人会捏面人,这是他保持了多年一个小小的爱好,这个爱好来源于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母亲跟随着父亲,领着儿女,离开了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家乡,定居在了一个叫鄂尔多斯的高原小城。  母亲一生没有改变乡音,一直保留着老家的风俗和生活习惯,经常用家乡话给她的儿女们讲一些民间故事和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和禁忌,而且,母亲特别注重在什么时节做什么,在什么节日吃什
期刊
一张泛黄的照片,在岁月的流转中悠然地记录着姥爷在世时的时光。照片里的姥爷,身材高大,身体偏瘦,颧骨突出,两只黄浊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两腮缩回两个坑,嘴上两道八字胡,下巴上一撮花白山羊胡。  我记事后,姥爷来过几次东胜。  母亲经常带着崇拜的神情给我讲她父亲的故事,这更加深了我对姥爷的印象。姥爷几次踏着朝露和烈日,步行二百多里山路从府谷专程赶来,用独特的方法给我的家人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在这期间,他
期刊
长寿湖,由狮子滩更名而来。因姑父曾是狮子滩水力发电站的第一代建设者,打小就听到父亲、母亲及姑母经常提及狮子滩。便在幼小的心灵里对“狮子滩”注入了较为特殊的情怀。2003年,为开发狮子滩水库的旅游资源,长寿区人民政府便以长寿区名将狮子滩更名为长寿湖。由于对狮子滩有着特殊的情感,赓即也对长寿湖产生了难于言表的别样情感。当然,也不排除我曾于上世纪80年代在狮子滩镇工作过的缘故。  抗疫宅家两个多月后,我
期刊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父亲带着全家离开陕北老家来到鄂尔多斯时,还没有通电。狭仄的屋内还点着父亲从家乡带上的一盏破旧的油灯。  那盏油灯有一拃多高,通身油腻黝黑,灯身很沉,外观上已辨不出是什么木质。油灯的底部为方型,顶端镶着一只带豁口的小碗。黑红色的油中浸泡着一根粗绵线,在小碗的豁口探出一段黑色的灯芯。  小时候怕黑,黄昏时就催母亲快快点亮油灯,母亲总是轻柔地摸着我的头轻声地说:“现在还用不着点灯,油也
期刊
我想不起哪天养成了散步的好习惯,每天早晚总要到环县环江畔溜达一圈。溜达久了,身体好了,心情爽了,见识广了,捡到的文字碎片也串到了一起。  黎明的曙光揭走了夜幕的轻纱,吐出了万道霞光。灿烂的朝霞穿透卧室的窗口,唤醒了睡梦中的我。  我走出大门,迎着晨光,踏着微风,在环江畔悠闲信步。  朝阳褪去了缭绕在环江畔的薄雾,蓝蓝的天空洁净如洗,淡淡的白云飘逸悠扬,清新的空气沁人肺脾。  我放眼四周,和熙轻柔的
期刊
父亲有一辆二手“28飞鸽”自行车,在当时,那是我家最值钱的物件。  这辆自行车的利用率相当高。父亲除了骑着它上班,还整天用它驮水,驮粮食、饲料、皮张,甚至驮一些建筑材料,可以说,只要自行车能胜任的,它无所不驮。  听大哥讲,他和父亲骑着这辆自行车回离东胜二百多里地的老家,遇到平缓路和下坡路,一个骑一个人坐在后座上;遇到坑洼路和上坡路,一个人骑出去约一里路,把自行车放在路边后继续往前走,后面一个人赶
期刊
银川下一个坡,走过二毛路……西安上一个坡,走过二毛路……脚步越来越轻,距离越来越近,快到家了。  二毛路?对,二毛路!地图上弯弯曲曲是不好找的,但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生命中,就有一条从二十里沟口到毛井的道路,大家亲切地叫它“二毛路”。  我是从这里走出了大山,上学,工作,成家,立业……  我是从这里走进了大山。大山里有我童年美好的记忆,有我窑洞里土炕上离奇的梦想,有我喝不够的罐罐茶,有我吃不腻的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