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理财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正如那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种尝试,可为今后事业发展投石问路,其理财观念的培养更是让人受益终生。受风险承受能力、社会经验等因素制约,大学生理财往往不够理性,正如野马的驯服离不开缰绳和好的驯马师,大学生的理财实践同样需要一盏指路明灯。
在中央财经大学有一位特立独行的教授,他“强迫”自己的学生开立账户参与炒股,此事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一些家长多次向学校反映情况,院、校领导也多次找其谈话。但十几年如一日,他顶住压力坚持下来,并不断优化投资实践环节。现在,他教过的学生许多已成为金融界精英和理财达人,回首往事,很多学生也无不感慨,“一学期的投资课,理顺了一生的规划路。”近日,本刊记者对他做了专访,他就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何晓宇。
开源节流仍是重中之重
何晓宇叱咤证券业20余年,有着令人羡慕的履历。1992年进入证监会,拥有多家投资银行的从业经历,1996年开始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与这位明星级教授的初次会面,并没有印象中明星的架子与学者的清高,亲切的笑容与幽默的谈吐顿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学生如何为就业与生活做好铺垫,培养理财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作为财经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极有可能进入金融行业,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化也是非常必要。”何晓宇直奔主题,“目前,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衡量金钱的价值,他们个人的消费甚至占到了整个家庭消费的太头,这需要及时纠正。”
当然,大学生理财毕竟不是最主要的任务,其最终目标也并不是挣钱的数量,开源节流才是重中之重。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是盲目消费的典型,家长的资助大多是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其源头的充足也让他们的支出更为随意。
“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做好消费的合理支配,做到能省、会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何晓宇强调,“比如通过网络买书,把握消费时机,务实恋爱,合理搭配使用电话卡和手机包月等,杜绝非理性消费,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对于父母来说,也可以通过母子银行卡,账户信息即时通,消费账户制约等形式进行监督。尝试记账和预算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其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也可避免糊涂消费。”
法国亚兰在《幸福语录》中曾提到,“会赚钱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还有自身这个财产。”但在传统观念看来,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主要是靠父母出资完成学业,只有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没有能力完全支付上学期间费用的学生才会通过各种渠道自己挣钱。
“这种观念早该丢进太平洋了,”何晓宇用力挥挥手,“现在的大学生有大把的时间都挥霍掉了。为何不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适当挖掘潜力,开阔思路,开拓赚钱门路。比如利用自身特长从事家教、撰稿、翻译,甚至开网店、做推销、兼职俱乐部教练等。信息来源也会很广,比如勤工助学办公室、学生会及社团和BBs兼职版,以及一些大型的中介、求职网等。对大学生来说,既可以培养推荐自己的勇气,又可以在合理安排学业的同时开辟财源,摆脱经济上对父母的完全依赖,进而获得丰富的社会阅历。当然也要注意潜在的危险,避免上当受骗。”
课堂投资 收获的不只是金钱
作为高知识群体,大学生在拥有知识财富的同时,也应该有市场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学会理财,学会创造财富和管理财富的技能。何晓宇轻松地说,“课本上只能学到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而具体技术分析还得靠实践得来,投资也是一种学习,并且是一辈子的学习。在《证券投资》课堂上,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开户,组成小组进行投资,这样可使资金量较小的同学也能参与进来,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分享信息,这对专业学习也有帮助。期末考核时,除考察基础知识的学习外,团队的合作表现和股票投资收益率也被考虑在内。”
正如何晓宇所说,学校中的投资实践既可以让学生深化理解金融市场的基础原理,又可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当然也会有很多同学参与外汇、收藏,甚至房地产等高资金投入的投资项目,”何晓宇说,“但我会让他们理解,大学阶段的财富积累毕竟只是提前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只是人生财富积累的预演。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较脆弱,投资要有度,我要求每人的本金不要超过5万元。”
让学生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这样的说法在他众多的学生口中得到了证实。“我想教给学生的是,我们一起走过一学期,并不是看一学期挣多少钱,而是看一生能挣多少钱。起初很多学生抵触,甚至不修相关课程,我也遇到很大的压力,甚至是阻力。校领导也曾质问,中国的孩子是否适合这种西式的教育。正如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也会互相交流,证明我当初的坚持非常正确。”从何晓宇言语中看出了几分坚定。记者亲自体验课堂时也发现,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都希望能够参与到其中,课下也乐意通过兼职去积累启动资金。持续关注股市动态并深入思考,加上何晓宇经常组织一些股评讲座,使他们对股市走势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
“坚持下来不容易,但确实很有必要。当然也遇到一些挫折,比如熊市时,学生们也会输红眼,但他们很快明白止损的意义;遇上牛市时,有些学生会非常亢奋,逃课盯盘以致耽误学业,我也会尽力引导,与学生共同体味其中的酸甜。”何晓宇如此总结。正所谓,初期的排斥是对股市的恐惧,驾驭得了便能随心所欲,理念与实践的结合确实有醍醐灌顶之功效,毕业后如鱼得水才体味到老师之用心良苦。有位学生如此评价,“一学期的证券课,一生的K线图,这样的课程确实值得。”
保险规划越早越受益
现代人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大学生也不例外。日本作家宫部美雪的畅销小说《火车》由日本当时刚刚兴起的信用卡风潮,严格的户籍制度和高利贷3个要素勾勒而成,讲述了社会和人性自身的残酷,相信应该能给卡奴们些许警示。何晓宇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大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理性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平时消费靠父母,但信用卡可帮他们绕开家长这个壁垒超额支出,无法还账只能拖欠。但总体来说,信用卡符合当代社会的要求,关键是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问题。”
做好自身的保险规划,也是理财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现在非常担心的是大学生的保障问题,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发生意外或者大病的状况,爱心捐款解决不了本质问题。这也凸显了大学生保障的重要性,因为意外事故会造成家庭财务巨大透支。”何晓宇话语略显沉重,“而保险可以以小搏大,有效规避风险。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做保险规划。具体来说,年轻人喜欢运动,旅游,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很大,意外险非常有必要。其次便是大病保险,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买养老险,因为年龄越小,保费越低。”
寄语未来,何晓宇说,“我希望我的学生未来都很幸福,表现在市场经济下,首先就是要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我要求他们做未来规划,如5年、10年甚至20年以后能挣到多少钱?如果手中有5万元、10万元、50万元,将会怎样规划?这种观念的培养看似简单,但却重要。正如《大众理财顾问》倡导的‘精明理财,快乐一生’,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财务自由,既重视钱,又不要做钱的奴隶,对财富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经过努力而换来的生活。”
在中央财经大学有一位特立独行的教授,他“强迫”自己的学生开立账户参与炒股,此事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一些家长多次向学校反映情况,院、校领导也多次找其谈话。但十几年如一日,他顶住压力坚持下来,并不断优化投资实践环节。现在,他教过的学生许多已成为金融界精英和理财达人,回首往事,很多学生也无不感慨,“一学期的投资课,理顺了一生的规划路。”近日,本刊记者对他做了专访,他就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何晓宇。
开源节流仍是重中之重
何晓宇叱咤证券业20余年,有着令人羡慕的履历。1992年进入证监会,拥有多家投资银行的从业经历,1996年开始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与这位明星级教授的初次会面,并没有印象中明星的架子与学者的清高,亲切的笑容与幽默的谈吐顿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学生如何为就业与生活做好铺垫,培养理财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作为财经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极有可能进入金融行业,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化也是非常必要。”何晓宇直奔主题,“目前,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衡量金钱的价值,他们个人的消费甚至占到了整个家庭消费的太头,这需要及时纠正。”
当然,大学生理财毕竟不是最主要的任务,其最终目标也并不是挣钱的数量,开源节流才是重中之重。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是盲目消费的典型,家长的资助大多是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其源头的充足也让他们的支出更为随意。
“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做好消费的合理支配,做到能省、会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何晓宇强调,“比如通过网络买书,把握消费时机,务实恋爱,合理搭配使用电话卡和手机包月等,杜绝非理性消费,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对于父母来说,也可以通过母子银行卡,账户信息即时通,消费账户制约等形式进行监督。尝试记账和预算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其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也可避免糊涂消费。”
法国亚兰在《幸福语录》中曾提到,“会赚钱的人,即使身无分文,也还有自身这个财产。”但在传统观念看来,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主要是靠父母出资完成学业,只有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没有能力完全支付上学期间费用的学生才会通过各种渠道自己挣钱。
“这种观念早该丢进太平洋了,”何晓宇用力挥挥手,“现在的大学生有大把的时间都挥霍掉了。为何不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适当挖掘潜力,开阔思路,开拓赚钱门路。比如利用自身特长从事家教、撰稿、翻译,甚至开网店、做推销、兼职俱乐部教练等。信息来源也会很广,比如勤工助学办公室、学生会及社团和BBs兼职版,以及一些大型的中介、求职网等。对大学生来说,既可以培养推荐自己的勇气,又可以在合理安排学业的同时开辟财源,摆脱经济上对父母的完全依赖,进而获得丰富的社会阅历。当然也要注意潜在的危险,避免上当受骗。”
课堂投资 收获的不只是金钱
作为高知识群体,大学生在拥有知识财富的同时,也应该有市场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学会理财,学会创造财富和管理财富的技能。何晓宇轻松地说,“课本上只能学到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而具体技术分析还得靠实践得来,投资也是一种学习,并且是一辈子的学习。在《证券投资》课堂上,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开户,组成小组进行投资,这样可使资金量较小的同学也能参与进来,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分享信息,这对专业学习也有帮助。期末考核时,除考察基础知识的学习外,团队的合作表现和股票投资收益率也被考虑在内。”
正如何晓宇所说,学校中的投资实践既可以让学生深化理解金融市场的基础原理,又可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当然也会有很多同学参与外汇、收藏,甚至房地产等高资金投入的投资项目,”何晓宇说,“但我会让他们理解,大学阶段的财富积累毕竟只是提前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只是人生财富积累的预演。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较脆弱,投资要有度,我要求每人的本金不要超过5万元。”
让学生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这样的说法在他众多的学生口中得到了证实。“我想教给学生的是,我们一起走过一学期,并不是看一学期挣多少钱,而是看一生能挣多少钱。起初很多学生抵触,甚至不修相关课程,我也遇到很大的压力,甚至是阻力。校领导也曾质问,中国的孩子是否适合这种西式的教育。正如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也会互相交流,证明我当初的坚持非常正确。”从何晓宇言语中看出了几分坚定。记者亲自体验课堂时也发现,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都希望能够参与到其中,课下也乐意通过兼职去积累启动资金。持续关注股市动态并深入思考,加上何晓宇经常组织一些股评讲座,使他们对股市走势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
“坚持下来不容易,但确实很有必要。当然也遇到一些挫折,比如熊市时,学生们也会输红眼,但他们很快明白止损的意义;遇上牛市时,有些学生会非常亢奋,逃课盯盘以致耽误学业,我也会尽力引导,与学生共同体味其中的酸甜。”何晓宇如此总结。正所谓,初期的排斥是对股市的恐惧,驾驭得了便能随心所欲,理念与实践的结合确实有醍醐灌顶之功效,毕业后如鱼得水才体味到老师之用心良苦。有位学生如此评价,“一学期的证券课,一生的K线图,这样的课程确实值得。”
保险规划越早越受益
现代人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大学生也不例外。日本作家宫部美雪的畅销小说《火车》由日本当时刚刚兴起的信用卡风潮,严格的户籍制度和高利贷3个要素勾勒而成,讲述了社会和人性自身的残酷,相信应该能给卡奴们些许警示。何晓宇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大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理性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平时消费靠父母,但信用卡可帮他们绕开家长这个壁垒超额支出,无法还账只能拖欠。但总体来说,信用卡符合当代社会的要求,关键是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问题。”
做好自身的保险规划,也是理财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现在非常担心的是大学生的保障问题,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发生意外或者大病的状况,爱心捐款解决不了本质问题。这也凸显了大学生保障的重要性,因为意外事故会造成家庭财务巨大透支。”何晓宇话语略显沉重,“而保险可以以小搏大,有效规避风险。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做保险规划。具体来说,年轻人喜欢运动,旅游,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很大,意外险非常有必要。其次便是大病保险,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买养老险,因为年龄越小,保费越低。”
寄语未来,何晓宇说,“我希望我的学生未来都很幸福,表现在市场经济下,首先就是要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我要求他们做未来规划,如5年、10年甚至20年以后能挣到多少钱?如果手中有5万元、10万元、50万元,将会怎样规划?这种观念的培养看似简单,但却重要。正如《大众理财顾问》倡导的‘精明理财,快乐一生’,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财务自由,既重视钱,又不要做钱的奴隶,对财富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经过努力而换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