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流传于世的大家和书法作品,包含的“正心”“育人”“廉政”等思想,至今仍带给我们源源不绝的启迪。
那是武则天当朝时期的一个朝会,气氛有些紧张。御史中丞宋瑕弹劾张宗昌、张易之兄弟谋反。二张兄弟深得武则天喜爱,一直陪侍了八年之久,其间屡次加官进爵,一度权倾朝野,就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
听闻弹劾皇上身边“贵人”,众官员顿时装懵,不敢说话。这时,角落里传出一个尖锐的声音:“老宋说的关系到社稷大业,陛下理应听取。”众人惊异此人大胆之举,而武则天见有人附和,方准了宋的奏。
这个瘦小的其貌不扬却一身正气的老头叫李邕,当时只是个八品谏官,却亦是一行书碑文大家,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被李后主李煜称赞为“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李邕做官也如自己书法一样硬朗耿介,可惜最后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而死。
一部中国书法史几乎就是一部官员书法史。对于古代文人士大夫而言,书法无疑是一项必备技能,尤其当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书学,建立以书取仕制度之后,在朝为官的文人大多都对书法略知一二,而这其中,便有书艺精湛且清正廉洁的颜真卿、柳公权、黄道周等人,他们在黑与白、虚与实的对立中,用书法和品行展现出自己的人格高度。
这些古代书法家,为何成了清官廉吏?
门风家训的薪火相传是书法家们为官廉洁的主要原因。他们骨子里濡染浸润的,不仅有士大夫情怀的干载继承,也有家族的道德传承。
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黄道周,38岁考中进士后,老乡送来一块珍贵砚台,他却吩咐仆人追寻老乡近千里,送还了砚台。之后,黄道周奉命主持乡试,许多权贵人家试图以巨款买通人情,他硬是不为所动。
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为官近50年,两袖清风,即使穷得叮当响,也没生过以权谋私的念头。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之兄柳公绰,上任时就遇上灾荒年,为节约粮食,他一县尉饿起了肚子,每顿饭不超过一碗,直到收成变好才恢复正常饭量。
清廉、公正、刚毅,家族历代传承不衰的优秀文化,在他们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书法家们的廉洁品行,不仅有家族的道德传承,更源于个人的德行修养。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从文字内容到笔墨线条,无不弥漫着鲜活的生命气息,体现着他们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情怀。他们的书法作品与其学识修养、人格魅力融为一体,光芒四射,百代流芳。所谓“颜筋柳骨”,不仅指颜柳的书法,更代表着他们的铮铮铁骨和做人、做官的态度。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亦是一例。某日,郑板桥偶遇一位自称“糊涂老人”的老儒,两人交谈十分投契。郑板桥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后来,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时正遇百年罕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郑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难得糊涂”的题书,是他在当时黑暗的官场无法展現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
古人云:“书品即人品。”这些流传于世的大家和书法作品,包含的“正心”“育人”“廉政”等思想,至今仍带给我们源源不绝的启迪。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廉政嘹望》)
那是武则天当朝时期的一个朝会,气氛有些紧张。御史中丞宋瑕弹劾张宗昌、张易之兄弟谋反。二张兄弟深得武则天喜爱,一直陪侍了八年之久,其间屡次加官进爵,一度权倾朝野,就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
听闻弹劾皇上身边“贵人”,众官员顿时装懵,不敢说话。这时,角落里传出一个尖锐的声音:“老宋说的关系到社稷大业,陛下理应听取。”众人惊异此人大胆之举,而武则天见有人附和,方准了宋的奏。
这个瘦小的其貌不扬却一身正气的老头叫李邕,当时只是个八品谏官,却亦是一行书碑文大家,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被李后主李煜称赞为“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李邕做官也如自己书法一样硬朗耿介,可惜最后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而死。
一部中国书法史几乎就是一部官员书法史。对于古代文人士大夫而言,书法无疑是一项必备技能,尤其当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书学,建立以书取仕制度之后,在朝为官的文人大多都对书法略知一二,而这其中,便有书艺精湛且清正廉洁的颜真卿、柳公权、黄道周等人,他们在黑与白、虚与实的对立中,用书法和品行展现出自己的人格高度。
这些古代书法家,为何成了清官廉吏?
门风家训的薪火相传是书法家们为官廉洁的主要原因。他们骨子里濡染浸润的,不仅有士大夫情怀的干载继承,也有家族的道德传承。
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黄道周,38岁考中进士后,老乡送来一块珍贵砚台,他却吩咐仆人追寻老乡近千里,送还了砚台。之后,黄道周奉命主持乡试,许多权贵人家试图以巨款买通人情,他硬是不为所动。
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为官近50年,两袖清风,即使穷得叮当响,也没生过以权谋私的念头。
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之兄柳公绰,上任时就遇上灾荒年,为节约粮食,他一县尉饿起了肚子,每顿饭不超过一碗,直到收成变好才恢复正常饭量。
清廉、公正、刚毅,家族历代传承不衰的优秀文化,在他们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书法家们的廉洁品行,不仅有家族的道德传承,更源于个人的德行修养。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从文字内容到笔墨线条,无不弥漫着鲜活的生命气息,体现着他们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情怀。他们的书法作品与其学识修养、人格魅力融为一体,光芒四射,百代流芳。所谓“颜筋柳骨”,不仅指颜柳的书法,更代表着他们的铮铮铁骨和做人、做官的态度。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亦是一例。某日,郑板桥偶遇一位自称“糊涂老人”的老儒,两人交谈十分投契。郑板桥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后来,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时正遇百年罕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郑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难得糊涂”的题书,是他在当时黑暗的官场无法展現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
古人云:“书品即人品。”这些流传于世的大家和书法作品,包含的“正心”“育人”“廉政”等思想,至今仍带给我们源源不绝的启迪。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廉政嘹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