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各学科渗透同伴交往教育大纲的研究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针对初中生同伴交往渗透课程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初一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面临着许多新的尝试和挑战,人际困扰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渗透课,尤其是心理课等,学生能够从中收获同伴交往知识,同伴交往能力也有所提升。启发我们应根据不同科目特点创设情境,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入日常教学教育中。
  关键词:初中生;学科渗透课;同伴交往能力
  1.问题提出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及初中生目前所处的现状,在初中生的诸多心理困扰中,同伴关系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伴关系指同龄人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态度等自发而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在同伴关系中,同伴成员可以学习很多适应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同伴团体常常是同辈人中主要的参照群体,对其成员的价值观、态度、志向、抱负和行为都有直接影响。同伴关系伴随人的一生,但是初中生的同伴关系相比幼儿和小学阶段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寻求同伴接纳和认可的需求激增。谭小宏[1]在对 226 封中学生心理求询信件的整理和分析的结果中发现,中学生在同伴关系方面的问题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应激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 ,在心理咨询中 ,人际关系问题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基础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关注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情感教育不是学科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原教育本身的问题,但是它却关乎人的发展问题。目前,在中学校园中,教育者们开展青春期同伴交往主题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班会、专题讲座、心理剧、系列课程等。也有很多教师进行了文化课渗透的尝试,渗透课是自觉的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随机的辅导,结合各学科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渗透课的形式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近年来的小学课堂中,有体育教学和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同伴交往内容[3]—[4],高中课堂和高校中也有在英语教学中,以及高校专业课堂中渗透同伴人際沟通方面教育[5]—[6],但是初中课堂中针对渗透课的研究和实施较为稀少,仅涉及英语课堂和思想品德课[7]。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阶段来看,其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面对学业和同伴交往两大人生课题,逐渐从对父母的依从转向对同伴认可的依赖的过渡期,初步形成对自我的认知。所以在该阶段开展针对人际交往的渗透课较为紧迫。通过对渗透课的调查发现,渗透课的设计都是独立的,没有形成结构和体系,目前仍然没有一个针对初中生多学科渗透同伴交往教育的课程大纲。
  2.研究目标
  本课题针对青春期同伴交往渗透课程开展研究,期望设计一套结构完整,涉及多门学科的青春期同伴交往渗透课大纲,由于青春期的同伴交往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涉及诸多人格发展因素和认知能力的交叉,于是我们尝试针对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科目特点创设情境,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入到平常的教学教育中。通过提升青春期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同伴沟通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以实践、互动、体验为主的各学科渗透课为载体,达到学科技能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共同目标,既注重体现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工具性,也体现了人文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
  3.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行动研究
  4.研究过程与内容
  4.1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青春期同伴交往为切入点,针对初中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各学科渗透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掌握同伴沟通方法与技巧,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2研究过程
  (1)课题组成员招募及后期确认,最终确定包涵语文、英语、政治、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及心理各学科教师共12名,其中包括执行校长1人、教学主任1人、德育主任1人、班主任5人。
  (2)前期文件检索、定题、撰写开题报告,于2017年3月顺利开题
  (3)从现有官方文件中筛选出有关同伴交往大纲的内容,形成初一年级各学科渗透同伴交往教育总纲[8]。
  (4)前后测问卷的选择及修订。通过阅读文献,最终选择郑日昌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9]作为前后测问卷。由郑日昌老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施测于中学生身上,已有部分学者先行,如在刘聚红[10]发表的论文中,将该量表施测于中学生,信度、效度分析良好,证明只要施测得当,该量表适用于中学生。由于问卷中个别词不便于我校初中生理解,以及问卷没有设置反向题,学生作答时容易出现选择偏向,所以对个别题目的表达进行了修改,使其适于初中生理解,并将个别题目改成了反向题,最终形成《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修改版。部分样题如下:
  请根据实际情况打“√”或“×”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5)前测问卷的施测。2017年11月13日——2017年11月17日之间,利用心理课对初一各班进行施测《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修改版),并完成回收数据。本研究中,该问卷施测结果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如下:总分:0.749;交谈方面:0.512;交际与交友方面:0.560;待人接物方面:0.488;与异性交往方面:0.485。
  (6)各学科于2017年11月底-2018年6月初陆续实施渗透课程
  (7)后测问卷施测。2017年11月13日——2017年11月17日之间,利用心理课对初一各班进行施测《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修改版),并完成回收数据。本研究中,该问卷施测结果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如下:总分:0.734;交谈方面:0.524;交际与交友方面:0.563;待人接物方面:0.445;与异性交往方面:0.424。   (8)2018.9-10数据分析
  (9)2018.10完成研究报告
  5.研究成果
  5.1前后测数据对比
  (1)前后测总分对比及性别差异情况
  由表1可见,本研究回收同伴交往有效问卷111份,其中有男生53人,女生58人。
  如图可见,学生同伴交往总分随时间成上升趋势,后测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分数(p<0.01),上升幅度性别差异不显著。同伴交往问卷各维度分数均显著上升(p<0.05),同伴交往显著增多。
  对该结果的分析:初一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人际重心从家庭转向同伴,面临着许多新的尝试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有所增加,人际困扰增多。
  (2)同伴交往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将学生同伴交往分数与期末成绩做相关分析,相关结果不显著。
  5.2对象变化
  为了补充考察各学科渗透课对初一学生同伴交往情况的实际影响,2018年10月设计了量化和质性兼备的调查问卷,并对原初一年级学生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18份。统计结果如下:
  (1)题目“你觉得同伴交往能力对你来说?”结果见下图:
  由上表可见,超过90%的学生认为同交往能力比较重要或很重要。
  (2)题目“回顾初一年级心理课,你在各学科中获得了多少同伴交往能力?”学生按照收获多少进行1-4评分,1代表完全没有,2代表有一点,3代表比较多,4代表很多。结果见下图:
  由该结果可见,学生从参与渗透课教学得课程中均收获了不同程度地同伴交往能力,收获最多的课程为体育、心理和政治课。
  (3)题目“在初一一年各学科的学习中,你学习到的同伴交往能力应用到生活中的情况是?”学生按照1-完全没有、2-能应用一小部分、3-能应用比较多、4-能應用很多来打分,结果见下图:
  数据结果表明,超过95%的学生能将课堂中学到的同伴交往能力应用到生活当中,超多70%的同学能够有较多或很多应用。
  (4)题目“上课时,你觉得下列哪个形式更利于获得同伴交往能力?”学生选择如下:
  数据结果表明,学生认为最适合学习同伴交往能力的学习形式是小组学习,其次是辩论形式。
  (5)简答题“你从初一年级各学科课上收获了哪些同伴交往方面的知识?它们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1-2例说明”,从学生的答案中提取关键信息编码统计结果如下:
  5.3创新之处、有意义的成果及启发
  (1)在本研究中,多学科针对同一年级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进行渗透干预,实施范围广,力度强,在以往研究中比较少见。
  (2)本研究首次总结当前相关文件中与同伴交往有关的内容,尝试提出初一年级学生同伴交往教育大纲。
  (3)本研究探索了初一年级学生成长中同伴交往的普遍规律,即同伴交往困扰随着学生的心理成长而增多,进一步证实了该时期进行同伴交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回收的质性数据表明,学生能够从各学科课堂中学习到同伴交往的各方面内容,说明各学科渗透课对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确实有积极影响。
  (5)体育、心理和政治课中学生的收获最多,提示我们: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同伴交往能力,而小组学习形式是较适合于各个学科的学习形式。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教学内容方面的渗透,各学科老师均可尝试小组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同伴交往的能力。
  5.4存在问题及打算
  (1)问题:由于涉及的学科较多,很难统一安排设置对照组,量化数据科学性有局限。
  (2)打算:针对大纲及课程有效性的评估方式可以尝试回收多方面的材料,比如①各个学科自己课堂前后测材料、②学生的随堂作品、③学生的课后感受和收获、④渗透课课程进行后对学生进行访谈等。
  参考文献
  [1] 谭小宏, 郑涌. 对226封高中生心理求询信件的分析[J]. 青年研究, 2001(7):46-48.
  [2] 钱筱婷. 初中心理选修课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J]. 大众心理学, 2017(6):29-30.
  [3] 施铭海. 浅谈新课程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吉林教育, 2009(8):119-119.
  [4] 朱燕红. 通过课堂渗透培养交往能力[J]. 山西青年, 2016(14).
  [5] 孙晓东. 在英语课教学中渗透人际交往技能[J]. 华章, 2012(4).
  [6] 王晓慧. 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基于《茶》的课例研究[J]. 教师, 2013(26):52-53.
  [7] 贾镇南. 初中英语课堂中人际交往智能的渗透探索——以新目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16(4).
  [8] 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1):4-6.
  [9] 郑日昌. 大学生心理辅导[M]. 团结出版社, 2001.
  [10] 刘聚红. 中学生认知风格、人际交往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其他文献
摘要: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年龄还是心理上,不成熟是他们明显的特点,犯错误也是他们特有的权利。在学生犯错误时,如果教师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没有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不能维持威信和尊严,甚至影响班级管理。本文结合作者亲身经历总结得出,面对学生问题处理,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懂得尊重、赏识和激励同学,用智慧的方法巧妙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处理;互敬互爱;尊重和赏识
期刊
摘要:以北京一所中学54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在年级、家庭抚养、是否班干部上差异显著,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2)中学生大五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并且大五人格、社会支持可以很好地预测其主观幸福感;(3)中学生的社会支持在大五人格外倾性、开放性、友善性、神经质和主观幸福
期刊
摘要: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教育要对学生的爱像洒满人间的阳光,给每个学生以温暖。不论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教师都要给予他们关爱。用教育者的爱心去教育和感化学生,唤醒学生沉睡的良知,使学生充满信心,在教师的关怀下能健康、快乐学习生活。  关键词:爱心;良知;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一个教师,只有当
期刊
人们常言的“人无完人”这个道理谁都懂,谁都会有所过失,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是啊,如果有卖后悔药的,人生中还有什么遗憾呢?  所谓反思,是指經过自己头脑的认真清洗,发现自己在某种事物中做出的不太正确的决定,重新加以思考,予以改正。那么,反思教育中的遗憾,我认为就是寻找或是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遗缺(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教育教学水平能力等)。那么作为人师的我们,应该进行深刻
期刊
摘要:师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师爱是一种最理智的爱。师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爱。只有把师爱全部倾注于学生的心田,才不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关键词:师爱;倾注;奉献;心灵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有研究人员在5所学校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您热爱
期刊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孩子一出生就受到来自父辈、祖辈的娇宠,个个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因此孩子缺乏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直接影响孩子的自身发展。古训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小学体育教育不但要强健学生体魄,同时还应当帮助学生构建更完善、更具抗压韧性的心理环境。尤其是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当中,更需要体现其前瞻性和引导性。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自身教学优势,积极引导,多方协调,使“终身体育”这一意识扎根于学生理念之中,并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益助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教学对策  终身体育具有长期性,而不
期刊
摘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该是第一位的。但是由于某些方面的认识不到位,直到孩子进入小学,规则意识没有成型。学校教育就应该及时补位,与家长教育共同发力,才能培养出正确的规则意思。其中,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正视及对解决方法的践行,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家校合育;正视问题;正确的规则意识  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屡见不鲜。规则意
期刊
摘要:《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变》由美国教育家、演说家安奈特·布鲁肖和托德·威特克尔所著,向我们分享了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种技巧和方法。本书揭示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更让读者懂得了该如何通过关心、认可、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拥有更好的表现。  关键词:改善;课堂表现;技巧;方法  这个暑期,休息之余,有幸拜读了《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
期刊
摘要:四年级学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希望得到关注,也更加希望表现自己,令人捉摸不定。 所以我想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教室的主人。教师充分放手,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关键词:学生成长;主动性;班级管理;幸福教室  从走出大学校园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两年半的时光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