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ne year Countdown Beijing Olympics!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2007年8月7日就举行了纪念晚会,场面挺热闹,气氛也挺热烈,体现了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的一贯风格。陈伟鸿、王小丫、欧阳夏丹,还有一个英语频道的主持人一同为我们营造了一场规格不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迎奥运的晚会。
可惜的是,王小丫说出了那句“更高、更快、更强”,欧阳夏丹说了一个短语“奥运精神”。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在中国被太多的人在太多的时候说成和王小丫一样,而且经常在后面还加上“的奥林匹克精神”。
我有些意外地发现那台晚会还出现了一个此前说的不多的“奥运精神”。而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的主创者之一姚映佳在CCTV4的节目中也提到了“奥运精神”,但没有说出其具体含义。
什么是奥运精神?它与《奥林匹克宪章》中出现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回事吗?它和我们1990年亚运会以后的“亚运精神”是一个范畴内的概念吗?
奥林匹克精神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没有独立出现,而是在阐述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原则时提及的。第四条中的全文为The practice of sport is a human right.Every individual must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practising sport, without discrimination ofanykind end in the Olympic spirit, which requires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 a spirit offriendship,solidarity and fair play.The organls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of sport must be controlled by independent sports organisations,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官方翻译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我则以为应该是以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我们没有理由把友谊、团结,公平竞争、互相理解四个词并列起来,而应该把前三个词作为对第四个词的修饰词。
这个问题现在还很难讨论清楚,我们还是来看看“奥运精神”这个词吧。1990年北京亚运会以后被总结和提炼出的亚运精神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争创一流。根据当时的具体语境,这个精神我们只能理解为中国人举办亚洲运动会的精神,而与参与亚洲运动会的运动员的精神没有直接的关系。
8月8日晚上,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讲话中谈到筹备奥运会六年来,“体现了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奥运精神”。这是我见到的官方正式提法中具有明确内容的奥运精神的提法。从语境看,这也显然不是针对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说的,而说的是筹办奥运会的精神。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讲话中出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的提法,没有说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和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中的“奥运”二字在这里到底是“奥林匹克运动”还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呢?恐怕都有说不过去的语法和语义困境,这和当年的亚运精神其实面临着一样的语法和语义困境。我们都有印象,当年的工运和农运指称的都是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而不是工人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我们也都知道,《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一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地区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
意思很简单,奥林匹克运动不仅包括体育赛事,而是国际社会运动。因此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应该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而不是具有某一国特色的言说体系。而如果是奥运会精神,我们恐怕无法将其与运动员完全割裂开来理解。所以,我的观点是“奥运精神”这个提法似乎可以不用,干脆用举办(筹办)奥运会的精神。当然,当年16字的亚运精神和最新提出的20字的奥运精神,确实比较好地概括了我们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精神元素。
8月8日的《竞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清朝末年清朝政府是否收到过国际奥委会邀请函的文章,看得出作者功力不错,而且广泛涉猎了学者的观点,可惜在介绍1947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董守义时居然说董守义是解放后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在我看来,这个错误极大地影响了那篇文章的权威性,可惜!而8月8日傍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出镜记者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采访羽毛球世界冠军高崚时前面刚说高崚获得过两块奥运会金牌,后来又说高崚获得过数不清的奥运冠军(其实应该为世界冠军)。那个采访整体很不错,可惜出现了这个口误,遗憾!
当我翻看很多新出版的书很容易发现错别字的时候,我真诚地期望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能减少一些错误!我们无论如何需要一些认真做事和琢磨问题的人!
我们还有一年时间可以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应有的错误!我们还有一年时间可以精益求精!
责编 杜 林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2007年8月7日就举行了纪念晚会,场面挺热闹,气氛也挺热烈,体现了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的一贯风格。陈伟鸿、王小丫、欧阳夏丹,还有一个英语频道的主持人一同为我们营造了一场规格不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迎奥运的晚会。
可惜的是,王小丫说出了那句“更高、更快、更强”,欧阳夏丹说了一个短语“奥运精神”。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在中国被太多的人在太多的时候说成和王小丫一样,而且经常在后面还加上“的奥林匹克精神”。
我有些意外地发现那台晚会还出现了一个此前说的不多的“奥运精神”。而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的主创者之一姚映佳在CCTV4的节目中也提到了“奥运精神”,但没有说出其具体含义。
什么是奥运精神?它与《奥林匹克宪章》中出现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回事吗?它和我们1990年亚运会以后的“亚运精神”是一个范畴内的概念吗?
奥林匹克精神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没有独立出现,而是在阐述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原则时提及的。第四条中的全文为The practice of sport is a human right.Every individual must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practising sport, without discrimination ofanykind end in the Olympic spirit, which requires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 a spirit offriendship,solidarity and fair play.The organls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of sport must be controlled by independent sports organisations,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官方翻译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我则以为应该是以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我们没有理由把友谊、团结,公平竞争、互相理解四个词并列起来,而应该把前三个词作为对第四个词的修饰词。
这个问题现在还很难讨论清楚,我们还是来看看“奥运精神”这个词吧。1990年北京亚运会以后被总结和提炼出的亚运精神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争创一流。根据当时的具体语境,这个精神我们只能理解为中国人举办亚洲运动会的精神,而与参与亚洲运动会的运动员的精神没有直接的关系。
8月8日晚上,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讲话中谈到筹备奥运会六年来,“体现了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奥运精神”。这是我见到的官方正式提法中具有明确内容的奥运精神的提法。从语境看,这也显然不是针对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说的,而说的是筹办奥运会的精神。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讲话中出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的提法,没有说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和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中的“奥运”二字在这里到底是“奥林匹克运动”还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呢?恐怕都有说不过去的语法和语义困境,这和当年的亚运精神其实面临着一样的语法和语义困境。我们都有印象,当年的工运和农运指称的都是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而不是工人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我们也都知道,《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一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地区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
意思很简单,奥林匹克运动不仅包括体育赛事,而是国际社会运动。因此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应该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而不是具有某一国特色的言说体系。而如果是奥运会精神,我们恐怕无法将其与运动员完全割裂开来理解。所以,我的观点是“奥运精神”这个提法似乎可以不用,干脆用举办(筹办)奥运会的精神。当然,当年16字的亚运精神和最新提出的20字的奥运精神,确实比较好地概括了我们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精神元素。
8月8日的《竞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清朝末年清朝政府是否收到过国际奥委会邀请函的文章,看得出作者功力不错,而且广泛涉猎了学者的观点,可惜在介绍1947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董守义时居然说董守义是解放后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在我看来,这个错误极大地影响了那篇文章的权威性,可惜!而8月8日傍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出镜记者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采访羽毛球世界冠军高崚时前面刚说高崚获得过两块奥运会金牌,后来又说高崚获得过数不清的奥运冠军(其实应该为世界冠军)。那个采访整体很不错,可惜出现了这个口误,遗憾!
当我翻看很多新出版的书很容易发现错别字的时候,我真诚地期望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能减少一些错误!我们无论如何需要一些认真做事和琢磨问题的人!
我们还有一年时间可以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应有的错误!我们还有一年时间可以精益求精!
责编 杜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