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使得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愈加密切,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开拓海外投资市场,因此我国企业对外资中的社会责任分析成为重要课题。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编制并主动公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重视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与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英文 One Belt One Road,缩写OBOR,或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之名取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个结合历史渊源,旨在与沿线国家进行更紧密投资贸易往来的经济发展倡议。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东盟国家吸引了我国一半以上的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投资活动在东盟国家(地区)大幅度增加伴随着投资活动的项目生命周期大幅度延长,于是乎投资项目的环境、社会、法律、政治、文化、经济等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在我国企业“一带一路”投资项目中,经济、政治、资源、社会与环境等多种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一带一路”的特殊性在于制约因素往往不是资金,更多时候是环境、社会、政治和法律方面问题。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正处于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调整,各国都面临发展这一严峻问题的国际背景下。国与国之间更紧密的贸易联系不仅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是促进经济有序发展、资源合理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推动力,符合社会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大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挖掘了国内市场,更是开发沿线各国的市场潜力,在与沿线各国的开放式商贸往来中完善沿线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提供就业、促进消费、同时增进各国人民之间文明、文化的交流,给欧亚非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增添正能量。对于中国和沿线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有:
1.构建“一带一路”投资框架和争端解决机制。目前,世界各国投资大都以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为主要保障投资顺利进行的方式。但是以我国与东盟国家所签订的BIT为例,首先在签订时间上,双方签订年代久远又久未更新;其次在内容上,许多内容时代所囿并不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的现状。因此,“一带一路”投资框架的构建不能只有BIT作为内容填充。在投资过程中,难免出现摩擦和争端,尤其是在拓宽与沿线国家的投资领域、深入投资合作的时候。除了适用BIT中有关投资争端解决的条款外,应该更注重采用磋商的方式进行协商解决,随着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会更加密切,届时可以共同建立一个专门的区域化争端解决部门,拥有完整的争端解决体系,以便让争端更快速解决、投资更便利进行。
2.振兴相互投资。中国一直愿深化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通过加强投资合作,探索更合适的投资合作模式,让投资更有质量,形成投资带动贸易增长的良性模式。相互投资可以扩大对方市场的开放程度,减少投资壁垒自然就提升了投资便利化。我国一直践行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原则,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预计未来5年,中方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
3.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与沿线国之间的合作重点之一是设施沟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此外,在贸易畅通这项重点内容上,为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据此可预见的是,我国企业会不断地“走出去”,走向沿线国家。
4.促进包容可持续性发展。“一带一路”通过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和带动沿线公共福利来呼吁“人类命运共同體”和践行我国“十三五”规划树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正需要这样的理念来助力发展,推过包容性经济增长而带来各国经济的红利。如此看来,二者皆是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长远目标而努力的,二者的相互助力也指明了互惠共赢的经济发展方向。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变化
总体上看,近两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一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外商来华投资 100.7 亿美元,第一次实现资本账户直接投资项下资本净输出,标志着中国正由“外资吸收大国”向着“对外投资大国”迈进,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全球经济发展中去。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断增多,企业社会责任变得愈加重要。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采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对外投资中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帮助进一步拉动和吸引跨国投资。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和对外投资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是实实在在的,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但是“一带一路”并不是在创造和创新 企业社会责任,因为对外投资企业不仅需要对投资东道国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对母国也承担着及时、有效发布真实信息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社会责任,只是因为是新的投资环境,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我国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人文、政治等因地制宜履行社会责任。但是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在矿产、能源和基础建设领域,许多采矿公司、建筑业公司在短期利润驱动下,为了节省成本,都出现了环保意识缺失、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不足等负面问题,也说明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这一块是亟待加强的。 (二)对中小民企的启示
如今中小民企规模越来越壮大,跨国投资的中小民企也在不断增多。针对现实中有的中小民企为了蝇头小利,不惜违反法律,牺牲东道国生态环境,忽视消费者、劳动者合法权益、当地百姓的利益这些趋利避害的不良现象,我们应当反思:中小民企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如何承担和履行 企业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对我国正在或准备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小民企有三点建议:
1.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弗里德曼认为,企业的存在就是为股东营利,他甚至指责企业社会责任为一种极为颠覆性的学说;松下幸之助则认为,虽然我们将企业的目标设定为追求利润并没有错误,但就其终极目标而言,企业的目标应该是社会性的。在追求利润之上,企业应该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谋求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就说明,就企业存在的目的而言,企业的经济利益追求与社会性利益追求并非水货不容的关系,二者是可以有机相融的。松下幸之助的认识正体现的是现代的企业文化。2008 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呼吁企业要重视社会责任,仅仅靠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是不能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企业公民的,还需要背后作为引导的理念、道德和责任,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整体。总理还说,企业要学会关心社会和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家除了营利还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2.主动编制和公开合格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是发布 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就其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理念、过程、取得效果所做的总结和交代。这个总结和交代既是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反思和未来计划,更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渠道。但是 企業社会责任 报告必须包括翔实的文字内容、大量具体的数据和简洁明了的图表,这些在报告中都以固定模块的形式出现,增强报告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3.注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利益相关者并不是只有股东的,参与方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商业合作伙伴、供应商、政府、股东、社区和员工。报告中还列明了各参与方的期望与要求,以及参与的方式。这样一来,就说明了股东已经不是企业唯一在乎的利益方,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应该是企业关注的对象。一个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范围取决于其利益相关者,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不外乎就是满足各方的期望与要求,让大家满意。所以,中小民企在考虑问题和制作 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的时候,应该顾及多方利益,甚至更多的去考虑除股东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履行 企业社会责任。(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与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英文 One Belt One Road,缩写OBOR,或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之名取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个结合历史渊源,旨在与沿线国家进行更紧密投资贸易往来的经济发展倡议。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东盟国家吸引了我国一半以上的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投资活动在东盟国家(地区)大幅度增加伴随着投资活动的项目生命周期大幅度延长,于是乎投资项目的环境、社会、法律、政治、文化、经济等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在我国企业“一带一路”投资项目中,经济、政治、资源、社会与环境等多种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一带一路”的特殊性在于制约因素往往不是资金,更多时候是环境、社会、政治和法律方面问题。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正处于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调整,各国都面临发展这一严峻问题的国际背景下。国与国之间更紧密的贸易联系不仅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是促进经济有序发展、资源合理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推动力,符合社会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大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挖掘了国内市场,更是开发沿线各国的市场潜力,在与沿线各国的开放式商贸往来中完善沿线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提供就业、促进消费、同时增进各国人民之间文明、文化的交流,给欧亚非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增添正能量。对于中国和沿线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有:
1.构建“一带一路”投资框架和争端解决机制。目前,世界各国投资大都以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为主要保障投资顺利进行的方式。但是以我国与东盟国家所签订的BIT为例,首先在签订时间上,双方签订年代久远又久未更新;其次在内容上,许多内容时代所囿并不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的现状。因此,“一带一路”投资框架的构建不能只有BIT作为内容填充。在投资过程中,难免出现摩擦和争端,尤其是在拓宽与沿线国家的投资领域、深入投资合作的时候。除了适用BIT中有关投资争端解决的条款外,应该更注重采用磋商的方式进行协商解决,随着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会更加密切,届时可以共同建立一个专门的区域化争端解决部门,拥有完整的争端解决体系,以便让争端更快速解决、投资更便利进行。
2.振兴相互投资。中国一直愿深化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通过加强投资合作,探索更合适的投资合作模式,让投资更有质量,形成投资带动贸易增长的良性模式。相互投资可以扩大对方市场的开放程度,减少投资壁垒自然就提升了投资便利化。我国一直践行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原则,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预计未来5年,中方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
3.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与沿线国之间的合作重点之一是设施沟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此外,在贸易畅通这项重点内容上,为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据此可预见的是,我国企业会不断地“走出去”,走向沿线国家。
4.促进包容可持续性发展。“一带一路”通过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和带动沿线公共福利来呼吁“人类命运共同體”和践行我国“十三五”规划树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正需要这样的理念来助力发展,推过包容性经济增长而带来各国经济的红利。如此看来,二者皆是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长远目标而努力的,二者的相互助力也指明了互惠共赢的经济发展方向。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变化
总体上看,近两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一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外商来华投资 100.7 亿美元,第一次实现资本账户直接投资项下资本净输出,标志着中国正由“外资吸收大国”向着“对外投资大国”迈进,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全球经济发展中去。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断增多,企业社会责任变得愈加重要。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采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对外投资中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帮助进一步拉动和吸引跨国投资。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和对外投资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是实实在在的,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但是“一带一路”并不是在创造和创新 企业社会责任,因为对外投资企业不仅需要对投资东道国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对母国也承担着及时、有效发布真实信息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社会责任,只是因为是新的投资环境,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我国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人文、政治等因地制宜履行社会责任。但是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在矿产、能源和基础建设领域,许多采矿公司、建筑业公司在短期利润驱动下,为了节省成本,都出现了环保意识缺失、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不足等负面问题,也说明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这一块是亟待加强的。 (二)对中小民企的启示
如今中小民企规模越来越壮大,跨国投资的中小民企也在不断增多。针对现实中有的中小民企为了蝇头小利,不惜违反法律,牺牲东道国生态环境,忽视消费者、劳动者合法权益、当地百姓的利益这些趋利避害的不良现象,我们应当反思:中小民企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如何承担和履行 企业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对我国正在或准备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小民企有三点建议:
1.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弗里德曼认为,企业的存在就是为股东营利,他甚至指责企业社会责任为一种极为颠覆性的学说;松下幸之助则认为,虽然我们将企业的目标设定为追求利润并没有错误,但就其终极目标而言,企业的目标应该是社会性的。在追求利润之上,企业应该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谋求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就说明,就企业存在的目的而言,企业的经济利益追求与社会性利益追求并非水货不容的关系,二者是可以有机相融的。松下幸之助的认识正体现的是现代的企业文化。2008 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呼吁企业要重视社会责任,仅仅靠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是不能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企业公民的,还需要背后作为引导的理念、道德和责任,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整体。总理还说,企业要学会关心社会和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家除了营利还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2.主动编制和公开合格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是发布 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就其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理念、过程、取得效果所做的总结和交代。这个总结和交代既是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反思和未来计划,更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渠道。但是 企業社会责任 报告必须包括翔实的文字内容、大量具体的数据和简洁明了的图表,这些在报告中都以固定模块的形式出现,增强报告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3.注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利益相关者并不是只有股东的,参与方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商业合作伙伴、供应商、政府、股东、社区和员工。报告中还列明了各参与方的期望与要求,以及参与的方式。这样一来,就说明了股东已经不是企业唯一在乎的利益方,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应该是企业关注的对象。一个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范围取决于其利益相关者,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不外乎就是满足各方的期望与要求,让大家满意。所以,中小民企在考虑问题和制作 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的时候,应该顾及多方利益,甚至更多的去考虑除股东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履行 企业社会责任。(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