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提高临床治愈率研究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经治后低HBs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浦江县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69例恩替卡韦经治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HBsAg<2 000 IU/mL且HBV DNA<100 IU/mL,将患者随机分为Peg IFNα-2b(1.5 μg/kg,皮下注射,1次/周)联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组39例(联合治疗组)与恩替卡韦(0.5 mg/d)继续治疗组30例(恩替卡韦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HBsAg阴转、HBeAg血清学转化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基线以及治疗后12、24、48、72及96周时的水平。

结果

联合治疗组HBsAg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治疗24周时与恩替卡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66,P<0.05),在治疗48、72和96周时HBsAg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恩替卡韦组(Z=-3.499、-3.825和-3.864,P<0.01)。联合治疗组在治疗24周出现HBsAg阴转,阴转率为7.70%(3/39),在第96周HBsAg阴转率为28.20%(11/39),恩替卡韦组在治疗96周才出现HBsAg阴转,阴转率为3.30%(1/30),联合治疗组在48、72和96周HBsAg阴转率均高于恩替卡韦组组(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临床显效11例,临床有效17例;恩替卡韦组临床治愈1例,临床显效1例,临床有效28例,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组(χ2=18.496,P<0.01)。联合治疗组HBeAg在治疗12周阴转率为30.00%(6/20),在治疗96周时为65.00%(13/20),恩替卡韦组在治疗48周出现2例HBeAg阴转(2/18),在治疗96周4例出现HBeAg阴转(4/18),两组在治疗12、24、72和96周HBeAg阴转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在12周、24周时ALT均有升高,与恩替卡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36和-2.658,P<0.05),在治疗48周后ALT水平逐渐下降,与恩替卡韦组无统计学差异。预测因素分析提示恩替卡韦联合Peg IFNα-2b治疗、基线HBeAg水平低能提高HBsAg阴转率(P值均<0.01)。

结论

恩替卡韦经治后HBsAg低水平的CHB患者联合Peg IFNα-2b治疗能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及临床治愈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侧卧位时应用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3例单纯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19~77岁,平均48.3岁。骨折Seinsheimer分型:ⅡB型6例,ⅡC型8例;ⅢA型6例,ⅢB型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扭伤8例。手术均采用侧卧位下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采
目的体外研究验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Lasp1蛋白及铁蛋白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介导成骨中的机制。方法从3~18个月龄的C57BL/6J小鼠体内分离、纯化出MSCs,并传代至第3代后,分为3组:实验组的高糖培养基内加入100 μg/L的BMP2及成骨诱导液,阳性对照组加入单纯的成骨诱导液,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3组分别诱导7、14、21 d,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近年来,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目前对于绝大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尽快手术治疗是多数指南和文献的推荐。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受伤前服用抗凝、抗栓药物,对于此类患者,是尽快手术还是推迟手术,是停药还是继续服药,临床上仍存在争议。本文针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通过文献回顾,综述其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远期预后与基于颈垂角(VN)的VN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3枚空心螺钉治疗的162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ONFH)等长期并发症与VN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25.7个月)随访。151例患者骨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与闭合复位内固定(CRIF)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本专业相关杂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8月,收集ORIF与CRIF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
目的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首次出院损伤患者的病因及病种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首次出院的损伤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区域来源、损伤外因分布和病种并采用IBM 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出院的损伤患者6 736例,男女比为2.71∶1;虽然不同年份的男女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5,P=0.029),但男性都
3D打印技术作为国内外快速成型技术的重点,近年来飞速发展。除此之外,3D打印技术还有个性化制造的重大优势,这一优势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到了医疗行业。矫形器的个性化制造需求恰好为3D打印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绝佳机会。本文简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不同成型方式的原理及特点、目前运用较广泛的3D打印材料种类及属性特点、矫形器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范围,总结了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矫形器研究制造领域的运用现
骨折分类的价值在于准确描述骨折特征、反映损伤程度、指导治疗方法选择和帮助判断预后。AO/OTA骨折分类系统(1996第一版、2007第二版)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2018年发布的第三版修订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类进行了彻底更新,采用外侧壁为第二级分类指标(不再采用小转子骨块),为临床内固定选择髓外侧板系统(以DHS为代表)还是髓内系统(头髓钉)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该分类系统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本
目的设计股骨近端投影标记的方法,以优化股骨顺行髓内钉的手术过程,从而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干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58例)和股骨干骨折(40例)患者资料。男61例,女137例;年龄(65.4±14.6)岁,年龄范围为13~9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55例,31-A2型103例;32-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