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的调查方法考察西藏民族学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通过SPSS数据分析的方式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和消费结构,分析影响其消费状况的因素,针对其不合理的消费结构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提出加强和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引导其合理消费。
【关键词】藏汉;大学生;消费;消费观
一、前言
由于西藏民族学院的特殊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会进入西藏自治区就业,他们将来会有相当一部分成长为西藏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和高级人才,并且为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因此,调查和了解本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对于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消费行为,分析其消费心理的特点及影响其消费观形成的因素,以便帮助大家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引导学生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在复杂的社会影响中确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185份,有效问卷179,有效问卷率是89.5%。其中男生74人,女生105人;汉族65人,藏族114人;来自城市46人,来自城镇34人,来自农村99人;大一46人,大二88人,大三15人,大四30人。所得的调查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来处理。
三、消费状况的基本分析
这里我们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基础消费、关系消费、偏好消费和表现消费四个部分。我们通过SPSS的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基础消费,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的消费
1.月生活费用: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1%、300元-500元占21.2%、500元-1000元占65.4%、1000元以上的占12.3%。城市、城镇与农村在生活费方面有显著差异;男性生活费多于女性,且存在显著差异。
2.月伙食费用: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33%、300元-500元占30.2%、500元-700元占26.7%、700元以上的占10.1%。男性大学生月伙食费比女性伙食费要多,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3.月购买衣服费用:费用50元以下的学生占16.8%、50元-100元占22.3%、100元-200元占40.8%、200元以上的占20.1%。藏族比汉族的月购买衣服费用要多;城市比农村的学生的花费要多,且都存在显著差异。
4.月生活用品费用:费用20元以下的学生占6.1%、20元-40元占27.4%、40元-60元占28.5%、60元-80元占29.6%、80元以上的占8.4%。藏族比汉族学生的月生活用品费用要多;城市、城镇比农村学生的生活用品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5.月交通费用:费用10元以下的学生占30.2%、20元-30元占49.7%、30元-50元占15.6%、50元以上的占4.5%。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交通费用要多;城市比农村学生的月交通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二)关系消费,是指大学生实现得到社会认同、群体归属和情感交往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
1.月通讯费用:费用50元以下的学生占27.4%、50元-100元占51.4%、100元-200元占19.5%、200元以上占1.7%。藏族比汉族学生的月通讯费用要多;城市、城镇比农村学生的月通讯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2.社交费用:
(1)月聚餐费用:费用0元的学生占10.6%、50元以下的占29.0%、50元-100元占42.5%、100元-200元占14.0%、200元以上占3.9%。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聚餐费用要多;大四、大二比大一学生的月聚餐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2)月礼物费用:费用0元的学生占2.8%、50元以下的占53.1%、50元-200元占38.5%、200元-300元占3.9%、300元以上占1.7%。汉族比藏族学生的月礼物费用要多;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礼物费用要多;大三、大四比大一年级的学生月礼物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3)月娱乐场所消费:不去娱乐场所消费的学生占0.6%、几乎从来不去的占55.3%、半年一次的26.8%、一月一次的占15.1、一星期一次的占2.2%。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娱乐费用要多;藏族比汉族学生的月娱乐费用要多;大四比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月娱乐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3.月恋爱费用:费用0的学生占49.7%、50元以下的占16.7%、50元-100元占14.0%、100元以上的占19.6%。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恋爱支出要多;城市比农村学生的月恋爱支出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4.学期旅游费用:费用0-150元的学生占68.2%、150元-300元的占19.0%、300元-450元占7.8%、450元以上的占5%。大学生此费用无显著差异。
(三)偏好消费,是指大学生为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个人爱好而进行的消费
1.提升自我的学习费用:50元以下的学生占44.7%、50-100元的占41.3%、100-200元的占11.2%、200元以上的占2.8%。藏族比汉族学生的自我提升学习的费用要多,且存在显著差异。
2.周上网次数:2次以下的学生占27.4%、2-5次的占36.9%、5次以上的占35.8%。大四比大一、大二、大三的周上网次数要多;城市比城镇、农村的学生上网次数要多,且存在显著差异。
(四)表现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成就感的消费
1.消费标准:选择价格的占29.6%、品牌的占7.8%、时尚的占26.3%、质量的占36.3%。
2.是否透支消费:选择不会的占19.5%、偶尔会的占53.1%、一般会的占17.3%、必然会的占10.1%。
四、结论与分析
我们从以上的基本分析和调研数据可以看出西藏民院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呈现以下几点:
1.大学生主体的基本消费合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的增加是符合货币通货膨胀的发展要求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在家庭消费比重占10%以下的学生有24.0%、占10%-30%的大学生有46.4%、占30%-50%的有24.6%、占50%以上比例的学生占5.0%,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基本符合其家庭的消费能力。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72.1%的学生全部依靠家庭,兼职的占8.4%、助学金占11.7%、奖学金占7.8%,但是我们发现还有少数家庭状况一般的学生当中出现了超过实际经济能力的消费。数据还显示有8.9%的学生对理财计划十分不满,而且多达49.7%的学生对理财计划不太满意。所以基本上来讲大学生对于消费没有形成很成熟的想法,消费能力依然受制于家庭的经济能力。
2.藏汉族的自我学习差异显著
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学生的学习费用中,不同民族的自我提升费用存在显著的差异。藏族学生在自己的消费支出中用于在电脑、英语、公务员等各种培训班的比例越来越高,这说明学生周围环境的发展、人才竞争的加剧,使得藏族大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可以让自己处于竞争的优势的现状。而之所以会出现民族的显著差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藏族学生的就业观相对狭窄,再加上西藏地区企业发展迟缓,大多数学生将就业目标定位在考取西藏的公务员;二是思想不够开放,大多数藏族学生接触的外部就业信息过少,思想不够开放,不愿意走出去到西藏以外的地方去工作;三是家庭观念的影响,造成普遍认为考上西藏公务员便不愁吃穿且工资教高。四是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影响,自治区内部的公务员考试和其他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在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区内公务员考试一般通过对应分数线的学生就业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再加上基本上缺少面试的环节,所以不存在面试淘汰的问题。由于这些制度上的原因导致西藏学生的就业方向几乎全部集中在了公务员考试。以上的几点原因最终导致藏族学生在考试等相关学习上的费用与汉族的自我学习费用存在显著差异。
3.消费方式受群体影响,从众现象明显
大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所属群体的影响,而个体也会针对自己所参照的群体的目标、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有效信息作为激励和规范自己行为的动力和约束力。所谓从众现象,是指大学生个体在其无意识的情况下,会出现与群体的行为保持一致的现象,满足群体的整体期望,从而表明自己群体成员的身份。大学生渴望被所属群体或目标群体所接受,希望与群体的价值观和情感同步,由于在群体中广泛出现的从众行为,大学生极易受到群体不良消费观的影响。
4.信用消费增加,透支现象明显
大学生信用消费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主流话题。信用消费的形式和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贫困生可以通过信用贷款或信用卡透支来完成学业并度过难关,部分非贫困生也可以通过贷款或信用卡透支方式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获得更加独立的经费,更有甚者进行创业活动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还有更多的大学生采用透支的消费方式购买或分期购买昂贵的消费品或其他的物品,但是现阶段信用消费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不断增长的信用消费需要和大学生实际信用的降低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当前大学生存在太多的盲目或者超前消费,高消费和透支现象不良现象日趋明显。
五、对策
1.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开展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极具个体差异性,由于他们所处的家庭、校园环境的不同影响,以及所在专业、所在年级、班级、性别的不同,其在消费结构上的四个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的显著差异。对大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针对低年级特别是新生要加强规范教育,对于高年级要加强职业规划、辅导等措施;针对男生要注意其喝酒滋事和游戏消费,对其要加强监管,针对女生避免其盲目消费或过度消费;对于来自于城市地区的学生,防止其非理性消费的倾向,针对农村地区的学生则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只有充分考虑差异,才能够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措施,使其建立理性的消费观。
2.拓展多种助学渠道,完善奖学金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调查中来自农村的99人占总人数的55.3%,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家庭条件问题,他们往往过早的承担家庭的负担,虽然一定程度上较早独立可以变得成熟,但是往往由于自卑,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自信的不足,所以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引导该群体正视合理的消费观对他们自身和学校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待该人群学校必须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俭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和自立,学校也应发挥组织优势,帮助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好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学校可以开设专题讲座的课程,使大学生了解不同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再次,完善学校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贫困金等制度,从而帮助贫困生和优秀生等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帮助其建立自信。
3.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价值,培养感恩意识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消费能力出发,慢慢了解自身的价值,了解我们对社会应有的贡献和责任,减少物质消费的比例。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展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通过培养自身内在的修养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也可以通过家庭宣传触发孩子的孝心从而体会家庭收入来之不易,使大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习感恩和分担家庭的负担,达到大学生不盲目攀比和奢侈消费的效果。
4.加强诚信教育、重塑价值观念
我们可以将理财的观念纳入到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当中,将或者理财相关的知识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其次学校可以联合银行、理财专家等开展理财知识教育讲座或者组织各种有关与投资、消费、理财等相关的理财观念及方法的各类知识讲座。传授大学生信用卡的基本功能、消费方式、收费内容及增值服务等。尤其是适当进行信用卡投资理财的知识和技巧问题,使信用卡真正成为大学生消费的得力助手。在银行信贷愈来愈依靠个人信用记录的情况下,高校和银行要加强关于信用体系建立的宣传工作,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
参考文献
[1]孙百才,万阳洋.国内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1):96-99.
[2]曲苒.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J].新西部,2011(3):160-161.
[3]陈玉珍.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1).
[4]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5]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20-24.
[6]张越友.西藏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129-130.
[7]郝建梅,王文明.当前大学生消费的社会心理分析-基于华中地区重点高校大学生消费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3):120-123.
[8]张克荣,刘武艺.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基于阜阳师范学院在校本科生的调查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35-237.
作者简介:张鹏(1984-),男,陕西咸阳人,西藏民族学院讲师。
【关键词】藏汉;大学生;消费;消费观
一、前言
由于西藏民族学院的特殊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会进入西藏自治区就业,他们将来会有相当一部分成长为西藏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和高级人才,并且为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因此,调查和了解本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对于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消费行为,分析其消费心理的特点及影响其消费观形成的因素,以便帮助大家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引导学生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在复杂的社会影响中确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185份,有效问卷179,有效问卷率是89.5%。其中男生74人,女生105人;汉族65人,藏族114人;来自城市46人,来自城镇34人,来自农村99人;大一46人,大二88人,大三15人,大四30人。所得的调查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来处理。
三、消费状况的基本分析
这里我们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基础消费、关系消费、偏好消费和表现消费四个部分。我们通过SPSS的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基础消费,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的消费
1.月生活费用: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1%、300元-500元占21.2%、500元-1000元占65.4%、1000元以上的占12.3%。城市、城镇与农村在生活费方面有显著差异;男性生活费多于女性,且存在显著差异。
2.月伙食费用: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33%、300元-500元占30.2%、500元-700元占26.7%、700元以上的占10.1%。男性大学生月伙食费比女性伙食费要多,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3.月购买衣服费用:费用50元以下的学生占16.8%、50元-100元占22.3%、100元-200元占40.8%、200元以上的占20.1%。藏族比汉族的月购买衣服费用要多;城市比农村的学生的花费要多,且都存在显著差异。
4.月生活用品费用:费用20元以下的学生占6.1%、20元-40元占27.4%、40元-60元占28.5%、60元-80元占29.6%、80元以上的占8.4%。藏族比汉族学生的月生活用品费用要多;城市、城镇比农村学生的生活用品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5.月交通费用:费用10元以下的学生占30.2%、20元-30元占49.7%、30元-50元占15.6%、50元以上的占4.5%。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交通费用要多;城市比农村学生的月交通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二)关系消费,是指大学生实现得到社会认同、群体归属和情感交往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
1.月通讯费用:费用50元以下的学生占27.4%、50元-100元占51.4%、100元-200元占19.5%、200元以上占1.7%。藏族比汉族学生的月通讯费用要多;城市、城镇比农村学生的月通讯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2.社交费用:
(1)月聚餐费用:费用0元的学生占10.6%、50元以下的占29.0%、50元-100元占42.5%、100元-200元占14.0%、200元以上占3.9%。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聚餐费用要多;大四、大二比大一学生的月聚餐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2)月礼物费用:费用0元的学生占2.8%、50元以下的占53.1%、50元-200元占38.5%、200元-300元占3.9%、300元以上占1.7%。汉族比藏族学生的月礼物费用要多;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礼物费用要多;大三、大四比大一年级的学生月礼物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3)月娱乐场所消费:不去娱乐场所消费的学生占0.6%、几乎从来不去的占55.3%、半年一次的26.8%、一月一次的占15.1、一星期一次的占2.2%。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娱乐费用要多;藏族比汉族学生的月娱乐费用要多;大四比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月娱乐费用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3.月恋爱费用:费用0的学生占49.7%、50元以下的占16.7%、50元-100元占14.0%、100元以上的占19.6%。男性比女性学生的月恋爱支出要多;城市比农村学生的月恋爱支出要多;且皆存在显著差异。
4.学期旅游费用:费用0-150元的学生占68.2%、150元-300元的占19.0%、300元-450元占7.8%、450元以上的占5%。大学生此费用无显著差异。
(三)偏好消费,是指大学生为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个人爱好而进行的消费
1.提升自我的学习费用:50元以下的学生占44.7%、50-100元的占41.3%、100-200元的占11.2%、200元以上的占2.8%。藏族比汉族学生的自我提升学习的费用要多,且存在显著差异。
2.周上网次数:2次以下的学生占27.4%、2-5次的占36.9%、5次以上的占35.8%。大四比大一、大二、大三的周上网次数要多;城市比城镇、农村的学生上网次数要多,且存在显著差异。
(四)表现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成就感的消费
1.消费标准:选择价格的占29.6%、品牌的占7.8%、时尚的占26.3%、质量的占36.3%。
2.是否透支消费:选择不会的占19.5%、偶尔会的占53.1%、一般会的占17.3%、必然会的占10.1%。
四、结论与分析
我们从以上的基本分析和调研数据可以看出西藏民院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呈现以下几点:
1.大学生主体的基本消费合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的增加是符合货币通货膨胀的发展要求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在家庭消费比重占10%以下的学生有24.0%、占10%-30%的大学生有46.4%、占30%-50%的有24.6%、占50%以上比例的学生占5.0%,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基本符合其家庭的消费能力。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72.1%的学生全部依靠家庭,兼职的占8.4%、助学金占11.7%、奖学金占7.8%,但是我们发现还有少数家庭状况一般的学生当中出现了超过实际经济能力的消费。数据还显示有8.9%的学生对理财计划十分不满,而且多达49.7%的学生对理财计划不太满意。所以基本上来讲大学生对于消费没有形成很成熟的想法,消费能力依然受制于家庭的经济能力。
2.藏汉族的自我学习差异显著
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学生的学习费用中,不同民族的自我提升费用存在显著的差异。藏族学生在自己的消费支出中用于在电脑、英语、公务员等各种培训班的比例越来越高,这说明学生周围环境的发展、人才竞争的加剧,使得藏族大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可以让自己处于竞争的优势的现状。而之所以会出现民族的显著差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藏族学生的就业观相对狭窄,再加上西藏地区企业发展迟缓,大多数学生将就业目标定位在考取西藏的公务员;二是思想不够开放,大多数藏族学生接触的外部就业信息过少,思想不够开放,不愿意走出去到西藏以外的地方去工作;三是家庭观念的影响,造成普遍认为考上西藏公务员便不愁吃穿且工资教高。四是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影响,自治区内部的公务员考试和其他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在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区内公务员考试一般通过对应分数线的学生就业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再加上基本上缺少面试的环节,所以不存在面试淘汰的问题。由于这些制度上的原因导致西藏学生的就业方向几乎全部集中在了公务员考试。以上的几点原因最终导致藏族学生在考试等相关学习上的费用与汉族的自我学习费用存在显著差异。
3.消费方式受群体影响,从众现象明显
大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所属群体的影响,而个体也会针对自己所参照的群体的目标、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有效信息作为激励和规范自己行为的动力和约束力。所谓从众现象,是指大学生个体在其无意识的情况下,会出现与群体的行为保持一致的现象,满足群体的整体期望,从而表明自己群体成员的身份。大学生渴望被所属群体或目标群体所接受,希望与群体的价值观和情感同步,由于在群体中广泛出现的从众行为,大学生极易受到群体不良消费观的影响。
4.信用消费增加,透支现象明显
大学生信用消费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主流话题。信用消费的形式和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贫困生可以通过信用贷款或信用卡透支来完成学业并度过难关,部分非贫困生也可以通过贷款或信用卡透支方式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获得更加独立的经费,更有甚者进行创业活动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还有更多的大学生采用透支的消费方式购买或分期购买昂贵的消费品或其他的物品,但是现阶段信用消费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不断增长的信用消费需要和大学生实际信用的降低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当前大学生存在太多的盲目或者超前消费,高消费和透支现象不良现象日趋明显。
五、对策
1.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开展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极具个体差异性,由于他们所处的家庭、校园环境的不同影响,以及所在专业、所在年级、班级、性别的不同,其在消费结构上的四个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的显著差异。对大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针对低年级特别是新生要加强规范教育,对于高年级要加强职业规划、辅导等措施;针对男生要注意其喝酒滋事和游戏消费,对其要加强监管,针对女生避免其盲目消费或过度消费;对于来自于城市地区的学生,防止其非理性消费的倾向,针对农村地区的学生则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只有充分考虑差异,才能够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措施,使其建立理性的消费观。
2.拓展多种助学渠道,完善奖学金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调查中来自农村的99人占总人数的55.3%,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家庭条件问题,他们往往过早的承担家庭的负担,虽然一定程度上较早独立可以变得成熟,但是往往由于自卑,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自信的不足,所以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引导该群体正视合理的消费观对他们自身和学校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待该人群学校必须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俭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和自立,学校也应发挥组织优势,帮助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好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学校可以开设专题讲座的课程,使大学生了解不同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再次,完善学校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贫困金等制度,从而帮助贫困生和优秀生等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帮助其建立自信。
3.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价值,培养感恩意识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消费能力出发,慢慢了解自身的价值,了解我们对社会应有的贡献和责任,减少物质消费的比例。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展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通过培养自身内在的修养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也可以通过家庭宣传触发孩子的孝心从而体会家庭收入来之不易,使大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习感恩和分担家庭的负担,达到大学生不盲目攀比和奢侈消费的效果。
4.加强诚信教育、重塑价值观念
我们可以将理财的观念纳入到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当中,将或者理财相关的知识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其次学校可以联合银行、理财专家等开展理财知识教育讲座或者组织各种有关与投资、消费、理财等相关的理财观念及方法的各类知识讲座。传授大学生信用卡的基本功能、消费方式、收费内容及增值服务等。尤其是适当进行信用卡投资理财的知识和技巧问题,使信用卡真正成为大学生消费的得力助手。在银行信贷愈来愈依靠个人信用记录的情况下,高校和银行要加强关于信用体系建立的宣传工作,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
参考文献
[1]孙百才,万阳洋.国内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1):96-99.
[2]曲苒.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J].新西部,2011(3):160-161.
[3]陈玉珍.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1).
[4]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5]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20-24.
[6]张越友.西藏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129-130.
[7]郝建梅,王文明.当前大学生消费的社会心理分析-基于华中地区重点高校大学生消费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3):120-123.
[8]张克荣,刘武艺.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基于阜阳师范学院在校本科生的调查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35-237.
作者简介:张鹏(1984-),男,陕西咸阳人,西藏民族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