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神经外科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专家共识
【机 构】
:
,
【出 处】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20年36期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研究发现IBD患者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还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及生物活性物质。肠道巨噬细胞能够介导炎症反应,其过度活化会引起炎症反应的调控失衡,使生理性炎症反应转变为病理性的肠道损伤,参与IBD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肠道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在IB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IB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人体成分分析方法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人体成分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诊断为慢性放射性肠炎的57例患者作为慢性放射性肠炎组,其中放射性小肠炎18例,放射性直肠炎39例。同时选取同期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评估其营养状况,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各种人体成分。比较慢性放射性肠炎和正常对
在《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体系》发表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IBD)学组组织专家组制定了中国炎症性肠病内镜、病理和影像的专家指导意见,旨在规范我国IBD的诊治流程,提高各IBD中心的诊治水平。
目的翻译验证中文版炎症性肠病残疾指数(IBD-DI),并用于评价我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残疾程度。方法在获得IBD-DI原作者Laurent Peyrin-Biroulet的同意后,遵循《自我报告量表跨文化适应过程指南》翻译出中文版IBD-DI。对2018年10-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随访的IBD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对IBD-DI行效度及信度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评价结构效度,采用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合并低钙血症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59例,克罗恩病(CD)13例。根据是否存在低钙血症,分为低钙血症组(n = 29)和正常血钙组(n = 43)。对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
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在克罗恩病(CD)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尚未发现CD的单一致病微生物,一种特异性定植于CD患者末端回肠黏膜并能侵入肠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黏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被认为与CD的发病密切相关。对黏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D的发病机制。
目的比较挂线序贯不同药物治疗活动期克罗恩病(CD)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和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2例活动期CD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挂线疗法后序贯药物治疗,根据药物不同分为IFX组(n = 11)、硫唑嘌呤组(n = 14)和美沙拉嗪组(n = 17)。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实验室检查、疾病活动指数(CDAI、PDA
本文对炎症性肠病(IBD)诊治过程中常用的内镜技术,如染色内镜、胶囊内镜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进行总结,以及对新型内镜技术,如全光谱内镜、细胞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IBD正确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豆纹动脉动脉瘤临床上罕见,国内外报道较少。其瘤体常位于脑实质内,且位置不恒定,瘤体通常较小,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报道了3例豆纹动脉动脉瘤患者,均以动脉瘤破裂出血起病,CT血管成像(CTA)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豆纹动脉动脉瘤。1例行开颅动脉瘤切除术,2例行血管内治疗。2例血管内治疗患者即刻造影显示豆纹动脉动脉瘤不显影,Raymond分级为Ⅰ级。术后给予患者早期功能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