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嘴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人嘴大吃四方,任谁不信,于三爷信。
  于三爷生就一张大嘴,这辈子活得不亏。头几十年,甭管年成好坏,他那嘴没穷过。
  民国二十三年,大旱。他十三岁成孤儿,闯关东到抚顺煤矿,进机房做了杂役。
  久了,被大师傅看中。大师傅身有残疾终身未娶,就想百年后有个打幡摔盆的,见其聪明伶俐,干活勤快,欲收他为义子。
  碰上这好事儿,他求之不得,哪能说不?顺杆爬叫的那声爹,把人叫得心都酥了。
  大师傅将其视若己出,把全套本事传给他,没几年,小麻雀变凤凰,他尝到被人侍候的滋味儿。
  大师傅贪喝爱吃,他跟着混日月,也染上吃喝的坏毛病,挣的钱都填进那张嘴了。
  为大师傅养老送终后,他独自回了原籍。初时在矿上管机房,依然好吃喝,终因值班醉酒误事,被撵回了家。
  他收入无着,日子紧巴,馋瘾上来,满屋瞅一圈儿,就属?受大师傅的那件裘皮大衣值钱,眼皮眨都不眨,就典当了。没东西当了,就朝人借,借不来,就捡废品,换个块儿八毛,买一提地瓜烧,站当街就着风喝了。
  有道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他眼看没辙了,遇上个好邻居,隔壁老孙在农技站当头儿,见其可怜,就暗中帮他拉活儿。
  那时,乡村机修人员奇缺。夏秋季节,最怕农机出故障,送县维修厂路远,去还要排队,老孙就悄悄介绍找于三。
  别说,他还真有两把刷子,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儿,三下五除二就把故障排除了。当然,知他好吃荷叶包肴肉,央他,少不了这一口,等他吃得满嘴流油,事儿就妥了。
  那年月,一年到头难沾荤腥,于三沿街那破房里,却时常飘出肉香。村革委会主任郝大炮心里不忿,老子大小是个官儿,天天啃窝头就咸菜,他横竖一根棍儿,凭啥就比我强?
  引黄工程开工,村里选派劳力,于三首当其冲。他叫屈,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去了能干啥?郝大炮眼皮儿也没抬,说你不缺胳膊不少腿,挖土方抬石头,不屈才吧?他就憋屈着上工了。
  上工第二天,那台大功率抽水机趴窝了,眼看要停工,工地总指挥气得直骂娘。
  在这节骨眼儿上,有人透露于三懂机修。
  总指挥眼一瞪,还愣着干啥,快找他来!
  哪料,于三摆上谱了,任谁来请,就是不动。
  总指挥啥人没见过,深知有点能耐的人,多是顺毛驴脾气,便问,他有啥喜好?
  有人进言,于三见肴肉就像蚊子见了血。
  总指挥微微一笑,我当多大的事儿呢,去,给公社肉食店打电话,午饭前送二斤肴肉来,钱记在我账上!
  到晌午,于三吃得直打嗝,顺手把嘴一抹,只用半个时辰,就把抽水机捣鼓着了。
  往后,机器再出故障,只要肴肉管够,他把活儿做得妥妥帖帖。
  工程完工那天,总指挥又请他吃顿肴肉,望着他大块朵颐的样子,大笑道,你个吃僧,吃掉了我多少工资啊。
  一晃就到了七十年代末,村里分地了,望着大机器小农机进农户,于三脑瓜一转,开班授徒,腰包就鼓了。
  他手里有了钱,吃喝更不在乎,成了美食街上的“财神爷”,几家有名头的老店,都为他备上了雅座。
  那天,见个十三四岁的小妞儿端菜,他就问,孩儿,小小年纪,咋不上学哩?小妞儿眼圈就红了,家里穷,没钱供俺上学。听得他一哆嗦,顿觉一块肉卡在喉咙里,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眼泪就流下来了。
  打那儿,他在美食街上不见了踪影。
  没几天,陆家肴肉老店掌柜的电话撵过来,三爷,刚出锅的肴肉,给您送一份过去?他回道,血脂高,医生叫忌口哩。胡老三羊肉馆老板干脆找上门,三爷,今天现宰现炖的羊肉,味儿鲜着哪,您尝尝?他摆摆手,拿走,快拿走,俺闻着那膻味儿就想呕。
  他倒是挣钱挣上瘾了。开班授徒力不从心后,就摆起路边摊,维修电动车、配钥匙、开锁换锁,无所不包,就知道攒钱。隔一段,就见他拎兜往山里去,人们就寻思,又没个沾亲带故的人,进山干啥哩?
  村里“包打聽”神秘兮兮地说,于三爷把钱投到凤凰山庄,使高利息哩。村人就信了,几个老头儿想用激将法套他的话,揶揄他道:“出来进去一根扁担的主儿,存钱下崽哩!”他光笑,也不反驳。
  直到有一天,深山区的几个学校相继送来锦旗,才把谜底揭开。这些年,他靠摆摊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
  咦,事先咋没听到一点儿信儿?来人道,老人脾气倔,资助学生从不透露姓名,都是通过学校把钱送到受助学生手里。人们就纳闷了,这是图啥呢?问急了,他讪讪一笑道:“俺都老到快进土了,还能图啥?只为让山里的穷孩子别失学,多长学问,将来好有出息啊。”
  乡亲们听了,都说,想不到前些年还胡吃海喝的人,如今活成老善人了。
其他文献
池塘里常年水平如鏡,蓝天白云倒映其间。禅师被这种天地交融的恬美所吸引,每天到塘边坐禅修法。练功结束后,他还会绕着池塘漫步,观田螺、虾米伏在水草上的悠闲,赏小鱼穿梭往来的灵活。偶然,他看见两组鱼群相遇,纠缠成太极图的形状,便深信鱼儿是道的化身。  这天,一只野鸭飞临池塘,惊得鱼儿沉入池底。禅师起身驱赶,野鸭从池塘这端飞向那端,丝毫没有离开的迹象。禅师唯恐鱼群受到伤害,连忙拿来一个馒头,远远抛向野鸭。
期刊
小城的这家书店是我开的,有个掉书袋的名字,叫“黄粱梦”。  在外人看来,这书店的名字透着一股酸臭的书卷气,倒不如一个简单的某某书店清晰明了。可在我看来,这家书店的名字却是最清晰明白,最实在的介绍了。  为了呼应这个文绉绉的名字,我在装修时费了大功夫,古风装潢,实木书柜、书桌,条案上焚一炷熏香,有时兴致来了,还会拿出奇楠摆件……书店不只卖文化典籍,还有些别的书籍,包括国内外的期刊,以及一些我时不时看
期刊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青花镇,三十六崎巷,玉簪花开时。  那一年,我14岁,素锦13岁。我们两家的距离仅隔着四扇窗。  “三十六崎巷”位于和平码头的高地,因巷口有三十六级陡峭的阶梯而得名。小巷的中间地段有一座小花棚,栽种着一些花花草草。盛夏,玉簪花开了,叶脉分明的绿叶在风中婆娑着,六片雪白修长的花瓣转着几点鹅黄的花蕊,一朵挨着一朵,摇摇欲飞。像雪,像船,像古代女子头上的玉簪。  一日傍晚,天色阴暗,门外
期刊
蔡启凡借着假期出了趟远门。遇到小点时,假期过半,也是他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当时的他站在江边,塌着半边身子靠在栏杆上,江风吹动他的衣角,他浑然不觉,目光抛在江面,给风吹散,给浪打翻。  失恋的巨痛似乎过去了,紧跟着的却是漫长的迷茫,每天行尸走肉一般,做着那些无聊的事情。出趟门,看看风景,总归没坏处。蔡启凡这么跟自己说。  小点招呼他时,仿佛一股潮气涌来,夹杂着这座江城鱼虾的腥味。他扭转身愣愣地看着小点
期刊
风停了,雪歇了。  唯有山头上还在冒烟的那一个个老树头,静静地诉说着森林的不屈血性。  留在村里的老大爷和小孩们,满山遍野、神情专注地一遍遍地寻找着,然后把一具具残缺不全的战士遗体抬到了山下。  小河边。女人们一脸庄严而神圣,轻轻地为烈士们清洗遗体、整理遗物。  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阿妈妮来了,她愠怒道:停下,都给我停下!你们怎么这么狠心啊,这冰天雪地里多冷啊,怎么能把英雄们放在地上,还用雪水来擦
期刊
晨曦是无意中看到那一幕的。  同往常一样,晨曦中午放学后没走大路,而是选择了菜园中间的那条小径。  眼前全是绿色:绿色的菠菜,绿色的甜椒,绿色的小葱……连西红柿都是绿色的——它们还没有完全长熟,就像现在的晨曦一样。  晨曦穿过一排黄瓜架,几根嫩嫩的黄瓜妞儿用小刺调皮地划着他的小腿,似乎在说:来呀,摘我们呀。晨曦站住了,抿了一下嘴唇,准备弯腰去摘。  事情就是在这时发生的。晨曦忽然听见不远处有说话的
期刊
“大雁来了!”  有人这样惊呼,就有人放下手中的活计,仰望天空。瞬间,可见成群的大雁,如同一串串小蝌蚪似的,打遥远的天边,排成排、扯成行,或组合成各种好看的线形,一路“嗝儿,嘎儿”地飞翔。  “一只,两只,三只……”读过两三年书本的孩子们,还会挺着脖颈,报出那群大雁的数量。若是几个孩子一起数,自然就会有数得不对的一方,相互间发生争执,想去重数,雁群却飞远了。  其间,也有雁群在空中盘旋几圈后,随之
期刊
奶奶说,你们一起去买点吃的吧。  奶奶给了我二角钱,崔卫涛眼巴巴地看着。奶奶是我的奶奶,不是崔卫涛的奶奶。我擦了把眼眶边残余的泪。十几分钟前,我爸揍了我,哭声和打屁股的声音一样响亮,奶奶从另一个屋冲了进来。我爸说,妈,你别管。奶奶说,我不管谁管,我就这一个孙子!奶奶再次把我解救了,又唤来后屋的崔卫涛。崔卫涛是我的小伙伴,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比我大两个小时。  解放河桥的桥畔下,有一家供销社,以前,
期刊
那时的大勇正躲在树丛中,透过枝叶往外望。两只大鸟气势汹汹,呼啸着向他飞过来。红星闪闪。前方不远的队伍突然乱了队形,兵们纷纷趴倒在田垄里。  田埂上,二勇身子往前倾,死命牵着地主家的那头犟黄牯。犟黄牯抬头望天,“哞”的一声,铆足劲儿,一动不动。  “小老乡,趴下!快趴下!”有人大喊。  氣势汹汹的大鸟下了几个巨蛋。一个巨蛋在二勇头顶的位置,急速砸下。红星闪闪。一个高个子兵一跃而起,猛跑两步,扑倒二勇
期刊
敲门声急促响起,布诺迪从沙发上跳起来,扑向铁门,楼道里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该死的。”他朝空荡荡的楼道骂了一句。刚坐回沙发,铁门上又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布诺迪朝铁门狠狠踹了一脚。  几年前,布诺迪去献血。奇迹发生了,他的血型适合各类缺血患者,并且,他的血液对于绝症患者有辅助治疗效果,这是专家对他的血液进一步分析试验得出的结论。一时之间,布诺迪成了名人。  特殊的血型给布诺迪带来了好运。  “你好,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