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雄健气凌云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n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草书是抒情诗,是写意画,是现代舞,是天才的艺术。所以,中国书法史上学草书者甚众,但能取得很高艺术成就者不外乎张芝、王羲之、孙过庭、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王铎、傅山等数家而已。写草书除书家的胸襟情怀之外,贵在结字运笔的精熟,要掌握高超的艺术技巧。唯其如此,方能书写时意在笔先,自然从容,潇洒流畅,而不至于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满纸涂鸦。
  王世国先生祖籍安徽省寿县,自号“八公山人”。早年他书承家学,受其叔叔安徽著名书法家王家琰的影响,特喜雄浑正大如边关老将的颜楷,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勤礼碑》《麻姑山仙坛记》等,常称自己是“颜门弟子”。从他的行书中堂《和哈余庆师诗》中,可以看出他写颜楷的深厚功力。后来他在清代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梁巘当年主讲的寿春循理书院旧址的碑廊里,得见苏轼、黄庭坚、董其昌、梁巘等名家碑刻书迹,勤恳临习,从此步入书法门径。
  此后多年间,他学习王羲之诸帖,继承俊逸潇洒的魏晋风度;学习米芾的名迹,掌握极尽变化之妙的笔法;学习李邕、赵孟頫、文征明、王铎的行书,形成风清骨俊、遒润高华的体貌。当然,王世国先生平生醉心和孜孜以求的还是草书。他临习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序帖》和大小《千字文》,以及黄庭坚、祝允明、王铎书迹,千锤百炼,功力日深。
  当今书坛急功近利、沽名钓誉者众。一些人以创新或所谓“金石味”为名,矫揉造作,败笔连篇;或以丑为美,自残模样。还有一些人以为能在宣纸上写毛笔字便自称是书法家。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丑拙恶劣。
  王世国先生的书法却无当今时弊,可以说是精爽宜人,有书卷气。从他草书的李贺《马诗》作品来看,他的书法风清骨俊、刚健雄强,线条纯净,观之可亲可爱,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一方面用张旭、怀素狂草的体势,运笔如风,迅疾骇人,时常连字连画,一气呵成;另一方面,又继承了祝允明、董其昌、文征明等明代草书潇洒妍媚的文人风流。为了不致过于流滑软弱,他增强草书笔法的丰富性和线条的风骨,又参之以王铎、徐渭草书的苍雄劲健、折锋争拗、提按顿挫、八面出锋的笔法特色,使得笔力遒劲,节奏鲜明,腾挪跳掷,精准得当。因此他的书法恰似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又止于不可不止。这种类似万物生长的合目的性和秩序性,被他以一种自然而然的笔墨形式美妙地表现出来,关联呼应、气韵承转都恰到好处,充分显示出他长期临习名迹、博采众长所积累的深厚功力。
  草书最忌流滑、软弱、拖沓。唯有书家在快速行笔之时,熟练地运用提按的笔法,适时停蓄,顿挫转折,方能做到主画重,次画轻,做草如真,精爽干净。王世国先生的草书非常注意用笔的提按停蓄,并以此传达出了其草书作品的鲜明节奏和线条变化之妙。
  中国书法究其笔法不外乎平移、提按和使转三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按。正是因为有了提按,才从最初的“篆只一法”(平移),发展到了“永字八法”,有了中国书法丰富多变的笔法。本来草书因为行笔很快,所以运用最多的笔法就是平移和使转,如张旭、怀素、黄庭坚基本如此。草书在快速行笔中要平移、使转容易,而要准确地提按,做到主画重而次画轻,(即所谓“做草如真”)就很困难。
  王世国先生的草书难能可贵之处就在提按,只有提按才能表现“阴阳相生相克”的自然之道,才能实现书法精神与天地精神相往还。关于书法的提按他曾说:“行笔每一次‘提’都是一次飞跃,每一次‘按’都是一个落点;在提按时落点要准确,承接要稳当,如杂技中的空中飞人,这边飞跃而出,那边准确接应,方能成就艺术美感。”他正是通过用笔的提按创造出了墨色的干湿浓淡的丰富效果,创造出了线条的轻重粗细的力量变化,行笔的徐疾快慢的节奏韵律。他那苍劲的笔锋游走于宣纸之上,腾挪跳掷,神采飞扬,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和节奏感。我想,这正是王世国先生草书的高妙之处,也是观者在欣赏其作品时应当细心品味之处。
  王世国简介
  自1986年,王世国先生曾在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等多所院校教授书法及书法史、书学理论、书法美学等课程,教授的学子遍布岭南,其中佼佼者已成为著名书法家。
  王世国先生的著作有《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由谢稚柳、范曾、王家琰先生为该书题签,迟轲和陈初生先生作序言。该书1994年荣获广东省第四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他还与人合著《青年美学向导》,并相继在全国报刊发表文艺学美学和书法论文数十篇,达数十万字。
  王世国先生自幼习书,深得其叔父安徽著名书法家王家琰先生的教诲,笔耕数十年,遍临百家,自成一家。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广东省书法大展并获奖。
  作为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王世国先生曾多次组织策划并主持大型书法艺术活动,如:首届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提名书法家作品展、第二届全国新文人书法展、首届两岸四地高僧书画展、岭南书法教育论坛、首届“南粤杯”全省青少年书法大赛、深圳市中小学教师书法大赛等等。
  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尤其是书法专业报刊,如广东电视台、珠江电视台、《羊城晚报》、香港《成报》、《香港商报》、《新快报》、《信息时报》、《中国书法评鉴》、《书镜》、《艺坛》、《书法导报》等等,都曾对王世国先生做过专门釆访报道或刊发其文章。
其他文献
提起湖北木雕就不能不提通山木雕。通山木雕是以湖北通山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果木和杂木为主要原材料的板材上进行的艺术加工和创作,保留着原木天然纹理色泽,简约朴素,以平面浮雕为主,特别是深度浮雕和多层次镂空雕最为常用,造型生动古拙、刀法浑厚、线条流畅、层次丰富细腻、近景远景重叠而不含糊,主题鲜明突出,让人觉得“画中有戏,百看不腻”。  起源、传承与发展  通山木雕技艺的起源目前已无法考,但据记载,北宋置县之
期刊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在湖北赤壁市赵李桥镇已世代相传近200年了。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俗称“洞茶”,由饼茶、帽盒茶发展成青砖茶、米砖茶。  羊楼洞位于赤壁市赵李桥境内,现存羊楼洞明清石板街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相邻的崇阳县、通城县、湖南临湘县茶叶均以羊楼洞、赵李桥为集散地。据河北省《万全县志》记载,早在宋景德年间(约1004年),官府就以两湖饼茶与蒙古进行茶马交
期刊
孔见,祖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1969年入伍,历任侦察大队长、师参谋长,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战役战术研究部军队指挥研究室主任,师长,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少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六届维权鉴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理论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教师书画院名誉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书协名誉主席。主要著作:《中国书法艺术通论》、《毛泽东兵法十三篇》、《各
期刊
平心而论,这数十年来,东莞值得说道的人物,周汉标定是一个。他是东莞的一张门帘,掀开来,城市和江湖的底色到底如何,清清楚楚。  他是我十余年来遇到的最独特的人。无论在哪,紧致的面容永远泛着陈年油画渗出的光彩,眼神尖锐,气色狷介,宽松衣物附身,沉香琢玉在手,沙哑的声音常常发出让人不能平静的识见;夸人、损人、骂人时用诗、用典,但不全是雅致的一类,听者有时难免愕然、不安,幸好绝无反感,这率真的个性里头,是
期刊
经过长达5年的准备,国内第一本讲述卡通形象营销理念的专著《卡通形象营销学》正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面向动漫专业的师生,和所有动漫业界同仁,以及和其产业的营销人士,详细讲解了把卡通形象作为商品的营销方式和把商品通过卡通形象来营销的方式。按作者宋磊的话说,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把国内动漫业界的关注点从对动画片的营销转移到对卡通形象的营销上来,一则因为推出商业动画片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营销卡通形
期刊
传统装裱(手工装裱)、机械装裱、手工机裱是现今书画装裱三大技术。其中,“手工机裱”是由文化中国书画装裱中心研发的。本刊记者专访该中心的装裱师、“手工机裱”的发明人之一高山先生,带领大家了解“手工机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文化月刊》:为什么说“手工机裱”是现代装裱的发展方向?  高山:因为这是一种基于传统手工装裱和现代机器装裱而发明的一套快速实用的装裱技术方案,使字画装裱变得十分轻松简单,既解
期刊
土地是人类生息之所,政治上其与权力捆绑,外交中则涉及主权,经济上它更是提供人们食物的来源。然而,去了云南东川红土地才会领悟到,土地还蕴含着丰富的色彩,它赋予了人们观赏的价值,它展现着令人震撼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大奇大美风情无限  驱车驶出昆明,向北偏东方向沿昆曲高速行驶不到200公里,从龙潭出高速,进入东川区通往新田乡红土地的公路。这40多公里的车程虽略显颠簸,但走村穿镇间也领略了滇北乡间的
期刊
王春生: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人物画、花鸟画与书法,艺术境界超逸深邃,作品清新拙雅,跨迈流俗。近年来应邀在青岛、广州、台湾、澳门、巴黎、韩国等地九次举办个人画展,被称为实力派中国画名家; 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国际性美术大展,并多次获奖。上海电视台、山西省电视台分别以片名《流连在王
期刊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海拔1712.1米,属高寒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台地,高坡因他得名。这里居住着苗、汉、布依等多个少数民族,地理方面多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小溶洞随处可见。虽然离省城贵阳不是很远,但是这里依旧保持着古朴的苗乡生活。  深秋时节,笔者与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的几位爱好苗学的一道,踏上了经花溪、青岩、黔陶前往高坡的路途,目的是探访有“
期刊
张金发,曾用名张树誉,中共党员,大学学历,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书法师,收藏爱好者,一九八三年九月生于安徽和县驼塘村,退役军人,现定居北京,担任国际职业规划鉴定中心中国区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兴海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中国扇子艺术协会江苏分会副会长、亚洲珠宝联合会常务理事、北京千秋百川教育科技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世界名人网文化艺术领域创始人、中国大学生创业联盟终生导师、北京世纪宏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