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中的提升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教学质量主要从降低学生学习坡度,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发动机思维力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分别运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法以及自主探究法,从而营造出具有形象性、自主性以及探究性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发动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在发动机学习海洋中尽情遨游,增强学生的发动机维修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教学质量
在现阶段的发动机维修与检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忽视培养学生自主性,以及实践性,从而导致学生对发动机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并学习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给与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究空间,激发学生的发动机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发动机学习的成就感。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
众所周知,发动机知识相对抽象,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学生对发动机的相关部件进行拆装,不仅会延长教学时间,甚至给初学发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并创设相对简单的动画,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让学生对发动机知识形成整体的轮廓感,为学生后续的发动机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授“发动机的四冲程工作原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为形象地了解“吸气”、“压缩”、“排气”、“做功”的整个过程,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开展教学。第一点,以问激趣。在开课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跑车打火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适时地对学生提问:“发动机是如何进行动力的产生的?”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调动起来。第二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发动机四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观察动态图,你们发现的发动机动力是如何产生的?”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是炸药的爆炸,即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教师适时地说:“通过视频的观察,谁能说一下压缩的做功是如何产生的?”小宇积极地举手说:“在压缩行程中,进气孔和排气孔同时关闭,活塞上行,并行至上止点。此时混合燃油气体被压缩到极致。”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提升他们对发动机知识的理解力。
二、使用小组合作法,提升学生问题解决力
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维修品质,从而让学生运用这些优秀的维修品质,使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维修问题的能力。为了让整个教学更具有高效性,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通力合作。
例如,在發动机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并主动设计故障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细心品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教学。第一点,自造故障现象。教师将一个火花塞的插头拔掉,并尝试打火,让学生分析发动机抖的原因。第二点,划分小组。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主观意愿进行小组划分。第三点,适时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发动机的打火需要哪些条件?你们可以绘画相关部件的简图,进行逐个排除!”第四点,展示成果。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冉小组小组安排。小冉小组为每个成员设定相应的职务,比如,让萧赞排查进气系统,让小婵排查点火系统。因为小组分工明确,所以他们小组最先发现故障现象的原因。
三、巧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发动机思维力
在学习完一章知识后,为了提升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力,教师可以设置具有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从而提升对整体发动机知识的掌握能力。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及给学生提供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例如,在讲授“发动机打火”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发动机是如何打着火的?其次,教师带领学生依次对发动机的构成,以及对应的几大系统进行复习,从而为学生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知识基础。最后,展示成果。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陈的回答。小陈说:“首先是吸气冲程,吸入空气和燃油混合气体,之后压缩这部分气体,在活塞到达上止点附近,火花塞点火,从而让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从而打着火,之后,利用飞轮的惯性作用,实现上述功能的反复运行!”
总而言之,在提升发动机检测维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与学生自主的探究空间,并适时地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以此作为故障现象的判断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细心的品质,让学生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检查,从而避免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詹天乐.发动机检测的意义及提高检测水平的途径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7(01)
[2]吴林.论发动机检测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08)
关键词:实践教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教学质量
在现阶段的发动机维修与检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忽视培养学生自主性,以及实践性,从而导致学生对发动机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并学习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给与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究空间,激发学生的发动机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发动机学习的成就感。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
众所周知,发动机知识相对抽象,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学生对发动机的相关部件进行拆装,不仅会延长教学时间,甚至给初学发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并创设相对简单的动画,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让学生对发动机知识形成整体的轮廓感,为学生后续的发动机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授“发动机的四冲程工作原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为形象地了解“吸气”、“压缩”、“排气”、“做功”的整个过程,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开展教学。第一点,以问激趣。在开课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跑车打火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适时地对学生提问:“发动机是如何进行动力的产生的?”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调动起来。第二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发动机四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观察动态图,你们发现的发动机动力是如何产生的?”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是炸药的爆炸,即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教师适时地说:“通过视频的观察,谁能说一下压缩的做功是如何产生的?”小宇积极地举手说:“在压缩行程中,进气孔和排气孔同时关闭,活塞上行,并行至上止点。此时混合燃油气体被压缩到极致。”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提升他们对发动机知识的理解力。
二、使用小组合作法,提升学生问题解决力
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维修品质,从而让学生运用这些优秀的维修品质,使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维修问题的能力。为了让整个教学更具有高效性,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通力合作。
例如,在發动机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并主动设计故障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细心品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教学。第一点,自造故障现象。教师将一个火花塞的插头拔掉,并尝试打火,让学生分析发动机抖的原因。第二点,划分小组。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主观意愿进行小组划分。第三点,适时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发动机的打火需要哪些条件?你们可以绘画相关部件的简图,进行逐个排除!”第四点,展示成果。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冉小组小组安排。小冉小组为每个成员设定相应的职务,比如,让萧赞排查进气系统,让小婵排查点火系统。因为小组分工明确,所以他们小组最先发现故障现象的原因。
三、巧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发动机思维力
在学习完一章知识后,为了提升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力,教师可以设置具有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从而提升对整体发动机知识的掌握能力。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及给学生提供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例如,在讲授“发动机打火”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发动机是如何打着火的?其次,教师带领学生依次对发动机的构成,以及对应的几大系统进行复习,从而为学生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知识基础。最后,展示成果。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陈的回答。小陈说:“首先是吸气冲程,吸入空气和燃油混合气体,之后压缩这部分气体,在活塞到达上止点附近,火花塞点火,从而让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从而打着火,之后,利用飞轮的惯性作用,实现上述功能的反复运行!”
总而言之,在提升发动机检测维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与学生自主的探究空间,并适时地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以此作为故障现象的判断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细心的品质,让学生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检查,从而避免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詹天乐.发动机检测的意义及提高检测水平的途径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7(01)
[2]吴林.论发动机检测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