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悟诸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22766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诸子选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当中的选修教材,对这一选修课程该如何把握,如何教学,成了众多语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吕思勉先生曾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教授这一课程的宗旨就应该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语言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空谈道理,大讲哲学,而是要将所有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结合的方式最简单的莫过于“点悟”,它的意思是根据原文的某一点内容,做一点联想、一点领悟或一点评论,从而将哲人的理论,变成自己的观点,或根据时代的特点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笔者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点悟”的做法,愿给同行抛砖引玉。
  
  一、由诸子的话联想到其他名言
  
  诸子(如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人)的某些观点都对后世的文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孔子对董仲舒、韩愈、范仲淹、程颐和朱熹等人的影响;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散文家的影响;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理想人格的影响等。即使是诸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启发学生由此产生相似或相关联想,用后世文人的名言来给诸子注释,这对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一种有效的培养。
  师生探究:
  在《论语》中,可以由“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想到陶潜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由“知其不可而为之”想到《水浒传》中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由“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想到《左传》中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由“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想到《东观汉记·王霸传》中的“疾风知劲草”,想到宋朝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由“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想到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想到《礼记》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等。
  
  二、变诸子的话为自己的话
  
  在全面理解诸子的思想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对自己有所触动和启发最大的内容进行自我解读,并尽量也用文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锤炼语言。
  师生讨论:
  可以将子贡和子夏对于过错的态度(子贡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夏日:“小人之过也必文。”)理解为“君子有过,勇敢面对;小人有过,文过饰非”;变孔子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为“人之内心乃弘道之本”;变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变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诚信乃立身处世之根本”;变孟子的“王何必日利”为“怀仁足矣,何必言利”、“人人怀仁,个个言乐;个个争利,人人自危”;变孟子的“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为“为善以终,圣之至;逐利之末,恶之本”;解孟子的“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为“不义不仁之君乃为残贼之独夫,独夫者,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天下弃之也”等等。
  
  三、对诸子的话作评论
  
  哲人的话犹如千年淘洗的金沙,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闪亮。教者理应正面引导学生去识记、去揣摩、去玩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敢于去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是向权威挑战。要让学生知道,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和亚里士多德“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的观点的合理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尽管他们的见解有时未必成熟),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的提高是不无裨益的。
  师生点评:
  如对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评论:“以民为贵者,自重也。民贵者稀,自重也轻;民贵者广,自重也重。及天下之民重时,自当至尊也,至尊者,天子也。孟子之言真高论也。”对孟子的“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的评论:“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人理应持守、践履仁义之道理;然而今之中国,多少‘不居安宅,不由正路’之人,却安居豪宅,能找‘钱’路,此又当何解?”
  综上而论,教者若能以上述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恐怕学生也不会对先秦诸子太过陌生了,诸子也就不会离学生太远,而教和学也就不至于太枯燥了。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写作议论文时要设置好分论点,帮助学生探寻并掌握分解中心论点的基本方法。教师可在施教过程中通过“诱思·迫思·助思”的手段激发、优化学生的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学;课例研究;写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34-0026-02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
[摘要]文章以《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议题式活动型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主张围绕核心议题,借助序列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议题式活动型课堂;教学设计;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0056-03  本节课以“厉害了!我的国之外交篇”
【教学案例】  口语交际《劝说》是义务教学课程标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内容。安排此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别人,从而达到劝说的效果。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在具体的环境中掌握恰如其分的劝说方法,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本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建议中,编者给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在教学时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劝说,了解劝说时所使用的语言的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他认为重在提问,以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利用课堂设疑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是当务之急。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使之成为艺术。现就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提问技巧,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举隅说明。  1.揭疑式提问
我拿起写字台上女儿留的一张字条看,顿时大惊失色,只见上面写着:爸,我给您一周的时间考虑,别找我……  我从来没有想过,以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女儿会变得这么的執拗和叛逆。  人们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话一点都不假,自从女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我的心头肉。我对女儿宠爱有加,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又怕化了,而女儿从小就爱黏着我,喜欢抱着我的大腿耍赖,喜欢扑在我怀里撒娇,从学校回来,也会躺在
秋的最后一丝气息渐渐消失,冬,带着凛冽的寒风悄然而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清晨,一片片雪花灵动似精灵,翩飞到地面上,渐渐地把大地盖住,小城一下成了冰清玉洁的白色世界。风儿一拂,树梢上的轻雪便簌簌飘落下来,宛如晨雾漫卷。雪渐渐大起来,如鹅毛般轻盈地飘落,一片片雪花晶莹剔透,却又有着潮水般铺天盖地的气势。放眼望去,远处青山已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出轮廓。整个世界呈现出如山水画般缥缈的意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学阶段的教学都将发生历史性变革。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人工智能对教师的“教”产生的变革;对学习的“学”产生的变革;师生应对人工智能的对策。提出人工智能对“教”的变革包括教学观念、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及教师工作内容四方面;提出人工智能对“学”产生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的变革。享受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惠利的同时,也要接受它带来的新挑战。新时代的教师要紧跟时代
【考题回放】  《现代汉语辞典》:【留心】注意。  有人曾经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  鲁迅先生在谈到创作时说过这样的意思:要留心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竺可桢《唐宋诗中的物候》:唐宋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是杜鹃、布谷……  阅读上面的材料,以“学会留心”为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得出现自
绿在眼里的绿,红在颊边的红,笑在唇角的笑,都是长在心上的诗经。  初春山中,看一回绿,浅草微风,低绿抬眼,你与之对视的刹那,惊艳一回,心里也就住满了一整个春天似的。那绿,喜气、自在,好似一冬的情话,被一个人焐热了,滴出水来。  因为在多寒的人生之冬里,仍持有一份天真吧,所以看这绿,是春酿的酒,风盏一满,人就醉了。这不是诗经吗?而那红,山上没有,你的颊边已开两朵,唇边跟上桃红似的笑。这不是诗经吗?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点是核心,是议论文的灵魂。把握了论点就相当于打开了议论文解题的宝库。那么,如何找论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标题法    议论文标题形式多样,可根据标题的特点来寻找论点。如果标题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通常标题即为论点。如《错过就会永远失去》,这篇文章的标题即是论点。如果标题是论题,那就读文章,找出作者对这一论题的看法和主张,这即为论点。如《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