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戏莲叶南北间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小明/华光艳映水云酣136cm×68cm 2007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立惠城荷亭上望去,只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夏秋时节,池塘中青盖亭亭,吐红摇翠,湿热的空气里仿佛可以拧出倾泻的馨香;冬春之际,残荷凋零,寂静萧条,使人凄婉。潘小明始终在静观、在思索,然后那不同时节的荷塘景致便成了他水墨花鸟画的主要母题。鱼戏莲叶南北间,他戏清莲水墨中。
  为何称戏,因为那泼洒的墨块与洒脱的线条让人仿佛徜徉其中;为何称戏,因为他拨开现实的莲蓬划向内心的藕花深处,创造着自己的“墨象符号”,表达出内心的艺术哲学体悟。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他的作品,气韵贯通,笔断意连;经营位置体现守阴抱阳,阴阳相生;墨荷在他的皴、擦、点、染中超脱了现实的表象,升华为寄托理念与情感的境界。
  走出水墨丹青,回到鄙俗生活。人是立体的,画是平面的,读人比读画有趣。我出门逛街时的所见与购毕归家时的所见都是他伏案画画的身影;我们吃饭时往往要扯着嗓子朝画室喊上数遍才能听到他低沉敷衍拉长的一声“嗯”,然后没有了下文。直到我们吃饱喝足以及桌上杯盘狼藉与饭冷菜凉时方听到从画室过来且越来越近的“啪嗒啪嗒”的拖鞋声;游山玩水时常常是这一秒你还见他在你身边谈笑风生,而下一秒你再转头他竟没了踪影。四下张望,发现他在杂草地上或蹲或站,双手拿着照相机,正对着树丛里憨玩起兴的鸟儿们不停地按下快门,之后他会颇有成就感地反复看着那些照片呢喃感叹、沉默,然后顿一下,拉过他身边的某个人,激动地询问人家对照片的意见。这就是这位南国画家的真性情,在自然造化中汲取灵感,游戏于墨色与笔法中。这些对生活的态度,对美的珍视,融入到画中,然后鲜活了那些在宣纸和绢上的花鸟鱼虫。当然,读画亦能读出他的片段,因为画面是他记忆与思绪的乐土,滋养着一股南国的情怀。台湾美学家兼画家蒋勋说:“绘画并不只是视觉吧。”晚年因白内障而失明的莫奈,在黑暗中挥动画笔,好似凭着嗅觉与触觉在作画,睡莲在Giverny水塘里静坐,色彩组合交融仿佛散发出了水边清清淡淡的气味。看韩滉的作品,闭上眼,那些流畅却又蜷曲躁动的线条便让人感受到那草地上牛羊的骚味混合泥土芳香的气息。那么视觉大概只是他所有感官的窗口,开启这扇窗,即开启了眼、耳、鼻、舌、四肢,他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也都一起活跃了起来。那些南国的湿气,洇润在他纸张的颗粒中,细雨绵绵,泉水叮咚,鱼戏莲叶南北间,这似乎不是我们真正现实的周围,但这的确是他的所见,他用墨色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暂时忘却嚣烦尘世去领会大自然的古朴之乐。

  老子说,一个杯子最有用的,是那个空的部分。若心灵没有了空间,美又如何进入?他为人谦和而平稳,做事慢条斯理、按部就班,并不盲目追随时下快的疯狂的速率泡沫。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在凡俗的欲望柜台前他并无过多的迷恋,却在笔墨纸砚中上了瘾。他嗜书成性,画室像一间书屋,甚至书柜也无法容纳,只能把书摞堆在地板上和椅子上,目光所及,无一没有书的位置。在翻他读过的《贾平凹散文大系》时看到他画下这样一段话:“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官,于嚣烦尘世间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畏不俗不谄。”

  艺术并不是什么神秘而不可高攀的学问,艺术其实很简单。尹吉男院长说:“艺术只有在一个人平视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因为它是与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东西。”潘小明以真心待艺术,艺术是潘小明的生活方式。好一段时间,画室里的青花瓷樽里插着一支他从野外带回的残荷,这是一种对逝去的美的哲学的直觉与敏感。残荷孤独地耷拉着,像是有说不尽的沧桑,他推了推眼镜,陷入了沉思,带着佛珠的右手提起一支羊毫,将这即将消逝的夏日芳华留在了画纸上。很多人说:“潘小明的荷花一眼便能认出来。”因为他的荷花并不只是视觉所及,而是动用了所有感官的体悟所得,皴搓揉擦间留下了他的符号。笔、墨、花、鸟,残荷上的筋痕脉络,组合成丰富的韵律,仿佛是在诉说他的坚守。

潘小明


  1963年出生于廣西鹿寨。198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2003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2009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广州画院先生画馆馆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秘书长、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养计划课题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画展,其中获金奖1次,银奖3次,优秀奖7次。
其他文献
方向简历  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方向导师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引言  艺术家方向的画,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松”。状态很像广东人喝早茶,慢、丰富、坦然,好像什么都不急,但什么都没耽误。方向喜欢画人居生活,郁郁庭
期刊
欣賞陈水兴博士的写意山水作品,总有两种感觉次第涌到心头:水兴作画的过程必是快乐的,因为每次面对他的作品,都会有令人心动的感性存在叫人满足;水兴作画的过程又必是理性的,因为每次面对他的作品,都会有促人深思的理性成分叫人试着去探索画面背后的一些内容。他的画,给人亲近,同时又远离甜俗。简单说,他的画中蕴含的诗意令人欣悦,又绝不像常见的一些画家那样刻意讨好观众。  清人王泽宏在文章中曾记载,唐代张璪有生枯
期刊
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写有一句曲词:“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春日的美被描绘得温柔又舒适,但是,细细想来,为什么是“春如线”呢?  吴冠中先生的一幅画作,就叫《春如线》。他曾经讲,这幅画就是听俞振飞唱《游园惊梦》得来的灵感。用线来绘写春天,线形象地表达了情之缠绵。“我的绘画经常坠入线之罗网,从具象的紫藤之纠葛发展到抽象的情结,纵横交错,上下遨游,线在感情世界中任情奔驰。我以线书写春意,含情脉
期刊
面孔是区分人物讯息的载体,办公楼里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够在一秒的时间捕捉到人物的讯息,是因为面孔有不同的特点。人类五官、脸型的差异,只有毫厘之分,是因精准的科学测量仪器而识别出了差异,这是机器的能力。人物肖像画家区分面孔差异的能力不亚于机器,它是一种高度的概括,甚至夸张,都能刻画入神,面孔的差异也正是人物画家为之着迷的地方。风景也具有面孔,虽然同是山峦、植被、磚房等这些类似的“五官”,但不同地域的风景
期刊
距今五千年前,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无论北方仰韶还是南方良渚,已经出现规模化的稻作农业。依山而峙,山是栖息的屏障;临水而居,水为生命的源泉。所谓高山仰止,静水深流。定居于一方以稻作为业的人们对于朝夕相对的自然、山水,何止依赖,简直崇拜,产生多少诡谲迷离的山水神话,又暗藏多少往昔的故事与观念。实在的,中国人对于山水的情感早已写入基因。  至于魏晋之后,文人邀山入画,乃“卧游”之,“畅神”之,实为自然且
期刊
【摘要】当设计过程中的参与权和设计结果的使用权被解放时,设计中所蕴含的公共潜能就会被激发,大众的力量得以调动,设计师将带领大众加入到社会建设当中达成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的美好目标。本文以摩拜单车的设计为例,对设计的公共潜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设计公共潜能;社会创新设计;参与权;使用权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设计的关注点与涉及面和与工业时代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与扩展,设计与社会的相关性也越发紧密。
期刊
广西南宁人。2019年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商进副教授。作品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并获奖。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主持和参与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工笔畫协会会员、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期刊
郭善涛/素秋系列一132cm×50cm 2019年  与善涛结缘,始于2006年秋。彼时赵师振乾先生命余留校佐理书法教学,而善涛则经国美、广艺之游,学成归来,勠力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之山水教学开辟新径。转瞬十载余,于人才之培养贡献实多。与此同时,其山水技艺非但渐入佳境,亦然是别开生面,别张一军,俨然成长为中原画坛一支新秀,众目翘首,后浪之期,其在斯乎?  前人有谓论其画,不知其人,可乎?善涛之处世,
期刊
文瑶/云南喜洲写生60cm×50cm 2017年  生于斯長于斯,文瑶的油画作品与广西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初看文瑶的油画和水墨小品,给人的感觉是:闲适。“好画是闲出来的”,没有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兴味,对不同材质和感觉的微妙探索,文瑶的创作即会失去太多的“色彩”。  文瑶的作品大约分为几类:风景(自然风景和意象风景)、人物、杂物件小品。在漓江画派年轻一代画家中,文瑶的绘画风格既独特又很难贴“标签”。
期刊
1991年出生,安徽涡阳人。2012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国画山水方向研究生,2015年6月硕士毕业。现为安徽省美術家协会会员、亳州学院美术系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