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吧 我亲爱的宝贝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azho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音乐需要先掌握哪几样基本技能呢?我觉得应该是音准、节奏、识谱这三样!等这些都入门了,再学习乐器时就是演奏技巧的训练了。其实识谱是逻辑思维的训练,无论是五线谱还是简谱,都是数字游戏。但是,培养孩子的音准和节奏感,我倒有一个省时省力的好方法——每天晚上给孩子唱摇篮曲。
  这话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我的婴儿期是我妈的噩梦。她老人家不止一次地感叹我小时候哄睡太难!抱着睡,一会儿就睡着,但是一放到床上立刻醒来痛哭。无奈,我妈再抱起来,一边拍一边唱摇篮曲在地上来回溜达。我妈抱累了换我爸抱,两个人都是一边走一边拍一边唱,直到春暖花开。那时候也不讲究胎教、早教的,但是,奇迹发生了,我上幼儿园以后,老师在前面唱歌,我在下面唱谱,而且节奏感极好!九岁时我开始学钢琴,三年后弹到车尔尼299,听音准和良好的节奏感确实让我省了很多力气!现在每晚我也拍着云儿哼着摇篮曲伴她入睡,两岁的小云儿听到歌就跟着唱,还全身尽情地扭啊扭,配合自己的情绪。
  听摇篮曲和学音乐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孩子最喜欢妈妈的声音。妈妈在唱摇篮曲时,会跟着节奏拍宝宝,即将睡着的孩子最专心,感受力也最强,摇篮曲节奏慢,孩子很容易能分辨出一个小节的开始时,第一个强音就是妈妈手掌轻轻拍在身上的时候,次强音是第二下,再一个强音又一下次强音……节奏感就在这长年累月中慢慢形成了。唱音听音准不准是耳朵的功劳,宝宝全身都休息了,但是耳朵还在听。摇篮曲旋律简单,音符间跨度也小,演唱时没有难度。除去半音,基础音符就七个,八度八度的升降而已,音符有高有低,孩子每天听简单舒缓的旋律,大脑中对这七个音符的音域记忆会非常扎实。耳朵有了这个记忆,当听到不准的音时会反抗,所以不能小看这随着节奏哼唱的摇篮曲,它正将您的孩子一步步领进音乐的大门。
  好了,妈妈们是否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其实我更想说,妈妈爸爸的才能,对孩子影响最深远,我妈妈爱唱歌,她才会唱歌哄我入睡;我老姨几乎不唱歌,我就有了一个唱歌跑调的表弟;我表姐听歌时没感觉,我就有了一个节奏感很混乱的表外甥。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学音乐,那就自己爱上音乐,从最简单的摇篮曲开始学起吧!
其他文献
这天,早上入园时,我和儿子被阳阳的姥姥拦住,指着鼻子训了一顿,说儿子欺负他们家孩子了!我不住地道歉,儿子说是阳阳先动手打的他,显得特别委屈;中午没睡觉,儿子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下午吃饭与邻桌的小朋友说话,儿子又被老师批评。一天中种种的不如意,令儿子非常气恼,回家路上和我讲述的时候,情绪很是激动。  我知道,凭儿子的个头和体型,根本不是阳阳的对手,而且儿子从小对人友善,很少主动攻击别人,再者孩子之间的
期刊
谁是第一  “单独二孩”的政策正式启动了,我和老婆计划着再生一个孩子,谈论得多了,四岁的女儿也参与了进来。  女儿对我俩说:“要是你们生了个小弟弟或是小妹妹,那咱家里谁是第一啊?”我说:“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自然还是你第一啊。”女儿说:“要这么说,我同意你们再生一个小孩。”  女儿小大人式的话语把我和老婆都逗乐了。  手指在这儿  一天,孩子大便后,妈妈说:“等着,孩子,妈妈给你拿手纸去。”孩子用
期刊
一天,妈妈带着成成去买菜。妈妈问成成想吃什么,成成想也不想就懒洋洋地说:“随便。”妈妈不吱声,随便买几样东西回家。  开饭时,成成兴致勃勃地跑到饭桌边,一看桌上的饭菜就没了抓起筷子的兴趣。  “怎么了?”爸爸问。“吃什么呀?”成成嘟着小嘴说,“又是这些菜!”妈妈说话了:“买菜时,我问你想吃什么,你说随便,现在不是满桌子的‘随便’吗?你随便吃呀!”  成成翻翻眼皮没话说了,只好把“随便”夹些在碗里,
期刊
三五岁的小孩子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哭起来,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某件心仪的玩具,也可能是因为他想再看某样东西几眼,甚至可能是因为他很想吃一时半会儿根本没地方去买的食物。总之,任何一种在大人们看来是完全没必要哭的事情,在孩子们身上都可能成为哭的理由。  于是,我们就经常能看见一些家长用一种严肃甚至是凶巴巴的表情对孩子威吓说不准哭!当然也会有一些比较耐心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别提那些没道理的要求,但是说了
期刊
女儿入园后我们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孩子晚上不睡觉早晨不起床。贪玩儿本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不过女儿从十几个月大开始就是一直玩儿到睡着的,加上这两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完全适应了我们家老人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比起一般家庭的孩子来着实让我们难以承受。  刚开始我们尝试着给她讲道理或强行熄灯,可是根本行不通,也试过别人推荐的方法,像白天多运动且不让她睡觉、睡前听轻音乐或讲故事等等,效果甚微。由于
期刊
马震是一位普通的中学美术老师,在伴随着儿子一天天健康快乐长大的幸福里,他也逐渐感受到了陪伴孩子的烦恼。  他5岁的儿子聪明活泼,兴趣总是层出不穷。这不,上了一年多的幼儿园,也许受当下最流行的动画、影视题材的影响,他竟然迷上了小孩子都喜欢的外星人、宇宙飞船、星球大战等科幻元素,还逐渐萌生了一个外星人梦想。  看着儿子每天仰望星空痴痴等着外星人出现的孤寂背影,马震决定满足儿子对外星人的好奇。他先让儿子
期刊
美国发展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饶有意味的故事,名字叫作“小熊抓鱼”:有一只小熊,看她的妈妈和爸爸抓鱼,她很想自己去学习如何抓鱼。她尝试了一下,但是没有抓到任何鱼,于是对自己说:不要想了,我再也不想抓什么鱼了。  心理学家把这个小熊抓鱼失败的故事,同时让一个5岁的美国小孩和一个5岁的中国小孩来读,结果两人对“失败”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和5岁美国小女孩的对话是这样的:  孩子:她不该放弃的,因为那
期刊
“依依,快点吃饭。”“依依,走快一点呀。”“依依,快点洗漱、快点睡觉。”这些话可能是我每天对女儿说得最多的几句话。女儿五岁了,上幼儿园大班,小小的她听话、懂事,只是我一直觉得她的动作有些迟缓,跟不上我的节奏。  早上,帮女儿准备好早餐后,我叫她起床洗漱、吃饭。女儿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进了洗漱间,等了好大一会儿,还没有见她出来。我一边换衣服和鞋子,一边对着洗漱间喊:“依依,快点呀,妈妈上班要迟到了。”“
期刊
从前有一位王子被巫师施了魔法,变成了一只青蛙……这件事情发生在《格林童话》里。对这个故事,我和女儿展开了这样一段讨论:  女儿:有一个公主帮了他的忙,后来青蛙又变回了王子。  我:公主为什么要帮一只青蛙的忙?  女儿:请你不要忘记了,爸爸,那只青蛙是一个王子啊。  我:可是公主不知道那只青蛙是王子变的,对不对?如果你是那个公主,你会愿意跟一只青蛙一起吃饭,吃完饭之后一起睡觉吗?  女儿:……我……
期刊
家长来信:  我的儿子磊磊两岁多了,可是一直都不愿意跟小朋友们互动,平时也不喜欢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比方说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圈做游戏,他就只拉着我的手,死活不跟小朋友们拉手。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我是一万个不放心,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  专家解答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需要与人交往,即使是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也需要别人的温暖与关怀。让孩子学会合作,是帮助孩子迈入社会的第一步。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