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第1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结局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旨在描述PICU入院第1天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结局现状。

设计:

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场所: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 Pediatric Systems,VPS)数据库的入院记录。

对象:

本文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VPS数据库中的194 017个连续PICU入院患儿(年龄1个月~18岁)。

干预:

本文采用国际儿科脓毒症共识会议标准按照第1天实验室和生命体征数值确认第1天MODS。通过PICU入院和出院时的儿科总体表现分类(POPC)和儿科脑功能表现分类(PCPC)评分评估功能状况。

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

PICU总体病死率2.1%。本文确认14.4%入院病例第1天发生MODS。MODS患儿病死率高于无MODS者(10.3%比0.7%,P<0.001),存活者PCPC(3.6%比0.5%,P<0.000 1)或POPC(6.0%比1.8%,P<0.001)评分恶化≥2级比例更高。第1天发生MODS患儿病死的优势比为14.3(95%CI 13-15.7),而病死或出院时POPC/PCPC评分≥3(功能预后差)的优势比为6.7(95%CI 6-7.4)。研究子集来自记录限制性支持决策医院的148 188例患儿,该决策见于5.8%MODS患儿,而无MODS者仅0.8%(P<0.001)。病死的第1天MODS患儿中,43.1%接受限制性支持决策,41.6%放弃生命维持治疗(P<0.001)。

结论:

入院第1天MODS患儿仍是PICU中病死和残疾的主要病例来源,但神经预后不良的风险可能会得到改善。需要进一步研究第1天MODS患儿的限制性支持策略和停止生命维持治疗的决策。

其他文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几十年来由于蒽环类化疗药物、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的使用,其治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代化的分层治疗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并减少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文章回顾了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进入临床应用的历史,从疾病特征、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的治疗现状、治疗机制及耐药机制等方面作一介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之一,大多数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目前PCNSL的诊断金标准是活组织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但因穿刺风险较大、患者依从性问题和缺乏特异性症状等原因,很多患者无法早期诊断。PCNSL对化疗较为敏感,但因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大剂量化疗或出现耐药,导致病情进展或复发。因此,寻找和鉴定脑脊液中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监测,对提高P
目的通过异常克隆的检出提高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伴有CBFβ-MYH11及t(7;12)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结果患者,男性,31岁,高白细胞伴脾大,骨髓中可见原始细胞,费城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和CBFβ-MYH11基因重排阳性,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的基础上短时间发生急变,治疗过程中合并t(
目的探讨获得完全缓解(CR)的成年低、中危组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前巩固化疗方案中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与标准剂量阿糖胞苷(SD-Ara-C)对移植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7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后行Haplo-HSCT的71例低、中危组AM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化疗周期、疾病状态、不同方案和患者采集前1天外周血CD34+细胞对CD34+细胞数和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的影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
目的观察CLAG为基础的挽救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1例接受以CLAG为基础的挽救化疗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米托蒽醌/伊达比星)治疗的R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分别联合索拉菲尼、地西他滨、西达苯胺、达沙替尼、伊达比星治疗,观察疗效及不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老年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0月收治的1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allo-HSCT治疗的伴TP53突变MDS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5岁,入院检查诊断为MDS伴原始细胞增多Ⅱ型。地西他滨治疗1个疗程后缓解,4个疗程时TP53突变转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和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FCR方案为试验组,FC方案为对照组。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并进一步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独
目的观察含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效果。方法采用含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南通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1例复发难治ALL患者,观察其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确诊后,应用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获得完全缓解(CR),且CR持续时间达8个月,不良反应能耐受,主要为2~3级血液学毒性,体能状态良好,经过后续治疗后总生存时间超过1年。结论应用联合地西他滨的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过度活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通路异常表达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恶性转化、凋亡及转移,针对PI3K信号通路特定位点制定的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多种不同类型的PI3K抑制剂已经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起着可观疗效,文章对PI3K信号通路在淋巴瘤中的活化形式及PI3K抑制剂在淋巴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