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版产业结构出了什么问题?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苏拾平作为台湾资深出版人,对台湾出版业近年的衰退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与看法,本刊10月上旬刊,其对台湾目前出版业的发展状况做了介绍,本期将进一步探讨出版产业各种结账制度的演变过程与未来的愿望。
  
  月结制受到挑战
  
  王思迅:台湾之前推行的月结制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受到挑战呢?
  苏拾平:月结制面临调整,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供不应求的情况已经改变了。我感觉大约是在1995年前后,因为新书种类每年都大幅增长,而书店的销售并没有等量的增加,这就让原有的卖方市场处于不平衡状态。第二是销售率下降。原先新书第一个月都可以有三成的销售率,后来慢慢下降,到2000年后,甚至平均都在两成左右,这两年则更低仅有一成。这样必然会引起一连串的书店效应。
  假设书店进某新书十本,在过去,他第一个月可卖掉三本,通常书店的反应是设想此书在三五个月内可卖八九本,所以他只会退货一本或两本。之后书种多了,第一个月只能卖两本,虽然只下降一本,但书店会设想此书未来三五个月只能卖五本,所以退货会高达五本。这表示,虽然销售只下降30%,但退书会增加近三倍。于是每月的退书动作就成为书店很重要也很忙碌的工作。
  这种退货比例的倍数增加,其实是结构面的问题,但也因此反映了销售的衰退。影响所及,一个是出版社的库存压力大幅增加,一个是弱化书店的长期销售能力,第三则是经销商每月下旬就全力忙于服务书店的退货,各种查补机制就停顿了。
  另一方面,书店的平台有限,但书种不断增长,于是每本新书平均可以分配到平台的时间就缩短了。受影响的当然不是畅销书,也不会是很难卖的书,而是中间型的书。
  情况再进一步恶劣时,书店的大量退货都集中在前一个月的月底,但经销商理货后退给出版社则已在隔月之初,或者书店有意要退,但还来不及在月底打包让经销商带走,经销商也会希望退货记入这个月的账。换句话说,经销商每月跟出版社结账时都要承担一个月大量退货金额的利息。这在过去退货率不高时都不成问题,但退货率大幅提高后,大家都无法承担了。于是,经销商需要补救措施来减少资金周转的压力,于是开始跟出版社要求保留款等。
  保留款的意思是,出版社发新书给经销商时,只能拿到六七成的货款,其它三四成则暂时保留不结。何时才结保留款呢?通常会约定两三个月以后,但等到那时,也开始有退货了,经销商可以将货退给出版社,若退货超过三成,那也等于不必结。
  王思迅:我知道很多中小型出版社对保留款制度怨声载道,无论是用成数保留或定额保留都让他们感到很困难。例如保留四成,加上经销商的折扣,新书出货时出版社只能拿到定价的三成货款,这很可能已经低于出版社的直接成本,等于一出货就赔钱。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吗?
  苏拾平:保留款并非唯一的解决办法。习惯上,出版社发货给经销商,当然没有再付钱给经销商的道理,但现在退货很多,如果出版社出货不稳定,有时多有时少,那就很可能出现退货大于出货的情况。那怎么办呢?出版社会付钱给经销商吗?不会,这些只能先挂在账上。这也增加了经销商的风险以及资金周转压力,于是保留款就势在必行。
  交易双方除了成数保留外,还有定额保留,也就是依据双方的年营业额设定保留金额。例如年营业额2000万元新台币,那就设定200万以内不结账,超过的部分才结。这种方法作账更容易。
  但保留可以有很多种,早期一些出版社跟农学社往来时,曾采用“库存额设定保留”的办法,我觉得这个办法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保留方式。库存保留的意思是说,在经销商的仓库存书暂不结账,等其发货给书店以后再结。而书店的退货也只要进到经销商的仓库就等同退货给出版社。换句话说,就是把经销商的仓库视为出版社的延伸仓库。这样经销商就不必急着把书店退回的书再退给出版社,因为只要进了他的仓库,他就没有跟出版社之间的结账压力,自然也降低了他的周转压力。当然,这个方法的前提是经销商的库存账必须很清楚,而且必须让出版社知道。
  过去,经销商为了降低结账压力,会赶在月底把书退给出版社,然后下个月初又向出版社进同样的书,这种“大进大退”的现象都是为了财务和票期的考虑而扭曲发行的意义。若用库存保留的方法则可避免。
  有些人觉得库存保留比较麻烦,因为每月都要看库存的变动。经销商的库存有增加,保留就增加,减少则保留也减少。这等于是一种浮动的保留。
  在月结的情形下,因为一本书真的要完全退干净,恐怕都需要五六个月,这当中的时间差对出版社有利。如果出版社过度操作这三四个月的票期时间差,就会造成“以书养书”的状况。长期以往,他对读者的反应就会麻痹。经销商长期使用跟实际销售数字无关的进退货月结方式,也无法掌握销售数字。虽然可以用样本式的市场调节做补充,但基本上实销还是与结账无关。如此也会让出版社过度相信出货而忽视实销。这就是我常说的“只知发行不知销售”现象。
  面对读者阅读的改变,如果出版上、中、下游都只考虑自己,那就会一片混乱。书店想着退货和延账,经销商想着保留款,出版社想着以书养书,这样必然是恶性循环,越演越烈。但很多制度沿袭已久,要打掉重来是不可能的,只能做调整。我认为库存保留的方式比较好,这主要也是考虑到原有制度的稳定性,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合理关系,并不是只站在出版社的立场。
  
  销结制的产生
  
  王思迅:我知道金石堂连锁书店目前是好几种制度同时使用,有的月结,有的销结,条件和状况都不同。但我很好奇,销结制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发展出来的?又为什么会引起经销商的群起围攻?
  苏拾平:其实,销结制就是保留款的进一步演变。连锁书店因为对销售数字的掌握比较好,所以可以用来作为结账的基础。其实在库存保留制的基础上,把金石堂的后场想成是一个拥有100家书店发行点的经销商,事情就比较容易厘清。我的想法是,如果金石堂能把各店的实销和存书,以及后场的库存等数据,清楚地让出版社知道,那他以实销来结账也就等于库存保留制了。
  对一个出版人来说,能直接面对销售数据,这是非常重要而有价值的。所以我很赞成连锁书店的B to B情报系统,虽然它的收费方式不是很理想。如果因为制度的关系,让出版社对读者的感受迟钝,我反而觉得那才是不好的制度。也许金石堂的销售信息还不够完整透明,也许有些配套措施没做好,但就销结制度来说并没有错。但为什么销结制还是让金石堂成为众矢之的呢?我想是经销商把其它跟销结制无关的事情也算到这个制度的头上吧!例如说金石堂的折扣较低、票期太长,或者延票或延账的情况太频繁等等。这些是交易双方强弱势或有无按合约履行问题,并不是制度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分开讨论。
  目前,连锁书店的新书每月平均销售率不到一成,这是很可怕的数字,任何书店都无法以此支持原来的月结制。某些出版社因为畅销书多,销售率很好,或仍可以维持原来旧制,但普遍来说,增加保留及销结恐怕是无法避免的。
  目前,诚品书店虽仍维持月结,可是他必须同时采用某些措施维持月结的合理性。例如,他会要求采购新书的前两周销售率要达到一定比例,例如两成或三成。当然,这会让采购人员很辛苦,常常饱受检讨。这个数字是经过计算的,不这样便无法支撑月结制度。当然这会使采购出版社新书的数量大受局限,新书曝光率降低,让读者发现的机会就更少了。
  
  经销商、连锁书店功能重复的影响
  
  王思迅:如果金石堂也可以视为一个经销商,那其它经销商又发货给他,这不就是经销商跟经销商做生意吗?这会不会有叠床架屋的情况?不过我曾问过诚品为何不直接跟某些出版社直往呢?其实诚品也愿意。可是有些出版社却不愿意,因为他们跟经销商不单单只有发行的业务关系,还有人情的因素和财务上的周转关系。所以这个问题看来也很复杂。
  苏拾平:没错,经销商和连锁书店的功能的确是重复的。既然重复,那就只是转发,出版社连报送书都是自己来,经销商自然就失去谈判能力。就目前来看,我觉得中小型出版社,除了某些无法每月出书的以外,都应该跳过经销商直接跟大型连锁书店往来。这样中间会省去一个环节的费用,可以让产业链的运作更加顺畅。至于和经销商的财务或票务关系,这我们说不上话,也不该评论。不过这次凌域事件,往来出版社受伤很重,看来也是财务或票务关系所致,所以出版社在这方面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
  对这次经销商连手跟金石堂停止往来,我认为并不是一件坏事。我的意思是说,如果经销商打定主意不往来,而让出版社自己选择是否跟金石堂直接来往,那这种功能重复的问题就解决了。当然这也意味着出版社必须自己面对连锁书店的强势要求。
  王思迅:意思是说,在这一次爆发的抵制中,金石堂需要调整的可能偏向于延票延账的问题,而在产业链功能上需要调整的,反而是经销商这一方?
  苏拾平:可以这样说,我想经销商不该再做转发的业务了。因为转发的风险最高,转来转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出版社。我一直说发行要“三转变两转”,也就是过去出版社发给总经销,总经销再发给中盘,中盘再发给书店的作法,今后应该减少一转,由出版社发给连锁书店和几个有独家代理权的地区经销商,再由经销商直接发到书店或其它通路。过去书店销售率不错,可以经得起三转,如今的销售率下滑,已经支撑不起这种功能重复的转发了。
  在这变化中,总经销的转发业务会受到打击,而出版社的规模若无法以两转运作,可能也会很辛苦。而个人出版社因条件特殊,则可另当别论。
  我想未来经销商应该朝两个方面发展:一个是地区型经销商,一个是专业型的经销商。
  
  书业如何应对M型化
  
  王思迅:是不是因为读者M型化,或者说两极化,造成书店、经销商和出版社大都要M型化。要不就经营销售率比较高的大众畅销书,要不就经营有社群基础的类型书。而那些属于中间型的,没有鲜明特色的,都会面临困难?前几天我也听詹宏志说起,他觉得未来以社群关系为基础的同好阅读,或者类型阅读越来越重要。
  苏拾平:的确是这样。因为我们的书店同构型太高,大家什么书都卖,所以都在红海竞争。如果有一家书店,以旅行为主题,他又有网站或博客做社群经营的支撑。如果这样的主题书店或社群书店多了,能不能有擅长服务这些书店的专业经销商出现呢?我想这也是可能的。
  当然,能否成为现实还有待观察。不过有一些现象倒是可以确定的。例如金石堂某一些店,如果不要卖全部种类的书,而只做其比较擅长的,例如以商业类书为主,辅助以大众畅销书,我相信他的压力会小很多,平均销售率也会提高很多。同样的,诚品也可以如此,选择较擅长的书种来做,而不是采取平均主义,每一家店什么书都进。
  王思迅:如果能这样,那书店就有很多形式、很多花样可以玩了。
  苏拾平:不但如此,连锁书店也可以M型化的来对待不同种类图书的结账方式。例如专门经营大众畅销书的,因为销售率不错,其实也不必改销结制了。而某些专业书或社群的类型书,书店知道这是有读者基础的,但需要较多的时间陈列,那他甚至可以用买断的方式来降低折扣。M型最大的意义不在两极化,而在于不要平均主义。因为过度的平均反而增加成本。
  王思迅:出版以外的行业似乎很难想象,一种结账制度竟然会对整个产业有这么大的影响。好像每个环节的行为都出于各种形式的资金周转压力,例如库存压力,支票票期,进出账的资金时间差等等,这些难道不能用正常的金融管道来解决吗?
  苏拾平:台湾出版业者很少跟银行等金融体系打交道,这当然有其历史的因素。早期供不应求的情形下,自己解决资金的问题是合理的,但现在供过于求,这一问题就很严重。 我觉得出版业应认真考虑企业化经营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企业化才能把经验跟资源累积在组织内部,而也只有企业化才能够跟社会的金融系统接轨。出版业除了支票以外,很少跟银行打交道。为什么呢?因为跟银行借不到钱。为何借不到?原因有几个。一个是银行对出版行业不了解,对出版库存的意义不清楚,不知这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第二是出版社的账目不清楚,很多使用两套帐的情形。如果企业化以后,说不定连应收账款都可以贷到款。 例如最近大家抱怨金石堂的销结制,让出货收不到款,这有解决办法吗?有的。银行对即使账目清楚的出版社库存还是不敢贷款,因为他对库存的性质无法评估,这时便需要第三方的担保,让银行确认这些库存的价值。如果书在金石堂还没完成销售,未卖出的部分可以由金石堂的报表数字评估其价值,向银行贷款。 我想出版要先企业化、专业化,然后才是策略化。至于策略化则可以各显神通。有人经营社群,有人经营类型出版,甚至在大陆寻找合作机会,扩大市场的支撑等等,只要能建立拥有相对优势,可长期工作的模式都是好的。
  王思迅:如果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你觉得面对这样的环境,未来的经营者要特别注意什么?
  苏拾平:我觉得经营应该是一个预先的行为。也就是对未来三个月或半年,甚至一年后将发生的事,能预先做出分析和找出对策,而不是落后于现实,补救式的做调整。
  例如我观察目前台湾最大的五到八家综合型出版社,在这一波的变化中都不会有问题,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营业额中,最大比例的部分都是畅销书,而畅销书的销售率是不会有问题的,所以影响必然很小。但过去有人提出“次畅销书”的概念,这类书反而是这次改变中受影响最大的,而且未来只会更坏。于是我便把这一想法告诉编辑,让他们要调整书籍的属性,甚至某些书必须忍痛牺牲预付版税,放弃出版。这都是这个阶段出版经营者应该做出的选择。
  未来出版业上中下游都必须对读者的变化做出选择。但这不是说出版社只能做销售率较高的大众畅销书,如果一个社会只有这种畅销书,那会显得很扁平,缺乏文化的纵深。经营的意义就是要去找到应对环境的策略,也就是要找到可以长期工作的营运逻辑,或者说就是business model。赚钱并不是出版经营的目的,获利能够支撑长期而持续的经营,才是他的目的。
  ──摘自苏拾平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技术》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用整体家兔所做的烟酰胺(即维生素PP)对抗硫酸镁所引起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观察了窦性心律和P—R间期的变化。硫酸镁对心律和心电图的影响比较明显,可使心率减慢,
2006年1月11日,北京——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下称Em erson)旗下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研发有限公司宣布:经过技术评估,建设部正式授予采用艾默生谷轮强热型数码涡旋技术(C
碘杂环化合物(IHC-64,IHC-65,IHC-66)有抗心律失常、降血压,并表现钙拮抗效应。4,4′-二(二甲氨基)-二苯甲烷[4,4′-bis(dimethyl amino)-diphenyl methane,BDDM]是合成碘杂
电子报税作为现代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目前正在我国少数城市进行推广运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网络申报,极大地缩短了纳税申报时间,降低了纳税人的遵从成本,
目前对生长机体有证据表明酒精可防治心血管疾病。虽然人所共知乙醇能在体内和体外有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但有关它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白。重要的是血小板也许成为引起动脉粥
本文报道15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硝苯吡啶后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并对其中10例进行了血浆儿茶酚胺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口服硝苯吡啶后,MAP、SVR、PVP和PAEDP降低,C
本实验证明应用青蒿素合并呋喃丙胺对感染早期的血吸虫童虫有显著的杀灭效果。小鼠,家兔于感染后7天给药,每周一次,一连服4次,减虫率达95%以上。初步的毒性测定,提示两药合并
一、企业应尽快适应企业所得税汇缴改革企业所得税汇缴改革已有二年多了,但据笔者了解,还有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没有进行必要的纳税调整,一方面影响了所
读索菲娅·丽萨《音乐美学新论》文/孙星群欣悦地读完于润洋教授惠赠的《音乐美学新论》一书,它集中了荣获联合国国际音乐奖金、著名音乐学家卓菲哑·丽萨1968至1973五年间的七篇音乐美
多年来药检所主要通过检验,对药品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在实践中集中了多学科的技术力量,积累了丰富的检验药品的经验,在监督检验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到了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