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下的坚韧与顽强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afanwo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超麟(1901~1998),中共“元老”之一,也是中国托派“元老”之一。曾以革命“罪人”身份入狱。一生3次被捕,27年牢狱生涯,著有《郑超麟回忆录》。
  
  他走了,这位有着坚贞理想和非凡记忆力的世纪老人,这位在巨石之下顽强存活从而标扬人的精神之不可摧折的老人。他静静地归向的,是仁厚的大地母亲——那里有他贞淑的妻、娇憨的儿,和他倾心相与的老友;那里不再有强权与倾轧,和随之而来的冷落、诬陷、困乏,以及……消耗了他最繁茂年华的牢狱。
  生于1901年的郑超麟先生经历了王朝的衰亡,经历了共和与共产理想的萌生、奋扬与鼎盛——只是这鼎盛已不属于他:不论是安享论资排辈的权势与荣华,还是铸就并维持着它的基本理念与风格。他绝不俯就,也绝不气馁,只静静地活着、静静地审视,然后静静地、心平气和地述说。不负于他的老友的是,过去所有的争辩都已如水落石出般明白。他暗暗地笑了,因为他是赢家,大赢家:他没有错;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认过错,即使在常人绝对难于忍受的磨难与难于抵御的诱惑面前。
  最大的遗憾是,他没能看到他的文集的出版:三卷本100万字的《史事与回忆——郑超麟晚年文选》。这文选也是他尚在人世的老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他,更为后世所有不愿再迷惘于冠冕堂皇的谎言中的人编就的。
  在这部书里,有一篇写到他青年时老友中的一位,我的父亲傅大庆。这篇短短的文字提到1931年他们在国民党牢狱中不期而遇的碰面:
  在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我看见了傅大庆。
  那是在一九三一年夏秋之交,我已经被共产党开除了。我因托派活动罪被国民党逮捕,关在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等待判决。我住在“人字间”,这条弄政治犯最多。一天,看守送进来一个犯人,是从广州押来的,就要解到南京去。我看见了,吓了一跳,原来是傅大庆。他看着走来走去的犯人,一个都不认识,忽然看到了我,马上走近我,悄悄地说:他有事情要报告中央。他自然不知道我已经不是共产党员。在此情形下,我也不必首先告诉他:我是托派。我答应了他,他就说给我听。
  原来,他是在印度加尔各答办英文报纸,报馆被封,人被捕,他被引渡回国,要押到南京受审。他在广州看守所中遇见胡志明,胡请他设法通知中共中央营救他,傅大庆要我将胡的要求通知中共中央。
  我义不容辞,尤其因为胡志明也是我的熟人。但怎么去通知中共中央呢?
  我想起,在龙华看守所一定有中共秘密支部,能够传达消息……我只认识二个人:陈为人,关向应。我考虑结果,认为三条弄里的总负责人是陈为人。我直接找他,我说:刚才解来的犯人名傅大庆,是在印度被捕的,要解到南京去。他有重要的话要报告中央,我现在要告诉你。陈为人立即严肃起来,不说一句话,听我说下去。我把傅大庆的话一字不漏地说给他听。他咬紧牙关听我说完,仍旧不说一句话。我明白,我的目的达到了。
  在谈到这最后一次见面时,郑伯伯告诉我一个他没有写进文章的“题外的细节”:
  1970年代末,在他获释后翻检档案资料时,发现一份当时狱中的党组织写给狱外领导的报告,报告中说:“关政委的身份已经暴露,估计是监狱内的托派所为。”不知这份报告与胡志明那份哪个在先,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机密会不慎被当事人在几十年后读到。当然,后来发现了关向应一案的叛卖者另有其人。
  听到这里,我不禁黯然神伤。同样身处狱中、面临处决危险的父亲和郑伯伯,不但不去顾及自己的安危,竟也没有顾及“前同志”由党性包裹着的戒心与提防,以及这戒心与提防后面的杀机。他们一心做所谓“普通党员”该做的事:搭救“领导者”。
  郑伯伯去世时,没有党旗覆盖,没有大人物莅临。然而正因有了他这样的无产阶级战士,世人才能从早期理想者的胸怀中窥见共产主义的光辉。党史,也因此有了一丝生动。
其他文献
老知青蔡立坚去世10年了,不知还有多少同时代的知青记得她,又有多少新时代的青年听说过她。10年前,蔡立坚因车祸在山西身亡。车祸发生后,她还帮着抢救别人,回到家里却一下子去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死,让人感慨,也让人难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邵燕祥先生的新作《试论假话未必不可讲》(《同舟共进》2007年第10期)很有意思,我把它当作当年巴金、萧乾等讨论在我们的具体语境下,“真话”该不该讲、抑或能不能讲的一个继续。  说真话抑或说假话,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问题。在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赵高“指鹿为马”、最高领袖提倡“五不怕”甚至鼓励出“海瑞”而实际上唯恐“海瑞”出的语境下,说真话抑或说假话是对人的“智慧”和“历练”的一种考量。   
期刊
2007年夏天,有幸应邀到牛津大学学术休假,学校安排我住在泰晤士河源头(Head of theriver)附近的旧式宿舍。工作之余常在河边散步或小坐,遥望蓝天白云,古木参天,芳草如茵,与天鹅、大雁为伴,一扫世俗尘嚣,遂得沉静思考,思考最多的就是“牛津现象”。  牛津是一座古老城市,牛津大学已有近900年的悠久历史。牛津的特点是政治上偏于保守,文化上善于守旧。我不知道牛津人是否也在研究文化产业与文化
期刊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并于2000年3月正式入主克里姆林宫,震动了整个世界。人们纷纷猜测这个外表精干的“小个子”、前克格勃官员能否将俄罗斯带出动荡的泥淖,有人甚至已经开始在谈他的下台时间表。  普京的表现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7年来,他稳稳地坐在总统宝座上并树立了强势总统形象。俄罗斯政治秩序得以恢复,经济情况逐步好转,军事实力再现雄风,外交政策积极务实。普京
期刊
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中国知识界就开始纪念“五四”。此后,“五四”的纪念几乎年年进行,不曾间断。近百年来,中国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从发生的第二年就开始纪念;也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得到不同党派、不同政治力量以及官方与民间的共同纪念,并且持久而不衰。  1920年李大钊在纪念“五四”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90年来,“五
期刊
【从“北大之子”痛殴“北大之父”谈起】  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各方从不同角度对“五四”进行了解读。大致能听到两种声音:一是要把“五四”精神统一到“爱国”与“进步”这两个主题上来;二是坚持“五四”当年的原貌:“民主”与“科学”。我当然不会认同前者,而是支持、理解后者。从历史事实说,“五四”当年的追求确实是“民主”与“科学”,爱国与进步只是围绕这两大主题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果。  然而,“五四”已
期刊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们惯于以“动荡不安”来形容: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党争、内战、列强瓜分、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近一二十年以来,历史文化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渐采取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努力,那个时代的真面目连同其积极的建树逐渐现出轮廓。其中最重要的、对后人深有启发的,是各个领域的“文化人”或“知识人”所代表的精神。那个时代、那些人,其实离
期刊
邹恒甫,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员、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曹建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叶楚华,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美国真的不行了吗    叶楚华:美国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大家都对美国的现状和前途感兴趣:美国到底怎么了,这次美国真的不行了吗?  邹恒甫:这个问题很好。在这场危机中,中国要想不做傻事,首
期刊
地球变暖原因何在,目前未有定论。不少人认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令地球暖化,人类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据推测,唐代气温可能比现在还高。  一些专家从唐诗透露出的讯息推证唐代气温,仅以唐诗中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景、物描述就有如下推论。张籍《送蜀客》诗云:“木棉花开锦江西”。木棉性喜温暖,如今成都地区自然生长的木棉已很少见。杜甫《梅雨》描绘农历四月成都的梅雨景象:“南京(安史
期刊
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主席贝·布托2007年12月27日被害身亡,令人悲痛和惋惜。布托遇刺后国内外媒体发表各种评论,一些评论把她誉为“铁蝴蝶”——不仅美丽,而且无比坚强!希拉里·克林顿赞誉她“为民主捐躯”,还有媒体认为她“代表了一个民主取代独裁的时代”……然而真实的贝·布托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又为什么被刺杀呢?    贝·布托是民主女神吗    布托遇刺后,巴基斯坦人民党在12月31日迅即把她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