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思维参与的机会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多讲、细讲,有时下课了还拖堂讲,可学生真的学会了吗?聪明的老师会把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成为敏锐的观察者和自觉的探究者。
  一、顺学而导,好学生是教育出来的
  课堂是传递信息的地方,信息鲜活,便于师生情感交流,先交再教交教结合,思维就容易碰撞,智慧就会水到渠成;老师要让学生感觉铃声响、思未尽、情未了。例如,班上有些孩子不珍惜时间,上课容易跑神,老师可以捧着一摞报纸走进教室,问学生:“可以帮老师把1、2班同学报纸数出来吗?要在30秒钟之内把这一摞都分完,并且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同学们都很热心,刚开始老师可以叫两个比较淘气的孩子到前面来数。当他们开始数时,老师在他们旁边不停地打扰他们。问他们:“你的爸爸叫什么名字?你的老师叫什么名字?今天第三节课是什么课?”在老师的打扰下,孩子们不可能完成任务,虽然很流利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报纸都没有数完。选两个班干部,一样也没有完成任务。老师可以选不同的同学上来尝试,做完了游戏之后,问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小的任务都没有人能完成,而且时间是30秒。这时候孩子们会说出不同的理由,比如他们说老师给的时间太短了;因为老师在和他们说话,他们精力分散了……老师让学生举例30秒的时间能干什么,继而告诉他们,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这些精力投注在一件事情上,那么会得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把它分散了,白白浪费了,那么就是虚度光阴,30秒都有这样神奇的力量,1分钟呢?40分钟呢?课堂注意力和思维培养是时时抓、事事抓、常抓不懈,孩子因为这一件事情,有很大的转变。
  二、生本課堂,合理而有创意的质疑
  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等待,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在信息技术Scratch《吹气球比赛》一课中,如果音量传感器的值>300时,气球大小就增加2,按照这样的理论音量传感器的值<300时,大小就减少2,气球就会漏气,大小变小,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气球忽大忽小不受控制,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不仅发出疑问,经过深入探究学生终于发现音量传感器非常敏感,除了我们本身发出的声音之外,教室里还有其他的声音,也会被传感器捕捉到,所以这个程序是不稳定的。学生又提出疑问:在我们的程序里哪个是稳定的量可以代替这个不稳定的量呢?这一非常有创意的问题立即引起大家的兴趣,在学生各抒己见中,发现可以用气球的大小代替声音的大小。这样质疑引出了大家进一步的拓展学习,“用已知探未知”的思维训练方式,使学生在尝试无果后继续延伸思维的路径,思维深度得以挖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这两个重要的两大核心素养慢慢建立起来了,这是有真正思维活动的信息技术课堂,而不是有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常有一些学生听到教师布置任务后就立即拿起鼠标进行操作,看不到有思考的过程,不知从何处开始思考,缺少规范的思维方法,不知如何延伸自己的思考直至解决问题。老师要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巧妙地进行激疑,在教学中耐心地进行启发,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引导质疑,重视学生的质疑是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以“点”带面,教给学生质疑、回答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产生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他们勇气倍增,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放慢节奏,有利于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课改提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不过分纠缠课堂“技术”细节,以“生本”为基石建构全新的课堂规则,常识不教就会,知识可以学会,也可以教会,思想是学不会、教不会的,是靠悟,真正让学生有所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键处放慢节奏,深入挖掘内涵,等待学生自己的感悟,等待学生精细创作,让学生的节奏成为教师的节奏,才能欣赏学生思维的创新之美。
  在《有趣的弹力球》一课中,学生都清楚小猫碰到弹力球游戏会全部停止,当加上这个程序之后再重新开始,游戏就始终处于停止状态,不能正常运作了,这是为什么呢?“全部停止”是对的,在什么情况下才停止呢?这些命令到哪个模块寻找呢?这些问题串在学生们展开,老师实时点拨:“早晨我们起床一边穿衣服、洗漱,一边等待妈妈做的早餐,这和编程的原理一样,小球碰到小猫以前的动作都是在等待,动作需要到哪个模块中找呢?”学生受到老师的启发,继续研究探索,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质疑、补充、解释、辩论和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层次、多回合的交往互动,终于找到正确的答案。在问题的关键处放慢节奏不断挖掘思维深度,训练思维广度,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思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如果让学生多一些深层次的、个性化的思考,这样的课堂,也许会很粗糙,不那么“天衣无缝”;这样的课或许从成人眼光看不完美,但真真切切,真正属于儿重,也可能就是我们一直要找寻的“儿童的教学”。只有知识而没有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课堂是乏味的课堂。只有一帆风顺,没有磕磕碰碰的课堂也是没有生命的课堂。“课似看山不喜平”,正如孩子学走路,往往在磕磕碰碰中才能找到平衡,才能更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我们需要给学生体验。
其他文献
今年我校进行了“生命教育和生命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安全知识、自救知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有26.4%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救常识,21.7%的学生在灾难或挫折面前不能积极面对,甚至有3.9%的学生曾产生轻生念头和自杀倾向。教学中必须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它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
期刊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并让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优势,能极大地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究竟我们需要从哪方面来突破呢?本文所阐述的几方面都能说明开拓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兴趣来源于学习生活,是激
期刊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要建立以“易、趣、活”的乐学手段,促进儿童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为特点的小学作文创造型的教学法模式。小学情境作文如同拍照,是让我们用文字去“拍照”。用文字“拍照”,不但能“拍”下当时的精彩画面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还能“拍”下当时人物的心情、语言和心理感受等。  一、课堂素描作文教学要精心营造新颖的情境  用文字“拍照”前,教师要从新颖性的角度出发,结合作文题材,创设精心营造的优化的情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熟悉以下词汇和短语  bat, tomb, dynasty, purpose, pattern, character, happiness, temple,jewellery, religious;date back to/date from, relate to, try out  2.充分理解课文大意并完成所给的任务。  3.用所学的词汇和要点复述或归
期刊
合格的班主任,首要任务是:从你接任的第一天起,就要着手打造一个班的班魂。  什么叫班魂,就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也就是精神核心,精神支柱。而我所要的班魂是:永不服输,超越自我。  打造班魂,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它需要班主任的智慧,忘我的牺牲精神和严格的要求。  所谓智慧,实际上是让你的孩子们首先佩服你,用你的学识赢得学生的赏识。打铁先要自身硬。打造班魂,要首先打造自己。一个学问平平,授课无任何特色的
期刊
自从2001年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教材中就新增设了综合实践课。其编排意图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我
期刊
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现状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这就是说,教师中尚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或是简单的是与不是的问答,或是启而不发的提问,无法真正调动、激发学生已知的知识能力和学生辨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因而围绕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堂教学提问的理论和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巧设提问的策略  1.发散思维,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期刊
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段必不可少的人生过程,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管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教育评价的应用可以对授课的质量和效率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讲解时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能否让学生尽快了解掌握,贯穿其中的教育评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对学生及时进行积极鼓励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集
期刊
对于“每个人都是天才” 这种说法,我起初觉得不太符合实际,认为有的人天生就是头脑发育缓慢、思维迟钝或是痴呆,怎么能成为“天才”。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才对“每个人都是天才”有着深刻的体会。  上学期,我接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我发现有个女生小丽交来的作业特别糟糕,几乎看不出她写的是什么字。在课堂上,她从不举手发言,我要提问,她站着不吭声。我要她朗读课文,可她一段文章认不出几个字
期刊
新一轮教育改革有很多响亮的关键词,如我们常说的接受与探究、欣赏与表现、合作与分享……预设与生存也是其中之一。如今的数学课堂“走教案”的现象虽已销声匿迹,但“课上得顺畅,没有磕碰”却冠冕堂皇地登上了课堂评价的舞台,成为了受欢迎的公开课议开场白。因此为了“顺畅”,许多教师可以作秀,为了“没有磕碰”,许多教师往往使富有挑战性的探索过程简化通向问题、答案的“捷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了课堂上最理想预定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