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艺术中的情绪解码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chenggo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本治疗作为艺术治疗的一个分支,包含图像、叙事、神经、心理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性。以听障儿童为个案对象,从绘本治疗的多元模式取向出发,通过图像艺术的具体实践,能够更好地探讨绘本治疗中艺术活动对听障儿童情绪智力的干预方式、原理及效果。
  关键词:图像;绘本治疗;多元模式取向;情绪智力
  绘本治疗介于艺术与心理之间,撷取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特色进行交织,形成一个新的实体,在形式与结构上具有独立的表达性。这种表达聚焦了长久并持续发展的艺术治疗之于不同潮流影响下的社会人文的发展,其模式并非具有确定性,而是通过表达带来多元的视野。作为二十世纪的产物,绘本治疗除却基于阅读的认知发展方面的探索,亦可见其在创作与分享过程中表达性的艺术活动在个体或团体运用中对情绪智力干预的积极意义。
  一、作为心理治疗的艺术介入方式
  绘本治疗以一种非对立方式为个案对象提供表达内在需求的渠道,通过绘本的阅读、创作和分享细腻地引发、输出和干预个案的情绪反应。绘本治疗的个案大都是介于2-14岁的儿童,治疗实施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年龄阶段、抽象及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而定。以特殊儿童群体中的听障儿童为例,由于听力受损以及所带来的口语障碍使其在其他的一些心理治疗中难以表达自己负向的互动和经验,他们在人际交往、情绪智力、认知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均相对较弱。绘本治疗利用“玩艺术”的形式教导社交技巧、沟通技巧、生存技巧,以及自我肯定技巧和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听障儿童进行认知和情绪的正向发展。
  通常接受心理治疗的儿童都是以口语来表达输出自己的创伤经验、情绪感受以及所关注的人与事,然而听力受损导致的口语表达受限使听障儿童只能通过非口语的方式进行输出,而输出渠道的多样性和流畅度将影响他们寻求帮助的欲望,表达受限会令个案处于持续创伤的风险之中,增加他们的无助感和孤立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然而,绘本治疗作为一种发展式的艺术介入方式,包含多种表达模式,能够安全有效地帮助儿童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达输出感知和情緒。绘本的阅读、创作和分享提供了一个系列的创造性经验,并在治疗实施的环节上拥有丰富多元及个性化的应用方式,在治疗过程中所有艺术活动及其应用到的治疗性因素都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愈力,例如自我表达,教导精华,接触潜意识,压力调适,宣泄、控制、输出情绪,行为预演,同理,替代,角色取代等。通过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帮助儿童积极投入情绪修复的工作中,自觉输出忧郁、愤怒、伤心、混乱等负面情绪。
  绘本治疗能够将多元的表达性艺术活动架构纳入治疗的实施过程以帮助治疗的进行,它特别适合于针对儿童的治疗,其中也包括肢体障碍(physical handicaps)、认知损伤(cognitive impairments)或发展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s)的个体。尤其对于肢体残疾造成的有创伤经历的儿童,绘本治疗的多元模式对其感知及表达均具有疗效。例如在多元模式取向的绘本治疗中,阅读、创作与分享在不同的维度能唤起听障儿童早期的听觉经验,开启情感表达的通道。绘本治疗以艺术创造与心理成长为基准,引导、了解和发展个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预防或缓解心理困境,促进心理成长和激发发展潜能。以听障儿童为例,由于口语能力受限,他们表达感受、想法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都较为缺乏,在沟通以及互动技巧上都十分困难。绘本作为一个公认的适合儿童的艺术媒介参与听障儿童的心理治疗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沟通、表达和内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以非文字语言的形式进行“倾听”“诉说”和“互动分享”。而在这其中,创造性是整个绘本治疗的主轴,通过创作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听障儿童认知与情绪智力的发展。
  二、绘本治疗的多元模式取向
  (一)绘本中的图像阅读
  在阅读的绘本选择上需要考量故事与听障儿童内在冲突的实际经验连结。透过绘本故事的阅读,听障儿童可能在绘本中遇到与自己面对的类似的问题,绘本的图像与情节能够帮助其探索自己的生活、历史和问题,绘本为听障儿童构建了一个可以将自身问题进行一定程度外化的空间,并且能够与这些问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绘本的阅读有两种方式,一是独立完成阅读,二是由治疗师或家长读给他们听。这两种方法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但是对于完全丧失听力的重度听障儿童而言,即使借助助听器或阅读唇语依然理解困难,因此往往会采用第一种方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第二种方式的时候,不需要治疗师将故事进行解释说明,不需要刻意地传达故事中的真谛,建议启发式地引导儿童对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发散式想象,认可故事的不同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听障儿童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同与肯定,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得到锻炼,这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是重大的意义所在。
  长期以来,一个问题时常困扰着家长们,在绘本的阅读中引导阅读文字与引导阅读图画到底哪个更重要,哪个要先进行。在绘本中,图画的力量远远大于文字,尤其对于听障儿童,比起文字,图画能够更好地拉近他们与故事的距离,图画中的色彩、造型以及隐喻都具有一定的疗愈力,绘本中的视觉图像线索可以活跃想象力,翻页间图像的转换可以增强他们对进一步阅读的期待,丰富的图像也将被赋予个人意义的象征,从而产生投射。因此,在治疗中不建议使用文字较多的绘本,当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于识别文字时,图画中精彩的细节、象征都将被忽视,儿童会习惯于成人阅读的方式,无法观察到绘本中有趣的细节布置,大大降低阅读的乐趣体验。
  (二)创造性故事的“图写”表达
  相较于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在语言和抽象思考方面的能力较弱,在语言表达上充满困难。绘本治疗藉由故事与图像,比文字语言更能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不同的听障儿童在故事脚本上往往呈现出不同的主题,这些主题又反映出他们的创伤经验、情绪困扰以及强烈的改变欲望。而这些内容治疗师都可以通过脚本去察觉,并提供一个安全且具有疗愈性的环境以帮助个案儿童进行放松的绘本表达。以听障儿童自身故事结合想象,通过“图写”介入的方式进行沟通和情绪输出,促进听障儿童的自我表达能力。无论是图形、色彩还是表达材料,都可以间接表达情绪、感受以及无法用言语传达的创伤经验。   1.图写表达
  绘本的图写表达是一种个体记忆曝露的形式,能够帮助建构创伤叙事,无法用言语表达描述的记忆内容与情绪感受能够用图画解码,通过图像语言被修正和外化。图像的创作表达连结了记忆,使经验进入图解状态,统合个案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可能的生活经验中。图像表达的结果不是重点,它只是提供一个转译自我的途径,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情感的具体投射,治疗师可以通过绘本图像创作来观察个案如何看待自己和周遭世界。在绘本图像创作中,主观经验(投射)与客观经验(客体物的使用)的圆滑过渡(transition)将情感与现实连结在了一起,从而带来治疗效益。对于图像的表达,可以建议儿童从一开始三四张图描绘一个故事到后面七八张图描绘一个故事,图画表达也进一步促进了叙事与情绪的表达。
  2.综合媒材的运用
  绘本图像呈现的方式并不拘泥于绘画表达这一种,不同材料和技法的运用,平面、半立体以及立体材料都能在绘本图像的表达上展现出巨大的表现力。颜料绘画、版画技法、剪纸拼贴、黏土制作以及综合材料的创意实验等,这些形式以及综合技法的使用使绘本图像创作成为一种充满创造力的“玩”的历程。在治疗初期,使用不同媒材的时候“包容的”(containning)媒材的使用比较重要,由小到大,由简笔到颜料,由平面到立体。另外,绘本中图像的规格也都具有可控性和安全性,例如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想象力将直接转换为创造性的行动力,尝试创造性的思考和创新性的实施行为来解决问题和表达思想。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创意性思维比建议和直接提供解决之道更为重要和有效。
  (三)肢体表演中的艺术分享
  无论是具有选择性的相关绘本还是听障儿童自创的绘本,都可以通过肢体表演的形式进行相互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说”的能力被放大了,将无法用口语表达的情绪感受进行具体的外化,角色扮演也能够使听障儿童尝试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发展出自己的解决策略,并尝试加以修正,尤其是在非自创绘本的表演中,听障儿童将有机会体验截然不同的生活故事,探索与人互动以及改变生活的可能性,并且完全不需要真正“拥有”这些问题。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通过彼此的表演分享、洞察行为和动机,尝试性地试探其他的可能性,并学习接受结果,甚至还能通过表演去表达生活中无法表达的冲动,这对听障儿童本身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治疗师在这期间通过观察个案对象的肢体动作,选择何种道具以及表演方式,能够从中获得跟其有关的互动关系等相关信息,并针对性地教导社交技巧。
  这个治疗阶段的圆滑过渡使基础的绘本治疗议题得以延续。最关键的是这个分享的过程能够为听障儿童建立一个平等的人际互动历程,他们能够感受到未曾有过的被尊重,这对他们而言意义重大。
  三、绘本艺术中情绪智力的培养
  绘本是一种视觉形式的艺术载体,它所引起的视觉代偿的发展对于听障儿童极为重要。多元化的绘本治疗模式能够帮助个案进行情绪智力的培养与发展。
  在绘本中所形成的对故事的认知能够影响知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对儿童来说细分情绪的能力尚低,尤其是听障儿童在听觉上长期缺乏情境中的语言刺激,对于情绪的理解远不及普通儿童,而说教的方式又不适合于这个年龄层次。绘本中的故事情境却能够为听障儿童提供一个观察的静态情境,在一个安全的图像环境中感知、区分和理解情绪,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缘由。
  在绘本的创作过程中,绘画、拼贴、黏土、剪纸等形式有助于听障儿童在语言范畴外借助艺术的表达进行情绪的输出,能够帮助其释放难以名状的自我情绪,减少负向情绪带来的影响,从而逐步靠近情绪的明确表达。
  绘本治疗能够有效调节个案情绪。首先,无论是绘本的阅读还是绘本的创作或分享,都能够快速地转移个案的注意力,具体的艺术活动能够使个案从负面情绪的沉浸中暂时撤出,通过艺术活动的展开进行身心的重新整合,有利于安抚情绪。其次,在绘本的阅读与创作中,通过故事画面的欣赏或图画故事的创作表达,不知觉地进行美好事物的联想与想象能够改善和净化自我的不良情绪。再次,绘本故事的虚构或幻想性质能够使个案以一种令自我满意的方式进行重新诠释,从而疏导现实中的不愉快情绪。大部分绘本的故事结局往往是开放式的,提供给读者多种故事结局的可能性,图画的释义更是丰富、多层次且无标准性,例如英国绘本大师约翰·伯宁罕的绘本作品《外公》,结尾处以三张无字的图画隐隐向读者表明“外公”去世了,但是在儿童的角度,他们往往通过图画领悟到的则是“我”对“外公”的想念,“外公”只是不在家,“我”去郊外找“外公”等许多开放式的理解。这种对故事不愉快情境的重新解释是不需要去刻意打破的,它在一个情绪氛围中为个案提供了调节情绪的可能性,同时也鼓励了情绪的自主(如图1)。
  绘本分享中的故事表演创造了一个小社会环境,基于绘本中的故事进行具体的人际交流,增加互动机会,促进互动关系,改善互动技巧,增进群体共同情感,培养同理心,建立自信心。
  绘本治疗中所有的艺术活动诸如看图说话、自我故事的图画创作与互动表演等都能与听觉通道进行统合,强调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对思维、观察、想象和审美能力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个案情绪的理解与表达也具有重大帮助。
  四、结语
  绘本治疗的临床介入,有助于儿童情绪智力的发展,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绘本治疗具有多重优势。绘本治疗在阅读、创作和分享的三个维度上结合叙事、绘画、表演等艺术表达方式,赋予了绘本表达更多的个人意义。这种非语言的艺术表达为安全投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可以检视儿童的内心世界,对其所面临的困境提供立即性的了解,并帮助治疗师洞察其情绪期待及解决之道。实施过程中丰富多元的模式可以帮助个案儿童连结现实与想象,通过艺术的介入增进表达的能力,增强自我觉察,并借此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理解、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情绪智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athy A.Malchiodi.艺术治疗[M].陆雅青,译.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8.
  [2]黄素菲.叙事治疗的精神实践[M].台北: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
  [3]艾伦,赛缪尔.语言学的邀请[M].柳之元,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朱蘅初,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风萧萧》是徐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艰苦抗战的背景下,徐别出心裁地将爱情小说、间谍小说融为一炉,用浪漫化的抒情笔法和哲理性的语言讲述了抗战背景下一男三女的情感纠葛,赞颂了抗战时期的反日秘密工作战士。独立于当时“革命派”的“文艺为抗战”和“京派”的“为艺术而艺术”,徐在夹缝中以《风萧萧》表明其独特的自由主义浪漫文艺观。  关键词:徐;《风萧萧》;浪漫;意象;爱  有“小说
期刊
摘 要:随着高校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对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更加重视,而学生对空间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通过对丽水学院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善方案,进而希望提高校园空间环境质量,并期望对未来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基础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丽水学院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比以往更加重
期刊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的同时却忽略了人文思想,走向娱乐至死的时代。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十三邀》通过一种偏见的方式,以一个诚实、丰沛的谈话者与一个敏锐、耐心的提问者之间的精彩对话,去打破观众的惯性思维,彰显人们的人文精神和深度思考。笔者从节目的谈话新形式、制作新形式、纪实感的影像风格、节目形态的外延——传播新手段入手,运用元素符号对《十三邀》的节目形态创新进行分析。探究
期刊
摘 要:“非遗”传统技艺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技艺承袭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湖北省阳新布贴和日本青森碎布的五个方面分析其审美特色与文化内涵,展示了中日“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从另一个角度传达了传统非遗艺术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和创新的紧迫性。  关键词:阳新布贴;青森碎布;审美特征;技艺传承;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201
期刊
摘 要:人类的审美活动主要包括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艺术美感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反应,是一种审美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伴随审美能力产生,与接受者的生活理念息息相关。我国是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以贵州省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更是盛名在外。贵州省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通过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侗族工艺美术的表现中寻找他们背后的生活和审美文化。  关键
期刊
摘 要:从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座椅设计中的意义入手,以郑州二七广场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其问题所在。提出公共座椅的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与地域文化符号相结合、与公众相互动,并结合相应的设计实践案例,意在强调城市公共座椅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其功能,更要注重地域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地域文化;公共座椅;城市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SKL-2019
期刊
摘 要:在担任图书典籍收藏职能的同时,图书馆也担负着艺术教育的重担。就教育方式而言,它经历了传统时代的静态实体媒介模式和电子时代动态交互模式的转变。当前,图书馆艺术资料的收藏、传播、研究、交流,与博物馆等机构的合作,以及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互动交流,成为艺术教育实施必不可少的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艺术教育;模式;动态交互  图书馆往往被当作一个贮藏书籍的场所,这是因为人们对“图书”“图书馆”的认识
期刊
摘 要: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分别以第一人称视角书写了旧社会中底层女性与富家女各自悲惨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学界侧重分析《月牙儿》和《阳光》中的女性悲剧,对于小说中呈现出的鲜明的反讽特征则较少涉及。老舍巧妙运用西方反讽诗学中的夸大叙述、克制陈述、表象与事实的对照等言语、情景层面的反讽方式,对新旧交替时期的女性解放进行质疑,也揭露了道德文明、启蒙教育中荒谬可笑的实质,使小说更具批
期刊
摘 要:“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扶持并发展文创产业,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已经成为当下产品设计的重点,尤其是区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化设计的风向标。区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将对我国文创产品市场的产品创新和文化创意带来极大推动作用,使区域文创产品更具中国特色。  关键词:区域文化;文创产品;文化元素;浏河古镇  一、文创产品市场分析  (一)国外文
期刊
摘 要:“非遗”中的传统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重组与创新可以打造适应时代需要的设计作品,为“非遗”传统工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南通“非遗”中典型的传统造型为研究对象,结合“非遗”特点,从外在的造型到内在的文化深入研究非遗创新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非遗”工匠技艺;传统造型;分解与重组;创新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苏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与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