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非“原罪”,婚恋终须靠自己经营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奇葩”的相亲要求,时不时引来网上热议,而最近杭州一位大叔提的要求,又被网友拿来议论一番。这位大叔有个25岁的女儿,他说女儿很宅,怕晚了“嫁不出去”,所以到当地相亲角碰碰运气。在大叔手拿的征婚要求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双亲原生家庭,家庭和睦”这一条,网友反应,赞弹兼而有之。有人现身说法,证明家庭不和睦会影响孩子性格;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家庭和孩子不应该挂钩,童年挫折并不全是坏事。
  “原生家庭”这个词(family of origin)源自美国流行心理学读物,大概指的是一个人未组建自己的小家庭(“新生家庭”)之前,与父母兄弟生活在一起的那个家庭。这个词经过国内某些畅销书作者的引介,以及社交媒体上围绕中国家庭亲子关系进行激烈讨论而随之而来的传播,近年来大有“凡有井水处,皆有‘原生家庭”’之势。
  童年经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吗?或者,在多大程度上,童年经历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建立家庭和亲密关系的能力?影响肯定有,关键在于,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因素如此之多,社会、学校、同辈交往都会影响人格发展,那么,家庭影响这个变量到底有多重要,直接决定了凡事都拿“原生家庭”背锅,是否靠谱。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关于个人生命史的“格兰特研究”。从1938年开始,这项研究跟踪了该校268名学生,跨度长达90年。其重要发现之一,就是“并非所有人生幸福的人都有一個完美的童年”;一个爱你的亲人、导师或者朋友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克服负面经历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包括所谓“原生家庭”)。而且,很多人80或90岁时还一直在改变。研究者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感情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也更能共情,更善于表达情感。如此看来,人们平日里耳熟能详的一些话,比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可能都不过是些陈腔滥调。
  更大的问题在于,在这位大叔看来,父母离过婚的家庭,小孩的心态也不那么好。照大叔的说法,现在离婚率一路走高,未来能有“幸福童年”的孩子是否只会越来越少?此立论只能说不值一驳——父母分手不一定意味着子女得到的爱会减少,反而是父母在一起整天吵架、家暴,对孩子的打击更大。
  当然,相对于过去征婚看重相貌、户籍、收入……重视“原生家庭”反映出现在的人越来越把“子女过得快不快乐”看成婚恋最重要的选项,可以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原生家庭”不是原罪,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选择父母和出身,但一个人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争得一个自在自为的人生。
  摘自《南方都市报》2019年5月4日
其他文献
经白马介绍,黑马认识了花马。一来一往,黑马觉得花马不错,便交往起来。  一天,花马约黑马外出游玩。他们去甘水泉畅饮了甜浆,去碧绿园饱餐了鲜草,去百卉坡欣赏了名花,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往回走。  临别时,黑马问花马家住什么方向,花马说住东边,黑马说他家住西边。然后,相互道声再见,一个向东走,一个朝西去。  黑马到了家门口,望见宅后面的小路上晃动着花马的身影,他正在往西走。黑马想,花马家住东边,他怎
期刊
《唐诗课》一书开篇,程千帆先生便干净利落地提出了一个文学批评观点:当我们接触到一部文艺作品时,喜不喜欢是第一位的,好不好以及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是第二位的。对待文学作品的批评与研究,首先是感性的,其次才是理性,应“感字当头”,而不是“知字当头”。  由此可见,程先生是反对为做学问而做学问、为读唐诗而读唐诗的。笔者对此深感赞同,读唐诗首先是因为诗作本身的艺术表达吸引了读诗的人,继而引发读诗人兴趣去深入
期刊
一个王国里,一位长者送给小王子四个玩偶做礼物。小王子看了,面露不悦,问长者:“我难道是女孩子吗?怎么给我这样的礼物?”  “这是送给未来国王的礼物,”长者回答道,“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每个玩偶的耳朵里有个洞。”长者拿出一个管状小木棒,对小王子说:“把这个塞进去试试。”  小王子有点疑惑,拿起小木棒放进第一个玩偶耳朵里,结果,小木棒从另一只耳朵掉了出来。  “这是第一种人,”长者说,“不管你告诉他什
期刊
当今社会,人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做法形形色色,但是,有一点却出奇地一致,无论处于社会哪个层面的人,都在“拼孩子”,说什么“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殊不知,“拼孩子”只是表面现象,不过是为转嫁父母自身的压力而已。真正逃不脱、躲不过的是“拼父母”。因为子女的教育,与其说学校重要,不如说父母更重要。  这就不能不想起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父母之道”。《礼记·大传》有云:“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近年
期刊
读翁偶虹先生的《春明夢忆》,有一段写他陪高庆奎逛庙会的文字,非常有意思,读罢让人感慨,让人寻味。  高庆奎何许人也?如今的年轻人,大概很多是不大清楚了。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庆奎是京剧老生高派的创始人,当年和余叔岩、马连良齐名,被誉为须生三大贤和四大须生之一。他和梅兰芳挂双头牌在上海演出,曾经盛况空前,一票难求。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流量明星”。  庙会上,还有一位“流量明星”,就
期刊
近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一则“新生交流活动”的通知引发热议。该通知除了请父母在参加活动时带上学生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还请父母带上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网友担忧,学校是否会筛选家长学历,择优录取。据悉,圣菲小学系民办小学,幼小班计划招生200人左右,往年报名人数达千人,学费30001元,加上生活费等一年需36000元左右。(中国新闻网2019年5月29日)  中国教育传统一直奉行一种重要理念
期刊
新学年开始了。家长们在一起,少不了沟通一下各自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得很,但有一些家长则还是说,看来方法再多,我还是老办法:“赶鸭子”。  说实话,这些家长提的并非没有道理,“赶鸭子”的确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自觉不自觉都在用它。  記得从小时候读书开始,我们就被赶鸭子了。每天一大早被叫醒后,便吃喝、上学、放学三部曲,上课、做作业,面对考试。在书山攀登,在学海遨游
期刊
生活中,不少人对小程序都不陌生。或在小程序里玩一玩游戏,或在小程序上购物消费,或是通过小程序扫码骑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让这种应用程序不知不觉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小程序以“无需下载、无需安装、不占内存、用完即走”的理念,实现“触手可及”的想法,受到市场的瞩目。从手机厂商联合发布应用标准,到互联网企业推出小程序业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片新蓝海,小程序市场实现了繁荣生长。  不过,最近有媒体曝光
期刊
前些天,又有一个孩子吓着大家了。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拍的画家任伯年作品,被一名参观预展的儿童撕毁。这并不是个案,如今随着父母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艺术场馆,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惨遭“魔爪”,“熊孩子”的名头也越来越响。  面对“熊孩子”的破坏力,其背后的家长们有一个经典的回答——“他还是个孩子!”是的,孩子還是孩子,但家长不是孩子了,“熊孩子”出现的背后其
期刊
前阵子我们部门准备郊游活动,打算订几箱水果路上吃。同事梅妮热切地推荐了一个卖家,是她多年的好邻居小张的表兄。小张多次跟梅妮提到过这位表兄,说他在老家承包了大片果树,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再加上表兄忠厚老实,只知道闷头干活,导致果实品质极其优良却销售不畅,所以日子过得有些艰难。今年小张决定帮他略作宣传。“小张说了,他表兄的橘子绝对都是最高品级的!”梅妮是非常善良又热心的人,她兴冲冲地加了表兄的微信,义務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