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批评隐含的特殊局限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评论在美国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时间沉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范,美国的每家媒体有它的风格、立场(投资方)、政治趋向,不强调主旋律却宣传它特有的观点。1962年创办于旧金山的Artforum杂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为评论家提供良好的编辑服务以及保持独立的批评态度,见证甚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美国艺术评论的规范化历程。
  在安静的观察中,中国与美国的当代艺术评论有着怎样的区别?艺术评论在社会的位置如何?艺术评论可以给观众提供什么?通过她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美国艺术评论的行业状态以及她对中国艺术评论的看法。
  
  《收藏·拍卖》:在您的工作中,以展评栏目为例,谈谈如何选择艺术评论的稿件?Artforum的中文网与英文网的选稿标准有区别吗?
  我们不指定哪些展览要评论,首先要求评论家与办展览机构无关系,也希望批评家跟他批评的对象无生意或策划人的关系,我们提倡个人写作的风格,并愿意把编辑选择内容的那部分责任放在评论家手里。
  西方的艺术评论有它的传统,中国的评论方式也有它的特点并且在发展中。虽然我们网站的评论语言与逻辑表面上是一样的,背后的文化语境与读者很不同。
  很多画册出现的文章应该算“赞美艺术评论”吧,作者虽然有时是冠以“评论家”之名,却不算艺术评论家(art critic)。
  《收藏·拍卖》:“可以说理论成为规范评论的要点”是否指艺术评论所强调的方法论?
  批判理论所涉及理论家如哈贝马斯(Habermas)、拉康(LaCaFl)、福柯(Foucau]t)、阿多话(Adorno)、德里达(Derrida)等是基本的人物,到了当代与艺术批评有关的更多理论家,如德勒兹(Deleuze)、加塔里(Guattarl)、福斯特(Foster),朗西埃(Ranciere)、鲍德里亚(Bourriaud),甚至齐泽克(zizek)都是常听的名字(编者注:详细关系见后表)。
  《收藏·拍卖》:谈谈您在约稿、编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评论家单单依靠做独立评论养活自己不太现实。我们的小媒体没有能力跟大的商业性媒体相比,暂时只能提供给热爱艺术、热爱评论的人—个平台,这也是网络媒体的内在问题之一。偶尔有被我们批评过的人会反馈不喜欢某篇文章,希望可以商量撤稿或让我们“了解”实际情况。这种情况只是说明艺术媒体里独立的身份和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收藏·拍卖》:在您的观察中,中国的艺术评论者是否有足够的写作平台?他们的工作都是如何展开?与机构合作?依托某个活动、机构或者基金会?这一情况与美国相比较呢?我不认为艺术批评需要活动来支持,它本身就是以文字展开的形式,但是类似于批评家的基金会如CAAW评论家基金或Artforum的“艺术论坛批评写作奖”是有必要的。
  中国的媒体形式与美国的媒体形式和观念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国,新闻需要宣传“主流”的看法,相比之下,我认为对中国的批评
  界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政治,这向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做媒体、做评论的人都很清楚:必须避免不政治正确的艺术家与话题。谁也不愿意冒险,作为比较了解中国人的内在写作风格的美国人,我认为直面这方面问题的艺术评论家相当少。中国虽然有很多评论者,但大家只记得几个名字,只追求最高度的名气和所谓的“正确”态度。
  《收藏·拍卖》:在采访中,有人认为艺评人是一名知识分子的角色:“艺术评论是知识论辩后的文字生产结果——对美学、创作、机构批判、文化政策、艺术生产环境、国际思潮的激辩、激荡,艺术评论的生成无法独立于艺术的生产环节,它是在面对整体的艺术生产环境中,以文字为媒材,经由交流与思辨后所回应的产出。”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中国的艺评人在当代艺术中是怎样的角色?在社会上呢?在美国社会,艺评人又是怎样的角色?
  整个艺术行业本身在中国是非常边缘化的,全世界也是这样状况,但是中国艺术作品也有一两件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比如罗中立的《父亲》。
  《收藏·拍卖》:您强调独立的态度对于艺评人尤其重要,这是否涉及到艺评人职业道德的问题?在美国,艺评人是否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就像我刚才说的,很难维持独立生活,我所认识的纯粹评论家很少,都是在纽约的同事,我认识的“独立”评论家几乎都有学院在背后支持,或者自己有不错的家底。很多年来,我靠翻译维持自己的生活,在artforum,com_cn做编辑以前,写评论只能作为业余爱好,而没有把它视为自己职业。我相信中国的很多评论家也是类似的情况。
  《收藏·拍卖》:在您看来,艺术评论在美国存在着怎样的行业规范?
  安静:规范总是由时间的累积而定的,美国的艺术批评规范在不少程度上受了Artforum杂志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也没有关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它是由各种艺术家自己写作和艺术理论家而逐渐形成的。
  《收藏·拍卖》:Artforum是如何影响了美国的艺术批评规范?它为批评家提供一个怎样的平台,或者说它是如何建立自身的权威与学术影响力?
  安静:Artforum自1962年成立以来,就是保持独立的态度,让艺术家、批评家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没有讨好广告商或画廊。一开始画廊等人当然很生气,因为没有他们的信息;后来杂志被认为反映一种真正独立观点的时候,曾经生气的画廊人却更想进入它的评论部分。所以它成为属于艺术家的杂志,只谈艺术家与批评家真的感兴趣的话题,与商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收藏·拍卖》:您觉得中国的艺术评论存在哪些迫切的问题?
  尤其在当下,不能再拿出“不同价值观”的说法来回避关键问题。拿我的现在工作的网站为例,只要评论家诚恳想参加这种国际性讨论,我不会阻挡任何人的评论家看法,甚至与我自己很不同的看法。
其他文献
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近日在北京收槌,总成交额达53.23亿元人民币,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季纪录。此次嘉德舂拍创出四个世界纪录: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创近现代书画世界纪录;陈逸飞重要作品《山地风》8165万创中国油画拍卖世界纪录;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以4830万元人民币创出中国古籍拍卖世界纪录;“明逾满月”跑兽镜经过数轮竞价以897万元成交,创出铜镜拍卖新纪录。   
期刊
三国时代(7世纪)    跨越悠久历史、蕴藏神秘微笑的朝鲜半岛之美    将纤细的手指尖轻轻贴在脸颊,嘴角浮现慈爱又神秘的微笑,被称为“朝鲜半岛上最美的佛像”的《金铜弥勒菩萨半跏思惟像》,屹立在灯光柔和的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其中一室,金铜塑像的身躯,将一条腿盘上趺坐,在轻松的姿态中表现出沉思的造型。  京都大学的学生曾提出一个疑点:这尊弥勒菩萨的无名指并非折断,而是往下弯陷,与京都广隆寺的弥勒菩萨
期刊
5月11日下午,《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合璧展览点交启运仪式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举行。点交起运仪式上,浙江省博物馆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清点移交了元黄公望《富舂山居图》(剩山图)、清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图轴》和清奚冈《仿黄公望富春笔意图轴》。这三件文物将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护送至北京后,再向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代表点交。作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富舂山居图》 (剩山图)是第一次离馆赴境外展览。    
期刊
在中国古籍收藏界,直到2010年之前,提到“重器”,则首推宋元本,近年来,明清内府刻本、套印本、版画等具有视觉美感的版本也深得藏家青睐。以上种种书籍,一旦“身份”得到确认,其“身价”自然不言而喻。实际上,如果不单从外在的“身份”,而是从内容、尤其是从学术和艺术的价值而言,还有一类书籍足以与上述几种颉颃,这就是由清以来,尤其是乾嘉以来的名家批校本。如果说,宋本如金库(业界有一页一两金之说),人人趋之
期刊
中国嘉德2011广州夏季拍卖会将于6月11日开槌,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名人法书、中国近现代书画、岭南名家书画、中国油画雕塑版画、艺苑琳琅、紫砂佳器、欧洲古董自鸣钟、“MASTER of ART DECO GLASS”和稀世真藏十大专场,此次稀世真藏专场推出了顶级葡萄酒、国酿茅台和LALIQUE经典酒具三个专题的拍品。    钱维城极精佳作古艳登场    2010年古代书画的成交总额首次超越近现代书画
期刊
沈阳故宫是国内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是清人关前创建和使用的宫殿,始建于1625年,这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后金”政权的都城从辽阳迁到了沈阳,并开始宫殴建筑群的营造。后一年,清太宗皇太极继任汗位,进一步加强了这个建筑群的营造和完善,成为后金政权的皇家宫苑和政治中心。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由“金”改为“大清”,正式称帝,改元“崇德”,并将沈阳城改称为“天眷盛京”。1644年,清世祖顺治皇帝
期刊
近来艺术品拍卖行情大热,而中国名家书画的表现最值得称颂。广东益诚拍卖行有限公司巧借春风,即将在6月23日隆重推出“2011舂睡轩中国名家书画首拍”,内中囊括各时期中国名家书画精  品,吴冠中的稀世珍品漆画《屋宇》惊现羊城。    漆墨通情——吴冠中珍品漆画《屋宇》为最大亮点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最具风格魅力且富有创新思想的艺术家之一,他没有迎合潮流的负累,却也换得了在艺术创作中极大的自由。 
期刊
由国内最大的中国艺术品门户雅昌艺术网发起的“第五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10)”及发布活动于4月28日正式落幕故宫。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历时四载,从全世界华人范围内进行评选,着重推出具有专业水准的艺术家,具有影响力的年度事件,鲜为人知的公益艺术事件等11大奖项,这些奖项由权威的专家评委评选得出。艺术中国的评委以注重学术为基准,以创新为目标的原则,带领大众一起梳理过去一年的艺术市
期刊
2010年,是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黎雄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百年雄才——纪念黎雄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展”于2011年4月20日上午在广州隆重开幕。此次展览除了“黎雄才绘画展”外,还有珍贵难得的“黎雄才文献展”、“黎雄才书法展”,分别展出。“文献展”以黎雄才手稿、生活照、写生稿等珍贵文献为主,以大量史料勾画了黎雄才先生的人生轨迹和艺术历程;而“书法展”则通过60余幅黎雄才的书法墨
期刊
吴灏    1930年,吴灏生于佛山,字子玉,号迟园,岭南画坛奇入之一。吴灏先生一门“系出筠清,望标南海”,祖上吴荣光善书画,精鉴别,为广东近代名学者祖父吴赤云亦富收藏,幼时祖父便命其学书、临《芥子园画谱》:父亲是中医,亦好书画。吴灏先生精摹古人名迹,并能深入古人骨髓,有过人的鉴赏眼光,除了深厚的家学,其交友投师多有幸遇。他早年入岭南艺苑师从赵少昂,后又考入丁衍庸主持的广东省立艺专学习西画,更与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