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量,轻数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我们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时间内,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而忽略了总结、归纳知识,思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才是学习的目的。本文针对地理课堂上指导学生复习的相关内容,开展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地理课堂;复习;重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116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我们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时间内,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而忽略了总结、归纳知识,思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本学科知识体系,才是学习的目的。这就使笔者想到了我国的经济,需要的是质量,而非单纯的数量。下面,笔者想从地理课堂教学复习中的角度谈谈这一看法。
  一、在地球运动这一学生“最怕”的知识点上
  在高考中,学生失分最多的知识点是地球运动这一部分。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的分组约占百分之十几,不可谓不重要。也是教师复习时的着重点。从要质量不要数量出发,笔者除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光照图外,还替他们归纳了解光照图是对“晨昏线”这一关键问题的知识点:
  1. 概念:晨线是指沿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由夜入昼的界线(日出时分),而昏线则是指沿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界线(日落时分)。
  2. 与太阳入射光线的关系(绘制要点):永远与太阳入射光线垂直,即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晨昏线与赤道(地轴)的倾角也随之变化,角度关系为互余。
  3. 与经线的关系:与经线斜交,特殊情况下重合,即春秋分时。
  4. 与纬线的关系:a. 与纬线相交,把纬线切割成长短不一的两部分,即为昼夜长短的比例;b. 与纬线相切,即为极昼极夜的最大范围;c. 与纬线相离,则为极昼或极夜。
  5. 性质:a.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b.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的则为18:00。c.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00(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圈相切)或12:00(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圈相切)。
  随后以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考题为例,运用这几方面的内容予以解答,避免了大量的记忆内容和题海,让学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掌握地理原理。
  二、在“大气运动”这一对文科生来讲最“理”的知识点上
  文科生在高考文综中失分最多的是在地理学科上,因为它是跨文理的大领域的,尤其是偏理科方面的自然地理部分的气候、等压线等等值线问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提高,学生难以把握,笔者在教学复习中也加以压缩:
  1. 主干知识之气候类型在地表的分布:
  地球上距太阳直射点的远近不同→太阳高度角有大小→收到太阳辐射有多少→地表气温有差异(冷热)→大气垂直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水平方向气压有高低→大气水平运动(即风)→地球近地面大气环流→形成7个气压带、六个风带→陆地上不同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降水多少→气候类型不同。
  2. 解题技巧之等值线判读
  递变规律大部分等值线,即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在判读中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递变:例:等温线的递变可判断某区域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等压线的递变可判断风向和气压中心(判断晴天、雨天)等高线的递变可判断该区域为山地或盆地,迎风或背风。
  (2)走向:例:等温线的走向沿温度则受太阳辐射影响,沿经线(海岸线)则受海陆位置影响;等压线的走向形成低压槽或高压脊(晴天多);等高线的走向表明地势延伸方向,进而影响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
  (3)弯曲:例:等温线弯曲,则表示该区域气温分布除受太阳辐射或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可能与大气运动、洋流、地形等因素有关,其判读可归纳为“高高低低”四字。等高线(面)弯曲,则表示该区域受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其中等压面的判读也可引用“高高低低”四字。等高线弯曲则表示地形起伏,相邻两条等值线内出现闭合曲线,其内部数值可引用“大大小小”四字。
  (4)疏密:例:等温线的稀疏表示温差小,密集则温差大;等压线稀疏则气压差小、风力小,密集反之;等高线稀疏则高差小、坡度缓,密集反之。
  三、在人文地理区位因素分析这一最“忆(易)”的知识点上
  高考复习中,教师们所花时间最少的复习恐怕就在这一知识点上。因为无论哪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区位因素都可以归纳成简单易记的两大方面,然后指导学生答题时注意审题:是要求你从全面分析还是自然抑或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分析具有是条件抑或限制性因素,并分析主次,例: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包括:
  1. 自然因素:地形(岩石圈)、气候(大气圈)、水(水圈)、植被(生物圈)、土壤(联系自然环境四大圈层的中心环节)。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资源(指燃料)、劳动力、科技、政策、环境等因素。
  3. 注意区位因素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相当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课堂上能听懂,但做题时却无从下笔。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知识的把握不够深刻,无法灵活运用,有时候也因为知识点没有形成体系,不知调用哪些知识来解答题目。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周巷中学 31532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因——学习氛围,结合笔者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从隐性氛围和动态氛围两方面论述了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及个性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英语学习氛围的一些见解,以期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得到均衡的发展,提高语言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学习氛围;创设  一、前言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界状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硬性环境和软性环境。而学习氛围则是这软
江泽民曾说:“迎接未来科学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搞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求同存异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只局限于抓纲务本,一本教参往往是教师们传授知识
摘要: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也正是我国社会将发生巨大而深刻转变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种机遇和挑战给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讨论课;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想要学生学好英语,懂得运用英语,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入手。但是面对死气沉沉的英语课堂,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本文将从教师对听说教学的重视、如何将听说有机结合来达到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听说习惯、如何创设听说环境及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等几方面阐述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们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中首次使用“体验”来刻画教学活动中的过程目标,并在解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抱怨英语书面表达题无从下手,感觉没有可写的素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英语教师就应积极地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本文就此作了粗浅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英语书面表达;过程写作; 提高;水平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学好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写作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写作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输出
摘要:2008年以来,语文、数学、外语三分天下的高考格局让语文学科也加入了不放过任何得分机会的行列,沉重的作业负担压得我们的高中生已经直不起身来,仔细思索,却发现他们的作业存在着诸如片面强调识记、以写为主等症结。本文针对这些症结提出了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注重作业设计的创意性、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等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救救辛苦的江苏孩子。  关键词:语文作业;症结;救救孩子  随着
摘要:笔者通过各方探究联系实际教学,探讨了双语汉语课堂教学的多中导入方法,包括直接导入、作者主人公导入、歌曲音乐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对比导入、问题导入,并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合情合理、节奏明快、因文制宜、新颖别致、灵活多变。  关键词:直接导入;作者主人公导入;歌曲音乐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对比导入;问题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汉语教学亦是如此。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的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加多元化。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问题,从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学习方式及课堂教学容量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恰当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
写春联、贴春联,是中華民族过年的传统习俗。春联之设源远流长,经历了两个变化过程——春联的前身先是桃符,后是春词。  根据《山海经》记载,中国最早的门神郁垒和神荼站在大桃树上禁御百鬼。东汉应邵《风俗通义》记载:“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可知两汉时期,官署已有大年夜在门口立桃人“御凶魅”的风俗。魏晋时期,此风俗拓展到民间,桃人简化成桃木板,在桃木板上画郁垒、神荼两神的像或名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