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完善数学课堂教学,也要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本文通过寓教于乐、展现自我、多元化评价三方面,探讨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乐学、爱学、学有所成的新评价机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中学数学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新颁布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对于学生们来说,数学学科能够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都是有巨大的帮助的,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发展和未来学生们学习、成长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完善数学课堂教学流程,其中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育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对于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也对于科学的课堂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开展有效的、多样的评价,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本文就完善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学生评价机制浅谈几点看法。
一、 寓教于乐,鼓励成功,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如何改变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来逐渐的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实现教育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是当前中学教学要追求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高,符合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基本要求,学生们更容易学到知识。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精心的设计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枯燥的数学公式、定理定义时,可以组织户外实地测量、学生动手实物操作的亲自体验和操作的内容,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无疑比抽象地给学生灌输死知识更有效。
当这样的教学活动进行一节或者完成一部分内容时,就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它能够指引学生们学习的方向,满足学生们在努力和付出之后需要肯定或者鼓励的心理需求,这时教师就可以对于学生们的成果予以肯定、鼓励,这无疑会增强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以及对于学生持续付出的热情。所以我们要想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教氛围,就必须创新评价机制,充分挖掘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发现每一名学生的成功之处,对于学生们成功的标准,要结合学生们在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评价,力争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个体学习、成长的需要,为学生未来学习提供动力和学习的信心。
二、 展现自我,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行、愿意落后,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期初我会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中来,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理出数学学习的思路,结合学校、班级工作计划,通过学生周记《如果我是科代表》要求所有学生帮助重新整理、确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这样确定下来的计划,既全面,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每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 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现代教育的发展提倡对于学生们的肯定和鼓励,也就是给他们的学习与付出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从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也喜欢被肯定、认可。但是,一些适合教师为了教学或者看作业的方便,其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雷同或者相似,没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变化而具体的去评价,这样孩子们就无法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针对自己学习的有效信息,都一样了往往使评级的价值和意义就失去了。所以针对学生们的评价应该多元化的,要结合学习内容、学生年龄段、学生个性特点等多种角度多元化的去评价学生,达到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效的指导作用。对此,需要中学数学教师从多种角度出发,来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的角度来说,要注意五个转变:
(一) 评价目的的转变。即评价学生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教师的一切评价活动都要紧紧围绕“促进发展”这一目的策划与实施。
(二) 评价内容的转变。即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诸方面都纳入评价的范畴。一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开展评价,协调各科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领域,更要关注学生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二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开展评价,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德育素质与综合实践能力等内容全面纳入评价之中。
(三) 评价过程的转变。即不搞期末一锤定音,关注发展过程的评价。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把评价活动贯穿于日常交往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之中受到激励、得到发展。
(四) 评价手段的转变。一是坚持正面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注重挖掘学生的“成功点”加以肯定;二是坚持分层要求的评价原则,关注学生的不同起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进步;三是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科认知领域、动技领域等易于量化的内容交给各科教师以量化为主独立评价,而对情感领域、心理品质、德育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不易量化的内容,则以学生的突出表现为依据,采用班会、周记、班报等多渠道、综合评议的办法进行质性评价。
(五) 评价主体的转变。打破在学生评价中教师凭主观臆断一统天下的局面,多给学生自荐、自评的权利,多给学生互评的机会。只有积极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完善多元化的数学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学定义、定理、概念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蒋义平.教师的反馈评价要给孩子的思考“留有余地”[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0.
[2]路建中,张珺.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中学数学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新颁布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对于学生们来说,数学学科能够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都是有巨大的帮助的,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发展和未来学生们学习、成长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完善数学课堂教学流程,其中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育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对于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也对于科学的课堂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开展有效的、多样的评价,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本文就完善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学生评价机制浅谈几点看法。
一、 寓教于乐,鼓励成功,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如何改变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来逐渐的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实现教育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是当前中学教学要追求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高,符合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基本要求,学生们更容易学到知识。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精心的设计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枯燥的数学公式、定理定义时,可以组织户外实地测量、学生动手实物操作的亲自体验和操作的内容,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无疑比抽象地给学生灌输死知识更有效。
当这样的教学活动进行一节或者完成一部分内容时,就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它能够指引学生们学习的方向,满足学生们在努力和付出之后需要肯定或者鼓励的心理需求,这时教师就可以对于学生们的成果予以肯定、鼓励,这无疑会增强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以及对于学生持续付出的热情。所以我们要想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教氛围,就必须创新评价机制,充分挖掘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发现每一名学生的成功之处,对于学生们成功的标准,要结合学生们在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评价,力争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个体学习、成长的需要,为学生未来学习提供动力和学习的信心。
二、 展现自我,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行、愿意落后,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期初我会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中来,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理出数学学习的思路,结合学校、班级工作计划,通过学生周记《如果我是科代表》要求所有学生帮助重新整理、确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这样确定下来的计划,既全面,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每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 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现代教育的发展提倡对于学生们的肯定和鼓励,也就是给他们的学习与付出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从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也喜欢被肯定、认可。但是,一些适合教师为了教学或者看作业的方便,其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雷同或者相似,没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变化而具体的去评价,这样孩子们就无法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针对自己学习的有效信息,都一样了往往使评级的价值和意义就失去了。所以针对学生们的评价应该多元化的,要结合学习内容、学生年龄段、学生个性特点等多种角度多元化的去评价学生,达到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效的指导作用。对此,需要中学数学教师从多种角度出发,来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的角度来说,要注意五个转变:
(一) 评价目的的转变。即评价学生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教师的一切评价活动都要紧紧围绕“促进发展”这一目的策划与实施。
(二) 评价内容的转变。即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诸方面都纳入评价的范畴。一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开展评价,协调各科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领域,更要关注学生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二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开展评价,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德育素质与综合实践能力等内容全面纳入评价之中。
(三) 评价过程的转变。即不搞期末一锤定音,关注发展过程的评价。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把评价活动贯穿于日常交往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之中受到激励、得到发展。
(四) 评价手段的转变。一是坚持正面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注重挖掘学生的“成功点”加以肯定;二是坚持分层要求的评价原则,关注学生的不同起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进步;三是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科认知领域、动技领域等易于量化的内容交给各科教师以量化为主独立评价,而对情感领域、心理品质、德育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不易量化的内容,则以学生的突出表现为依据,采用班会、周记、班报等多渠道、综合评议的办法进行质性评价。
(五) 评价主体的转变。打破在学生评价中教师凭主观臆断一统天下的局面,多给学生自荐、自评的权利,多给学生互评的机会。只有积极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完善多元化的数学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学定义、定理、概念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蒋义平.教师的反馈评价要给孩子的思考“留有余地”[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0.
[2]路建中,张珺.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