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化问题的全面解读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特别是对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实现现代化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研究现代化问题,对当今的中国来说,实践的需要远远大于理论意义。
  正是因为在实践需要的推动下,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对现代化理论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代化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但客观地讲,无论是政府界,还是学术界,都把现代化作了庸俗化的、表面化,甚至于是欧美化的理解。这样理解的结果就使得人们习惯于单纯地从物质层面考虑现代化问题,甚至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根本特征。这样来理解现代化,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按照这样的标准,不少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对于其他欠现代化的国家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模仿那些业已现代化了的西方国家即可。这样发展下去的必然逻辑就是限制了全人类共同探索未来美好发展道路的积极性,人为地窒息了人类思想的生机和活力。有鉴于此,程美东博士在其所著《现代化之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有关理论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富有新意的见解。从宏观上来看,我觉得该书至少有两大创新之处,值得学术界的重视:
  第一,对现代化的含义作了全新的规定。该书认为: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人类信奉科学至上主义价值观所经历的阶段,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科学至上主义成为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现代化既非漫无边际的过程,也不是人类已经实现了的或很快就能实现的目标。该书以这个基本的定义为前提,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20年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提升,给出了最近2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的基本定位:1978年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就是处在转型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中国在此阶段第一次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世界现代化浪潮的行列之中,并根据国内外的客观形势变化主动探索、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科学至上主义的价值观念越来越浓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现代化历史画上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者还依据其对现代化的独特定义,特别地强调指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地实现现代化,世界各国都在以快慢不一的速度进行着现代化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对中国目前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纳入到改革开放总体成果的大局中来加以辩证考虑,不能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横加指责,尤其是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提出了独特的研究现代化实践的框架体系。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而社会的内容则是包罗万象、异常丰富的。但是,人们在研究现代化问题时不可能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抽象出来加以阐述,而只能抓住一些大的方面、尽可能近似全面地进行。过去,人们在研究现代化问题时,一般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而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展开;也有些人在此外增加了工业化、人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这样的研究视野是不宽的,其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也大大地减少了。程美东博士在吸收了学术界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城市化、社会整合体系、人民生存方式、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六个方面作为研究现代化问题的根本切入点,既抓住了社会生活的重点内容,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研究领域,体现了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
  通读全书,我感觉到作者的理论功底比较扎实,善于创新,在很多问题的分析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该书的语言文字也很见功夫,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该书仅用较小的篇幅便将之论述的井然有序、伸缩自如。当然,由于该书的选题太大,虽然作者下了很大的工夫力求全面而深入,某些章节依然留给人们内容不够丰富、论述不够彻底的感觉,使人觉得意犹未尽,比如关于文化发展状况的那一章。
  相信该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现代化问题,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中国社会整合体系的重建,有助于构建新的全面协调发展观,从而有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解读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其他文献
荣仕星教授新著《论领导者责任》(人民出版社,2004年)是我国领导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领导者责任问题的学术专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建设政治文明的今天,该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领导者责任的专题性综合研究。对领导者责任的专题研究和理论思考虽不多见,但领导者责任的问题始终存在,而且受到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关注和关心。这构成了《论领导者责任》一书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保障; 小康社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3-0005-05  记者: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周叔莲: 这首先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全面的、充分的认识。党的十六大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本质  [中图分类号] 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4-0043-03  邓小平创立的社会主义本质论,顾名思义讲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非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这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是,有的同志却说:社会主义本质论讲的是“我们现在所坚持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本质”, “是指我国现在所处
期刊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司马云杰研究员新著《盛衰论——关于中国历史哲学及其盛衰之理的研究》可以说是一部系统化的中国历史哲学著作。它以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为大背景,紧紧围绕历史盛衰问题,探求历史治乱、兴衰的本质和规律,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理论思考和治国方略。初步概览全书,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以大道本体哲学为主线对中国历史盛衰进行机理分析    《盛衰论》是作者将大
期刊
[摘要]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正确解决当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坚持依法执政。  [关键词] 党; 领导方式; 执政方式;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20-0008-0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
期刊
高放教授撰写的《纵览国际风云》一书,可谓及时雨一般解了我们知识上的饥渴,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方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之路!  综观全书,我们认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把握大局、信念坚定    一直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对于我们所处时代的界定亦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对时代问题做了透彻的分析。他认为,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仍没有过时,因为世界
期刊
《中国共产党编年史》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山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载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长篇。全书12卷精装426.4万字。从1990年编委会成立正式开始撰写,历时12年,多方修改,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阅,列为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重点图书。它采用编年为主、编年与记事本末相结合方法,对于事关党史发展全局的大事全面记述重点突出,要事综合记述轻重恰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期刊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深切怀念毛泽东同志,缅怀其丰功伟绩,学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趋势。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者和开创者。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毛泽东
期刊
[摘要]可持续发展不是没有代价的发展,也并非不受限制的发展。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是解决包括全球环境危机在内的各种人类发展性危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发展; 代价; 限制; 制度  [中图分类号] F120.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并没有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积极推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战略。  [关键词] 国际关系; 中国对外战略  [中图分类号] D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2-0008-04  如果对比1999年科索沃战争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背后的国际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