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动眼“看”、动手“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冷饭重炒势必造成学习的索然寡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热情,学习动力不足失去主动性,教学就没什么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所教内容的再设计、再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再学习,实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并且重新构建系统的知识的框架。我尝试复习每章节或单元的知识点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看书和记笔记的时间,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复习教学案的指导下,在课前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和笔记,并自己梳理知识结构,将章节或单元知识通过整理,使之条理化与系统化。
2.引导学生领悟研究物理问题的常见方法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的真谛。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建立模型法、等效法、归纳法、分类法、转换法、类比法、猜想法等,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掌领悟这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3.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过去初一时渴望学习物理到初三时惧怕物理的现象,这就需要改变以往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手段,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按新课标的要求,不过于强调知识的严密性和物理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让实验真正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是实验的主体。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在物理学中科学思维主要包含科学想象、科学推理和科学断定三方面。
4.1用科学想象的思维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推导、论证物理规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科学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学习一些规律与公式。同时,想象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4.2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对于一些物理理论知识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但对于一定的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物理过程都比较复杂,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会引入一些简单的、理想化的模型。
5.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态度的基础问题是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相应的科学习惯。在这点上,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态度,即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在分析和讲解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逻辑的思维方法,合理的分析结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科学,在演示中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不能因为不符合而凑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时候,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物理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并如实地记载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合理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而且对他们学习以外的活动有帮助。
6.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创设实验情境: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塑料纸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塑料纸鱼的位置很准确,当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塑料纸鱼的上方,然后引导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可操作性强,设计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创造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学生心灵,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达到艺术效果。
7.在教学环节中,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
在讲电学时,我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会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消除,继而精神饱满地投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8.教学模式多元化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教学,但探究教学并非公式化教学,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多元的模式,什么模式对学生有用就采用什么模式。例如复习“测电阻”时,由于测电阻的方法很多:伏安法测电阻、替代法测电阻、只有一个电表测电阻等,实验的再设计性强,教学可采用分组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动手,这样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学会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效果显著。而复习欧姆定律时,由于此定律的探究方法单一,没有再设计的内容,教学可通过视频回放加强学生的记忆,若采用探究式,则学生重复实验没有新意,没有兴趣,白白浪费时间,使教学无效果。所以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冷饭重炒势必造成学习的索然寡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热情,学习动力不足失去主动性,教学就没什么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所教内容的再设计、再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再学习,实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并且重新构建系统的知识的框架。我尝试复习每章节或单元的知识点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看书和记笔记的时间,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复习教学案的指导下,在课前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和笔记,并自己梳理知识结构,将章节或单元知识通过整理,使之条理化与系统化。
2.引导学生领悟研究物理问题的常见方法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的真谛。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建立模型法、等效法、归纳法、分类法、转换法、类比法、猜想法等,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掌领悟这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3.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过去初一时渴望学习物理到初三时惧怕物理的现象,这就需要改变以往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手段,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按新课标的要求,不过于强调知识的严密性和物理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让实验真正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是实验的主体。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在物理学中科学思维主要包含科学想象、科学推理和科学断定三方面。
4.1用科学想象的思维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推导、论证物理规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科学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学习一些规律与公式。同时,想象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4.2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对于一些物理理论知识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但对于一定的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物理过程都比较复杂,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会引入一些简单的、理想化的模型。
5.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态度的基础问题是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相应的科学习惯。在这点上,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态度,即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在分析和讲解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逻辑的思维方法,合理的分析结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科学,在演示中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不能因为不符合而凑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时候,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物理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并如实地记载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合理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而且对他们学习以外的活动有帮助。
6.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创设实验情境: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塑料纸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塑料纸鱼的位置很准确,当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塑料纸鱼的上方,然后引导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可操作性强,设计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创造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学生心灵,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达到艺术效果。
7.在教学环节中,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
在讲电学时,我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会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消除,继而精神饱满地投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8.教学模式多元化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教学,但探究教学并非公式化教学,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多元的模式,什么模式对学生有用就采用什么模式。例如复习“测电阻”时,由于测电阻的方法很多:伏安法测电阻、替代法测电阻、只有一个电表测电阻等,实验的再设计性强,教学可采用分组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动手,这样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学会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效果显著。而复习欧姆定律时,由于此定律的探究方法单一,没有再设计的内容,教学可通过视频回放加强学生的记忆,若采用探究式,则学生重复实验没有新意,没有兴趣,白白浪费时间,使教学无效果。所以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才能进行有效教学。